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10(建议用时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础下列哪一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A.巢居的盛行B.聚落的发展C.城市的出现D.铁器的普及【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一一村落(聚落),故B项正确;A项是狩猎、渔猎生产方式的体现;C、D两项出现在文明社会阶段
2.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而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发展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城市这反映了A.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B.城市不再具备政治、军事职能C.分封制崩溃的必然结果D.建筑技术的进步【答案】A【解析】城市从商周时期的“有围墙的农村”,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形成交换的“中心城市”,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A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政治、军事职能仍然十分重要,A项错误;分封制崩溃不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心城市兴起的必要条件,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城市的发展与建筑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D项错误
3.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J这是因为汉代A.农业经济相对更加发达B.战乱导致经济衰落C.盐铁官营阻碍城市发展进程D.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以后的城市和商业发展,受政治和社会等因素影响,特别是汉代实行盐铁官营等抑商政策的打击,逐渐缓慢甚至停滞,C项正确;汉代农业经济相对发达不是政治和社会因素,也不会使商业和城市化“窒息”,A项错误;汉代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战乱导致经济衰落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休养生息政策不是汉代商业和城市发展受挫的原因,D项错误
4.如表是有关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史料可确正当时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馍,可立办也《唐语林》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酒肆行》(张)通妻陶氏,常于西市鬻饭,精而价贱《两京新记》A.西市饮食业适应市场能力较强B.市的管理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餐饮行业成为西市的主要行业D.西市已经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答案】A【解析】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知,唐代商业可以支持举办大型礼席;第二则材料反映了当时西市饮食商业的繁荣景象;材料三反映了西市售卖粥饭的小商贩活动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当时西市饮食业的市场适应能力较强,A正确;题干未涉及政府对市的管理,排除B;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当时餐饮业是当时主要的行业,排除B;D中的“开始”在材料中无法界定,排除
5.徽州古村落在选址上秉承“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其体现的环境理念是A.人文与自然的和谐B.改造和征服自然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D.人与自然的分离【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可以看出其环境理念应是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故A项正确;改造和征服自然、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分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CD错误
6.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推测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
②③B.
①④C.
②④D.
①③【答案】A【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551年到1911年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大幅增加,但这并不能说明商人地位上升,故
①排除;市镇数量大幅增加反映了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故
②正确;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也促进了这一地区市镇数量大幅增加,故
③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且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故
④排除故
②③正确,故选A,B、C和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7.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答案】C【解析】材料中“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说明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发生变化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只能说明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无法说明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排除;B项,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材料只说明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无法说明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排除
8.2017年6月15日,天津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在静海区纪庄子进行考古发掘的首批遗迹遗物出土,包括陶釜、陶瓮、铁锄,铁铲等残片考古专家根据这些遗物和出土层位分析,该遗址为战国时期村落遗址这对研究战国时期文化特色以及村落布局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由此可见A.静海区最早于战国时期形成村落B.实物资料是唯一可信的历史资料C.考古发现是对历史的证明和拓展D.实物资料真实反映过往历史全貌【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通过对静海区纪庄子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该地区战国时期就有了村落,这说明考古发现是对历史的证明和拓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静海区最早形成的村落是在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可信的历史资料除了实物资料外,还有被证实的文献资料等,故B项说法错误;实物资料能够反映真实的历史,但不能反映出历史全貌,故D项错误
9.奇平卡姆登镇是今天带有英伦风情的十大小镇之一,它最早可追溯于公元前七世纪,中世纪前后成为英国重要的羊毛贸易地,是英国早期城镇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世纪英国的贸易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B.政府管理有效,社会秩序稳定C.地理位置重要,便于军事防御D.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A【解析】7世纪,随着商业贸易的复兴,在英国出现了贸易小镇,它们主要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的地方,故A项正确;BCD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10.下面是古罗马复合式公寓的图片,这一类型建筑在古罗马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古希腊文化的影响B.适应气候类型的特点C.工商业发展的需要D.缓解人口剧增的需要【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复合式公寓的流行增加了入住的人数,缓和了古罗马人口剧增的压力,故选D项;A、B、C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
二、材料分析题(共2大题,满分30分)
1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是世界上最严整的体现“礼制”的城市规划制度同时代的《管子》也提道“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用水而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摘编自汪德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材料二尽管在宋代以后,首都等大城市依然沿袭封闭性政治中心的传统,但在经济发达地区,“清明上河图”的模式长盛不衰如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与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选址的主要因素(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宋代至明清,中国古代城市机能发生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8分)【答案】
(1)主要因素宗法分封、传统礼制的影响;地理环境因素的考量;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影响
(2)机能变化江南部分城市(镇)以经济功能为主积极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反专制反传统的新思想萌生;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出现,宋词、元曲、章回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不断涌现【解析】
(1)“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左祖右社是世界上最严整的体现‘礼制’的城市规划制度”得出宗法分封、传统礼制的影响;由材料信息“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得出地理环境因素的考量;由材料信息“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得出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影响
(2)“变化”,根据材料二“如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得出江南部分城市(镇)以经济功能为主“积极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得出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反专制反传统的新思想萌生、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出现、宋词等新的文学形式不断涌现等
12.(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萧何治(建造)未央宫,立东阙、北阙、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日“天下匈匈(扰攘不安),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日“……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超越)也”——《汉书•高帝纪》材料二“私居,执政、亲王日府,余官日宅,庶民日家……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父祖舍宅有者,子孙许仍有之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棋(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藻井(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J——《宋史•舆服志》材料三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这种院落,一般采用出入一个院门平时,院门一关,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进大门后的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通常作为宾客居住、书塾、男仆人居住或杂间自此向前,经过二道门进到正院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正房、厢房和垂花门用廊连接起来,围绕成一个规整的院落,构成整个四合院的核心空间过了正房向后,就是后院,这又是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萧何营建“壮丽”建筑的目的是什么?(5分)
(2)材料二中对房屋建筑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规定?体现出儒家的什么思想?(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四合院的特点有哪些?分析中国古代院落式建筑与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5分)【答案】
(1)显示皇权的至尊和强大;让后世无法超越;其根本目的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维护专制统治⑵房屋的名称、式样以及装饰等方面体现了儒家“礼”的思想⑶特点封闭;对称;尊卑有序(任答两点即可)联系院落的封闭性深受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居住者借助围墙与外界隔绝,增加安全感,是专制制度压迫下寻求心理安全的需要;院落中的居住格局深受传统礼制思想的影响,体现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观念【解析】
(1)注意材料信息“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超越)也”可知是显示皇权的至尊和强大,让后世无法超越,从而维护封建统治
(2)注意分析材料信息“私居,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一一房屋的名称;“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棋(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藻井(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一一房屋的式样以及装饰等方面;再结合所学知识,这体现了等级观念,符合儒家“礼”的思想
(3)注意分析材料信息“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一一封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居住,或为库房、杂间”一一长幼、尊卑有序;“正房、厢房和垂花门用廊连接起来,围绕成一个规整的院落,构成整个四合院的核心空间”一一对称;再结合古代专制制度、宗法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