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71.“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材料中的此法’’是指()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征辟制D.科举制
2.陈寅恪说“当时汉文化之中心在长安,以诗赋举进士致身卿相为社会心理群趋之鹄的”与此同时,声讨之音时起时伏,《新唐书》、《选举志》有关上疏罢试诗赋、停进土科的大臣就有礼部侍郎杨富、宰相郑覃、宰相李德裕等这说明唐朝A.土族力量仍然强大B.庶族力量日趋衰落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D.中枢机构制度完善
3.宋慈,字惠父,建阳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出身在一个朝廷官吏家庭,父名巩,曾做过广州节度推官宋宁宗嘉定十年进士乙科据此回答宋慈为官的途径是A.通过恩荫B.通过科举C.通过察举D.通过世袭
4.魏晋之际,竹林七贤践行放达的土风,但阮籍在服丧时的行为遭“世议纷然”,阮咸也因服丧时食肉”以致清议,废顿几三十年:两人品级被降,难登仕途这一结果体现的选官制是A.九品中正制B.禅让制C.世禄世卿制D.科举制
5.《唐律疏议・职制律》中对某官职规定“诸稽缓制书者,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十日徒一年.失错(指失其旨意)者,杖一百”据材料可知,此官职应隶属于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
6..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D.囊括了三省的主要职权
7.唐玄宗时期,姚崇、宋璟都是宰相,著名大臣他们当宰相时,朝政由原来的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这种改变A.形成了君相和谐的决策体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C.隐藏着国家治理的严重危机D.标志着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8.在吐鲁番发现的大量唐代户籍资料,格式与内地一致下表为开元四年(716年)西州柳中县高宁乡江义宣一户的户籍残卷摘编户主江义宣年二十二岁白丁亲侍下中户课户不输母张年四十一岁丁寡弟义珍年十五岁小男妹寿持年十五岁小女叔母俎渠年五十七岁丁寡笃疾两目盲应受田九十一亩一十三亩八十步已受七十七亩半四十步未受对该表解读错误的是()A.均田制在边疆地区得到推行B.开元年间,官府授田严重不足C.户籍是征发赋役的重要依据D.租庸调制被废除,改行两税法
9.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锭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土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
10.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据此可知,汉朝察举制()官僚贵族子弟富豪平民贫民
69.6%6%
15.7%
8.7%A.依然是官僚贵族世袭制B.削弱了贵族身份世袭制C.大大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有效抑制地方豪强势力
11.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表明唐代三省制A.导致了政事堂权力膨胀B.加强了中央集权C.对皇权形成了一定制约D.扩大了宰相权力
12.“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三公九卿制B.内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御史台制度
13.史载“其(九品之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关于这一制度,下列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九品”指的是官员的等级B.“九品”创始于魏晋时期C.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权位D.殿试考中的称为“进士”
14.钱穆认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央、地方失去联系,乡举里选的制度自亦无从推行陈群始创九品中正制,这样,官吏之任命与升降,比较有一定客观标准,总比以前漫无标准各自援用私人好得多该观点认为九品中正制A.实现了公平公正B.加强了中央集权C.适应了现实需要D.完善了选拔程序
15.《全球通史》中谈到中国古代某项制度时说“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该项制度A.缩小地方行政权力,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C.使中国文化长期领先于世界D.其“公天下”的部分是其进步性之所在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2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中、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材料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通过考试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⑴材料一反映了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材料二描述的选官制度主要盛行于哪--历史时期?⑵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你如何评价该制度?参考答案I.D
2.C
3.B
4.A
5.A
6.D
7.C
8.D
9.B
10.BII.C
12.C
13.B
14.C
15.D
16.
(1)原因地方出脱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
(2)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
17.
(1)制度察举制时期魏晋南北朝⑵制度科举制评价积极方面,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相对公平公正消极方面,禁锢了思想;不利于科技的发展请加我的企业微信回S!回■■■■■■■■■■■■■■■■中学历史教学助手春雨教育集团G企业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我的企业微信G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