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古代的君臣礼仪君臣礼仪主要有朝会、朝议,颁诏、接招,上奏章、批奏章等方面的礼仪朝会、朝议礼仪在朝廷上,臣见君称朝,君见臣称会,君臣相见称朝会朝会有大朝、常朝两种大朝,国君大会文武百官,是十分庄重的典礼,于元日、冬至或大庆之日举行在大朝会上,国君接受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以及诸蕃使节的拜贺,各郡进京报告郡政和财经情况的官吏向国君进献礼物杨巨源《元日观朝》〃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描写了唐朝元日大朝会的盛况常朝,国君于平时召见文武官员,分为朔望朝和日朝两种朔望朝,在农历初
一、十五举行,属礼节性朝会;日朝,才是国君真正处理政务的朝会日朝分为早朝和午朝两种明朝的早朝允许四方奏事;而午朝仅允许通政司(掌管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的部门)、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的官员)、守卫官、各衙门有军情重事上奏,所以午朝多商量军政大事清朝皇帝则主要举行早朝来处理政务国君召集大臣讨论军政要务,大臣发表意见,由国君决断,这种制度叫做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两种国君有事在朝会上提出议论,谓之廷议;召集一定范围的官员商量,谓之集议朝议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的氏族会议发展而来的秦始皇虽然以极权专制著称,但朝议制度并未废弃秦统一天下后,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以及封禅、焚书等重大问题,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皇帝决断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专门指定一些官员组成集议班子,议论政务,遇到特别重大的事件才拿上朝会,使朝议的权力更集中除了朝议时君臣相见之外,国君还会在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此称为燕见颁诏、接诏礼仪诏书,是国君颁发的命令秦改命为制,改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诏书种类很多,有即位诏、改元诏、加冠诏、巡幸诏、封禅诏、罪己诏等颁诏以明朝洪武年间的颁诏礼仪为例在奉天殿设御座,承天门设宣读案颁诏日早晨,校尉擎着云盘,站在殿内帘前,百官立于承天门外,公侯立于午门外;皇帝升殿;礼部官员捧着诏书来到案前,将诏书置于云盘;校尉举着云盘,由殿东门出去;门外大乐齐奏,校尉由奉天门到金水桥南的午门外,由公侯前导,迎至承天门;礼官鸣赞,官员各就其位,乐声再起,全体四拜,乐止;宣读官和展读官升案,众官齐跪;礼部官捧诏书交给宣读官,宣读完毕,交礼部官放入云盘;众官俯伏行礼,平身,四拜,乐止;百官舞蹈,山呼万岁,又四拜;礼毕,皇帝离殿,礼部官把诏书捧着交给使者,百官乃告退接诏洪武年间,对接诏也有规定凡派使者到地方上开读的诏书,接诏部门要备好龙亭、仪仗、鼓乐,出郭迎接送诏书的使者下马,奉诏书放在龙亭中,向南而立,接诏官员行五拜礼;然后,众官员及乐队为前导,使者上马随龙亭后,一起来到地方官署;众官先进门,在大厅排立好,等候龙亭进门;龙亭一到,行四拜礼;使者进屋,把诏书交给展读官,展读官跪着接过,走到开读案前宣读诏书;读罢,将诏书奉还朝使,仍放入龙亭;众官四拜,舞蹈山呼,又行四拜礼;礼毕,接诏官员走到龙亭前,跪问〃皇躬万福〃,朝廷使者鞠躬答〃圣躬万福〃;众官退散,换下朝服,穿官服出来会见和招待使者,见面时,朝廷使者和接诏官员行两拜礼工奏章、批奏章礼仪奏章,是大臣向国君进言陈事的文书,包括表、笺、疏、书等如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论积贮疏》、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等上奏章唐朝设三省六部,大臣的奏章先交尚书省官员阅览,然后转门下省审议,最后由中书省呈交皇帝批阅唐朝中期以后,地方各道、州及藩镇在京师都有进奏院,向朝廷报告情况,传达朝廷诏令宋朝以后,进奏官员由中央委任元朝废除进奏院明朝由内阁和掌印太监共同阅览转呈奏章清朝军机处建立后,由军机大臣处理批奏章明朝初期,皇帝都亲自批阅;后改为先送内阁拟处理意见,再由皇帝审定,称批红批红后的奏章发到掌管谏言、监察的部门,检查无误,即发送有关机构办理