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0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在年全省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2024在年省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2024教育厅长在年省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2024在年全省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推进会2024上的讲话同志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勇担历史使命和国家发展大任的重要体现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向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高层次教育模式和必要通道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年全省高校研究生导2024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推进会,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它关系到我们如何进一步夯实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确保研究生教育的正确方向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广大研究生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思政建设的重大意义《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指出,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会不自觉地沿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而出现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错配的问题一方面,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思政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主客二分的格局下,教师成为课程思政唯一的主体,学生被视作缺失知识和技能的单纯客体然而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大学生每天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海量信息,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也是名符其实的主体如果在课程思政中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单纯的思政说教,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学习另一方面,忽视个体差异,难以实现因人施教就专业课传授的科学知识而言,大学生都是陌生的,因而需要普适性的知识传授而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日益多元化,个体差异较大如果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只是将学生看作绘画的“白纸”,将学校视作“教育工厂”,不加区分地统一施教,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课程思政内容和教学手段滞后在课程思政中,无论是思政元素还是思政素材,都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如果专业课教师跟不上社会变迁,不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必然会造成思政内容和手段的滞后,影响思政效果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投入课程思政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大学教师“内卷”严重,一些教师忙于写论文、做课题,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新课程思政内容如果课程思政的内容几年不变或者不更新,不仅思政元素跟不上时代要求,陈旧的思政素材也会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心理状况脱节,让思想活跃的青年大学生感到厌倦还有一些专业课教师不愿意花精力将思政内容与社会现实相对接,也不想花时间将思政大道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而只是空洞的说教,缺乏情感联动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不擅长将新型信息科技应用于教学一方面,时代快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智能板、虚拟现实、电子书籍、人工智能、在线课堂等新型科技已经走进高校教学,改变了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尤其是年长教师对这些新型科技还很陌生,也不愿意学习新科技然而,年轻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活跃,偏爱这些新型教学方式如果忽视新媒体带来的便捷性、互动性、海量性特征,一味沿用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就会与大学生的需求脱节
二、以师为重,切实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
(一)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实施主体,是课程思政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课程思政存在的诸多问题源自教师,提高课程思政质效首先必须以以师为重如果专业课教师不关心时政,甚至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专业伦理、学术修养、工匠精神等思政知识,就难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因此,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思政知识,深谙课程思政的基本原理,掌握课程思政的基本方法第一,制订课程思政育人提升计划高校要通过制度设计引导专业课教师关心时政,养成关注新闻的习惯,及时了解国家政治、国际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要举办思政素养专项培训,邀请思政专家就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思政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夯实专业课教师的思政基础要I,举办热点问题研讨会,就时政热点、形势与政策进行分析研讨,发挥集体力量挖掘新的思政元素,收集新的思政素材,保持思政教育的前瞻性与先进性第二,打造课程思政交流平台课程思政的理想境界是讲出深度吸引人、讲出高度震撼人、讲出温度感染人,这是一项有难度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各个专业甚至同一专业里各门课程的差异性都很大,课程思政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来设计,这就要求教学团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各教研单位可以不定期召开课程思政经验交流会,举办教学沙龙、教学观摩等活动,交流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分享思政资源,促进教学团队协同育人,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第三,引入、用好奖惩机制定期举办课程思政育人教学示范活动,树立标杆,表彰一批课程思政育人的优秀教学团队和个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达到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全域的功效同时对专业课教师而言,搞好课程思政确实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为此可以引入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奖惩制度,对认真进行课程思政、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上给予倾斜,对在课程思政上应付、敷衍的教师进行惩戒,促进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
(二)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势相较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上有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是专业课教师大多术业有专功,往往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学生对专业课教师更为崇拜,更愿意接受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二是无论专业知识传授还是实践实习的指导,都由专业课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师与大学生接触机会较多;三是专业课教师对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工作特点更为熟悉,大学生对专业课教师具有天然的亲近感正因为如此,相较于抽象的思政课程,专业课教师进行的课程思政效果更好,甚至同样的思政元素,由思政教师讲授和专业课教师讲授的效果差异显著为此,专业课教师要提升个人修养,发挥好自己的专业素养优势第一,提升人格魅力不少学生将专业课教师视为偶像,教师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模范地遵守教师的职业操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深化对育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转变观念,明晰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明确自己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关键答题人,关心学生的生活,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排除思想困惑第二,注重言传身教很多专业课教师都是大学生模仿的榜样,他们的人格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相较于抽象的灌输,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更有影响力传道是比授业更重要的教育工作,专业课教师不能仅让自己停留于“教书匠”的层面,而应当将个人体验、经历、情感等人格要素融入课程思政,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课程思政更有感染力,使学生在教师人格和行为的熏陶下接受教育,实现言传身教的效果第三,将新兴科技手段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偏爱新型科技专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微博、微信、翻转课堂等多媒体软件创新课程思政例如,将课堂上要讨论的思政素材通过翻转课堂提前发布,让学生提前思考和准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交流和碰撞将思政内容内化于心;建立课程微信群,强化师生联系和互动,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三、以生为本,充分尊重课程思政学生的地位
