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周测小卷05(考查范围第2章第2节)
一、单选题
1.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D.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
2.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成体干细胞是成体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成体干细胞的分化程度低于胚胎干细胞,分裂能力高于胚胎干细胞B.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利用了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的能力C.与小肠上皮细胞相比,同一个体胚胎干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弱D.成体干细胞中基因都不表达时,细胞开始凋亡
3.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一一酶的专一性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D.紫草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分裂
4.下表为有关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选项比较项目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A原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C主要过程原代培养,传代培养脱分化、再分化,形成植株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
(3)杂交瘤细胞中有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参考答案
1.A【详解】A、干细胞指的是体内保持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命名为“类胚胎干细胞”,也就是也具有了分裂和分化能力,A正确;B、细胞分化的过程遗传物质不变,B错误;C、已分化的体细胞和未分化的干细胞二者功能有差异,形态也会有差异,C错误;D、由于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所以表达的基因不相同,D错误故选Ao
2.B【详解】A、成体干细胞的分化程度高于胚胎干细胞,分裂能力低于胚胎干细胞,A错误;B、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利用了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的能力,B正确;C、同一个体胚胎干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强,C错误;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所以细胞凋亡时,基因也表达D错误故选B
3.B【详解】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和利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都利用了酶的专一性原理,A正确;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分裂,B错误;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都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的原理都是细胞分裂,D正确
4.A【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A错误;B、动物细胞培养使用液体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植物组织培养一般使用固体培养基,B正确;C、动物细胞培养的主要过程是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是脱分化、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C正确;D、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细胞或细胞产物,植物组织培养主要用于植物快速繁殖、获得脱毒苗、制备人工种子等,D正确故选Ao
5.D【详解】A、单抗的制作需要筛选,而多抗不需要筛选,抗原纯度越高,产生的多抗纯度越高,因此原纯度对单抗纯度的影响比对多抗纯度的影响小,A错误;B、单抗制备过程中通常将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B错误;C、非洲猪瘟病毒衣壳蛋白p72上有多种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所以向小鼠体内注入p72后,可以刺激小鼠产生多种抗p72的单抗,C错误;D、p72部分结构改变只改变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因此由这部分抗原决定簇产生的抗体失效,但由于还存在由其他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所以多抗仍有效,D正确故选D
6.D【详解】A、根据抗原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推测,双抗可同时与2种抗原结合,A正确;B、根据抗原与抗体能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利用双抗可以将蛋白类药物运送至靶细胞,从而使药物发挥相应的作用,B正确;C、在两种不同的抗原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不同的浆细胞分泌形成两种抗体,因此,筛选双抗时需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使用的2种抗原来进行抗原-抗体检测,从而实现对双抗的筛选,C正确;D、同时注射2种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浆细胞,而不是分化成产双抗的浆细胞,D错误故选Do
7.A【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图中
①指植物体细胞杂交,A正确;B、多利羊的培育成功是核移植成功的例子,图中
②为动物细胞核移植,属于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技术,B错误;C、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C错误;D、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因为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D错误故选Ao
8.C【详解】
①细胞培养可以得到只有一个亲本核遗传性状,
①正确;
②细胞融合得到的是两个亲本的性状,
②错误;
③动物胚胎移植得到的是两个亲本的性状,
③错误;
④对亲本细胞进行克隆可得到只来自亲本的核遗传性状,
④正确故选C
9.A【详解】A、ADC中抗体的作用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并与之结合,A错误;B、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与其结合,题中ADC中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B正确;C、杂交瘤细胞可以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C正确;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肿瘤进行靶向治疗,D正确故选Ao
10.D【详解】A、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胰蛋白酶处理,A错误;B、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值,B错误;C、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C错误;D、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推断乙细胞比甲细胞增殖周期长,D正确故选D
