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K课标要求X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K课标解读H
1.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变化九品中正制曹魏创立,选官标准重视家世、道德、才能;西晋时期,逐渐成为维护土族特权的工具科举制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土科,科举制形成;唐朝时期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土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2)认识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2.三省六部制的变化与创新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形成三省变化
(1)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2)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
(3)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
(4)设立政事堂,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认识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善
(2)它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变化
(1)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
(2)唐朝时期将赋税征收的对象定位21到59岁的成年男子;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3)天宝年间,租庸调制无法维持44)780年,唐德宗接受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认识
(1)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比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2)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直到两税法实行,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表为唐代三省机构的变迁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唐初“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其中“尚书省为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二唐太宗贞观年间门下省可以驳正尚书省六部奏事和审复中书省草拟的诏书,还掌管着加盖天子印玺及诏敕副署之权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始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设置于五房之后,中书门下成了独立的宰相署,中书省与宰相府署分离,逐渐向“以中书舍人为长官的专门负责撰写制敕的机构”过渡A.政治决策运行具有随意性B.三省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D.三省的变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2.唐代科举以诗歌作为科举取士的重要手段,很多当朝的历史事实和典章制度都被用来命制成试诗题目考生在诗歌内容中,对史事和制度作了比诗题更为详尽全面的阐发据此可知,试诗制度()A.制约了唐代诗歌的发展B.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求D.突出了诗歌创作时政性
3.唐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婢等均无权参加科举考试但是,科举选官的范围较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一般地主子弟均有资格参加科举据此可知()A.科举制不能选拔有用的人才B.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C.九品中正制有一定积极作用D,科举制有益于加强中央集权
4.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据此可知两税法()A.确保了农民能够有地可种B.简化了税收名目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加重了百姓负担
5.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选官与品德有机结合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D.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6.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B.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7.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
8.唐太宗要修建宫殿,按照制度规定,其修建过程依次包括()A.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工部B,中书省一尚书省一门下省一工部C.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D.门下省一尚书省一中书省一工部
9.唐朝初期的进士科考试为“时务策”五条时务策涉及国家现实问题,使读书人从故纸堆中爬起来,面向社会观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唐初进土科考试这一情况()A.反映了科举制具有双重的作用B.说明了科举制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C.肯定了科举制带来的积极作用D.带动了唐朝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
10.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杨炎变为两税,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虽租、庸、调之名浑然不见,其实并庸、调而入于租也……后世安之,谓两税,租也,丁身,庸调也,岂知其为重出之赋乎?”作者意在()A.批评租庸调制存在严重弊端B.指出农民税负加重的趋势C.肯定古代赋税制度趋向合理D.赞扬两税法简化税目做法
二、非选择题(10分)
11.谋创新就是谋发展,唐朝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材料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隋朝建立后,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隋文帝杨坚毅然废去九品中正制度,按德才标准选拔官吏,行科举之制隋代的常选有进士、明经和秀才隋代开科考试选拔人才,尚未形成一种完备的制度到了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扩而大之取士之科分秀才、进士、俊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科,其他医、卜、星、相、琴、棋、书、画均可登科科举除常举外还有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科目多为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均可应试,但不是经常举行,制举录取人数一次只一二人到五六人,因而在科举考试中不占重要地位唐代积极推行和发展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开辟了入仕的途径——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中国文化史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
①、
②、
③所示机构的名称(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宰相制度与汉朝相比较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作用(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唐代如何发展了科举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积极意义(4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2345678910D DB CD AA CC B
二、非选择题(10分)
11.
(1)机构名称
①尚书省;
②门下省;
③中书省(3分)
(2)变化由一相制变为多相制(群相制、集体宰相制)(1分)作用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善;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任答2点得2分)
(3)发展增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模式;放宽应试对象(任答2点得2分)积极意义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世提供了借鉴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任答2点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