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8【学习目标】课程目标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学习目核心素养标
1.运用文献资料分析理解先秦时期中国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德治与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培养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2•树立时空观念,梳理秦汉至隋唐时期法律的发展脉络,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法律儒家化的主要原因学习重点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重点难点律令儒家化与“礼法结合”问题难点【学习过程】【知识回顾-名词阐释】▲
1.敬天保民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体现了周初统治者的新认识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这从理论上为“武王伐纣,以周代商”的历史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2.律令格式中国隋唐时期法律的基本表现形式律是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惩罚条文;令是制度、规章的规定,格是用来防止奸邪的禁令,对律的补充和变通条例;式是官府机构的各种章程细则(“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事”)▲
3.宋代理学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为理学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北反映出,宋代()A.民间体育活动兴盛B.立法功利导向显著C.重视激励体育发展D.法律涵盖面较广泛
9.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袁氏世范》最初是袁氏家塾训蒙之作,因其”厚人伦,美习俗”,经版印后广泛流传这一时期还诞生了大量家训诗,内容涉及报国恤民、为官廉正、重节崇德、耕读传家等这反映出宋代家训()A.是民间自发的理学的产物B.承载了社会教化的功能C.成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D.在社会上传播范围增大
10.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史料记载出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民有不循斯教者……五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刑以加焉十一》《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颜钧集》第5卷A.治国遵循法律至上的理念B.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C.伦理纲常为立法基本原则D.统治者礼法结合的特点
二、材料分析题(20分)1L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表唐宋家训主要内容归类(涉及篇数)宋序号内容归类唐北宋南宋1处己(修身、励志)519182勉学、治学314153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3684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614105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516106从政111167治国2408女诫5209教子原则242唐宋家训作者身份地位一书婚|s帝王家训材料二皿女训\/日母训I J口仕宦家训<,I■文人家训注此处文人指未进入仕途的读书人——以上材料均摘自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提取材料信息,对“唐宋家训文化的繁荣”加以阐释参考答案:
1.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西周政治活动中,王朝司法在处理争端、解决纠纷以及维护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增强统治权威产生积极作用,体现了国家公共权力的构建,D项正确;材料现象体现了国家公共权力的构建,与原始民主传统无关,排除A项;此时西周还未出现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排除B项;材料现象体现了国家公共权力的构建,并未改变宗法等级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稷下儒家主张国家应建立与等级制度相适应的伦理规范,即重建礼制;他们还主张必要时政府可运用暴力手段强制人们遵守“礼”,结合所学,“暴力手段”是法家主张的体现,故材料反映了稷下儒家的“礼”的思想受到了法治观念的影响,A项正确;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是诸侯争霸的有力思想武器,排除B项;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建立,包括礼乐制度,排除C项;材料讲的是维护“礼”的手段,并非重视基层民众伦理教化,排除D项故选A项
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论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可得出《法经》中的法律规定较详实,内容丰富,且有具体的量刑标准,这说明古代立法体系逐渐成熟,B项正确;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而不是社会安定,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法律的规定,没有涉及制度层面,排除C项;当时仍然是人治,排除D项故选B项
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中“书面报告呈送上级”、“调查或勘验”然后作出“笔录”可知,秦朝重视案件调查过程,重视司法程序,A项正确;笔录如果不能与事实本身相关联,则没有证据价值,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秦代法律内容和体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法律规定的内容,不能得出详尽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
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大唐开元礼》是集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之大成的礼仪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唐开元礼》是一部体系庞大、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唐朝提倡礼治,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标志着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确立,B项正确;唐朝律法注重礼法结合,并不只是用法和刑来管理国家,排除A项;宋朝之后,主张以乡约教化约束乡民,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法治与德治之争,排除D项故选B项
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朝鲜、日本、越南都参考了《唐律》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周边国家深受中华文明影响,C项正确;亚洲国家法律理念是相同的,这样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三个国家是中国的附属国,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中华法系的逐渐形成和发展不符合材料要表述的内容,只涉及唐朝法律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代体育法律的形式多样,不同的法律形式所承担的功能不同,这从侧面反映出宋代民间体育活动比较兴盛,由此推动了政府立法的发展,A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宋代体育立法的功利性导向,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宋代重视体育立法,这有利于规范体育活动,但不代表政府重视激励体育发展,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了体育立法,据此推不出宋代法律涵盖面较广泛,排除D项故选A项