11.D【详解】A、动物培养加入动物血清补充细胞未知的营养物质,A正确;B、ES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因此,过程n中ES细胞正常发育成图中胎儿的各种组织器官,体现了ES细胞的发育全能性,B正确;C、过程IV利用免疫缺陷的小鼠的目的是去除胸腺后,不能形成T细胞,不发生细胞免疫,即受体不对移植的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反应,C正确;、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前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因此过程m可利用显微注D射法将目的基因“褐毛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后注入到ES细胞,D错误故选D
12.B【详解】A、动物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后,细胞质的成分已经发生改变,原本能激发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已经消失,故肠细胞不能表达全能性是受到了细胞内物质的限制,A正确;B、“合子”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错误;C、“合子”发育成正常蝌蚪个体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通过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的种类,C正确;D、虽然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失去了激发全能性的物质,但细胞核仍含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故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Bo
13.B【详解】A、在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采集的卵母细胞需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的核,A正确;B、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大熊猫,体现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不能体现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C、相对于胚胎细胞,体细胞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不容易恢复,因此利用体细胞进行核移植的难度明显大于胚胎细胞的核移植,C正确;D、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包括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培养可用于移植的组织、器官;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还可以保护濒危物种,增加动物存活数量,D正确故选Bo
14.D【详解】A、实验中要控制胰蛋白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免损伤细胞,A正确;B、培养液中应适当加入青霉素、链霉素,以避免杂菌污染,B正确;C、曲线be段表示活细胞密度减少而死细胞密度增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及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等,C正确;D、培养第6天时,活细胞数等于死亡细胞数,D错误故选Do
15.A【详解】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时曲线均不重叠,说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不同,A错误;B、正常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时,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不同,说明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的影响不同,B正确;C、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的条件下培养,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均比无血清时多,说明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c正确;D、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时,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D正确故选Ao
16.
(1)探究阿司匹林和奥希替尼对小鼠肺癌细胞株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2)生理盐水阿司匹林和奥希替尼药混合液2
(3)凋亡小体相对情
(4)胰蛋白酶(机械消化和胰蛋白酶)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探究阿司匹林和奥西替尼对小鼠肺癌细胞凋亡小体数量的影响降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2酶的活性(或降低酶的合成量),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详解】
(1)从A组和B组添加药物的情况可以看出,自变量是药物的种类(阿司匹林和奥希替尼),因变量是细胞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因此实验目的探究阿司匹林和奥希替尼对小鼠肺癌细胞株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2)A组细胞凋亡率低,细胞抑制率低,说明其作为空白对照,因此A组处理方式生理盐水;根据实验目的可以推测D组添加阿司匹林和奥希替尼药混合液;要证明阿司匹林和奥希替尼药液的给药顺序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实验自变量是药物的添加顺序,所以增设2组实验,先用阿司匹林后用奥希替尼药;先用奥希替尼后用阿司匹林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结合“联合用药组镜下凋亡小体显著增多,凋亡率A、凋亡小体相对值B、C、D依次上升,作图如下:堂且B组C组D组组别探究阿司匹林初奥西替尼薪小鼠肺癌细曲质亡小体翻量的离响
(4)
①为制备肺癌细胞悬液,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小鼠肺癌组织由于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所以肺癌细胞在体内容易扩散和转移
②根据题干信息,可以推测,癌组织中COX-2表达增多,导致前列腺素增加,抑制免疫细胞的监管作用,并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而阿司匹林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因此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最有可能是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0X-2酶的活性(或降低酶的合成量),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
17.肝细胞培养液+肝细胞+侵入疟原虫的肝细胞+适应浓度的青蒿素肝细胞培养液+肝细胞+侵入疟原虫的肝细胞被感染细胞所占比例(%)A组织细胞总数一A组被感染细胞所占比例(%):4B组织细胞总数一B组被感染细胞所占比例(%):一时间其能够特异性的识别并结合肝细胞表面的受体单糖、氨基酸、核甘酸、脂肪酸肝细胞培养液+肝细胞+适应浓度的青蒿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青蒿素对疟原虫增殖的抑制效果和宿主细胞的种类有关【详解】
