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0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第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2课程标准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选择性必修3•P26】〜
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中华文化的奠基“百家争鸣”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2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①秦汉: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②魏晋至隋唐玄学盛行;佛学繁荣,儒学得到创新与发展
③宋元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
④明清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人本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WWW探究点二影响深远一一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术前沿]汉字的传播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思维激活]材料以汉字的传播为视角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史料实证]儒学西传和“西学东渐”史料一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摘编自褚冉冉《儒学的西传历史和现状》等史料二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不仅如此,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摘编自王含含《“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解读]1史料一从印刷术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耶稣会士的传播等角度阐释了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的原因2史料二介绍了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产生的影响[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试答]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试答][历史解释]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1范围广中华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性,东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南及东南亚各国,西达地中海和欧洲,在世界广大的范围内都留下了中华文化的鲜明烙印2渠道多
①多种形式的人员往来官方、民间,如张骞出使西域、日本的遣唐使等
②贸易往来,如“丝绸之路”上的贸易
③宗教的传播,如佛教由中国向亚洲其他地区的传播
④战争使一些人员和技术流入其他地区3随着封建王朝国力的强弱时有盈缩唐朝国力空前强大,陆路和海路交通畅达,对外文化交流也颇为繁盛两宋时期,海上贸易非常兴盛,航线远至西亚、非洲等地元代疆域辽阔,对外交往频繁,同亚、非、欧等大洲的国家多有往来,陆上和海上交通都很发达清代虽然西学逐渐传入,但中华文化并没有停止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脚步,其在海外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辉4与日本、朝鲜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朝鲜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仿唐制[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世界的借鉴意义1民本理念应成为世界政治制度建设的基本指针
①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民惟邦本”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②当代世界一些国家频频出现“民主乱象”“民生困难”等问题,这是由于其国内由资本精英主导的所谓的“民主政治”与普通民众之间产生了无法协调的矛盾,进而威胁到社会稳定与国际安全,因此“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应成为世界政治制度建设的基本指针2以义制利、义利兼顾应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准则
①以义制利、义利兼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强调要达到义利统
一、相互为用,特别是在“利”与“义”发生冲突时,要把“义”放在首位,谋利要受道义的制约,以义导利,以义生利
②当代国际社会贸易摩擦频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义利问题”逐渐凸显,坚持以义制利、义利兼顾的标准有利于和谐国际关系,该原则应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国家交往的基本准则之一3文明互鉴、多元共生的思想应成为世界文化交往的基本惯例
①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传统,自始至终主张以德服人,以教化来协和万邦,而非对外扩张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践行的正是协和万邦、礼尚往来的国际交往准则,这与目前一些国家主导的唯我独尊、党同伐异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1.[山东荷泽郸城开学考试]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2.[山东泰安宁阳一中月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历史由部族时代到封邦建国、从天下万国到方邦联盟不过是共同体核心的一次次转移孔子说,夏商周三代之间是“相递损益”的关系这说明()A.方邦联盟是当时华夏政治的共同体B.中原文化是各部族聚合裂变的产物C.西周的封邦建国是一项伟大的创举D.华夏文化体系具有共同性和继承性
3.[山东德州齐河一中月考]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试图努力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明汉代儒学()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C.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D.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
4.[山东枣庄八中月考]妈祖信仰原本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1405年琉球国建立妈祖庙,17世纪日本长崎建立妈祖庙,而后泰国、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相继出现规模不同的妈祖庙据此可知,妈祖信仰的传播()A.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联系B.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C.源于海上丝路的不断拓展D.巩固了“朝贡贸易”的体系第12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2.提示说明北魏和辽与汉族都是同样的祖先,都属于炎黄的子孙后代,这体现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3.提示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4.提示祭孔大典一一文化认同,《我的中国心》一一爱国情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提示孔子对上古以来的中国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在前人思想基础上创立的儒学探究点二提示1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印刷技术的提高;中国综合国力较强;耶稣会士的传播2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拓宽了中国的文化体系,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真题引领一一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答案B[演练1]解析材料中的老子认为礼的出现是社会偏离了大道、仁义等道德观念逐步失败的产物,而孔子则认为礼是调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二者尽管对礼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提出观点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即都出于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只是一个赞同,一个批评而已,故选A项;老子对礼是持否定态度的,他的主张并未迎合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排除B项;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主张退回夏商周之前的社会当中去,C项不是老子的诉求,排除;老子和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他们都主张退回到以前的社会当中去,故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D项答案A[演练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史学界的研究方向更注重实用,强调有意义的史学,这体现了史学者的民族意识和时代担当,C项正确;西学东渐对这一时期的史学影响较小,排除A项;学界并不排斥考据,而是强调史学的社会功能,排除B项;题干中体现了史学者的自觉意识,并没有凸显政府的引导作用,排除D项答案c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根据材料“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有为而无求”可知,儒家讲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人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主张“有为无求”体现儒家较强的道义和责任感,c项正确;题干并未涉及天人关系的研究,排除A项;墨家信鬼神,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和墨家的主张相反,并非互补,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儒家重视人民的思想,排除D项答案C
2.解析根据“由部族时代到封邦建国、从天下万国到方邦联盟不过是共同体核心的一次次转移”可知该学者认为政权的更替只是导致共同体核心的转移,仍然是同一个共同体;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之间“相递损益”,即夏商周三代是继承、发展的关系这说明华夏文化体系不断传承,具有共同性和继承性,故选D项方邦联盟只是华夏政治共同体的一种政治体制模式,不是华夏政治共同体本身,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没有涉及“中原文化”,排除;材料没有赞扬分封制,C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答案D
3.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使儒学更加契合时代需求,故选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神学思想,故A项错误;吸2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
一、道法自然;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3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
①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
②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W*ZW\A/W*W\/V\/WWWVW/WW\A现了文化的多样性X/\/\ZXZ\/\/XZ\Z\ZXZ\/Z^/X/\/^/X/\/\/\Z\/\/XZK/\/\Z^XZ\ZVXZVW\ZV*X/\Z,k/\/ZW/\Zk^XZ\.
