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例谈摘要文言文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载体,在统编版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立足文言文的体裁特点——言简、情切、理深,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探索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三大策略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填补语言空白;激发兴趣,互动演绎,体悟真挚情感;文白对照,辩证思考,领悟深远道理关键词文言文体阅读教学;体裁特点;三大策略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文言文的篇数,可见其已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笔者以文言文的体裁特点为切入点,做如下思考首先,文言文语言凝练“凝练”包含两种意境一方面,文言文语言精简无一字多余,无一言赘述作者通过运用长短句,寥寥数笔就能够将人物的性格抑或事情的经过交代清楚另一方面,文言文内容丰厚语言精简并不代表内容肤浅,精简的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意蕴,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其次,文言文情感真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文学体裁比较多样不论是寓言故事、历史人物故事,还是事理类故事,都在用美好的语言传递真挚的情感,读来饶有兴致第三,文言文道理深远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文言文中,有多篇贴近孩童生活,其故事内容和当下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似,学生容易感知并能引起共鸣,即“事”的背后藏着“理”而“理”中还蕴含着古人对于一件事情的判断或认知,其思辩性极具时代特色,耐人寻味一言以蔽之,文言文言简、情切、理深,如果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就文本讲文本,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熏陶效果甚微,对语言文字感知力的提升杯水车薪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点,笔者以《书戴嵩画牛》为例,从言、情、理三个方面入手,思考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填补语言空白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语言形式以精简著称,且长短句错落有致,让其更富有韵律但在内容上“相当丰富,涉及文、言、历史、文化诸多方面[1]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精简的语言背后挖掘出丰富的内涵,捕捉语言空白点但是,“大胆想象”并不意味着不着边际,当学生想象的内容不利于文本主旨的体悟和人物形象的品析,教师应适时介入,加以引导
(一)在情境中大胆想象,让语言表达丰富化钱梦龙先生曾经说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有的教师把关注点落到了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理解意思上,认为读懂即可有的教师虽有引导学生想象的意识,但是课堂教学过于表面化,仅仅满足于学生想了即可这样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忽略了对学习方法的探索,缺少情境的创设,学生没有身临其境之感,情感的体验、道理的领悟浅尝辄止,这些都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死角”而情境创设能巧妙地帮助教师“铲除死角”,激发学生大胆想象《书戴嵩画牛》一文的语言并未刻画街道的样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古代大街上的叫卖声,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此刻你就是小牧童,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这时,学生脑海中出现了古代街道的画面,这样的画面非常有带入感,学生随即将想到的画面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文言文语言的空白点巧妙地转化成学生言语表达的训练点
(二)在问题中引导想象,让语言表达精准化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度追求想象的丰富性,忽视其内容的合理性,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时,教师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往纵深处想象在追求想象多元化的同时,也要在想象的合理性上下功夫交流时,既要鼓励个性化表达,又要避免学生“满嘴跑火车一旦学生想象出现偏差,教师应及时介入,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其合理想象,实现语言表达的精准化,为后续人物形象的品悟、文本主旨的感知做好铺垫在《书戴嵩画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情境创设中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古代街道的景象这时有一个学生回答,街道上没有几个行人,只有小摊小贩在叫卖教师可以相机提问,街道上叫卖声此起彼伏,但行人却寥寥无几,是否合理?随即再次播放多媒体音频,引导学生二次想象,精准表达感悟街道的热闹为下文杜处士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牧童“纠错”,却“笑而然之”做铺垫人越多,越能凸显其开阔的心胸
