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小学生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字500小学生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字
1.500放学回家的路上,不知从哪条小巷里飘出一缕缕竹叶的清香,直往我的鼻孔里钻,差点把我肚子里的馋虫给勾出来了呀!是粽子的香味!端午节快到了!回到家,外婆也正忙着准备过端午节的粽子呢!我好奇地凑了过去,只见外婆从身旁的水桶里捞起一张棕叶,麻利地把它折成漏斗形状,用手抓一把泡过并加了佐料的米,在底部均匀地铺开,再郑重其事地放进蘸过酱油的肉条,洒上些霉干菜,然后又铺上一层米,最后用长出来的棕叶一折一盖,拿过一条包粽子的细竹叶,一捆、一转,再一捆、一转,打上结一个结结实实的粽子在外婆手中诞生了我也想试试,可反复折腾,却连个像样的漏斗形状都折不出来,好惭愧!吃着刚出锅的粽子,妈妈给我讲了端午节的故事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除了吃粽子,还要插菖蒲、艾草,戴香囊,有的地方还会举行赛龙舟呢我爱家乡的端午节,不仅因为可以吃粽子,更因为这个节日背后浓浓的传统故事于是,边吃着粽子,我边盼望着端午节早点到来.小学生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字2500在月的扉页中,端午节悄然而至自然,端午节是少不6了粽子的星期一的早晨,妈妈将我从睡梦中叫醒对此,十分不满的我打着瞌睡牢骚了几句,以抱怨妈妈打扰我的美梦,可是随后我就被一股淡淡的清香所吸引,把之前的满腹牢骚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妈妈,什么东西这么香啊,真好闻”我情不自禁地多吸了几口,那模样,就像一个在沙漠里渴了几天的旅人喝到了甘甜的泉水妈妈得意地拿出了藏在身后的粽子,说道“今天是端午节,当然要吃粽子啦”于是,在愉快的气氛中,我们一家三口享用了一顿丰盛的粽子早餐吃完粽子后,爸爸故作神秘地问我“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是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我信心满满地答道“投江的人不在少数,可为什么人们只纪念屈原呢?爸爸继续追问“啊……”这我真不知道“是这样的”爸爸说道,“屈原本是楚国贵族,他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在楚国任重官后来屈原遭小人陷害,被楚怀王流放不久,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自杀”我没有想到,屈原居然有着这样曲折的人生,我不禁被他的爱国情怀所震撼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了,不单单是为了哀悼这位历史伟人,更重要的是屈原还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是中华光荣传统的精髓我们正是要继承这种精神,所以每年都会缅怀屈原,培养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已成为千古名句,春夏秋冬轮回了一遍又一遍现在,又是一年粽飘香,每家每户都在这淡淡的香味中,怀念着屈原.小学生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字3500随着一阵风,一阵清香在我的鼻尖回荡,我知道这是我熟悉的味道一一粽子香每到端午节前夕,奶奶就会做起那一个个可爱的小粽子,他们先是拿两片粽叶包起来然后把泡好的糯米放进去,再放上一点你喜欢吃的东西来做粽子“肉”然后把粽子包好,可要记住千万不要包漏了要不然味道就不鲜了,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进蒸笼等你能闻到那粽叶香就可以吃了,看着奶奶在做,我和妹妹也想做但是奶奶不让我们只好用路边的泥巴过过做粽子瘾“梅梅!快来吃粽子了!”奶奶在呼唤着沉迷于做粽子的我,可是我哪会听呢,还是埋着头做粽子奶奶只好带着粽子来到我的身边一口一口的喂我吃粽子由于我们是大家庭,奶奶包好的粽子一下就吃完了每到天黑了奶奶还在包着粽子,看着年迈的奶奶大汗淋漓的,我的鼻子突然酸了,泪珠不停在眼眶中打转,可是还是不由自主的掉下来了……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天粽子香,到这时我总会想起奶奶的呼唤…….小学生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字4500“好香啊!妈妈你在煮什么?那是我第一次闻到粽子的气味,从客厅跑到厨房里,扒拉着妈妈手里的活问妈妈,妈妈俯身轻声对我说“是粽子,小时候你可喜欢吃了,你不记得啦?”原来小时候的我,早已吃过了这飘着叶子清香的食物却T,因为年幼无知,没有把其纳入气味清单里进行认知,当我开始对其进行认知时,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粽子的味道是特殊的叶子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当然,这已经是离家上学之后才明了的事情了,过去对粽子的味道,都是对粽叶的感受父母带着我去摘过几次粽叶,是在乡下的田地边上,长着一簇簇看起来和田边其它野草没有太大区别的叶子,要说区别,区别或许在它们比其它野草的叶子要大许多,够放得下一掬糯米,也够包粽子的人将糯米严严实实包裹在其中也就是这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叶子,将我们平常会吃到的糯米变成了一个个三角形状的粽子,每当端午节来临之时,直接咬下去,或拌白糖,或拌其它的佐料,成为了节日必吃的食物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是吃粽子、赛龙舟的节日,亦是要祭奠屈原的节日小时候是跟着父母去屈子文化园祭奠屈原,后来长大了一些,是自己背着书包骑着单车去那里祭奠屈原,总是能够拿出纸笔在那里写下一些给屈原的话又是一年粽飘香,闻着厨房里飘来的妈妈在煮的粽子香,回忆将我带出去好远,好远我又重新看见第一次闻到粽子气味的自己,看见那个跟在爸爸妈妈身后去田边摘粽叶的自己,看见每年从学校赶回来过端午节的自己,也看见带着纸笔去屈子文化园里祭奠屈原的自己她们和着粽子的香气,重新回到了我的身边.小学生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字5500“五月端阳节,家家粽子香”历代诗人对粽子情有独钟,在端午这天,饮酒品粽之余,还以粽子为题材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清代查慎行笔下的“灵符旧系千丝缕,玉粒新颂五彩筒青箸香分菖叶绿,银盘光射石榴红”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用高丽贡米做粽子的情景粽叶要用新鲜的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材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她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唐元稹)煮粽子时不能心急,得先把水烧开了后换小火慢慢煮,爷爷奶奶们习惯用土灶,把粽子煮好后就放锅里炯一个晚上,等第二天一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可以吃到热腾腾的粽子了,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大文豪苏轼喜食粽子,品味了以蜜饯为馅的粽子,留下了“时于粽里得杨梅”的诗句,清代林苏门的“细箸轻轻裹,浓香粒粒融兰江腌醺贵,知味易牙同”写尽了火腿肉粽的妙处粽子不是相思物,两字相思写不成唐代殷尧藩诗云“鹤发垂肩展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欲问何方是故乡”表达了背井离乡的游子,重返故里时的激动之情清代儒学大家谢墉笔下的粽子另有一种情调,在京城做官时,他念念不忘家乡的粽子“年年令节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劳”诗人借粽子倾吐对远方老母的思念之情“白白梭粽美,青青米果新”粽子,千百年来盛行不衰,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成为文化传承的符号,至今在人们的心中仍有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