③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v\/wwwvwvwvx/wvw\/\容性
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性
⑤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具有延续性X/WWWWWWWWWWW*2价值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vx/wwwvwwwwwvwvxAzwwsA^vxAzwwzwv/wwwww
②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知识点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选择性必修3,8~121L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文化的传入
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是宋明理学的特征,故B项错误;就哲学而言,汉代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答案D
4.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仰传播到琉球国、日本、泰国、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这表明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故A项正确;妈祖信仰不是中原文化的体现,故B项错误;海上丝绸之路在宋代就已拓展到这些地区,而材料中妈祖信仰的传播是在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妈祖信仰的传播,与朝贡贸易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礼仪习俗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西方文化的传入
①明末清初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wwwwwwwwwwwwwvwv/wwvwvwvwvww\z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②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WWW
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汉字的影响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旦至〜列倒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基础上,创造出本国的文字2儒学的影响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v/VWWWW/WX/VX/XA/X/WX/WWWW*3佛教的传播约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4政治制度的影响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以唐制为蓝本进行大化改新;越南的科举制与中国基本一样5四大发明的影响
①8世纪以后,造纸术传到中亚、西亚及欧洲;
②大约在13世纪,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v\/w\/vww\/wx/x/v/\/www
③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s/WWWWS/WWW\/VZW\/W\ZW*VX/WZWX/V\ZWZWWWw
④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6移民与文化的传播
①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
②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VWWWWWWWVWVWW洋扩大和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7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并〜引起热烈反响,形成“中国热”
1.构图解史——儒家思想的与时俱进
2.学习情境一一多元一体的意识形成《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思考史料中少数民族政权寻根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试答]
3.学术情境一一经世致用的内涵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辞源》中对“经世”的解释为治理世事;另外,对“经济”的解释为经国济民;“致用”为尽其所用《辞海》的解释为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由此可以给经世致用下一个定义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思考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怎样的思想和情怀?
4.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试答]思考从以上图片你能看出其中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试答]
5.视野拓展一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孕育的哲学理念、价值观念、道德思想、行为规范、社会理想、美学品格、辩证思维等,构成了光耀千秋的不朽文化思想经典,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高尚品质、文明准则、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气节、品格和气魄,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血脉和灵魂,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历经磨难不断强盛的精神家园和精神支柱,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根基——王志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为我们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博大精深一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术前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风雨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和信心之源,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化土壤,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在当代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能够为治国理政提供经验借鉴和智慧启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博大精深、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可以为我们在新时代认识和改造世界、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贡献智慧——《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一学习习近平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思维激活]材料从现实的视角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化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史料实证]孔子思想的继承性史料一孔子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实践躬行之学也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夏殷周诸圣贤之学说,无不集合而组织之,以大成儒教——王国维史料二孔子赞《易》自羲轩而下,序《书》自尧舜而下,删《诗》自文武而下,修《春秋》自桓文而下——《皇极经世书》[解读]第一则史料“上至……下至……无不集合而组织之,以大成儒教”,说明孔子的学说是继承前人思想第二则史料可以看出孔子不是单纯照搬前人思想,而是有所选择,体现出创造性和创新性[探究]以上两段史料说明孔子的学说有何特点?[试答][历史解释]中华文化的特点1本土性与世界各国文化相比较,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创性,是根植于本土,独自创立进而逐渐形成的,中华文化自具特征,自成体系2连续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中华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发展的新动力3多样性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在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同样,不同民族也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这些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融,共同汇成了精深的中华文化4包容性中华文明对于人们在相貌、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了很强的包容心态,中华文明容纳了外部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元素,包括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制度形式和文学艺术5凝聚性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中原文化和族体也不断向边疆扩散,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输送到边疆,中原与边疆互相交流,逐渐形成和发展为共同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中华各民族文化长期融合,形成了相对可以兼容的心理、思想与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民族性格,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向心力、凝聚力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文化中的刚健自强精神长期以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这种精神仍鼓舞人们不畏艰难曲折,朝着理想境界迈进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天人合
一、天人协调思想能够指导人们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对于我们当下坚持和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思想资源如仁政、德政、法治理念等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发挥着重建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突出作用中华文化以仁孝诚信、礼义廉耻、忠恕中和为中心形成了一套价值体系,它所提供的生活规范、德行价值以及文化归属感,有着其他文化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6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义利观和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市场主体的道德修养,培育良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契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