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考古发现,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就是石器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不同而被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生产工具打制石器1文化遗存代表距今约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万至万年的北京人
2.
1707020.生产生活方式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展居生活,学会用火
3.社会组织阶段晚期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4
(二)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制作石器).生产工具磨制石器1文化遗存代表:
2.阶段时间文化遗存分布地区概况特征仰韶文化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栽培作新石器时代距今至黄河中游7000大汶口文化物早期年前5000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堞丝技术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黑陶,俗称“蛋壳陶”新石器时代距今年前红山文化辽河流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5000晚期良渚文化长江流域庙(明显阶级分化).生产生活方式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3.社会组织阶段父系氏族社会(特征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战争不断)4重点总结——中国早期人类社会分布——文明的特点沿河而居、地处大河冲积平原;(大河文明)
1.“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多元逐渐走向一体;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主干核心);(散一聚)
2.源远流长;(悠久,早,持续)
3.文明的原生性特点(原生性,四大文明古国)
4.
(三)社会特征
1.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一)部落联盟(一般认为,五帝包括黄帝、颛顼(zhuGnxU)、帝善(kCi)、尧、舜)
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时代
①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②禅让制原始社会的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带有原始民主色彩(缺乏强有力的公共权力)
③夏部族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总结——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内在线索新时期时代社会晚期(父系氏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出现——产生阶级(早期贵族和早期奴隶)——阶级矛盾、部落战争加剧——政府、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社会公共权力)出现,国家开始形成重点结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原始社会逐步转向文明社会的根本动力
(二)国家的产生一夏的建立
1.雏形出现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3.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4.夏朝的统治
①中央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②地方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5.遗存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三、商和西周
(一)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2.甲骨文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是商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录,证实了史书中有关商朝的历史记载
3.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实行内外服制的国家管理结构
4.势力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二)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经过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政治统治分封制()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1()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2()内容分封土地人口和爵位3()主要诸侯国燕国(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封国)、鲁国(姬姓贵族封国中位居最东)、宋国(商朝旧贵4族微子)()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5()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6()评价7
①积极方面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西周统治;(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周王国家结构)边远地区得到开发,扩大和保障疆域;(边远疆域)增强各地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趋同)形成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等级结构)
②消极方面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又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地方分权与割据)
③对后世影响行市丽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封建社会的贵族政治现象)()瓦解的主要8原因
①分封制本身的局限诸侯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相对独立的权力,形成割据动荡
②经济根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租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导致上层建筑随之发生变化;
③政治直接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各国的变法直接瓦解分封宗法制宗法制()由来夏商周一直推行宗法制1⑵含义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4()等级周天子--诸侯一-卿大夫一-士5()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6⑺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相结合,既是宗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影响9
①对当时保证了贵族在政迨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对后世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宗法制历史遗存:
①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的崇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
②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
③思想观念“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
3.西周灭亡⑴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⑵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三)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L特征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2.表现⑴农业(主要生产部门)
①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处于石器锄耕的劳作方式阶段),青铜农具极少
②实行井田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⑵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时代)⑴政治上:
①出现中央与地方的基本重点总结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架构;
②尚未实现中央集权,国家结构比较松散(主要通过部族、方国联盟和分封管理);
③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关系色彩,出现家国同构,属于贵族特权政治;
④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构成森严的尊卑等级结构秩序;
⑤神权(敬天占卜、原始迷信)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⑥国家治理主要采用礼治而非法治⑵经济上农业文明的集中反映
①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生产工具,少量使用青铜,处于石器锄耕的劳作阶段);
②集体生产耕作阶段(生产力水平的落后导致了当时的生产经营处于千耦其耘);
③青铜时代(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⑶文化上:
①出现较为成熟的文字;
②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礼乐等级文化盛行;(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周礼成为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的秩序、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维护贵族的统治秩序)
③出现和存在天命观为主;(君主的权力是〃天”授予的,是〃天命〃)
④出现敬德、重民和保民的观念O(〃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以周公旦等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代、商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宗、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