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毫米的理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实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点,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实行简单的换算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较强,要注重让学生实行估计、测量、交流等活动,通过直观一一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点教学中,能够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如粉笔、铅笔、硬币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要增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估测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点;知道1厘米二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实行测量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四、教学准备课件,1分硬币,磁卡等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能估测一下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怎样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大概的长度?教师我们已经理解了米和厘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设计意图】通过估测老师身高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己有长度单位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架起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二探究新知,理解毫米
1.毫米产生的意义1估一估
①小组活动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
②对估计的结果实行反馈
③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2量一量
①小组活动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将测量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②汇报交流
③教师课件演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回答实行评议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能够用毫米mm表示
④教师板书课题毫米的理解【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让学生在测量中理解和体会长度单位“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增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及小组合作的意识
02.合作探究,理解毫米1初步理解1毫米
①小组讨论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②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找到1毫米的小格吗?
③你能用手指一指吗?那用什么工具指比较适宜呢?®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呢?用笔尖指着数一数课件演示1格1格地数,得出结论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
⑤组织学生找不同的1厘米,数一数里面有几个1毫米,从而验证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教师板书1厘米二10毫米2进一步理解1毫米,建立表象
①你能用手比划1毫米的长度吗?
②借助1分硬币、磁卡等实物,感受1毫米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并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时一般是用“毫米”作单位的?4用毫米作单位,再次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协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观点三个探究知识点的设立着眼于这个重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借助生活实物,协助学生亲自感受,进而抽象出1毫米的长度观点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练习第2题时应引导学生准确摆放直尺及准确读数【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练习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再精确测量,给学生尝试、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水平在这节课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