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临床复律、导管消融等治疗阶段抗凝管理复律、导管消融期间抗凝房颤(AF)是引发血栓栓塞、缺血性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未进行有效抗凝治疗的AF患者,其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将增加5倍复律、导管消融期间的抗凝
1、电复律(ECV)或药物复律前、后复律前,应对AF患者进行23周的口服抗凝剂(OAC)治疗,常用OAC包括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和维生素K拮抗剂(VKAs)若AF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OE)发现血栓,其抗凝疗程24周,并应在抗凝疗程充足后复查TOEo复律后,多数患者需要短期(4周)的抗凝治疗;但部分患者因血栓栓塞风险高(通常认为CHA2DS2-VA22分),则需要长期抗凝治疗
2、导管消融拟进行导管消融术的AF患者,应在术前服用三3周OAC,并通过TOE评估血栓情况临床上,AF患者通常在导管消融期间常使用肝素抗凝,并在术后服用OAC三2个月存在合并症的AF
1、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AF当AF患者并发ACS时,若其血栓形成风险较低、出血风险较高者,推荐接受无并发症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患者早期(1周内)停用阿司匹林,给予P2Y12受体拮抗剂(氯阿格雷)和OAC(优先选择NOACs)联合治疗12个月,以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反之,若合并ACS的AF患者,其血栓形成风险较高、出血风险较低时,应考虑阿司匹林+氯毗格雷+OAC联合治疗>1周,总疗程(通常W1个月)需权衡血栓形成、出血风险等因素后再确定
2、并发ACS的AF患者,已接受PCI术治疗若并发ACS的AF患者,在经历无并发症PCI后的血栓栓塞风险较低,建议早期(W1周)停用阿司匹林,应继续DOACs和P2Y12受体拮抗剂(优先选择氯毗格雷)联合治疗6个月,以避免大出血反之,若PCI术后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超过出血风险时,应考虑阿司匹林+氯毗格雷+OAC联合治疗>1周,总疗程(通常W1个月)经权衡血栓形成、出血风险等因素再确定
3、对合并慢性冠状动脉或血管疾病的AF患者为减少血栓栓塞事件、并降低出血风险,对接受OAC治疗的慢性冠状动脉或血管疾病稳定者,建议抗血小板疗程W12个月
4、若AF患者合并心脏淀粉样变性、风湿性心脏病或肥厚性心肌病(HCM)时,其发生血栓栓塞风险较高,应进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AF抗凝常用的OAC包括DOACs和VKAs两个类别,不建议将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毗给雷等)作为抗凝治疗的替代方案不常规推荐AF患者联合使用OAC与抗血小板药物,因该方案可增加出血风险;但伴有ACS的AF患者除外为提高AF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抗凝前需干预其出血风险因素(见图1),且抗凝期间需加强监护,警惕发生出血事件常用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1、VKAs华法林是经典的抗凝药,其起效慢、个体差异大,用药期间需规律随访INR值若AF患者选择华法林抗凝,需确保其TTR70%、理想INR范围在
2.
03.0,以获得满意抗凝疗效、并降低患者出血风险〜目前,华法林主要用于伴有机械性瓣膜或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AFo止匕外,对年龄275岁、长期使用VKAs的AF患者,若抗凝疗效满意,且无出血事件发生,可考虑维持VKAs治疗
2、DOACsDOACs(阿哌沙班、达比加群、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在预防AF血栓栓塞事件的疗效不劣于华法林,且DOACs可减少患者50%的颅内出血(ICH)事件;DOACs通常比VKAs更加安全因此,除伴有机械性瓣膜或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AF外,AF的抗凝应首选DOACsoAF患者应遵循药品说明书使用DOACs,无理由随意减少服药剂量若DOACs用量不足,将削弱抗凝效果,可能增加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但是,对于高龄或伴有肾功不全的AF患者,其DOACs用量需适当减少更换抗凝药物
1、AF患者需调整VKAs为DOACs的情况
①ICH风险较高或INR水平控制不理想的AF;
②服用VKAs期间,其TTR70%者;
2、减少用药风险,重视药物间相互作用由于VKAs或DOACs与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抗凝疗效,临床应予以重视,避免不适宜的联合用药处置出血事件若AF患者服用VKAs期间发生重要脏器出血或危及生命的出血事件时,应及时输入新鲜冷冻血浆(FFP)、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PCC),以快速恢复凝血功能与此同时,补充维生素K有止血效果若使用DOACs治疗的患者发生大出血事件,若距离末次DOACs给药时间为24h,可给予活性炭和/或洗胃,以减少DOACs被人体吸收〜对服用达比加群所致的大出血,可给予依达赛珠单抗,通常在24h可〜有效止血;联合血液透析可进一步降低患者体内达比加群药物浓度另外,安得塞奈可迅速逆转Xa因子抑制剂(如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利伐沙班等)的活性,FDA在2018年批准安得塞奈用于继发于阿哌沙班等所致的危及生命出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