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学年14-2024-2025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学习目标】
1.积累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并能背诵本词2,把握词作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并能从中体会词人复杂的人生感慨
3.赞美词人兼具“仁、义、忠、悌”的高尚情操,引导当今青少年心中应有家国的人生价值观【重点难点】
1.把握词作中“月亮”的象征意义,体会词人复杂的人生感慨
2.理解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
一、课堂导入
1.诗词导入
①“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自古以来,月亮就承载着人们的许多情感,它是相思之情的寄托,也是怀才不遇、贬谪流放之悲的象征,更是思乡怀人的重要意象
②今天,我们将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看看词人是如何借月抒怀的
2.作者简介
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
②三苏是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的合称,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③苏辛与辛弃疾都属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
④书法“宋四家”擅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宋四家”O
二、初读诗歌
1.读准字音
①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②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③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④全班齐读,注意字音和节奏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o,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6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An娟judn2•读出节奏与韵律
①教师引导学生划分朗读节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节奏与韵律
③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④全班齐读,读出节奏与韵律
3.读懂词意
①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②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理解情况a“把酒问青天”中“把酒”是什么意思?b.“高处不月瞧”中的“胜”如何理解?c.“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什么意思?
③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意
三、精读诗歌
1.体会情感
①词中既有“天上”,又有“人间”,苏轼对二者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b.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王安石新法的弊病王安石令御史弹劾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自请出京任职,任杭州通判后转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本词是熙宁九年1076中秋在密州所作c.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苏轼一开始向往天上的生活,“我欲乘风归去”,但又担心“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最终认为“何似在人间”,表现出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②下阙中,无眠的词人情感发生了几次变化?a.学生自主阅读下阙,圈画出体现词人情感变化的词句b.小组讨论,交流感受c.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夜失眠,思念远方兄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反问月亮,怅恨久别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我宽慰,展现旷达胸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推己及人,为天下离人发声
2.品味意象
①本词中“月亮”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b.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词句进行分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引发了苏轼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和对人生的思考“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亮”照见了苏轼的无眠和思念“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勾起了苏轼的怅恨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亮”的阴晴圆缺让苏轼领悟到人生的无常和哲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成为苏轼寄托美好祝愿的载体
②古代诗歌中“月”意象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你还能想到哪些有关“月”的诗句a.学生回忆所学诗词,举手发言b.教师补充相关诗句,引导学生体会“月”意象的不同情感内涵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意境
四、深入探究
1.词人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①学生自主思考,结合词句进行分析
②小组讨论,交流观点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词人在词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常和离别之苦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他认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古以来难以周全的事情,因此不必过于悲伤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眼前的美好,保持乐观的心态,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寄托相思之情2•如何理解词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①学生结合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②教师引导学生从词人的情感和人生态度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也体现了他对天下离人的关爱和美好祝愿词人希望人们能够长久地生活下去,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共同欣赏明月来感受彼此的存在这种祝愿超越了个人的情感,具有一种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3.本词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格魅力?
①学生自主思考,结合词人的经历和词句进行分析
②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苏轼在政治失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他在密州任职期间,为民众做了许多实事,展现了他的“仁、义、忠、悌”的高尚情操他的词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苏轼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追求真善美
五、课堂总结
①本词借月抒怀,上片写了月下饮酒大醉后对天宫的浪漫想象和对现实生活的重新确认;下片抒发了对远方弟弟的思念,对人生离散的哲理性思考,最后以对人们的美好祝愿作结,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②通过学习这首词,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还领略了他的人格魅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像苏轼一样,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六、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诗歌
2.课外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板书设计】水调歌头苏轼上片把酒问天一一向往天宫一一留恋人间下片思念弟弟——怅恨久别一一自我宽慰一一美好祝愿情感乐观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