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6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思想流派?A.儒家B.道家C.兵家D.印度佛教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何种货币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A.实行金银双本位制B.统一使用布币C.发行圆形方孔钱D.使用贝壳作为货币
3、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开始出现以班级授课制为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近代D.民国时期
4、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中国近代教育之父”?A.康有为B.梁启超C.张之洞D.梁启超
5、以下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政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惜民主成果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难点
1.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L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的背景
3.提问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二)新课讲解
1.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材料
一、材料
二、材料三,分别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课堂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答疑
(四)课堂小结
1.总结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历史地位
2.强调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及答案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思想流派?A.儒家B.道家C.兵家D.印度佛教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繁荣时期,其中儒家、道家、兵家等都是主要的思想流派,而印度佛教是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并非春秋战国时期的本土思想流派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何种货币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A.实行金银双本位制B.统一使用布币C.发行圆形方孔钱D.使用贝壳作为货币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经济方面的货币统一,发行了圆形方孔的铜钱,这种货币便于流通,也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经济的控制
3、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开始出现以班级授课制为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近代D.民国时期答案c解析近代中国,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班级授课制逐渐被引入,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正确答案是C
4、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中国近代教育之父”?A.康有为B.梁启超C.张之洞D.梁启超答案C解析张之洞在清朝末年大力推动教育改革,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之父”其他选项中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但不符合题干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之父”这一称谓因此,正确答案是C
5、以下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政策?A.统一度量衡B.焚书坑儒C.建立郡县制D.推行分封制答案D.推行分封制解析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统一度量衡以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焚书坑儒以控制思想文化领域;以及建立郡县制代替周朝以来的分封制度,从而直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因此,“推行分封制”并不是秦始皇时期实行的政策,反而是他所废除的一种旧有体制
6、《史记》中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作者是A.司马迁B.班固C.陈寿D.范晔答案A.司马迁解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该书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间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对后世影响深远选项中的班固是东汉初期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汉书》;陈寿则是三国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史学家,《三国志》的作者;范晔则生活在南朝刘宋时期,编撰了《后汉书》
7、题干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创“文景之治”D.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答案B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实现了中国的首次大一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选项中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是封建社会形成的前奏,C选项的“文景之治”是汉朝初年的一个治世,D选项的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确立的选官制度,都不是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
8、题干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倡民主与科学B.推崇西方文化,反对传统文化C.发生在20世纪初D.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B解析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在中国兴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推崇西方文化,但并非完全反对传统文化,而是主张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B选项中的“推崇西方文化,反对传统文化”表述不正确A、C、D选项都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正确描述
9、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造纸术是由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的B.最早的纸出现在秦朝C.蔡侯纸在唐朝时期广泛使用D.造纸术在宋朝传入欧洲答案A解析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纸张是由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而成,称为“蔡侯纸”因此,选项A正确最早的纸并非出现在秦朝,而是在西汉;蔡侯纸主要在东汉时期使用,并非唐朝;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更晚,大约是在8世纪通过阿拉伯人传入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明朝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A.显示国力,增强外交影响力B.开拓海上丝绸之路,促进贸易C.寻找失踪的建文帝D.探索未知世界,追求科学发现答案D解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展示明朝的强大和富饶,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和交流,以及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增加贸易往来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也是其中一个较为隐秘的目的但是,探索未知世界并追求科学发现并不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故选项D正确
11、在以下历史人物中,被称为“汉初三杰”的是哪两位?A.张良、萧何B.萧何、陈平C.张良、陈平D.萧何、韩信答案A解析汉初三杰指的是西汉初年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三位杰出人物,他们分别是张良、萧何和韩信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张良和萧何
12、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由司马迁所著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中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部分答案C解析《史记》确实是由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包含了《本纪》、《表》、《书乂《世家》、《列传》等部分然而,《史记》记载的历史并非从黄帝开始,而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因此,c选项描述不正确
13、下列哪一项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新中国的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1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答案】C【解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1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A.蔡伦B.毕昇C.张衡D.鲁班【答案】B【解析】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的,他使用胶泥刻字,并且成功实现了单字独立印刷,这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于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蔡伦改良的是造纸术,张衡则以发明地动仪等天文仪器著称,鲁班则是古代著名的工匠
15、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和近代社会的开始?A.黄巾起义B.安史之乱C.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和战D.鸦片战争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和近代社会的开始A、B、C选项虽然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它们并没有直接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和近代社会的开始
16、以下哪个历史人物被尊称为“史学之父”?A.司马迁B.班固C.司马光D.杜牧答案A解析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尊称为“史学之父”B、C、D选项中的班固、司马光、杜牧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但他们并没有被尊称为“史学之父”
1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实施的政策?A.统一货币B.统一度量衡C.焚书坑儒D.推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焚书坑儒这一事件虽然发生在秦朝时期,并且与秦始皇有关,但它主要是由李斯建议并执行的,目的在于消除异己思想,加强专制统治而选项A(统一货币)、B(统一度量衡)以及D(推行郡县制)都是秦始皇直接推行的重要改革措施,旨在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同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8、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关键转折点?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辛亥革命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1840T84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以失败告终导致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还开启了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历史,使得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获得特权,加速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即由一个完全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他选项如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这种状态但并非起始点;辛亥革命尝试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政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主革命先行者”?A.洋务运动的领袖曾国藩B.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康有为C.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孙中山D.北洋政府的总统袁世凯答案C解析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其他选项的历史人物与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这一称号不符
