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年苏轼《书孟德传后》原文及翻译2024苏轼《书孟德传后》原文及翻译下面是我整理的苏轼《书孟德传后》原文及翻译,想要了解苏轼《书孟德传后》原文和苏轼《书孟德传后》翻译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哟!希望对你有帮助!1苏轼《书孟德传后》原文及翻译原文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译文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意料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世上说老虎不吃喝醉的人,一定要坐那儿看着他,等他醒来不是等他醒酒,而是在等他害怕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家伙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直到它跑到月光明亮处,才知道是只老虎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是他的气势盖过了老虎使人不害怕,都像婴儿、喝醉的人和来不及知道他的时候,那么老虎就怕他,没有什么值得怪异的所以在结尾书写,用来(让人们)相信子由的说法词句注释孟德传《孟德传》是苏辙的一篇散文,写的是宋仁宗嘉祐年间,秦州戍卒孟德,不堪戍卒生活,逃入深山,过着〃白毛女〃一般的生活孟德在深山中,逾两年竟不死,多次遇到猛兽,但由于他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对猛兽不惧,竟未遭伤害全文以生动、曲折、形象的笔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神勇不怕虎的英雄,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不畏虎,虎自畏人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的胞弟以为虎畏不惧已者认为老虎害怕不惧怕它的人斯言此言指虎畏不惧已者这一说法nang曩():以往,从前忠、万、云安均四川省县名云安,今为云阳县huan)浣(衣洗衣服浣洗濯熟视仔细的看熟仔细庶几有那么一点儿此处意为〃有点儿希望〃痴不懂事被:施加(si)俟:等待逸去逃去创作背景此文是苏轼根据苏辙的散文《孟德传》而写的《孟德传》中塑造了一个神勇不怕虎的英雄,这引起了苏轼极大兴趣,于是对老虎吃人的心理作了一番探讨苏轼这篇《书孟德传后》就是写在《孟德传》后的题跋一类的文章作品鉴赏文章开始首先提出疑问认为孟德不怕虎的故事在道理上似乎可信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但是在实际上又未可信,因为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这个疑问的提出是合乎一般道理的,因为一般人遇见老虎确实是没有不害怕的接着苏轼列举了三个不怕虎的故事,进一步证明《孟德传》的可信他首先写出了“初生之犊不怕虎的故事这个故事描述得生动细致惊险,特别是妇人惧虎而沉入水中,二小儿在沙上戏耍,虎至并不害怕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这里描写老虎想方设法欲使小儿出现害怕情况,但由于儿痴并不知怕,老虎黔驴技穷终于无奈地离去由此苏轼得出一个结论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苏辙的观点人不畏虎,虎自畏人接着苏轼又举了个世人常说的虎不食醉人的故事由于人醉而无惧怕之心,所以虎威也就无法施展最后又举出一个笑林故事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这里写的夜归人因为不知是虎,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害怕的地方是人非有以胜虎其气已盖之矣夜归人并非有什么绝招或能力有把握战胜老虎,只是由于不知而不怕,盛气已压倒了老虎罢了文中举出的三个故事,采取有详有略夹叙夹议的手法沙上婴儿不怕虎详写,夜归人击虎次之,醉人不怕虎则是略写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作者边加议论全文语言通俗流畅,毫无雕琢之处,再次表现了苏轼崇尚自然反对雕琢的文风其实,苏轼写人不怕虎的故事,是有其政治背景的,那就是不畏权贵虽然他也曾屡遭贬斥,但不怕虎”的精神,苏轼却是永存的东坡性格倔强,总是不荀俗时务毛晋《东坡笔记》里记述这样一段事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们日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日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日满腹都是机械(聪明和才智)’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轼爱妾)乃日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坡捧腹大笑!这里的不合入时宜,就是对权贵的蔑视,也就是不怕虎的思想虽然东坡因屡次提出不同政见而遭贬谪,但他这种不怕虎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作者简介1037—noi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1056—1063)嘉祐年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僧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