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阶段检测卷二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元朝的统一和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
三、四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宋人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中记载,古制,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随后,宋太祖()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B.废除宰相,权分六部C.依决策程序分割相权D.分化事权,强化皇权
2.[河南省郑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将领并不随之调动这种做法()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3.[浙江省湖州市高一期末]有学者描述“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材料二自从清王朝入主中原以来,政府创新地方管理体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与治理,使西藏地区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摘编自杨韩《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治理以及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和唐初制度建设的共同点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政府管理西藏的主要措施(6分)
20.[安庆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了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是如何将儒术扩展后又延长的,产生了怎样影响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4分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该描述说明()A.南北服饰交流频繁B.辽朝职官因俗而治C.辽宋制度相互借鉴D.契丹生活方式改变
4.[江西省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模拟]《金史兵志》记载,女真族初起・时期,“其部长曰学堇,行兵则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这表明猛安谋克制度()A.带有氏族制和军事化特点B.与战国军功爵制比较接近C.是纯粹的军事化管理体制D.随季节迁徙更换防御中心
5.元代“四等人制”下的汉人、南人中绝大部分都是汉族,“先灭金所得者为汉人,后灭宋所得之江南人为南人”蒙古统治者将汉人、南人进行区分的目的是()A.加强民族团结交融B.促进民族的平等发展C.分化管理加强统治D.中央与地方互相牵制
6.[山东省百校大联考高一第一学期检测]《宋会要辑稿实货》记载・佃客只要在每年收获之后,交清地租,就可以和地主商量去留如果地主非理“拦占”,佃客可以向县官申诉这一现象表明宋代()A.政府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C.佃农转化为国家固定税户D.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消除
7.[浙江省杭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宋朝时期,社会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的新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门第观念逐渐淡化B.社会控制相对松弛C.等级差别已经消失D.中央集权逐步削弱
8.[广东省汕尾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裹贴纸”是印有经营内容的包装纸,既用于包裹货物,又具有广告的功能宋代,出现了专门制作各类“裹贴”的作坊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两件元代“裹贴”,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商用“裹贴”实物,出自杭州铺家据此可知宋元时期()A.商业比较发达B.印刷术的进步C.交通比较便利D.经济重心南移
9.[湖南省岳阳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宋朝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取代了传统的“选士必论族姓阀阅”“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亦成为宋朝的普遍现象这种变化反映出宋朝()A.国家大统一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10门第观念的淡化和阶层流动的加强C.经济重心南移带动科技与文化进步D.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10.清初的思想家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论说,他们把“理”和“欲”统一起来,认为“有欲斯有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这些主张()A.动摇了理学的官方地位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C.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加速了社会转型的步伐
11.[河北省唐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北宋画家李成的山水画《寒林骑驴图》描绘了白雪寒冬,长松之下,一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的景象画面只有近景和中景,远景掩于古松之后,未着一笔,却气象萧瑟该作品()A.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B.注重表现意境和笔墨情趣C.体现了市民阶层风俗旨趣D.以形写神突出人物的形态
12.[临汾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以下是某同学做的历史课堂笔记,该笔记的主题应是()措施目的废中书省和宰相、权分皇帝独揽大权六部设内阁协助皇帝决策严密控制臣民、法外设特务机构行事A.明太祖加强皇权B.明朝的君相关系C.明成祖加强皇权D.明朝的皇权强化
13.[南京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明永乐朝的海上活动,起初主要是为了寻找失踪的惠帝,但演变到后来,却变成宣扬国威和搜求奇珍异宝搜求的方式不外发动各国进贡,或交易取得”对材料中的这场“海上活动”表述正确的是()A.首航得到明太祖的支持B.最远到达非洲好望角C.有利于平息倭寇的骚扰D.财政负担大未能持续
14.[临汾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A.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B.中国明朝时期造船和海航技术的高超C.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D.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社会推动作用巨大
15.[湖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倭寇的侵扰自元朝末年开始,到明朝嘉靖年间大爆发,史称“嘉靖大倭寇”现代史学家认为倭寇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戚继光、▲等名将的抗倭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彻底消除的原因却是私人海外贸易的合法化这里的▲名将是()A.俞大猷B.郑和C.李自成D.郑成功
16.[苏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两者共同反映了()A.维护封建统治的使命感B.继承传统儒学的教育观C.弘扬为国为民的责任感D.追求个人名誉的荣辱观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普宁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摘编自《新全球史》材料二明朝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有了很多的进步商业资本也十分活跃,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商人和商人集团,在当时较著名的有徽商、江右商、闽商、粤商等,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商贸中心和新兴城镇明中叶以后,“朝野率皆用银”,白银得到广泛使用——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6分
18.[山东省潍坊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
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论文化,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材料二乾隆时代,或者说十八世纪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均有许多成绩,为前代所不能企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清朝统治使中国丧失了250年,而关键与西方的时间落差恰恰是康雍乾三代的134年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发生后的许久,人们才会感觉到切肤之痛——戴逸《论乾隆》根据材料并结合清朝前期的史实,围绕你眼中的康乾盛世,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山东泰安期末]中央和地方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创立和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