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C.政府强力扩大税源D.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前期商税被纳入农业税体系中,而且对商人征收重税这说明当时商税数量不多,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有限,D正确;对商人征收重税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排除A;唐代前期均田制并未遭到破坏,排除B;商税在农业税体系中,扩大税源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
4.明代著作《五杂俎》中记载“吴之新安,闽之福唐,地狭而人众,……盖地狭则无田以自食,而人众则射利之途愈广故也J据此说明新安、福唐两地商业发展的原因是A.时空的限制被打破B.重农抑商政策被取消C.农业条件受到限制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答案】C【详解】《五杂俎》中指出新安、福唐”地狭而人众”“无田以自食”,迫使人们转向商业,说明两地商业发展的原因是农业条件受到限制,C项正确;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被打破是在宋代,不是明朝,A项错误;明代政府并未取消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新安等地商业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有关,D项错误
5.明洪武三年(1370年),朝廷始行开中盐法,“中盐之法,军守边,民供饷,以盐居其中,为之枢纽,故日开中”这项变革的核心内容,是将盐的国家专卖制正式演变为国家垄断下的合法商人经营据此可知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根本改变B.开中盐法符合明代加强专制集权的需要C.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D.变革调动了民间资本与劳动力的积极性【答案】D【详解】明朝初年,政府通过推行开中盐法,把盐的国家专卖权交给国家垄断下的合法商人经营,通过市场运作,调动了民间资本与劳动力的积极性,D项正确;明初的开中盐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开中盐法允许国家垄断下的合法商人经营盐业,与明代加强专制集权的政治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尚未出现,C项错误
6.明代嘉靖年间的《河间府志》记载,乡镇一级的集市每月有
二、三个集日,州县每月大概有
五、六个集日,府城则每日一集这反映出当时A.市场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B.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开始出现C.农工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已被打破【答案】C【详解】乡镇、州县以及府城的集市数量层次不齐,但是普遍存在,说明当时农工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C正确;题干主旨并非关于市场管理,排除A;集市不等于专业化市镇,排除B;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排除Do
7.《中国的历史绚烂的世界帝国一隋唐时代》描述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市这里不仅是大米和食盐交易之地,而且还从事金银器、丝织品、木材、茶叶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据此可知A.农产品开始商品化B.商帮兴起,专门贸易发达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隋唐时期,长江流域出现了许多的“市”,而且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商品种类繁多,由此可知,隋唐时期的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正确;A错在“开始”,排除;商帮兴起于明清时期,排除B;经济重心南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
8.明朝实行“开中制”(开中,即召商输粮而与之盐),山西有幸成为“试点之区”,加上巨大的市场需求,晋商发展势头迅猛材料反映出晋商A.经营的商品范围较为狭窄B.借助国家政策调整的契机而勃兴C.崛起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D.在长途贩运贸易中起到引领作用【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在“开中制”下,应召商人把政府需要的粮食实物代为输送到边防卫所,然后换取贩盐专利执照,并在指定地区销售这反映出晋商利用国家实行“开中制”并把山西作为“试点之区”的时机而勃兴,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开中制”政策对晋商的影响,并没有涉及晋商的经营范围及其在长途贩运贸易中的作用,排除A、D两项;C项片面解读材料,排除
9.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无论家中红白喜事,或是外出游玩赏宴,从桌笥杯盘到说唱劝酒,从请帖座次到掌勺传菜,都可以请专门机构包办“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据此可知北宋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萌芽B.官员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C.社会生活发生了一定变化D.纸币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及专门机构业务的广泛性,说明社会生活发生了一定变化,C项正确;新的生产关系一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而不是北宋,排除A;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假赁业务十分发达”,说的是社会风气,无法体现官员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纸币的信息,排除D
10.834年,唐文宗下诏“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观察节度使常加存闻,除舶脚、外市、进奉外,任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很多城市在城内划出蕃客的居留区一蕃坊,因可以“列肆而市”,成为了热闹的商业区由此可知,唐朝时期A.朝廷重视发展对外贸易B.蕃商严重侵犯我国的经济主权C.外贸发展瓦解坊市制度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详解】对往来蕃客商人,唐文宗要求地方政府“任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许多城市专门为其划出居留区(蕃坊),使其“列肆而市”并成为热闹的商业区等,反映出唐朝时期朝廷重视发展对外贸易,A项正确;蕃商严重侵犯我国的经济主权与政府对蕃商来唐贸易持鼓励、优惠政策不符,排除B项;直到宋代,国内“坊市”制度才被瓦解,排除C项;唐朝政府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项排除
二、材料分析题(共2大题,满分30分)1L(15分)在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西方的海路交流可以上溯到秦末汉初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可到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广东社会的重商思想不断得到加强,粤商形成材料二长期的商贸往来,广东人培养出独立自信的意识,即使在充满屈辱的百年近代史里,广东人仍大胆提出“以夷制夷”、“中体西用”、“商战救国”等口号并付之于具体的行动,充分显示出粤人敢于融入海洋文明的魄力广东商人往往对外向型手工业作坊或工厂手工产品特别青睐,甚至投资于外向型手工业,从而促进外向型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随着广东海商出海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明中叶开始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外国商人的银元经由广东向全省乃至全国流散广东的市镇也像雨后春笋般兴起和发展起来贸易的通道,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广东商人的大量出海贸易,不仅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带到国外,而且也把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带回中国来——摘编自杨久炎、林涛《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广州的发展特点并简析其在唐宋以来一直居于重要地位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以来对外商贸发展对广东产生的影响(6分)【答案】
