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小部分时间接受必要的特殊教材与教学活动
三、预防学习疲劳的一些措施
二、智能不足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1.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一)智能不足儿童的类型及其特点
2.建立与执行符合卫生要求的作息制度;智能不足指心理发展期间所显著表现的低于平均的心智功能与缺陷性的适应行为
3.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智能不足儿童的分类
①可教育者:智商在5075之间;〜
②可训练者:智商在2549之间;〜
四、焦虑与学习
③保护对象:智商在25以下
(一)什么是焦虑: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
(二)智能不足儿童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状态焦虑可分为:正常焦虑、低度焦虑和高度焦虑
三、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教育
(二)常态与压抑下的理智活动常态下学生能够用理智反学习困难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应解决的问题,在压抑下却表现出理智不能发挥作用程的失常其特征
(三)焦虑对学习影响
①不能就席端坐;
②端坐不动;
③显示其他症侯
1.对于机械的学习或不怎么困难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教学措施:行为修正法学习,焦虑是有促进作用的
五、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与课堂管理
(一)情绪困扰儿童是指经常为莫名其妙的紧张与焦虑所困
2.课堂管理应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的防范;扰二)情绪困扰儿童的教育
3.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多奖少罚,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1.特设教室计划;
四、情绪困扰儿童的特点与教育
2.生活空间会谈法第九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第一节性别第十章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中的心理学原理第一差异与教育
一、学习中常见的性别差异现象(-)小节课堂管理的心理学原理及策略
一、课堂管理的错学阶段男女生间无显著差异误理解
1.一般智力无差异
1.学生愈安静则学习效率愈高;
2.学业成就上有差异
2.教师的权威建立在学生对其命令的绝对服从;
(二)中学以上男女间差异显著
3.学生的行为代表其品德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二、教师管理的弊端(见第二章第二节)
一、禀赋优异儿童:
1.对学生的言行要求不当;
(一)概述
2.让学生娱乐或忙碌以取代学习;
3.对惩罚的功效评价过高;L什么是禀赋优异童:指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以上或在特殊
4.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性向测验中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能力测验得分超群者
3.禀赋优异儿童的心理特点
三、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
(二)禀赋优异儿童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心理气氛的定义L加速制教学策略指在学习内容上相同,只是加速加速教心理气氛指群体在共同活动表现出来的群体占优势的比较稳学进度,缩短其修业年限定的情绪状态
4.充实制教学策略:指提供较多或较难的教材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指课堂中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
①水平充实:指增加内容而不增加难度;表现
②垂直充实即增加难度;
(二)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
5.特殊班级制教学策略根据课堂上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与
①固定特殊班级制指大部分时间接受特殊教材与教学活动,思维状态,可将课堂心理气氛分成积极的、消积的与对抗的小部分时间参与一般性质教学活动;三种类型
②弹性特殊班级制大部分时间参与一般性质教学活动,
(三)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
五、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和策略(见第八章)
1.教师的教学;第三节认知风格和认知类型的差异与学习认知风
2.课堂的领导方式;(权威式、放纵式、民主式);
3.校风与班风;格:指学生加工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认知风格的三
4.师生人际关系;个特征
①是学生的理智特征;
②是描述的是那些在时间上
5.班级的规模相对稳定的过程(即一致性);
③是学生在完成类似任务始终表现出这种稳定性(即持久性)几种认知风格
一、场依存与场独立
四、课堂教学的管理技巧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为场依存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的原因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者影响称为场独立
1.学生对教学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寻求其他剌激;场独立者对数学和自然学科感兴趣
2.学生学习过于紧张、困难、害怕失败,从而产生挫折与焦可用隐图测验法区分场依存与场独立虑,进而寻求发泄;
3.希望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或为了获得在群体中的地位
二、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
(二)问题行为的处理与课堂管理技巧该种认知风格分类表明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于学
1.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生自己偏好的学习风格来学习的机会
2.邻近控制;
3.提高学习兴趣;
三、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4.使用幽默;“类别的广度”是衡量求异与求同思维的个别差异的一个
5.安排余暇;尺度
6.劝离课堂;
7.移除诱因;
四、冲动型思维与反思型思维:
五、内倾与外倾
8.提出要求
(三)利用强化技术管理课堂(正强化)
五、良好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
2.培养良好行为在先,奖惩管理在后;第三节教学策略的制定和灵活使用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
4.采用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它包括四个具体方面课的划分,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知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教学顺序的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为终
二、课的划分
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校内及校处剌激因素课指教学的时间单位,或教材的段落第二节有效教学的设计课的划分是把一个教学单元的任务进一步分解成一定数量的可教、可学的单位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划分课的依据
1.教学对象的特点;
2.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