二、互动演绎,激发兴趣,体悟真挚情感语文教学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趣的问题,只有在“趣”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老问题”而文言文是一种古代的汉语书面语,其表达形式和现代文之间相差甚远,在教学中,“少、慢、差、费”的教学现象尤为突出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互动演绎中引导学生体悟文言文真挚的情感,提升其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一)趣抓动词,形象演绎小学生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乐意通过表演呈现故事情节但是,对于故事中人物性格的把握、心理的揣摩仍不够细致特别是当其阅读语言简练的文言文时,如何引导其深入地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本的真挚情感呢?可以在人物动作上做文章《书戴嵩画牛》中,小牧童做了一个动作一一拊掌大笑教师可以紧扣这一动作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指导学生上台演一演小牧童高年级学生虽喜欢表演,但往往会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演绎,文本人物形象无法鲜活呈现此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性格,甚至示范演绎,把小牧童的“拊掌大笑”形象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表演的参与度课堂的趣味性在演绎中愈发凸显,学生对于小牧童的喜爱之情也愈发浓烈
(二)趣谈感悟,多元演绎文言文大多是以人物为中心推演故事情节的紧扣人物演绎能帮助学生更生动地感知人物形象,但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演得像”,应注重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多元解读而对文本人物的多元解读要遵循作者的想法,要思考编者的意图,也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书戴嵩画牛》中,杜处士做了一个动作一一笑而然之教材将“然之”解释为“认为他说得对”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动作引导学生一边演绎,一边揣摩人物形象高年级学生喜欢通过频频点头、面露微笑等动作体现杜处士对小牧童的赞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呈现不一样的演绎,如“杜处士”神情略有迟疑,片刻之后再对“小牧童”赞赏有加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演,将“演”和“悟”相结合此时,学生呈现的杜处士有所不同一一知道小牧童说得不对,但是看破不说破多元演绎,感知丰富的人物形象,交流独到的文本感悟,这样的课堂不但有趣味,更具智慧
三、文白对照,辩证思考,领悟深远道理文言文“大都通过个别叙述,讲述一个一般性的道理这种道理是用文学的语言传达出来的,表达言简意赅”[2]而文学语言恰恰和学生的言语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文白对照,引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深刻的道理文言文包含古人特定的思维模式,和当下小学生的思维模式略有出入教师要通过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在继承和创新中辩证思考,从而提升自己的思辨力
(一)文白对照,感悟道理文言文和白话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体系,教师要通过文白对照,引导学生感知文本背后的道理《书戴嵩画牛》在结尾处就引用了一句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用文学语言隐晦地传递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并发现其语言表达的规律与此同时,通过句式训练……(干什么)当问……(谁),鼓励学生用白话文进行语言训练在此基础上再回到文本中揣摩“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所蕴含的道理文白对照分三步先揣摩文言文言语表达的规律,再用白话文进行句式训练,最后感悟文言文背后的道理,采用“文言文一白话文一文言文”的步骤,真正将领悟道理落到实处
(二)联系生活,提升思辨力文言文”所言志,所载道”中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古代文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古人的思维模式,学会辩证思考牧童的思维模式非常简单看到画中的牛摇尾而斗一一联想到自己放的牛相斗时尾巴收缩到大腿间一一认定杜处士的画是错误的牧童是单向思维,其判断依据源自自己的日常生活杜处士的思维模式相对复杂,他的“笑而然之”里藏着玄机
(1)牧童每日放牛,经常看牛相斗一一其判断有一定道理;
(2)戴嵩画牛以观察精微出名一一戴嵩未必画错杜处士同样做到了联系生活,但他是双向思维,他站在不同的点思考问题,判定的依据源自其对牧童和戴嵩身份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地理清文本人物的思维模式,明白同样是联系生活,思考的切入点不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联系生活是方向标,辩证思考是关键点,唯有两者合二为一,才能在文言文教学中真正提升学生的思辨力总之,文言文阅读教学应立足体裁特点,正视其凝练的语言、真切的情感和深远的道理以文言文体裁特点为切入点,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准,以弘扬中华经典文化为己任,探索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这是一个动态的研究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会逐渐梳理、提炼出更精准的策略,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金文君《文言文教什么内容激趣》,《语文学刊》(教育版),2011年第6期,第152页
[2]李迎春《强化文言文的文学教育功能》,《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