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秋水》教学反思《秋水》教学反思1今天下午上《秋水》一文,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引用了南怀瑾的一句话“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介绍了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对于心灵生活的滋润又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一句,指出了《庄子》著作的的艺术风格,学生感到很新鲜然后又让学生试着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庄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庄子》中的有关故事等,从学生的介绍来看,他们对庄子其人其书的了解是很有限的,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里是一级达标学校,是全市最好的生源;可见他们在初中时候的课外阅读是比较狭隘的)为了让学生对庄子其人其书产生点爱好,我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扼要地概括介绍了庄子的生平与思想,介绍了《庄子》一书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基本艺术风格然后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能体现庄子个性风采的故事片段,如鼓盆而歌,拒不为相、路遇骷髅等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
一、导语从对“游刃有余”成语的理解导人中国阅读史上一桩有名的公案,便是对庄子的误读(板书“误读”这两个字)那就是关于成语“游刃有余”(板书)的理解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养生主》这个成语讲的是厨师宰牛因为熟悉了牛的骨骼结构,所以掌握了用刀的规律人们都认为庄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要掌握了客观规律,便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这句话没错但这不是庄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庄子是个富有智慧的人,他想要告诉人们的是,现实世界是充满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一个人如何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活着呢最好的方法,便是避开矛盾,绕过它,自己才能活得逍遥、自在这是庄子的理想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一个最大的最完美的自由主义者学生倾听导入设计新颖别致,对激发学生的爱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对“误读”的引入,也非常深刻由“游刃有余”引入到自由主义者,进而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对庄子的介绍
二、简介《庄子》并解题学生介绍后,老师点拨补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进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另山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方,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课文分析
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字词读音及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沟通课前预习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合作小组沟通,互相补充、讨论、明确,在此基础上,小组推荐展示1-2名学生的卡片老师提示重点知识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其用()法及意义1通假字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2古今异义词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今仅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东面而视(“东面”,脸朝东今指东边)()3词类活用秋水时至(名词“时(季节)”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4一词多义5句式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就……”)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动一层)6出自本文的成语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方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亦作“望羊”,仰视的样子贻笑大方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的人笑话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常用作谦词
4.学生齐读课文,研读讨论1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组内讨论,分组承担问题,班级沟通)
①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这篇课文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全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②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点拨第一个“于是焉,说明河伯是在“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情况下欣然自喜的第二个“于是焉”呼应第一层,对比说明,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不同,透露出庄子的哲学思想
③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们什么?点拨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④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点拨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⑤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点拨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⑥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点拨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像丰富,善用比方,寓言富有制造性,善用对比学生集体诵读,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句子的停顿学生自己归纳学生集体朗读,并思考学生齐读课文,研读讨论理解寓意,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方,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化把握主旨
四、总结、扩展《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纳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的海洋有爱好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教学反思《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蕴含・哲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落实在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通过诵读,培育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上本教案特色在于学生活动充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扮演主导者的角色教学效果不错本节课一大亮点是“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这一环节,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了起来,促使学生去思考如何学以致用不少的同学谈得很不错,切合了自己的实际,有些观点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能都没有考虑到从这节课上我觉得确实要相信学生,要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老师的思维之内布置学生改写属迁移训练,有利于培育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但朗读时间不够,学生未能当堂背诵;另外教学过程中扩展不够秋水教学反思秋思教学反思秋思教学反思《跳水》教学反思《泉水》教学反思绍给学生,从他们的惊讶的反映可见出他们对庄子这个人是有点爱好了接着顺水推舟转入对《庄子•秋水篇》的全篇思想内容要点的介绍,强调原文全篇的主要意图是在于表达“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但是如果单独将其开头部分抽取(即课文的节选部分),它还给人以关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不能骄傲自大”“人贵有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等等的.