(一)课程思政的重心要从文本升华到人本在不少教师眼中,课程思政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诚实守信之类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教学传递给学生,因而知识化、封闭性、教条式成为课程思政的文本范式这种文本化的思政范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可否认,课程思政离不开文本范式,但如果文本不能与人本相结合,课程思政就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在课程思政语境下,以生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其基本要求是将以生为本理念作为课程思政的行动指南,把学生作为课程思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课程思政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努力满足学生主体性需要,实现课程思政质的飞跃第一,倾注人文关怀关心关爱学生是师生关系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也是加强师生沟通的基础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发展,学生就会更加尊重教师,视教师为长者和偶像当达致这种境界时,哪怕教师只是单纯的说教,也会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触动专业课程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更长,对学生的了解更多,这就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生活状态提供了更多可能教师通过人文关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愿意与教师交心谈心,教师就可以顺势而为,在学生困惑时给予帮助,在精神迷茫时给予正确的疏导第二,了解学生需要将文本与学生的需要相结合,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最主要的需求就是发展的需要以及归属的需要当代大学生都有梦想,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直接关联,就要在课程思政中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人生,理性面对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另外,青年大学生正处于豆蔻年华,归属的需要也是其基本需要教师要承认和尊重这种合理需要,并通过课程思政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新时代的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不喜欢听他人说教,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和说教内容很难触及他们内心,此时就需要考虑人的差异化需求,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由于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理想信念不同,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课程思政的上层境界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关注自己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二)选取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的思政内容和方式以生为本强调学生是主体、是目的,是检验课程思政工作的标尺课程思政归根结底是育人,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和价值,尊重学生诉求,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破解课程思政的困局第一,在教学内容上注意“渗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显著差异在于,思政课程相当于“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类似于“兼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基于课程思政的“兼职”特点,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内容,从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关切入手,找准切入点,使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增强思政教学的深度与鲜活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标第二,在教学手段上突出“活工专业课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根据不同课程的知识特点,以育人实效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展开个性化教学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采用讨论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启发式、混合式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从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然后顺势而为,让学生体会课程思政的魅力与价值,促进学生将所学、所悟、所感内化于心第三,在教学技巧上注重“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J课程思政要像春雨润泽万物一样,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目标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不断更新思政材料,创新教育方法,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专业课堂各个知识点,使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形成“共振二同志们,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教育厅长在年省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上的讲2024话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省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我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刚才,**教授和**校长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介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进经验,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我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课程思政就是要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课程思政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就是要通过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课程的育人效果这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课程思政就是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创新,全面提升课程的育人效果这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把握工作重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制约课程思政建设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课程的育人效果一要着力抓好课程建设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要按照“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现阶段,由于现有研究生导师履职的评价权重仍倾向于科研成果和产出,导致其向学生输送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评价指标及研究分析较匮乏偏重研究实绩的传统教学模式,固然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毕业要求并积累研究成果,但也易使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倾向于“老板雇员型”的形式在导学关系中,导师占主导地位,师生关系边界不清晰,以“老板”身份自居,对教书育人初心理解不透,在教学中发挥育德作用、发扬思政育人精神不够,更关注学生学业以及学生科研能力带来的实际成果,在培养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学术兴趣等方面较为忽视显然,这类“教一学”结构模式难以满足研究生多元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立足于思政和人文的引导和激励的要求,因此应在思想层面将“立德树人”贯彻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使其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首要任务的根本要求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过程应当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把学生培养成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鼓励研究生将个人的发展进步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相结合,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人民与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积极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成为世界文明进步的积极推动者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要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党的创新理论、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等最新成果融入课程教学要加强课程体系设计,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实现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二要着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要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要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三要着力抓好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要按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全面推进教学方法改革要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推广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创新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要创新教学评价,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考核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四要着力抓好教学管理创新教学管理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要按照“科学规范、精准高效”的要求,全面加强教学管理要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体系,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考核评价等制度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督导、教学反馈、教学改进等机制,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强化工作保障,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各地各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高校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加强责任落实各地各高校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校(院)长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带头抓,定期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分管领导要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具体抓、抓具体,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协同责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三要加强支持保障各地各高校要加大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力度,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要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政策保障要加强经费支持,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经费保障要加强条件支持,