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中欧共体的形成
1、23日本成为世4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56综合7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济南期末)早在1944年3月……他(戴高乐)提议在共同的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西方集团”,“它的动脉是英吉利海峡、莱茵河和地中海”“西方集团”的组建始于()A.欧洲煤钢共同体B.欧洲经济共同体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欧洲共同体解析:A根据材料可知,“西方集团”指的是走向联合的欧洲,综观四个选.项,成立最早的是欧洲煤钢共同体,它是欧洲一体化的开端,故A项正确
2.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言外之意是戴高乐不满意()A.华约组织的建立B.美国对日本的扶植C.美国控制西欧D.成立欧洲共同体解析:C1963年控制法国和希腊的是美国,戴高乐的言外之意是不满美国控制西欧,这是促使欧共体成立的重要原因
3.《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文中所指的“文明”行为是()A.接受马歇尔计划B.参加了经济互助委员会C.成立欧洲共同体D.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C引文中肯定了这一“行为”,对欧洲是有利的,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欧洲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提高,C项正确;西欧接受马歇尔计划和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有利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东欧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有利于苏联对东欧的控制,都不是欧洲的“文明”行为
4.美国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战3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8.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解析: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是美苏对峙,美国“扶蒋反共”失败后,被迫扶持日本,使日本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5.下图反映了20世纪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数量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B.西方国家已经放弃了对亚非拉国家的遏制政策C.第三世界的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D.所有亚非拉国家都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解析C图片显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的数量增幅明显,体现了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C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而在20世纪50年代,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数量未见明显变化A项表述错误;B.D两项与史实不符
6.(2019•浙江湖州期末)第一届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决定了有资格受邀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五条标准,其中一条写道“不得是……与两大阵营有关的区域性或双边条约的成员这说明不结盟运动()A.排斥与美苏结盟的国家B.排斥资本主义国家C.排斥新兴独立国家D.排斥社会主义国家解析:A根据材料“有资格受邀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五条标准,其中一条写道不得是……与两大阵营有关的区域性或双边条约的成员’”得出排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结盟的国家,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战后世界风起云涌,各种力量交互作用,对世界发展起到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到1951年共向欧洲提供了大约131亿美元的“援助”,受援助国GDP从1948年到1952年底增长了25%但受援国需要承担经济和政治义务,例如美援必须用以购买美国物品和技术;部分工业发展接受美国监督;.受援国必须放弃工业国有化等其“援助”手段确定了美元的结算单位,打破了西欧各国的贸易关税壁垒,更削弱了意大利和法国共产主义的影响,稳定了政权——李申《杜鲁门主义的续篇》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碑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大棋局》D据材料一,概括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2你如何理解“新的力量在萌动”促使“两极格局开始消失”?解析:第⑴问,美国的“援助”可以促进西欧经济恢复发展,“但受援国需要承担经济和政治义务”实际上使西欧在经济政治上受制于美国,“打破了西欧各国的贸易关税壁垒,更削弱了意大利和法国共产主义的影响”说明马歇尔计划遏制了共产主义势力发展,稳定了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第⑵问,需要抓住三个要素:时间一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新力量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答案
1.影响促进西欧经济恢复发展;西欧在经济政治上受制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发展,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2理解: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一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