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1通览•时空坐标用发展的观点记牢历史时空定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广设仓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江南开发“士族”兴起祖冲之、孝文帝改革开通运河租庸调制、两税法九品中正制租调制泥水之战《齐民要术》、民歌三省六部制安史之乱、唐诗、雕版印刷111北朝唐朝;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隋朝1111111111220221229266280317383420439494581589618640702755763780907年年庠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安西都北庭都魏国蜀国吴国西晋护府设护府设建立建立建立建立建安文学《禹贡地域图》顾恺之、王蒸之灭佛运动、骈文科举制三教并行、藩镇割据线索主旨分裂统一三国两I晋南I北朝是分裂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a«|[4^1混水刘裕北魏统北魏迁隋朝隋朝之战建宋一北方都洛阳建立灭陈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民族交融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及民族战争频繁,加强了民族交融,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新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重心南移:北方战乱不断,促使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条件,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三教合流魏晋时期,佛道兴盛,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儒、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克”形布局材料二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空”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克”形材料三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
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6分)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4分)[解题指导]解答本题要注意按照“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两个充分”,审材料、审设问,并要警惕四大误区第
(1)问,第一小问差异,将材料一“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与材料二“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进行对比,可知西周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别称,汉代明堂是独立建筑;将材料一“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与材料二”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至形对比,可知西周明堂呈长方形,汉代呈“克”形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克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再结合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可知汉代尊崇儒术,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因此,汉代在根据儒家经典复原明堂时,融合了阴阳五行思想,汉代明堂的建筑布局也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第2问,据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可知明堂是体现国家礼仪的核心建筑,故北魏以修建明堂的方式彰显政权的合法性,以巩固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为缓和社会矛盾,学习汉族文化,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参考答案]1差异西周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别称,汉代明堂是独立建筑西周明堂呈长方形,汉代呈“空”形原因汉代尊崇儒术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因此,汉代在根据儒家经典复原明堂时,融合了阴阳五行思想汉代明堂的建筑布局也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6分2原因5世纪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缓和社会矛盾,学习汉族文化,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明堂是体现国家礼仪的核心建筑,故北魏以修建明堂的方式彰显政权的合法性,以巩固统治4分[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
5.[江西省高一第一学期模拟选科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孔子带领自己的弟子在列国游说,诸侯都不接受最后,孔子回到家乡,经过整理和创新,形成了以“仁义”“周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首先仁义,非礼不成”战国孟子首次将儒学思想带入到政治当中,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而荀子则主张用儒家的礼和法来规范和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摘编自涂少华《简帛文献与早期儒家学说探论》《礼记尚书》等材料二西汉初年,黄老思想盛极一时汉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一味地追求强权法制,是不利于国家统治的在唐代,儒学一直保持主导地位,但不时受到冲击宋代的一些学者,他们将佛、道两家的思辨带入儒家思想当中,对其进行改造,使得儒家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摘编自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礼记正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的儒家学说核心观点分析孔子学说不被诸侯接受的主要社会原因5分2根据材料
一、二,概括儒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的思想,简述唐代儒学受到的政治冲击和宋代“儒家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的表现(7分)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模拟演练一一在训练中创新应用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C
5.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核心观点,据材料一“形成了以仁义周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结合所学孔子思想可知,仁、礼,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当时的社会和儒学的特点分析,据所学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可知,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政治上,诸侯争霸、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儒学脱离政治,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第
(2)问,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二“西汉初年,黄老思想盛极一时……他们将佛、道两家的思辨带入儒家思想当中”可知,吸收了法家、道家、佛教、道教的观点第二小问冲击,据所学唐代的史实可知,唐代君主推崇道教和佛教,对儒家思想造成冲击第三小问表现,据所学宋明理学可知,形成程朱理学;将儒学理论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答案⑴核心观点仁即“仁者爱人”、礼即“克己复礼”(2分)原因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政治上,诸侯争霸、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儒学脱离政治,不适应时代的要求(3分,言之有理即可)