3.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程序两课之间的间隔;
4.学习目标的平衡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1.分析教学对象2
三、课堂教学顺序制定教学目标;
3.选用教学方法;
4.开展教学评价指教学内容各部分的排列次序,它决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
(一)智力技能的教学顺序
1.提供先行组织者;
2.先掌握
三、教学设计过程及其组成部分从属技能;
3.再学习复杂的技能
1.学习目标的分析;
(二)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
2.教学内容分析;
1.提供先行组织者;
3.教学对象分析;
2.用逻辑的顺序或根据有意义的上下文组织言语信息
(三)
4.学习目标的编写;态度的教学顺序
5.教学策略的设计;
1.让学习者了解并相信榜样人物;
6.教学媒体的选择;
2.由榜样人物示范或显示符合学习目标的个人行为
7.教学评价
3.显示或介绍榜样人物受到奖励的后果
(四)运动技能教学顺序
四、教学设计工作的特点L认知;
2.分解;
3.定位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系统性、具体性、灵活性等特点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办法,加以实施并
1.引起注意;由此进行修改,直到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的过程
2.告诉学习者目标;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
五、教学设计的应用
4.显示刺激材料;教学设计的应用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的层次
5.提供学习指导;
6.诱引行为;
六、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
7.提供反馈;教学设计研究应在以下四处范畴内进行
8.评定行为;
1.设计结果范畴;
2.背景范畴;
3.经验范畴;
4.组织化知识范
9.增强记忆与迁移保持畴第十一章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
七、怎样完成具体的教学设计第一节概述首先应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一、什么是学习测量与评定其次应根据学习目标的性质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最终,教测量: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学设计应灵活,突出重点测验: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行为进行测量
八、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评定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2.集体授课:老师通过自己讲授把学习内容传递给一个班的
二、学习测量与评定的功能学生
(一)诊断功能;
3.师生相互作用可分讨论,个案研究,角色扮演、模拟等
(二)反馈与鞭策功能
1.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功能;
4.个别化教学学习者独立学习,自定进度,接受教师个别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
(三)管理功能个别教学系统(PSD,又称凯勒计划
1.班级分组及升留级的依据;
2.职业指导的作用;
3.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四)教育心理功能
三、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测量与评定的知识和能力:
1.理解与清楚地表述教学和管理目标;
2.理解有效的测验与评定的条件;
3.能自行编制日常教学使用的测验;
4.能编制选择与使用非测验式的测验工具;
5.能综合解释测验的分数和非测验式测量的结果作出评定;
6.能根据评定的结果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管理工作
四、学习评定的分类
1.配置性评定:教学前的评定,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
2.形成性评定:又称诊断-进步评定教学中进行,了解教学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学工作;3•总结性评定教学完成时的评定,了解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五、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L效度测量效度是指测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即该测验与所测量的目标特征相符合的程度
2.信度信度是反映测验分数稳定性的可靠性标准,是指测量的前后一致性程度信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再测法、复本法、分半法
3.难度准度指试题的难易程度(通过该题的人数/学生总数)X100%(客观性试题用)(该题的平均分/该题总分数)X100%(论文式试题用)
4.区分度:是测量题目对学生水平鉴别的能力
5.可用性第二节常用的测验方法
一、论文式测验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重点,择其较重者出题,让学生用论文的方式,自由地以书面形式解答论文式测验的利弊利
1.命题省时容易;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动宾结构短语取心)㈡条件的表述
2.对教师的能力和作风提出了全新的富有时代色彩的要求条件是指学习者表现为当时所处的环境等因素(要有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高尚的情操、丰富包括:
①环境;
②人;
③设备;
④时间;
⑤信息;
⑥问题的明的想像力)确性
二、未来学校中的师生关系㈢标准的表述
1.教师更多的是作一名向导和顾问;标准是指作为学习结果的行为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标
2.并非全部教育都在学校中进行准要具有可测性)
三、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
六、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专业化:
①不但要胜任所担任的教学工作,具有相关学科的一般将教学目标分类为:认知的情感的、心因动作的较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更能知道怎样了解、关心和教育学生,㈠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怎样利用和协调各种主客观条件,以创设适合学生成长和发L知识(了解、对信息的回忆);展的有利环境(即专业能力)
②教师应遵循符合其职业
2.理解(用自己语言解释信息);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在思想和行为上作学生典范(即
3.应用(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职业道德)
4.分析(分解知识,找出之间的联系)人性化立足全面育人的需求,形成更具人情味的新人道主
5.统合(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整体);义态度(爱护、关心、体贴)
6.评审(根据一定标准判断)第三节教学目标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㈡情感的教学目标
一、有关概念和背景柯拉斯沃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五个程序教学过程指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使学习者的行为朝着教学
1.接受;
2.反应;
3.评价;
4.组织;
5.价值的性格化目标规定的方向,产生持久的变化的过程㈢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教育目标群体系教育目标一课程目标一单元目标一学习目
1.整个身体的运动;
2.协调细致的动作;
3.非语言交流;