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条件保障四要加强督导检查各地各高校要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等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同志们,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新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是提升导师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政治素质是研究生导师素质的重中之重研究生导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自觉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统一,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必然要求《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教研号)第12八条指出,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和过程,在关心帮助研究生的过程中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加强与研究生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与研究生建立互信互联关系关注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引导研究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关心研究生生活和身心健康,不断提升研究生敢于面对困难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强化认识,准确把握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思政建设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养深厚、术业精进、治学严谨、指导有方的高素质研究生导师队伍
(一)坚持师德为先原则近年来,师德失范的事情时有发生,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研究生导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要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恪守学术规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引导研究生,为高校研究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树立良好形象导师对研究生最集中的指导时间多在年,时间并不长,因此需要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帮助2—5研究生养成“善思”“乐学”的学术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坚持育人为本原则研究生导师要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研究生,坚持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人才培养具体实践中作为教育者应具备关于“人”的相关知识,树立“育人”必先“做人”的观念,培养自身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业的人格魅力,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善于将工作、生活中的真、善、美传递给学生针对学生不同性格特点、年龄段,予以“量体裁衣”式的沟通、交流和指点,使学生通过“了解一认识一肯定”的心理过程,对教师和学业产生敬爱和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动规范
(三)坚持质量为要原则研究生导师要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执着的学术追求,秉承先进教育理念,关注学科前沿,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要遵循教育规律,关注社会需求,坚持因材施教,着力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导师既需要在学业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又需要兼顾教学监督和鼓励在指导、评估、反馈的教学过程中,分析学生的“成败得失”,对学生给予适当鼓励,使其具备足够的自信去挑战未知的科学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业中遇到瓶颈或困难,客观分析和评价,着力保持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强迫性、压抑性、消极性学习心态的产生“教不严,师之惰”,研究生对学习出现倦怠懈怠时,导师应摒除站立于“高地”的姿态,督促、激励学生内化出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多措并举,不断汇聚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合力新时代对导师培育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借鉴“君子之教”,基于“善喻”实现“善育”,以“博喻”的教学手段促成学生“善思”“乐学”,能够在有效解决研究生学术相关问题的同时,发挥积极的思政引导作用加强导师队伍能力建设,要注重从“教师侧”认知层面提升导师的个人教学理念,深化导师对人才培育政策的理解,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通过合理教学规划,着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第一,增强实践育人融合度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提出“君子之教”,遵循“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原理,指出对教师传授知识时所用方法和交流沟通尺度要精准把握的要求,恰好契合了研究生导师对学生指导中“意会优于言传”的教学技巧和观念“道”,即为“导”,意指牵引和指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而并非一味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作为导师,应成为学生在学业上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向学生灌输知识和经验、引领学生探索科学问题时,不能过于死板地执行“唯自身经验和见识为上”的施教,要避免“导师教做什么,学生就只学做什么”的禁锢思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人才,这便是“道而弗牵”导师需要在主观上将自己的身份从单一的知识或技能传授者转为兼具引导和合作功能的复合型角色,用自身的经验教训、学术所得,以年长者的身份与学生一同挖掘、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科学问题如在医学教学中,某一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是什么、它的作用方式是转录的还是非转录的、它在涉及的细胞信号通路中扮演何种角色、应该通过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验证,最终使学生在学术实践中获得“乐学”和“会学”的体验第二,因材施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例如,医学科学分类精准,不同器官、组织体系和疾病发生、发展机制迥异,导师在学生课题、研究方向的选择上也需要对研究生的个性、优缺点进行细致观察,“知其心”而后“救其失”,耐心且细心地把握学生特点教育者应辩证地对待学生的“多、寡、易、止”(出自《论语》),寡者便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也各有善焉,不能一味将“寡、易、止”作为评价学生优缺点的绝对标准,而应将其视作学生的多样性,争取做到“长善就失二第三,启智润心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导师采用“点拨式”“引导式”的沟通技巧,列举相关医学和社会科学典故,能够让学生迅速理解学习意义和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笔者所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度重视和始终坚持贯彻思政教学、人文素养的建设,院史陈列馆整理出大量具有史料价值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院史资料,都是历经洗礼、沉淀下来的众多令人动容和难忘的芳华故事,是瑞金医院百十年来的风雨征程中的见证和瑰宝导师从中选取代表性院史,“精、简、少”地激发学生充分领悟学习方法,产生学习动力和意愿,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研究生人文和思政培养模式同志们,加强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不断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谢谢大家!在年省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2024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J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的指引下,专业课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推动形成“大思政”格局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推进我省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议题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高校推进课程思政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教案中的“课程思政”没有转化为行动中的“课程思政”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年2020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随后,各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要求所有专业课都要结合课程特点融入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也将思政内容写进了教案、编进了教学课件然而,不少教师的课程思政停留于表面,流于形式,距离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育人实效还有一定距离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的思想认识有待转变在“大思政”背景下,专业课教师要肩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不仅要进行价值引领,而且要传播思想、塑造灵魂然而,一些专业课教师专注于学术研究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仅将课程教学停留于讲授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不注重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锤炼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一些专业课教师的潜意识中,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因而重专业知识传授、轻立德树人,对课程思政采取应付、敷衍的态度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不善于进行课程思政一些专业课教师只擅长专业钻研,不知道如何开展思政教育特别是理工科的部分教师,他们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对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知之甚少有的专业课教师甚至只专注于科学研究,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如何进行课程思政,他们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还有些年轻的专业课教师,对于如何在科研育人中融入思政育人缺乏深入的思想认识
(二)沿用专业课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当前,单向“灌输”仍是不少专业课教学的基本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老师通过讲解专业理论、试验示范实现知识传授,学生通过领会、模仿学习专业技能与此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价值观、净化思想、传播正能量的教育,需要平等式、启发式、感化式、个性化的教学然而,专业课教师习惯了主客二分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