(2)思想法家、道家、佛教、道教的观点(2分)冲击唐代君主推崇道教和佛教,对儒家思想造成冲击(2分)表现形成程朱理学;将儒学理论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3分,言之有理即可)释、道三教相互融合吸收,促进了中国古代思想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特征还影响到文化领域,出现兼具三教特色的文艺作品历史高峰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域开拓,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文治武功方面达到了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整合二知识纵横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整合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1国家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战乱频仍2南北政权并立、对峙3九品中正制成为主要选官制度政治上4门阀士族政治特色鲜明,成为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初步形成三省体制;北方各族逐渐封建化1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趋向平衡2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经济上3商品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民族关1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民族杂居,民族政权对峙系上⑵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⑴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⑵体现了民族交融的特色文化上⑶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如佛教与道教的迅速传播对儒学的冲击、对外关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与反佛灭佛的斗争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系上整合二隋唐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1.政治方面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隋朝开创或沿用前代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府兵制对唐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唐以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①唐前期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政治比较清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民族关系和睦融洽,对外交流盛况空前,文化事业兴旺发达,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②唐朝后期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此后,地方上形成藩镇割据,政局混乱
2.经济方面1隋朝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租调制,开凿了大运河,经济曾一度繁荣,为唐的封建经济繁荣打下基础2唐朝前期,封建经济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唐后期,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使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两税法也没有能使经济复苏,但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叶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基础
3.民族关系方面1隋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唐朝统治者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各民族进一步交融,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4.对外关系方面唐朝时,我国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发达,采取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同亚洲I、欧洲各国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5.思想文化方面隋唐时期的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药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哲学、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光耀千古;体育活动也空前活跃;唐文化泽被深远,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进步,是“中华文化圈”的源流,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印迹整合三魏晋隋唐时期制度创新,因时而生,适时而变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创新1在继承两汉乡里评议传统的基础上,把评议权收归中央,创立了九品中正制2以九品中正制为政治基础,形成了门阀土族制度3在汉代以尚书为主的中朝决策机构基础上,改尚书台为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2.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2经济制度上,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3军事制度上,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导维]题型快攻用思辨的观点活用历史
一、选择题满分导练[解题技法]——套用模板解答结论型选择题结论型选择题也称论证分析型选择题,是从非选择题中的论证题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类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题干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判断论证史实是否符合题干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判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解题思路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1通过对题干历史结论或史实的理解,联系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出符合题干结论的正确选项2通读题干,分清楚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3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论结合法、概念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解题要旨[例][2021•新高考辽宁卷,3]唐朝要求4时间唐朝弘文馆生、崇文馆生研习经史须用官方正审A结论以“官方正音”等四项标题干准作为文化交流的统一要求音“读文精熟”;科举考试须结关键词这些规定有利于j论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吏部将“言辞辩正”根据材料“用官方正音读文精]熟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将言辞辩作为铿选四项标准之一这些正作为钱选四项标准之一”这些规定有利于文化交流发展,A项正确;规定有利于科举制是唐代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析迁移结论选制有利于扩大选官基础,排除B项;项迁迁移结论扩大选官基础—材料强调吏部将“言辞辩正”作为轮移B.结选四项标准之一,材料与更治现象无论港清市治迁移结论关,排除C项;CLIZ.11J IM材料中强调使用官方语言,不是推动推动方言传播迁移结论方言传播,排除D项JD.[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技法]本题为结论型选择题,题干的重要结论是“四项标准有利于”先分析这四项标准,唐朝要求弘文馆生、崇文馆生研习经史须用官方正吾“读文精熟”这一规定有利于文化交流再分析科举考试须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吏部将“言辞辩正”作为钱选四项标准之一,这说明唐朝在选官用官方面要求严格,这些规定都有利于文化交流[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
1.[新高考福建卷,3]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尝试解答]□本题结论与史实是曹魏和蜀汉符瑞类年号较少,而孙吴政权年号多为吉祥的征兆,特意在营造帝王受命上天分析判断正确选项
2.[新高考湖南卷,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尝试解答]口本题结论“西晋至隋唐都实行均田制”,而不同的是西晋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隋唐则普遍授田,判断正确选项
3.[新高考山东卷,3]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祖、太宗时期宗、武后时IWJ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玄宗时期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时期概况映了唐代(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尝试解答][]应围绕“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这一结论,分析判断唐代翰林学士的职权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影响
4.[新高考湖北卷,3]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开h州君B、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A.道家的无为而治B.史学的通古贯今C.儒家的伦理纲常D.理学的格物致知[尝试解答][]本题结论与史实是“唐代杜佑的《通典》,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要求分析判断杜佑注重“礼”强调教化民众,治理社会的思想主张
二、非选择题高分导练[材料解答型][解题技法]——材料解答型非选择题高分诀窍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2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教材联系教材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教材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答3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4警惕四大误区
①急于求成对题目未作仔细分析,盲目作答,抓不住要点;
②照本宣科对材料未能获取有效信息,缺乏概括总结;
③表达不准确对问题理解不清,表述杂乱;
④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晰[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新高考北京卷,16]明堂10分材料一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