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皇帝往往将批红工作交给宦官代行清朝雍正皇帝批奏章很认真,留下不少睿智幽默的奏批;康熙皇帝的许多朱批写着〃知道了〃,过于简单四君臣之礼的演变先秦时期,有君主礼敬大臣的礼仪据《周礼》,举行朝议时,周王先向臣下行揖礼,臣下后会揖礼《战国策・秦策》记载,秦昭王向范雎求教,〃秦王跪而请日‘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秦昭王对范雎待以跪拜之礼秦朝建立专制政权以后,君主卑己尊臣的礼仪被取消在汉朝,三公进见皇帝,皇帝以起立作为迎接礼;还有皇帝与三公坐而论道之礼皇帝召见个别大臣亦如此,《汉书・贾谊传》记载,汉文帝召贾谊在宣室谈论,文帝听得着迷,不知不觉以膝行挪动靠近贾谊所坐之席这种君臣共坐议政的礼仪,延续到唐、五代宋朝以后,君臣之间的等级差距愈来愈大君坐臣立,由宋太祖开始《宋人轶事汇编》记载,某日宋太祖在朝堂与大臣议事,宰相等人奏事时起立以示尊敬,太祖暗中命太监撤去了他们的座位从此,君臣议政时,君主高坐于御座,臣僚站立其下元明清朝,官员向皇帝表奏,读表时跪着,读完后,向皇帝俯伏行礼《元史・礼乐志》〃跪读表,读毕,俯伏,兴,复位〃明清朝,沿袭元朝臣下向皇帝跪拜的制度,所有官员,无论品级多高,都要向皇帝跪奏政事同是君坐臣跪,明清两朝又有所不同明朝时,奏事者跪,其他人立;清朝时,一个大臣奏事,在场的所有大臣都要跪下古代君臣之礼的演变,康有为在他的《遗稿》中作了概括汉制,皇帝为丞相起;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君臣之间的关系终于演变为主子与奴才的关系其实,臣子到了清朝,奴才也做不得,只有满族官员才能自称奴才,汉族官员这样自称,是要被官场的同僚耻笑为不懂规矩的课后练习解释下面各段中关于君臣礼仪的文字
1.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秦始皇本纪》)
2.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使人可其奏(《史记•汲黯列传》)
3.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日“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
4.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李密《陈情表》)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6.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白居易《长恨歌》)
7.汝以朕为可欺乎?汝忘朕即位之时,已年过四十矣,官吏情伪朕尽知之朕在藩邸时,即知汝名曾列弹章,汝又送朕礼物,冀朕在大行皇帝前转圜汝此后其小心谨慎,一举一动,不能逃朕之洞鉴也(《雍正奏批》)
8.陈氏《礼书》日稽首者,诸侯天子、士大夫于其君之礼也然君于臣亦有稽首,《书》称太甲稽首于伊尹、成王稽首于周公是也(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八)附课后练习答案
1.这是秦王赢政与大臣的一次朝议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赢政召集丞相、御史大夫等大臣集议,商讨改帝号;大臣们议论之后,嬴政决断,改帝号为始皇帝
2.燕见,国君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丞相公孙弘平时来见皇上,皇上有时不戴帽子;而汲黯来见,皇上不戴帽子不见他表明皇上对汲黯的敬重
3.桓公避席再拜,离开宴席的座位,拜两次桓公大宴臣下,鲍叔牙向桓公敬酒致辞,希望他不要忘记昔日的苦难;桓公大为感动,避席再拜,体现了对鲍叔牙的敬重
4.诏书,此为晋武帝要李密赴朝廷任职的命令表,此为本篇陈述与祖母相依为命、倾诉不能从命苦衷的《陈情表》
5.拜表拜上表古代臣子上奏章,必先跪拜于地,以示尊敬,故上表称为拜表
6.早朝,朝会的一种,国君与大臣早晨相见,处理政务从此君王不早朝,说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怠于朝政白居易认为,此为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
7.这是雍正皇帝的一则奏批表明自己对上奏章者过去的情况了如指掌,用戏谑的语言揭露了官员的劣迹,表现出雍正皇帝睿智幽默的个性
8.先秦时期,君臣之礼,不仅是臣下向君主施行,也有君主向臣下施用的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