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还诞生了大量家训诗,内容涉及报国恤民、为官廉正、重节崇德、耕读传家等,通过对家训的重视,有利于对社会推广教化,稳定社会秩序,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政府层面的重视,不能说明其是民间自发的理学的产物,排除A项;材料主要突出的是社会教化,无法得出其是封建统治的工具,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家训在社会上的传播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宋朝(中国)根据材料“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其中“霸道”指的是君主武力和法律来维系统治;“王道”指的是君主借用仁义,爱惜民力;根据材料“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可知,教化百姓与法律相结合;根据材料“礼法立教,出礼入刑”可知礼教与法律相互配合故三则材料都强调了统治者礼法结合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仅仅是法律或教化,而是两者的结合,排除A、B项;材料未涉及立法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11.材料信息唐宋家训内容丰富,主要以儒家思想教育为核心家训作者多元化,从帝王到读书人,其中仕宦(士大夫)家训所占比例最大阐释唐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统治者实行开明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家训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儒学的复兴和理学的形成扩大了儒家伦理观的影响;科举制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进一步加强,使社会形成尚学风气;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文人政治,造就了大批的文化学者唐宋家训文化体现出儒家传统价值追求和家国同构的责任担当,反映了儒学的主流地位家训文化繁荣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化,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详解】根据材料中唐宋家训主要内容归类和篇数相关信息,可知唐宋家训内容丰富,主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根据唐宋家训作者构成情况,可知家训作者多元化,仕宦家训所占比例最大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阐述宋代家训文化繁荣的原因,以及儒家思想和士大夫在家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最后阐述家训文化发展对于推动儒学发展、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宋时期的石介、胡谖、孙复被称为理学三先生,但实际的开创者为北宋五子,即邵雍、周敦颐、张载、程景页、程颐宋代理学的这两派对后来影响较大,王阳明为明代理学代表,他基本上承续了陆九渊一派思想,对后代影响巨大▲4中华法系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以刑为主《唐律疏议》标志其确立,对后世及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产生了重大影响【课前预习-体系建构】
一、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
1.夏商西周时期的法治与德治1法治《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周朝有,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夏商时期,法律严酷2德礼治西周统治者建立起以为核心的礼制J,同时提出“”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2,东周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⑴叔向和子产之争
①起因春秋时期,郑国的“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O
②概况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辩论邻国一位名叫叔向的官员写信给子产,反对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而不顾O这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⑵儒家与法家之争角度儒家法家认为人性善一主张_________主张通核心观点认为_________一主张法治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甚至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代表人物孔子和_________________和韩非1孔子提出,统治者要1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_______”“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护________的权益;主要言行时”,不要过度消耗__________;2韩非——
①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2孟子建议统治者“施________于而要以_________驾驭臣下,
②君主赏民,省刑罚,薄税敛”,认为“仁者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
③主张“以无敌”法为教”“以吏为师”,以保证1法家思想既能带来________的现实1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_________、利益,又满足了各国_________的愿________的战国时期,无助于国君们实现望;社会他们的强国抱负;2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最终影响2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们看来,儒家的_______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个君主专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思想,难以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落到实处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时期⑴律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律的编纂汉承秦制,制成《》2令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二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⑴原因汉武帝以后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⑵措施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⑶量刑原则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
3.唐朝⑴法律
①表现唐高宗修订颁布《永徽律》,后命人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②特点礼法结合⑵教化
①提倡礼治,颁行《大唐开元礼》
②基层教化推广重视的经验,在社会层面强化基层教化课本第46页思考点为什么法律与儒学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⑴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⑵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二4清朝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
2.教化⑴理学形成北宋代表人物周敦颐、程颗、程颐、朱熹
①程朱理学在_________逐步建立统治地位
②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__________,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影响中
③朱熹《家礼》和《__________》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⑵乡约
①创造者北宋兄弟
②范本《》
③发展明朝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方逾”,并引用《_____________》解释六谕,具有强制力宣讲康熙帝的“_________”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常常引用清朝《_______》
④特点经政府利用和推广具有约束力;与合流【知识拓展】中国法律儒学化的内涵指封建法律制度在以法家思想为主导的战国、秦朝法律制度基础上,逐步吸收儒家思想并最终成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法律制度的历史过程封建法律儒家化的过程是“礼制”与“刑律”的互动过程,既是在礼制发挥主导作用下的刑律儒家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礼制刑律化的过程课本第47页学思之阅读材料,想一想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所讲内容有何变化课本第48页问题探究上述材料反映了统治者什么样的治理思想参考答案
一、L
(1)《汤刑》《九刑》
(2)宗法“敬天保民”
2.