(1)根据实验目的和给出的实验材料,实验原则,设计实验思路如下:
①选若干培养瓶随机均分为2组,并编号为A、B,具体分组如下A组:肝细胞培养液+肝细胞+侵入疟原虫的肝细胞+适应浓度的青蒿素(实验组);BA组肝细胞培养液+肝细胞+侵入疟原虫的肝细胞(对照组)
②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各组的细胞总数,用仪器A测定被疟原虫感染的细胞数目,并计算被感染细胞所占的比例
③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预测实验结果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分别测量出A组细胞总数,A组被感染细胞所占比例(%);B组细胞总数,B组被感染细胞所占比例(%)A组青蒿素对肝细胞内疟原虫增殖的抑制效果,使没有被侵染疟原虫的肝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总数增加,则被感染的细胞数量所占比例会减少,B组未加青蒿素,疟原虫不断侵入肝细胞,使肝细胞不能增殖,细胞总数逐渐下降,而被感染的细胞所占比例增加以时间为横坐,细胞总数为纵轴做出曲线如图■细晌学和▲被感染细胞所细胞忠■占比例(%)A组织细胞总数一A组被感染细胞所占比例(%):4B组织细胞总数一B组被感染细胞所占比例(%):一时间
(3)分析与讨论
①疟原虫能够特异性的识别并结合肝细胞表面的受体,所以疟原虫进人体内环境后,能选择性地侵染肝细胞
②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增殖时,需要从肝细胞中获得的小分子有机物有单糖(组成多糖,或者做能源物质)、氨基酸(组成蛋白质)、核甘酸(构成核酸)、脂肪酸(组成脂肪,做储能物质)
③实验遵循对照原则,为了证明青蒿素对肝细胞没有毒副作用,可设置组C,其处理是肝细胞培养液+肝细胞+适应浓度的青蒿素,不加侵入疟原虫的肝细胞
④疟原虫作为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引发机体细胞免疫,故在人体中部分被疟原虫感染的肝细胞,引发细胞免疫,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裂解
⑤研究表明,青蒿素对仓鼠肝细胞内疟原虫增殖的抑制效果甚微,这说明青蒿素对疟原虫增殖的抑制效果和宿主细胞的种类有关
18.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取小鼠甲脾脏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选择培养基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够生存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详解】
(1)实验前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是为了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2)取小鼠的脾脏,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得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可以制成单细胞悬液
(3)图中筛选1需要用到选择培养基,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存活筛选2是为了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过程要用到抗原抗体杂交,故筛选所依据的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
(4)获得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后,可以在体外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或在小鼠的腹腔中进行培养,使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
19.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磷酸二酯键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同时给细胞提供足够的营养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任选两点作答)发育的全能性B取动物A和克隆动物A的肝组织细胞,分别提取蛋白质进行抗原一抗体杂交【详解】
(1)基因工程中切割DNA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故在构建含有片段F的重组质粒过程中,切割质粒DNA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限制性内切核酸内切酶是作用于其所识别序列中两个脱氧核甘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不同的限制酶可以获得不同的末端,主要分为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在无菌、无毒等适宜环境中进行动物A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由于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故与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相比,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成功率低o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获得大量细胞或细胞产主要用途植物快速繁殖、获得脱毒苗等D物
5.一个抗原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由同一抗原刺激产生的不同抗体统称为多抗将非洲猪瘟病毒衣壳蛋白p72注入小鼠体内,可利用该小鼠的免疫细胞制备抗p72的单抗,也可以从该小鼠的血清中直接分离出多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注入小鼠体内的抗原纯度对单抗纯度的影响比对多抗纯度的影响大B.单抗制备过程中通常将分离出的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C.利用该小鼠只能制备出一种抗72的单抗PD.p72部分结构改变后会出现原单抗失效而多抗仍有效的情况
6.如图所示,将由2种不同的抗原分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分子,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可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抗体抗体抗体123A.双抗可同时与2种抗原结合B.利用双抗可以将蛋白类药物运送至靶细胞C.筛选双抗时需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使用的2种抗原D.同时注射2种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化为产双抗的浆细胞
7.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细胞工程知识框架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4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制备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若要利用此抗体确定克隆动物A中M基因是否失活,如果M基因已经失活,则克隆动物A中无法产生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则可利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故实验思路为取动物A和克隆动物A的肝组织细胞,分别提取蛋白质进行抗原一抗体杂交