20、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作的B.《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C.《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答案B解析《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共同创作的,发表于1848年2月21日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选项A、C、D均为《共产党宣言》的正确叙述而选项B中的“发表于1848年”是错误的,因为《共产党宣言》实际上是在1848年2月21日首次出版的
2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奠基人”?A.司马迁B.班固C.贾谊D.孔子答案AA.统一度量衡B.焚书坑儒C.建立郡县制D.推行分封制
6、《史记》中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作者是A.司马迁B.班固C.陈寿D.范晔
7、题干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创“文景之治”D.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8、题干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倡民主与科学B.推崇西方文化,反对传统文化C.发生在20世纪初D.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9、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造纸术是由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的B.最早的纸出现在秦朝解析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中国历史学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奠基人”
22、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正式进入繁荣时期?A.魏征修史B.安史之乱C.开元盛世D.长安城的建设答案C解析开元盛世是唐朝时期的一个繁荣时期,由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所推动开元盛世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正式进入繁荣时期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23、【题目】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在春秋时期B.发生在西汉时期C.发生在东汉时期D.发生在三国时期【答案】B【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的文化政策,旨在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这一政策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对后世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A、C、D三项时间均不符合
24、【题目】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场政治改革B.戊戌变法的主要目标是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C.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软禁D.戊戌变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清朝末年的一场政治改革,旨在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B项说法错误,戊戌变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而不仅仅是加强中央集权A、C、D三项说法正确
2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称霸,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D.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答案C解析A选项中,“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并非诸侯国纷纷称霸B选项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是其组成部分之一D选项中,“三省六部制”是唐朝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但并非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主要手段C选项中,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实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因此C选项正确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请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阐述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答案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2.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客观、辩证的历史观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历史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文化素养
4.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历史教学通过讲述历史人物、事件,引导学生学习先贤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同时,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遗迹、开展历史剧表演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阐述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答案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培养历史意识、增强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培养道德品质和促进全面发展这五个方面涵盖了历史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影响,考生在回答时需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阐述C.蔡侯纸在唐朝时期广泛使用D.造纸术在宋朝传入欧洲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明朝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A.显示国力,增强外交影响力B.开拓海上丝绸之路,促进贸易C.寻找失踪的建文帝D.探索未知世界,追求科学发现
11、在以下历史人物中,被称为“汉初三杰”的是哪两位?A.张良、萧何B.萧何、陈平C.张良、陈平D.萧何、韩信
12、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由司马迁所著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中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部分
13、下列哪一项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新中国的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A.蔡伦B.毕昇C.张衡D.鲁班
15、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和近代社会的开始?A.黄巾起义B.安史之乱C.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和战D.鸦片战争
16、以下哪个历史人物被尊称为“史学之父”?A.司马迁B.班固C.司马光D.杜牧
1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实施的政策?A.统一货币B.统一度量衡C.焚书坑儒D.推行郡县制
18、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关键转折点?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辛亥革命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主革命先行者”?A.洋务运动的领袖曾国藩B.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康有为C.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孙中山D.北洋政府的总统袁世凯
20、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作的B.《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C.《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2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奠基人”?A.司马迁B.班固C.贾谊D.孔子
22、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正式进入繁荣时期?A.魏征修史B.安史之乱C.开元盛世D.长安城的建设
23、【题目】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在春秋时期B.发生在西汉时期C.发生在东汉时期D.发生在三国时期
24、【题目】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场政治改革B.戊戌变法的主要目标是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C.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软禁D.戊戌变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称霸,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D.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请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阐述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题请简述中国古代史上的三大盛世及其特点第三题请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史料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第一题材料小明是一位初二历史教师,他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在导入环节,小明播放了一段抗日战争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战争的残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新课讲解过程中,小明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英雄人物等
3.在课堂讨论环节,小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在课后作业布置环节,小明要求学生以“假如我是当时的抗战英雄”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让学生站在英雄的视角去思考问题问题
1.请分析小明老师的教学策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等方面的作用
2.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历史教学方法的看法第二题材料《史记》记载“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师重士,约从连横,横则秦帝,连则韩、魏、齐、楚、燕、赵、宋、卫、中山同列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奉明圣,制六合,终抚四海,威服天下,南面而称帝,天下莫敢禁止之”问题L请分析《史记》中关于秦孝公的描述,说明其反映了秦国当时怎样的历史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采取的外交策略及其作用第三题材料小明是一位初中历史教师,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历史知识基础薄弱,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在一次关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活动中,小明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较少,尤其是对于科举制的理解较为模糊为了提高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小明决定通过一堂历史课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举制课堂活动如下
1.小明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科举制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影响,让学生对科举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科举制,小明制作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并思考
3.在学生对科举制有了初步了解后,小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从科举制的选拔标准、考试形式、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4.小明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适时进行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完善对科举制的认识
5.最后,小明让学生以“科举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为主题,进行口头或书面总结问题L分析小明这堂历史课的教学设计
6.评价小明这堂历史课的教学效果
7.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改进小明这堂历史课的建议I、教学设计题(22分)题目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一堂以“辛亥革命”为主题的历史课教学活动材料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民主共和制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国内经济逐渐恢复,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