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唐诗五首13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体会我国古代文人丰富的情感,热爱中华优秀诗词文化(重点)◎语言运用了解律诗的文体知识积累优美的诗句◎思维能力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联想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审美创造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教学课时】2课时第课时1【课时目标】
1.掌握律诗的基本特征,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略律诗的韵律美
2.疏通诗意,字斟句酌地读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教学过程】
一、简介唐诗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诗,但唯有唐代的诗歌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为广泛作为中华民族最珍贵文化遗产之一的唐诗,或雄壮浑厚,或清雅秀丽,意境深远,具有深厚的美学韵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走进唐诗,走进历史,走进情怀(板书唐诗五首)【设计意图】由对唐诗的简单介绍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了解律诗
1.律诗的基本特征课件出示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二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基本特征如下
(1)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与闲适诗歌优美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板书设计】钱塘湖春行渡荆门送别首联交代旅程所行孤山寺北一贾亭西一湖东一白沙堤领联山、水(动景)所见水涨云低、莺歌燕氟乳花浅草颈联月、云(静景)所感最爱一行不足是联留恋故乡主旨对初春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并根据注释梳理诗意,从而体会【设计亮点】本课教学设计主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点,引领学生体会唐诗的美感更为重要的是,传授学生阅读诗歌的方法,教会学生朗读的习惯比如“诵读法”“知人论世”“字斟句酌”“起承转合”等方法的呈现,让学生在读懂一首诗的基础上学会自读更多诗歌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其寓意
1.自然景物类资料链接如“月亮”代表思乡、思亲之情;“长亭”“西楼”代表送别之所、离别之情;“夕阳”代表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空山”代表淡泊、宁静;“孤舟”代表漂泊、无依;“浮云”代表游子、漂泊……
2.植物类如“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芳草”可以象征新生命,可以象征高洁的品格,可以象征爱情或美丽的女子,可以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或对情人的思念;“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梅花”,梁、陈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的象征;“松柏”常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木叶”,有萧瑟、飘零之感;“落花”,伤感;“竹”,高尚气节;“丁香”,愁思或情结;等等
3.动物类如“杜鹃”,哀怨、凄凉或思归;“乌鸦”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鹏鹃”,其鸣声像是在说“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蝉”,高洁;“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
4.音乐曲调类如“关山月”,征戍离别;“梅花落”,孤单、冷落、凄凉;“霓裳羽衣曲”,歌舞升平、粉饰太平;“后庭花”,绮靡之音、亡国之恨;“杨柳曲”,惜别怀人;“行路难”,世路艰难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颍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探究1: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探究2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探究3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色彩鲜明,抓住了其生机勃勃的特点推荐阅读杜甫《野望》王维《渭川田家》杜甫《旅夜书怀》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
二、
四、
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4)一般说来,律诗的第
二、三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律诗的基本特征,把握律诗结构,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2.把握律诗的结构一一起承转合课件出示元代范德机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尾联,合,点明题旨,收束全诗【设计意图】此课件资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一般律诗的思路特点,加深理解
三、教读《野望》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课件出示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贞观初年,因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属山西万荣),故自号“东皋子”性情简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隐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重要贡献
2.放声吟诵,读出节奏
(1)读准字音东皋(gdo)徙倚(xi)驱犊(du)•••
(2)读出节奏(点生读,师指导)课件出示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借助注释,疏通诗意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诗意预设课件出示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晖牧人驱赶着那牛群回圈,猎人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只好吟唱着那首《采薇》,怀念古代隐士伯夷和叔齐了
4.字斟句酌,赏析诗句课件出示我们可以这样赏析诗句这句诗中,“”一词用得好,它写出了,表现了O小组合作,选择诗句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诗句预设1“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2“秋色”“落晖”这些词充满了浓浓秋意,淡淡伤感诗人举目四望,山、树都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3“返”“归”这些充满温情的词在诗人这里,却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都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4“采薇”运用了典故,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士情怀及孤独苦闷之情
5.走进情怀,理解情感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预设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师小结这首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这首诗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设计意图】本环节先引导学生简单了解诗人王绩,从而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然后通过字斟句酌的读诗方法,感受诗歌中投射出来的诗人孤寂的心境最后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四、教读《黄鹤楼》
1.释题导入,知人论世黄鹤楼是位于武汉蛇山上的一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二当年仕途失意的崔顾登临此楼,产生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情怀,加上被神话传说触动,胸中不禁迸发出诗情,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悠远的千古绝响课件出示崔融(-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天宝时代,他二十岁左右中进士,因干谒著名学者李邕,不被赏识,自此“文誉”被毁,有二十年左右时间,多在京城以外做官或当外官的幕僚,一生漫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中唐的文学家把他与盛唐大诗人王维并称“沈(侄期)、宋(之问)既殁,而崔司勋景页、王右丞维复崛起于开元、天宝之间”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颠《黄鹤楼》为第一”
2.放声吟诵,读出节奏
(1)读准字音崔景页(hao)千载(zdi)萋萋(qi)•••
(2)读出节奏(点生读,师指导)课件出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借助注释,疏通诗意(学生借助注释,默读并弄懂诗歌大意)课件出示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地方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仙人驾)黄鹤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分明可见,碧绿茂盛的草木长满鹦鹉洲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4.研读共品,自由赏析
