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6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
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南期灭亡・.一I_____________I___581年589年605年618年A.
①隋朝建立
②隋灭陈,统一全国
③开凿大运河B.
①隋灭陈,统一全国
②隋朝建立
③开凿大运河C.
①开凿大运河
②隋朝建立
③隋灭陈,统一全国D.
①隋朝建立
②开凿大运河
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2.中国古代某一耕具较之前有了重大改进,如加装犁评,可以调节耕作的深浅;改进了犁壁该耕具基本定型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汉朝D.唐朝
3.“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磺(qi,沙漠),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隋唐时期海上贸易的发达
8.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C.长安城来自各地的商人来往不断,商业繁荣D.唐宋时期“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4.历代统治者奉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而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治,四海可使如一家”材料主要说明唐朝()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多元开放的外交理念C.尊崇儒学以德治国D.民族大一统意识增强
5.“四方丰稳(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一材料描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6.贞观之治时期,《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清,同时,魏征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据此可以推断A.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B.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C.唐太宗有意塑造理想的君主政治D.谏言政治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
7.公元630年,唐平定东突厥后,不再册立可汗,而是在其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这一变化A.实现了夷夏平等B.促进了民族交融C.开创了行省制度D.巩固了西南边疆
8.隋文帝废除了北齐、北周时期地方官自辟僚属的制度,规定地方官的任免权由吏部负责,对之前所辟自州都、郡县正以下官吏,仅名之日“乡官”,“不知时事”隋文帝的做法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能B.为藩镇割据埋下隐患C.意在减轻百姓的负担D.加强了对基层的治理
9.至北魏时,西北少数民族拓跋氏入主中原后,将胡食及西北地区的风味饮食大量传入内地,使宫廷饮食也出现了胡汉交融的特点到唐代,宫廷中盛行胡食这一现象说明A.五胡内迁促进民族交融B.民族交融影响饮食文化C.游牧文明丰富农耕文明D.胡食文化改变宫廷饮食
10.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部分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这种行政区划设置变化反映了郡县数西汉三国西晋隋朝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4郡50县5郡70县7郡43县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4郡51县6郡58县7郡19县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1郡9县2郡14县1君B5县5州28县A.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效率低下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疆域扩大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11.下表是唐朝前期进谏情况统计表(据《唐书》整理),由此可知该时期阶段进谏次敏成功率失败率唐朝前期116起(其中太宗朝37起)73%27%(其中太宗朝9%;高宗朝69%)A.谏官制度具有完善性B.政治制度具有转型性C.君主制度初具理性精神D.决策机制体现集体智慧
12.唐初《唐律疏议》明确规定(长安城)闭门鼓后,开门鼓前,有夜行者,皆为犯禁《唐会要》记载公元840年,唐文宗下令京城夜市应该禁断《新唐书》记载公元881年,谏议大夫萧縻奏请皇帝应该厉行宵禁据此可知,唐代A.注重提升都城的经济功能B.重视对城市实施规范化管理C.依照法律规划和建设城市D.进一步打破城市的坊市界限
13.唐太宗贞观元年
(627),玄奘到天竺取经,途经西域高昌国,这时的高昌国已经臣服于其北方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一政权是A.匈奴B.吐蕃C.东突厥D.西突厥
14.自唐代以来,社会上逐渐出现了“多田翁”“足谷翁”“富家翁”等记载,在各地则有所谓“高强户”出等户”“无比户”等称谓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的转型B.土地兼并的缓解C.富民阶层的崛起D.奢靡风气的盛行
15.唐代幽州藩镇容纳了大量少数民族势力,他们融入幽州社会的主要方式是经商或者从军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选择经商的人并未形成较大的商人群体,但选择从军的人却在军队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这表明A.藩镇重视军事功能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太宗的安民实践材料一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日“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唐]吴兢《贞观政要》注:吴兢(670-749年)为唐代史官材料二贞观五年,有司上言皇太子当冠,用二月吉,请追兵备仪仗上曰“东作方兴,宜改用十月”少傅萧璃奏“据阴阳书不若二月”上曰“吉凶在人若动依阴阳,不顾礼义,吉可得乎!循正而行,自与吉会农时最急,不可失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贞观元年)诏民男
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鳏夫
六十、寡妇
五十、妇人有子若守节者勿强——[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材料四(贞观二年)公卿奏日“今隆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帝日“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谓为民父母之道也”竟不许——据[五代]刘晌等《旧唐书》⑴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主题的共同史料价值⑵材料
三、四从哪些视角拓展了我们对唐太宗安民实践的认识?⑶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史料实证时应注意什么?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经济发展篇)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见下表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约4142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约5291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走向衰亡篇)材料三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⑴从材料一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⑵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⑶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参考答案I.A2,D
3.B
4.D
5.C
6.C
7.B
8.D
9.B
10.DII.C
12.B
13.D
14.C
15.A
16.1都属于官方文献,具有较高权威性,都记述了唐太宗主张皇太子冠礼不得耽误农时,反映了唐太宗在安民实践中重视农业与百姓生计的状况⑵材料三从助民婚嫁的视角,反映了唐太宗重视解决百姓日常生活材料四从戒奢从简的视角,反映了唐太宗爱惜民力,注意减轻民众负担⑶注意史料的鉴别与互证;尽可能搜集较多的史料,从不同角度拓展对问题的认识
17.1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⑵趋势649年到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原因在唐太宗的清明统治下,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3“战乱”指安史之乱爱惜百姓,关心百姓疾苦;提倡节俭;注重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安定请加我的企业微信回S!回■■■■■■■■■■■■■■■■中学历史教学助手春雨教育集团G企业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我的企业微信G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