4.标言语行为学习目标: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作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也称行为目标)泰勒,当今学习(或行为)目标之父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
二、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㈠启动功能;
(二)导向功能;
(三)激励功能激励作用
二一、发展的概念效价义期望;㈣聚合功能发展是指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
三、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发展是不可逆的)
①价值性标准:指目标对于需要满足的意义;成熟主要是指由于受遗传制约的强烈内部过程的变化而产生
②可能性标准;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成熟是指生理上的)
③低耗性标准;
④丰富性标准;
二、发展的方向与顺序
⑤就高性标准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方向一致的梯度从控
四、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步发展,叫头尾梯度马杰,1962年,《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提出学习目标三要从身体的中心部向末梢部发展,叫近末梢梯度素㈠说明具体的行为;(做什么)
三、发展的一般趋势㈡说明生产上述行为的条件;(怎么做)㈠综合的分化:发展的最本质的倾向表现为分化与整合的过㈢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做得如何)程改进的学习目标描述(A,B,C,D模式学习目标)㈡平衡化:各个活动和认识彼此联系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而系
①明确教学对象;(Audience)统化后,个体的动作就逐渐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平衡
②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Behaviour)㈢概念化儿童的动作逐渐不受个别的具体状况支配,能概
③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Conditions)括地、抽象地运算课题情境所包含的种种因素间的功能关系
④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Degree)(有动作表象、映象表象、象征表象)
五、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㈠对象与行为描述行为的描述应具有可观察特点;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
⑥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第一节知识的掌握
⑦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学生与知识是传递系统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掌握
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区别进行指导即占有传授的知识分理解、巩固、应用阶段
(二)知识的巩固
一、什么是知识
1.什么是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心理实质知识的巩固是指对所学知识的持久保持1
①学习是积累知识的前提;知识是事物的属性或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客观现实
②知识巩固是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③知识巩固是知识运用前提间接传递:指知识传递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物(媒体)进行
2.知识巩固的途径传递知识的唯一途径是间接传递
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词与语言是传递知识的主要媒体
②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的心理存在形式
2.
③合理使用记忆方法;知识是以某种观念而存在的
④合理地组织复习感性知识: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与外部联系的知识
(三)知识的应用理性知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与内部联系的知识
1.什么是知识的应用指把知识用于解决作业和实际生活中
3.知识的本源和作用的课题
2.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获取知识方式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方式
①用所学知识解答口头或书面作业题;直接经验:在生活实践中亲身的心理活动获得知识
②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操作的课题间接经验:不通过亲身实践,而通过书本获得知识
3.学生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知识是人的活动定向的工具
①审题:分析课题,掌握课题的任务和条件,形成有关课题的映象;
二、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②通过联想,再现有关知识;能力:是个人完成活动的能量
③使当前课题与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实现课题类化;广义的能力指生理能力(即先天能力)和心理能力(即后
④作出解题判断并向实践转化天能力)
4.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狭义的能力:指心理能力,包括智力能力和认识能力能力是
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巩固程度;包容了知识、技能的更高一级概念,知识和技能是构成能力的
②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要素
③课题的性质;
④动机与情绪
三、知识掌握的过程第二节技能的形成
(一)知识的理解:
一、什么是技能
1.什么是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理解是巩固、应用知识的基础
二、技能的种类
2.理解的种类:
①言语理解;
②事物意义理解;
③事物类属理L动作技能:是以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解;
④因果关系理解;
⑤逻辑关系理解;
⑥事物内部构成、组织
2.智力技能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的理解
3.理解水平:
①字面理解;
②解释的理解;
③批判性理解;
④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创造性理解
三、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
4.促进理解的方法
①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感性材料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
1.起点行为指学习者学习技能开始前的状况,即准备状况言语直观
2.学习技能的动机
②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
3.技能的性质
③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性
4.教师示范和说明状况
5.与实践结合的程度
6.强化的状况变式就是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主观形式,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④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
⑤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