启示上述启示在赏析中,学生基本上能说出本课计划用一节课教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只用了30分钟多一点,前面近15分钟用以课前口语训练以及对第22课《寡人之于国也》一课的总结性复习问答这学期文言文快要结束了,我想得告诉学生学会自己分类整理语言点,即根据易错读字、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知识点来梳理,以便复习巩固,因此这节课在赏析的同时向学生提示、点拨了本课的重点的字词句,在黑板上板书了部分语例,并将此项工作布置为课后作业课后找了几个学生谈话,了解对这堂课听课的反馈大部分学生表示听得懂,这篇课文比较浅易这让我有点担忧因为感觉浅易,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问题了,可能只是知之皮毛这篇课文是节选,只是原文《秋水》篇的一个开头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内涵在读者的阅读理解来看又会存在一些出入在〈1〉班讲这篇课文时,我把课文中的提到的伯夷与孔子这两个人的用意作了个具体的解释,介绍的了庄子的“知量无穷”的观点指出文本中海若与河伯的象征蕴涵,如果说海若是庄子的自我写照,那么河伯则是儒家门徒之类的投影,孔子及其门徒们在这个文本中是一个被奚落和挖苦的对象,这是庄子()的诡秘之处1班的叶莹莹同学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一句如何理解提出了疑问,这是我事先估量到的在讲解过程中,我对此也做了简要阐述:《秋水》的主体是河伯与海若的七次对话,对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河伯与海若在后面的对话中也曾提到孔子与伯夷,原文是“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与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意思是伯夷辞让君位以成就好名声,孔子大谈天下事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他们的自满,不就好像你刚才在秋水面前洋洋自得样子吗?通过这样的补充介绍,学生对节选部分的思想内涵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越来越感觉到文言文阅读教学,在文本阅读鉴赏的课堂对话中,老师与学生由于在前阅读的积累上的差异,会使对话可能因视界的差异导致教学对话的中止或错位,在这个时候,老师必须敢于讲,把问题将具体,讲透彻对于像本文这样的节选类文本,老师最好在备课中通读其全文,以免断章取义《秋水》教学反思2很多学生都说,我不喜欢语文课对老师来说,要想把语文课上好,也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一堂语文课下来,如果老师自始至终慷慨激昂,不仅自己会口干舌燥,学生也会疲惫不堪;如果总像老学究那样慢条斯理,学生又容易昏昏沉沉,不知所云(除非有顽强的毅力),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堂语文课,应当一张一弛,突出重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爱好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几个高潮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高一册语文《秋水》篇幅短小,文字浅显,蕴含哲理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意地设计了四个高潮,情智互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的教学目标是
一、理解重点词语(包括词语的古今义和有关成语);
二、学习重要句式;
三、学习对比的方法,背诵课文;
四、理解文中蕴含寓意教学高潮设计如下
一、成语教学纠正误用指名学生读课文,纠正错误后,提出文章关键词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文中古今义区别较大的词语古今异义词为至于、面目、大方、河还有一些成语,老师就利用这两个成语望洋兴叹、见笑大方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高潮要求学生结合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意义造句,选择大多数学生非常关怀的热点问题一一中国足球,师生共同控求“望球兴叹”、“望水兴叹”等生造词的错误所在“望洋”不是“望着海洋”,而是连绵词(这时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联绵词的知识),是不可以把这两个字拆开的,所以“望球兴叹”、“望水兴叹”等是生造的,是错误的关于见笑大方,可引发学生联想其它一些词语,如“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等,这时引导学生比较“大方”的古今义就顺理成章了
二、句式教学温故知新再一次齐读全文后,指名学生利用书下解释和已学过的知识翻译全文这时候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第二个高潮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一一“非……则……”见……于……”的理解了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找出文中的“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并翻译接着利用上次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句子“无乃他不去矣”(学生翻译成“难道他没死吗”)来引导学生,既然是句式,在古文中是这种句式的句子肯定不是一个,上次这个同学错得也是有道理的,只是错在古文中“去”是没有的意思的接着由学生回忆或老师提示的方法,联想到另两个是“非……则……””见……于……”句式的句子“非死则徙尔”“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学生的作业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又温故而知新
三、分析对比手法结合指导背诵由于课文较短,再加上是《庄子》一书中的经典篇章,所以有必要叫学生背诵全文当然学生不经老师指导,要背诵这篇文章,只要课后多花些时间,还不是太难的事只是学生课业繁重,为减轻学生负担,我决定当场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巧背这篇文章于是我利用分析文章中对比手法的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分析文章中的对比方法结合板书河与海的对比:河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海不见水端,难穷河伯认识的变化前欣然自喜,以天下美为尽在己后望洋向若而叹这样就掀起了课堂教学的第三个高潮学生利用板书既学习了课文的对比手法,又背诵了课文有少数学生还背诵有困难的,课后利用练习一的提示用另外一种方法再加强一下,这个任务也能很轻松地完成了
四、课堂讨论分析文章寓意分析庄子在《秋水》一文中是要借助这一故事说明深刻的哲理,但就课文节选部分来说,学生的看法大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对课文寓意的分析是这堂课掀起的第四个高潮学生的看法有以下一些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贵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知耻尽乎勇;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等等就这样,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下课铃响了这堂课我巧妙地利用四个高潮,突出了课堂教学重点,也使学生张弛有度,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秋水》教学反思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指导学生做文言知识卡片,组织学生讨论两则材料的作用,引导学生鉴赏庄子运用形象说理的艺术风格,把握文章观点态度与情感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重点通过诵读,培育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难点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教学手段方法使用多媒体、学生探讨与沟通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