20.4Y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1100不能无限增殖【详解】本题以杂交瘤细胞为背景,考查了动物细胞融合、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1在第四次免疫后,Y的血清抗体效价大于16000,所以最少需要经过四次免疫.由图可知,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6000以上时,Y的效价最大,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2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在一起融合时,可能发生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B细胞之间的融合,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和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由于细胞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故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3由于核膜也具有流动性,故小鼠的免疫B淋巴细胞核与其骨髓瘤细胞核会融合形成一个杂交的细胞核B细胞有40条染色体,骨髓瘤细胞有60条染色体,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有100条染色体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不能无限增殖,所以多次培养后不能存活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细胞工程合植植物,动单物细胞物克组工程
②细隆织用的应胞抗培融体养实研白菜一甘蓝克隆羊“多莉”A.图中
①指植物体细胞杂交B.图中
②属于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技术C.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并未都得到应用
8.利用下列工程技术培养出的新个体中只有一个亲本核遗传性状的是()
①细胞培养
②细胞融合
③动物胚胎移植
④克隆技术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9.使用高效的细胞毒素类药物进行化疗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临床上运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将药物与抗体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DC中的抗体主要是发挥治疗效应B.ADC中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C.ADC中的抗体可以通过杂交瘤技术大量制备D.可以将ADC中的药物换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靶向放疗
10.某研究小组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胃蛋白酶处理1B.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02刺激细胞呼吸C.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干扰素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推断乙细胞比甲细胞增殖周期长
11.下图表示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所作的一系列研究,则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褐毛基因转基因小鼠组织包块(内含多巾带有遗传标记各部分带有的ES细胞免疫缺陷的小鼠不同颜色的胚个畸胎瘤)1V胎A.过程I将胚胎干细胞置于y射线灭活的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的饲养层上培养时,为满足干细胞增殖所需的营养物质,通常在培养层上还需添加动物血清B.过程II将带有遗传标记的ES细胞注入囊胚腔,能正常发育成为胚胎,说明ES细胞具有全能性C.过程IV利用免疫缺陷的小鼠目的是受体不对移植的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反应D.过程in可利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褐毛基因”直接导入ES细胞时
12.将蝌蚪肠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蛙卵中,形成重建的“合子”有些“合子”发育成正常的蝌蚪,而单独培养肠细胞却不能发育成蝌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肠细胞不能表达全能性是受某些物质的限制B.“合子”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已失去全能性C.“合子”发育成正常蝌蚪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分化D.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是由于其含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
13.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尽管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但由于其繁殖能力及幼仔成活率均较低,数量仍然非常少有科学家尝试采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克隆大熊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法B.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大熊猫,体现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由于体细胞分化程度高,因而体细胞核移植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D.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有望增加濒危物种的存活数量
14.如图所示是某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液中活细胞和死亡细胞密度统计结果,下・赵品契导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要控制胰蛋白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免损伤细胞B.培养液中应适当加入青霉素、链霉素,以避免杂菌污染C.曲线be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及有害代谢产物积累D.培养至第6天时,新产生的细胞数等于死亡细胞数
15.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如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从该图提供的信息不能获得的结论是()细胞数一膈细胞(市血清)癌细胞(无血清)//一正常细胞(有血清)----------------正常细胞(无血清)0培养时间-LE91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的影响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B.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的影响不同C.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D.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
二、非选择题
16.某研究小组以小鼠肺癌细胞株为对象进行了实验,实验分组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名且另处理方式细胞抑制率%细胞凋亡率%IJA组
04.35B组阿司匹林药液
42.
