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读《今天我们怎样评课》有感如皋市搬经小学朱建芳每当我们听完一堂堂课后,常常纠结于如何评课参与听课的老师少则五六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当同行们说完自己的想法时,轮到我评时,已无话可说,我便有了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手捧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今天我们怎样评课这本书》时,我情不自禁地被书中的真知灼见深深吸引了”评课意义和价值的追寻”,让我学会从更高的层面去思考教育教学的真谛林高明老师把一堂堂课归结为两个字“结”和“解”,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隐性的“结”,富有教学智慧的老师会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开,解结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作为评课者,我们要此行的目的应当是有所得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林高明老师提倡评课者“从看似水波不兴的课堂中,提炼出情节生动的故事,并品味故事背后的意义”这句话引发了我对评课的深思作为评课者,我们要把执教者的课当成一扇洞开的窗,窗含西岭,风光无限,我们要多低头沉思潜心会课,抬头仰望活学活用一堂教学研讨课是上课老师汗水的结晶,教师在解读文本,设计教学流程,课堂上教师也一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因此,我们在听课时,要思考执教者的教育教学理念,执教者对文本的解读有哪些独到之处,是如何整合教学资源的,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时,有哪些亮点,这是我们要从执教者那儿学来的东西与此同时,要想评好课,就必须多思考,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我会怎样设计和引导,有没有比执教者更合理更有创意的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我们要通过观察与思考,让自己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发现,从而为自己的教学透进习习春风,丝丝亮光如果我们每个教师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听课中,真正用心揣摩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细节,我们就不难发现隐藏在课堂背后的故事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校去年开展的高语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有两节课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课是朱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她自始至终都带着学生深深地潜入文字深处,让学生跟着作者萧红走进了祖父的园子,呼吸着田野间芬芳的空气,享受着自由而快乐的童年时光朱老师是位教学业务精湛的老师,她声情并茂的点拨似珠串玉缀,学生在她的感染下,读得动情品得充分课即将结束时,她出示了萧红的简历萧红坎坷的一生,让学生非常惊讶,有的同学甚至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当学生重新再读文章的精彩片断时,语调变得厚重了,低沉了下课后,还有许多同学沉浸在忧郁中,回不过神来还有一课是卢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和朱老师一样,卢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相当强,她精当的设问,让学生感受到姥姥出神入化的剪纸技艺,更感受到一个慈祥的老人对孙子浓得化不开的爱课接近尾声时,卢老师告诉大家,姥姥已不在人世,她和孙子天各一方,作者再也不可能听到那刷刷的剪纸声了,真是子欲养,而不待作者的纵有满腹心里话,说与何人听经卢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们刚才读书的兴奋劲儿一下变了,学生再读课文的最后两段时,声音低了下去,甚至有学生在掉眼泪我不得不佩服这两位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为课堂所营造的教学情境,这样的课让学生经历了一场情感的洗礼,课堂上流淌着真情实感,学生情动而辞发,学生读得深、品得透、悟得多然而这两篇课文语言清新活泼,可以想象作者写文章,心中充溢着浪漫而又美好的东西,读者读着这些文字有一种“风吹麦浪”一样质朴而明朗的感受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的伊甸园,那里有大把大把的自由和快乐,姥姥心眼好、手儿巧,祖孙俩共享着天伦之乐,真是其乐融融虽然萧红的身世坎坷,虽然姥姥已不在人世,但丝毫不影响作者的记忆深处的风景,想起那些快乐的童年,作者心头依然阳光明媚风儿轻因此,我们在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时,切不能因此影响了对文本的解读我们从阳光中来,还要披着霞光走这就是我对这两课的感悟与收获在评课时,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同行们纷纷表示赞同正是由于我对课的情感基调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才会产生与别人不一样的“我”的想法,并由此衍生到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更在意作者的心声,更用心触摸作者的脉搏,用情体会作者生命的律动因此也更精准地把握课堂的方向,学生的思维散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品读着朱华贤老师的《在发现中追寻评课的最高境界》,我有一种打开天窗唤来鸣般的愉悦,朱华贤老师根据评课的作用,把评课分为4种形式对照判断式、原因剖析式、献计献策式和独特发现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独特发现式作为评课者,当我们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发现执教者原创性亮点,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普遍性现象,了解执教者的个性化品质,发现课堂的细微处的根源性问题时我们的教学研讨活动就步入了深层次,在这样的活动中,评课者、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相互碰撞,往往会抛砖引玉,石激水上,水石相荡,风生水起,教师的专业就会在一次次富有实效的研讨中不断提高,让教学工作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