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再别康桥》的抒情结构分析寄托情感寻求解脱的诗歌有个共同的抒情特点,其抒情结构大体表现为物我相对一物我相融一物我相对读者在诗的开头往往能看到一个清晰的抒情主体,因某种现实原因而面对着一个或物象或情境的客体然后,因出神于这些物象或情境,使抒情主体融于客体中,或神与物游,或物我皆忘当神游或忘我到达极致后,不能继续维持这种物我和谐时,抒情主体会幡然回到与客体的相对之中这种抒情结构经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失意之后的虚幻寄托、抑郁京怀的短暂解脱本文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来说明这一抒情结构的特点从意象上看,全诗有一个由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的过程从第一节的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到第二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再到第三节软泥上的青存,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意象逐渐地由大到小,由概括到特写而第
四、五节的寻梦放歌进入了更具体的意象特写之中然后由第六节的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到第七节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逐渐由具体的特写回到概括的大景之中这里,不愿打扰康河的我因金柳艳影荡入心中而走近康河,看着向自己招手的水草,竟忘了不愿打扰的初衷,想象自己成了一颗康河的小草,进而飘向自己如诗如梦的遥远青春于是此时不管是撑长篱漫溯还是载星辉放歌,都已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康河就是我,我就是康河游梦的极致为放歌,放歌却让自己走出了梦境,于是又开始走向大景,走向主客互为呵护的相对画面从情感抒发上看,与意象变化相对应,有一个抒情主体与客体之间感情沟通的由浅到深再到浅的过程由第一节的轻轻的我走了到第二节的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再到第三节的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逐渐由较浅的沟通到较深的沟通再由第五节的寻梦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倒第六节夏虫也为我沉默,再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正是一个由深化沟通到较浅沟通的过程全诗开始的沟通,一个在天上是彩云,一个在地上是康桥,与其说是遥相沟通还不如说是一厢情愿当金柳艳影荡入我心中,是原河走向了我,进入了两相沟通的尽情约会随着我走向水底青并愿做一条小草,而陷入最深的沟通,此时已忘了再别,忘了轻轻的来和轻轻的走了,于是进入了我心即底河、康河即我心的寻梦与放取的境界一声放政或许惊醒了康河,或许惊醒了诗人,由情景化一重新回到主客相离、各自收敛激情,于是只轻轻地互祝安宁,周永远保存那份美妙的情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