5218.32C组奥希替尼药液
58.
1131.36D组
78.
1153.21实验材料与药品实验用小鼠若干只,医用注射器若干,生理盐水溶液,阿司匹林药液,奥希替尼药液等要求与说明药物的配置方法不作要求;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的具体测量方法不作要求1上述实验目的是02A组处理方式为,D组处理方式为,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对肺癌细胞凋亡率大于单独给药组,进一步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奥希替尼药液的给药顺序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为验证以上结论,应另增设几组实验?o3凋亡率可以通过凋亡小体数量体现,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发现药效显著,联合用药组镜下凋亡小体显著增多请预测各组凋亡小体相对值用柱形图表示4分析与讨论
①为制备肺癌细胞悬液,需要用处理小鼠肺癌组织肺癌细胞在体内容易扩散和转移的直接原因是o
②前列腺素是一种较强的免疫抑制剂,能抑制免疫细胞的监管作用,并促进癌细胞的增殖,COX-2是控制前列腺素合成的酶,COX-2表达增多是癌组织前列腺素水平增加的重要原因,且经过阿司匹林处理的肺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据此推测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最有可能是o
17.疟原虫进入人体后会侵入肝细胞,并在肝细胞内分裂增殖,细胞被涨破后疟原虫进入内环境,再侵染正常肝细胞为研究青蒿素对肝细胞内疟原虫增殖的抑制效果,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分析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青蒿素,已侵入疟原虫的肝细胞,正常肝细胞,细胞培养液,培养瓶,血细胞计数板,A仪器(可用于测定被疟原虫感染的细胞数目)(要求与说明细胞数目具体测定方法及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青蒿素对肝细胞内疟原虫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请回答
(1)实验思路
①选若干培养瓶随机均分为2组,并编号为A、B,具体分组如下A组B组
②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各组的细胞总数,用仪器A测定被疟原虫感染的细胞数目,并计算被感染细胞所占的比例
③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时间)
(3)分析与讨论
①疟原虫进人体内环境后,能选择性地侵染肝细胞其原因是o
②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增殖时,需要从肝细胞中获得的小分子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类)
③为了证明青蒿素对肝细胞没有毒副作用,可设置组C,其处理是
④在人体中部分被疟原虫感染的肝细胞可被细胞裂解
⑤研究表明,青蒿素对仓鼠肝细胞内疟原虫增殖的抑制效果甚微,这说明验流程制备单细胞悬液筛选选一—小鼠甲山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融合细胞杂交瘤细胞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
18.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该处理的目的是
(2)写出以小鼠甲的脾脏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
(3)为了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图中筛选1所采用的培养基属于,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的结果是图中筛选2含多次筛选,筛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
(4)若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有(答出2点即可)
19.M基因编码的M蛋白在动物A的肝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现设计实验,将外源DNA片段F插入M基因的特定位置,再通过核移植、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获得M基因失活的转基因克隆动物A,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2胚胚克胎胎隆培早移代二动期植孕物胚一母胎亲M基A
(1)在构建含有片段F的重组质粒过程中,切割质粒DNA的工具酶是这类酶能将特定部位的两个核昔酸之间的断开
(2)在无菌、无毒等适宜环境中进行动物A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o
(3)与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相比,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成功率更低,原因是o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得的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答出两点即可),功能上具有
(4)鉴定转基因动物以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筛选融合杂种细胞,制备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简要写出利用此抗体确定克隆动物A中M基因是否失活的实验思路
20.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32NX2XMM24MK20016MK12MK80004MM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一,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小鼠,理由是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