(1)特点唐宋已成为第一大港并长时期保持优势;辐射范围广;其发展受国家政策因素影响大;原因地理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广东人多地少;商品经济的发展(择其一即可);政策唐宋对外开放,明清海禁赋予广州对外贸易的特殊地位;文化地域商业氛围浓厚,广东商人的不懈努力
(2)影响促进广东人独特商业意识和海洋意识的形成;促进了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货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广东市镇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了广东及广东商人的影响力【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可知,唐宋已成为第一大港并长时期保持优势;根据材料“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可到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知,辐射范围广;根据唐宋元明清时期广州的港口的地位可知,其发展受国家政策因素影响大;原因地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州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的南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人多地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政策根据材料“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可知吗,唐宋对外开放,明清海禁赋予广州对外贸易的特殊地位;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域商业氛围浓厚,广东商人的不懈努力
(2)影响根据材料“长期的商贸往来,广东人培养出独立自信的意识”“充分显示出粤人敢于融入海洋文明的魄力”可知,促进广东人独特商业意识和海洋意识的形成;根据材料“广东商人往往对外向型手工业作坊或工厂手工产品特别青睐,甚至投资于外向型手工业,从而促进外向型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可知,促进了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明中叶开始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外国商人的银元经由广东向全省乃至全国流散”可知,促进了中国货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广东的市镇也像雨后春笋般兴起和发展起来”可知,促进了广东市镇的发展;根据材料“贸易的通道,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广东商人的大量出海贸易,不仅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带到国外,而且也把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带回中国来”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达的海外贸易提升了广东及广东商人的影响力
1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秦始皇登碣石山,立刻辞,有“上农除末”一语,但秦代却出现蜀卓氏、曹邮氏、宛孔氏等以盐铁而成巨富的事迹汉景帝时晁错曾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也;尊农夫,农夫已贫也J汉武帝将天下盐收归官普,桑弘羊亦“以计算用事唐朝刘晏对食盐专利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办法北宋庆历时一年的商税收入为1975万余缗,酒课为1710万余缉,盐课为715万余缗到神宗时,一场全面的商业官营又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展开了——摘编自陈长华《抑商质疑一一兼论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材料二明中后期,出现了“士好言利”的社会氛国和“弃儒从贾”的社会现象从《士商类要》、《商贾便览》、《生意世事初阶》等大量商书记载来看,在“利”、“义”关系问题上,要求商人重信义、守承诺;强调君子之其才,取之有道,强调要道慎、勤勉、自我约束,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善于应付处理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并将此视为经商成败与否的关键虽然清代政府的工商政策趋向宽松,各级官员的“恤商”思想也有所发展,但却始终没有明确保护商人利益的相关法律或制度保障机制——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至北宋时期商业政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业思想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9分)【答案】
(1)抑商与重商并存;政府对部分商品的垄断经营;官商分利;政府重视商税收入;依据统治需要适时调整(不断改革)
(2)表现:社会商业意识的增强;大量商书的出现;对传统义利观的冲击;政府“恤商”思想的发展影响: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的壮大;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世俗文化的发展【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商鞅变法时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秦代却出现蜀卓氏、曹邮氏、宛孔氏等以盐铁而成巨富的事迹”可知,抑商与重商并存;根据“唐朝刘晏对食盐专利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办法”,王安石变法是“全面的商业官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对部分商品的垄断经营,官商分利;根据“北宋庆历时一年的商税收入为1975万余缗……”可知,政府重视商税收入;综合材料一中各代对商业的政策可知,依据统治需要适时调整(不断改革)
(2)表现:根据材料二“明中后期,出现了士好言利的社会氛国和‘弃儒从贾的社会现象”可知,社会商业意识的增强;根据“《士商类要》、《商贾便览》、《生意世事初阶》等大量商书”可知,大量商书的出现;根据“(商业书籍中)要求商人重信义、守承诺……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善于应付处理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并将此视为经商成败与否的关键”可知,对传统义利观的冲击;根据“清代政府的工商政策趋向宽松,各级官员的恤商思想也有所发展”可知,政府“恤商”思想的发展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思社会、经济、思想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可知,明清商业思想发展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利于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和世俗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