(1)斟词酌句师请同学们分析“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两个“空”意义有什么不同(生交流讨论,师点答)预设第一个“空”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下的黄鹤楼似乎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强调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师生对读生读
一、三句,师读
二、四句;读出空茫的感觉)
(2)赏析诗句师诗人在第
五、六句写了什么景象?第
七、八句又抒发了什么情感?预设第
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第
七、八句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师小结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和思念家乡之愁【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引导学生简单了解黄鹤楼,然后根据朗读停顿引导学生把握诗人的情感在梳理诗意后通过品析名句里的重点字词,进一步了解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五、教读《使至塞上》
1.放声吟诵,读出节奏课件出示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此诗押“cm”韵,在诵吟韵脚字时,要特别注意平仄起伏,这样读诗,才会读出韵味来
2.借助注释,自行疏通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师点拨这首诗重点写景,诗人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意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预设课件出示(我乘)一辆车要去慰问边关守军,出使途中经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地关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人地域大沙漠里一股烽烟直上云天,黄河边上西沉的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逢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得知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3.字斟句酌,赏析诗句我们可以这样赏析诗句这句诗中,“”一词用得好,它写出了,表现了o比如“大漠孤烟直”中的“直”字用得好,它写出了一缕烽烟直上云霄,在茫茫大漠的衬托下,显得很有力量,表现出一种劲拔坚毅之美小组合作,选择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诗句预设
(1)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担负朝廷使命的大臣,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2)“直”写出了孤烟之劲拔、坚毅,有雄浑壮阔之美;“圆”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感和苍茫感这两个词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还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广阔的景象中,触动人心
4.走进情怀,理解情感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预设这首边塞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边塞的行程和行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感,以及在雄浑的大漠风光中情感得到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再梳理诗意,并通过品析名句里的重点字词,进一步了解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板书设计】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首联;徙倚——彷徨颔联;首联叙事出使边塞空间:虚尢孤独苦闷范晖——箫瑟颈联;返、归颔联抒情内心抑郁时间邈远——孤独是联朱薇——知颈联绘景塞外风光与景(树、草)实与慷慨悲壮音难觅尼联叙事战事紧张抒情(日暮、烟波):点明主旨第课时2【课时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2.品词析句,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情感【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野望》《黄鹤楼》和《使至塞上》三首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两首诗一一《渡荆门送别》和《钱塘湖春行》,一起来领略荆门及钱塘湖的美好风光【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二、教读《渡荆门送别》
1.朗读全诗
(1)读准节奏按照“二三”拍的节奏,注意停顿(点生读,师指导)课件出示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读出情感注重重音和停连比如“山随平野尽”中的“随”就要读成连音,因为船在航行,景在移动,是一个连续而又漫长的路途,所以读音要拖长“仍怜故乡水”中的“怜”就要读得比较温柔,情意绵绵,结合诗人情感,让自己的心中也充溢着留恋与不舍,就会读出不一样的感情
(3)学生个别展示读
(4)读出大意散文译法课件出示我乘舟远渡到荆门山以外,去楚地漫游山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奔入辽远无际的原野之中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霞多变,形成海市蜃楼的美景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不远万里送我远行的小舟【设计意图】注意诵读方法的点拨,帮助学生提升诵读水平
2.研习诗歌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感受其章法,思考以下问题
(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是什么?预设首联交代出蜀的目的一一到楚地远游;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2)颔联写了哪些景?写作角度是什么?预设写了高山、平野、江流;是以移动视角来写的
(3)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预设雄浑壮阔、意境高远
(4)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景?写作角度是什么?预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江月、云彩;是以静观的视角写的
(5)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什么情?预设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水送人,人思乡之情师补充尾联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在蜀地,对蜀地的山水怀有深厚的感情,此次离别,难舍难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的山水依依不舍地一路送他远行,这和常人抒发情感的角度不一样师小结本诗通过对出蜀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逐联分析中感受律诗的章法结构之美
三、教读《钱塘湖春行》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2.放声吟诵,读出节奏(点生读,师指导)课件出示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借助注释,疏通诗意师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生自主交流,师补充)预设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只早早飞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啄泥筑巢纷繁的春花渐渐快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面的美景,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那绿色杨柳荫蔽下的白沙堤
4.字斟句酌,赏析诗句(生交流讨论以下问题,师小结)设问1本诗是围绕哪两个字来写的?诗人的行踪是怎样的?预设围绕“春”“行”来写的诗人行踪孤山寺北一贾亭西一湖东一白沙堤设问2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为什么?预设不能因为“早莺”尚少,只有“几处”;“新燕”始回,尚未筑巢,不知“谁家”“几处”和“谁家”都表现了早春的特点如果换成“处处”和“家家”,说明“莺”“燕”很多,与初春季节景象不太符合设问3颔联中的“争”和“啄”两个动词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预设这两个动词惟妙惟肖地描摹了莺燕的动态,传神地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图,流露出诗人对如此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设问4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预设“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体现了作者对早春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师总结这首诗把西湖的初春描绘得生机盎然、生动传神诗人陶醉于西湖初春的美景中,最爱的却不是那莺歌燕舞、绿树红花,而是绿杨荫里的白沙堤诗人置身其间,饱览山光湖色之美,心旷神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读来让人倍感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