(1)子产成文法乱世争端道德礼义
(2)德治人性恶孟子商鞅为政以德”民力仁政新兴地主阶级法、术、势法令畅通兼并战争激烈仁政德治富国强兵君主专制富国强兵,统一六国
二、
1.九章律法律
2.儒家律博士3•家训(课本第46页)思考点参考答案儒学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之后,势必向社会各个层面渗透,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各方面儒学向法律的渗透最初体现为儒家士人以经注律,即以儒学的经典来解释法律这种做法也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儒家思想进一步被注入法律制定和法律解释中
三、
1.《大明律》《大清律例》
2.南宋后期科举《小学》吕大钧《吕氏乡约》《大明律》“圣谕十六条”《大清律例》法律(课本第47页)学思之窗参考答案乡约最早是儒学士大夫用来教育百姓向善互助的,后来逐渐为统治者所利用,改而宣讲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圣谕”,其教化内容也更多地强调顺从(如尊敬长上)、安分守己(如各安生理),说明乡约已完全由教化手段沦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课本第48页)问题探究参考答案汉宣帝教育儿子(汉元帝)所说的“王”与“霸”,就是主张仁义、教化的“王道”与主张武力、刑罚的“霸道”朱元璋说皇帝治理百姓,靠的就是“教”和“刑”,分别指伦理教化与刑罚颜钧说《大明律》这样的一部法律,其实也是“一部礼经”,守礼教便不会触犯法律,而不遵守礼教则自然就会触犯法律,必定受到刑罚,所谓“出礼入刑”因此,整个社会实际上被统治者所设计的两套统治手段一一教与刑(或者礼与法)一一完整地覆盖了【探究学习-思维提升】探究一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史料自战国、秦汉以来,随着官僚体制的不断完备以及皇权的加强,“以言代法,以言入法”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强中国古代的法制一直是以家法为基础去构建国法,古代的法制名义上是公器,目的是彰显王者为政之信,布大信于天下,以期政通人和学术界经常以“以礼入法”“以法入礼”来描述中国古代礼制与法律制度长期的杂糅并用、互为表里、互相促进的发展趋势,简称“礼法合流”——摘编自赵旭《唐宋法律制度研究》【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知识深化】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1从皇权出发,维护皇权中国古代实行专制统治,奴隶社会的君主的“命”即法律,封建社会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统治,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审判官⑵礼法结合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礼占有重要位置,“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⑶法定特权中国古代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各种特权4诸法合体中国古代法律最早表现为礼刑并用,之后形成诸法合体的封建法典从战国李悝著《法经》始,至秦、汉、唐、宋、明、清诸律,都是以刑法为主,兼有诉讼、民事、行政等方面的内容这种诸法合体的混合编纂形式,贯穿于封建社会各朝代探究二中国古代的礼治与教化史料1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的《中国乡约制度》整理史料2中国古代家训节选表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宁静无以致远唐•刘禹锡《名子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宋•袁采《袁氏世范》“日入之数,多于己出,此所以常有余……有不之悟者,何以支二梧古人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盖谓此耳J明•姚舜牧《药言》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人家宝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清•张英《恒产琐言》字史料3以下是清朝时期某地《刘氏族规》的节选
一、敦孝悌孝悌为人之本,人惟孝悌为先孝在养其身而顺而其心,悌在不藏怒而不宿怨……
四、严家教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妇女声音不闻于外,性情正而品节明
五、笃宗族族中我果有余,多方设法,分润族人,招1见祖宗,默佑其衷……
七、务本业读书明理,自是有用,农工商贾亦自成一家人必有业,务业须正……
十、重名节族中如有贞女节妇,孝父母、立节操,请旨旌奖,以培风化【问题】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⑵根据史料2,概括中国古代家训的基本思想⑶根据史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氏族规》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4综合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训、族规和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试答】.【知识深化】史论1中国传统教化的特点教化理念德性化德教为先与道德至上这一核心理念贯穿中国古代教化思想教化途径系统化层级教化与立体网络传统教化系统既包括各级各类组织化的学校系统,也包括了乡约、族法、家规、祭祀礼仪、蒙学等自发的社会教化系统教化手段多样化典范塑造与制度规约典范塑造、榜样作用成为古代教化的重要方法制度规约是传统教化活动的又一方法教化内容综合化儒学经典教育与通俗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我国古代传统教化的显著特征是以儒学经典教育为主,并以通俗教育辅助之参考答案探究一特点法律与儒家思想紧密结合(“礼法合流”);国法以家法为基础;法制没有根本突破原因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封建社会结构的稳定性探究二.
