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齐桓晋文之事20256【微点夯实】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第1段)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第2段)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第3段)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第4段)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第5段)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第6段)曰:“可”(第7段)曰“何由知吾可也?”(第8段)曰“臣闻之胡屹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①()对日将以衅钟王曰舍
②()之!吾不忍其毂稣••••3(),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⑤()”*(第9段)曰“有之”(第10段)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第11段)王曰“然,诚
①()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
②(),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毅稣,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第12段)曰“王无异
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
②()••恶
③()知之?王若隐
④,)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
⑤()•••焉?”(第13段)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第14段)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第15段)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箕)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第16段)曰“有复
①()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③()则王许
④()之乎?”•••(第17段)曰“否”(第18段)“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那么她(他)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很害怕,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作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第19段)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第20段)日“挟太山以超北海,语
①()人曰‘我不能是诚
②()••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
③()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
④(),然后知轻重;度
⑤(),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二)之!••(第21段)“抑2()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
②()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第22段)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第23段)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第24段)王笑而不言(第25段)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
①()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
②()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第26段)日“否,吾不为是也”(第27段)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第28段)王日“若是其甚与?”(第29段)日“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第30段)日“可得闻与?”(第31段)日“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第32段)曰:“楚人胜”(第33段)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气)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
②()其君者皆欲赴诉
③()于王其•••汽)若是,孰能御之?”♦(第34段)王曰“吾憎,),不能进于是
②()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
③(),请尝试气)之”••••(第35段)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
①()辟1)邪侈
③(),无不为已
④()o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
⑤()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
⑥()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⑦()o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
⑧()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⑨(),奚暇治••••⑩()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⑪()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重点梳理】
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
①王说,日……■
②为长者折枝•
③刑于寡妻•
④盖亦反其本矣••
⑤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⑥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①以及••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于兄弟
②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件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③妻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占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④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3.多义词语⑴爱义项例句
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②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④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
⑤羡慕,欣赏2若义项例句其若是,孰能御之*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③若民,则无恒产•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
⑦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⑧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⑨3徒义项例句
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②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
③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拔苗助长》)*
④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证.先进》)•
⑤门徒,弟子日与其徒上高山(《始得西山宴游记》)■
⑥随从帅徒以往(《左传》)*
⑦步兵舍车而徒(《周易》)•
⑧步行4御义项例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①以御于家邦■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④⑤御旨、御膳••
4.词类活用活用类型例字例句释义
①然后从而刑之•
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1名词作动词•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2形容词作名词幼,以及人之幼
③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①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形容词作动词
③谨庠序之教•
①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②朝秦楚*4使动用法
③以一服八*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5意动用法
5.特殊句式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或标志词
①是乃仁术也1判断句
②是诚不能也/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2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
①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未之有也
②牛何之3宾语前置句
③夫子之谓也/一羽之不举4状语后置句
①王坐于堂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吾何快于是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5主谓倒装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6.常识梳理⑴将以衅钟••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衅钟”衅,血祭⑵吾力足以举百钧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3谨庠序之教•♦“庠”是周代学校的名称,“序”是商代学校的名称“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考点巩固】
1.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日“学何所至矣?”孟子日“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日“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乎离于祸患也J变必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何以异于织绩A而食B中道C废D而不为E宁能衣其F夫子G而长H不乏粮食哉!⑵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正、正在,与《赤壁赋》中“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的“方”字含义不同B.废,停止、荒废,与《岳阳楼记》中“百废俱兴”的“废”字含义不同C.无以,没有(办法),与《劝学》中“无以至千里”的“无以”含义相同D.息,停止,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夜夜不得息”的“息”字含义相同参考答案微点夯实(第2段)不得已(笫4段)安民,养民(第8段)
①往
②释放
③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
④替换
⑤“之乎”的合音(第11段)
①的确
②狭小(第12段)
①对……感到奇怪
②他们
③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④痛惜,哀怜
⑤区别(第14段)厨房(第15段)
①揣测
②这样
③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第16段)
①禀报
②视力
③整车的柴火
④相信(第18段)偏偏,却(第20段)
①告诉
②实在
③拿
④称量
⑤丈量
⑥考虑(第21段)
①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②结怨
③痛快(第25段)
①或者,还是
②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第27段)统治(第29段)恐怕,可能(第33段)
①回到
②憎恨
③奔走求告
④如果(第34段)
①不明事理,糊涂
②达到这一步
③愚钝
④试行(第35段)
①放纵
②不正
③过度
④同“矣”
⑤规定
⑥养活
⑦容易
⑧荒年
⑨足⑩讲求⑪申诫,告诫重点梳理
1.
①同“悦、高兴
②同“肢、肢体
③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
⑤同“途”,道路
⑥同“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⑦同“斑”,“斑白”即花白
2.
①从而推广到
②推广到
③妻子儿女
④中原地区
3.
(1)
①吝惜,舍不得
②疼爱
③爱护
④喜爱,喜欢⑵
①像
②如此
③如果
④至于
⑤你,你们
⑥比得上
⑦相当,差不多
⑧如果
⑨用于句首以引起下文,至于⑶
①某一类人
②囚徒,服役的人
③徒然,白白地
④只,仅仅
(4)
①抵御,抵挡
②治理
③驾驭,统治
④驾
⑤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
4.⑴
①处罚
②穿
③称王,统一天下
(2)
①视力
②两个“老”,意思均为“老人”/两个“幼意思均为“小孩”
③肥甘,指美味的食物/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
(3)
①远离,不接近
②老,敬爱/幼,爱护
③慎重办理
(4)
①兴,使……兴起/危,使……处于险境
②使……朝见
③使……臣服
(5)对……感到奇怪
5.⑴
①“乃表判断
②“也”表判断
(2)“见表被动⑶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正常语序分别为“臣未闻之也”“莫能御之也”和“未有之也”
②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正常语序为“牛之何”
③标志词为“之”,正常语序为“谓夫子也”和“不举一羽
(4)
①标志词为“于”于,,与后面的名词(名词性词组)构成状语,修饰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正常语序分别为“王于堂上坐”“使天下仕者皆欲于王之朝立”“王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无异”和“吾何于是快”
②标志词为“以、“以”与后面的名词性词组构成状语,修饰前面的动词“申、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
(5)正常语序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考点巩固
1.
(1)养民而施行王道以统一天下,没有人能抵挡他(得分点保、王、御,宾语前置句)⑵我不是吝惜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得分点爱、易,主谓倒装句)⑶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得分点乃、反、戚戚)
(4)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时能丰衣足食,荒年时也不致饿死;然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老百姓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得分点制、畜、妻子、凶)()
2.l BEG解析“织绩而食冲,“而”是表修饰的连词,中间不应断开,“何以异于织绩而食”语意完整,B处应断开“中道废而不为”指中途废弃而不做,语意完整,E处应断开“其夫子”作“衣”的宾语,G处应断开⑵D[D项夜夜不得息”的“息”指休息A项“方其破荆州”的“方嗜思是当B项“百废俱兴”的“废”指衰败的事业]【参考译文】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没有办法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