(1)变化宋代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⑵基本思想重视道德修养;灌输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重农抑商;重视耕读立业传家⑶因素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观念(宗法制的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理学居统治地位并向基层渗透;社会经济(特别是工商业)的发展⑷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维护家庭、宗族内部的团结、稳定和发展(凝聚家庭、宗族乃至中华民族);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谐社会),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儒家思想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传承和发展【课后测评-考点通关】
一、单选题(30分)
1.西周时期,王朝审理解决宗族之间的纠纷,一般不会干涉宗族内部的纠纷但当贵族无力控制其属役,甚至其族氏内部秩序遭到破坏,王朝司法会及时介入其中这一现象()A.承继了原始民主传统B.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C.改变了宗法等级制度D.体现了国家公共权力的构建
2.战国时期,儒家对于“礼”的认识不断丰富,儒家分支之一的稷下儒家认为“礼”是在既定的社会秩序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以及适应于这套等级制度的伦理规范;国家为了维护既定的“礼”,有时必须运用暴力手段强制人们去遵守这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儒家A.受到法治观念影响B.成为诸侯争霸有力武器()C.完善封建礼乐制度D.重视基层民众伦理教化
3.“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劫捕;故著《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据材料可知《法经》()A.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安定B.表明古代立法体系逐渐成熟C.触及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D.体现出已由人治转变为法治
4.据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载,每当案件发生后,当地里典要把被告人的详细情况写成书面报告呈送上级,县司法机关接受案件后,由县丞前往调查或勘验,然后作出调查或勘验笔录,称为“爰书”在同时出土的竹简《法律答问》中有各种爰书,即笔录这反映出秦代()A.重视司法程序B.判案注重证据C.法律体系完整D.法律规定详尽
5.唐朝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涵盖定罪量刑的刑法,行政制度与规则,对律令的补充法典,实施律令的细则法规唐政府颁布的《大唐开元礼》是集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之大成的礼仪法典由此可见,唐律()A.主张用法和刑来管理国家B.标志着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确立C.主张以乡约教化约束乡民D.反映了思想界的法治与德治之争
6.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多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宗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考《唐律》这实质上反映的是()A.亚洲国家法律理念是相同的B.三个国家是中国的附属国C.周边国家深受中华文明影响D.中华法系的逐渐形成和发展
7.我国古代设立“违犯教令”罪,指的是卑幼违抗家长意志的行为《唐律疏议》日“祖父母、父母有所教令,于事合宜,即须奉以周旋,子孙不得违犯”家长有处罚施刑的权力,即使有杀伤子孙者也从轻处罚这一规定意在()A.赋予家长实施教化的权力B.推动法律与教化实现合流C.体现宗法观念的至高地位D.利用儒家伦理以维护统治
8.宋代体育法律的形式多样,有律、诏令、格、敕等律以刑为主,主要禁治危害性较大的运动,如射箭、投石等敕是律的重要补充,当社会出现新问题时,多由编敕处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