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2023-2024题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看,它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②文学是审美的,这就是说,文学往往是无功利的无功利,或称无利害,指人的活动并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而审美的无功利性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举过一个例子说明文学的无功利性
③“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④出于实际目的的人,自然关心森林如何带来物质财富;出于理论探究的人,为森林的科学研究价值所吸引;而出于文学观察的人(如诗人),则以“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深深地沉浸于森林外观的美景之中显然,商人由此激发财富欲,科学家升起探索欲,这两种都是功利的;文学家则获得审美体验,这是无功利的所以康德讲“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康德这一审美无功利说诚然存在忽视审美的某种功利性的偏颇,但毕竟有其合理的一面审美在其直接性上是无功利的由于是无功利的(即无利害的),文学才能是审美的换言之,审美的正是无功利的
⑤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刘勰讲“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渝五藏,澡雪精神”,正是强调创作中要舍弃直接的功利考虑而以淡泊、宁静之心对待朱熹认为,举世学诗者之所以难以出好诗,“只是心里闹不虚静之故,,“心里闹如何见得:这里的“心里”指功利考虑,“虚静”就是无功利之心在朱熹看来,只有“虚静”或“心虚理明才可能作出好诗读者也需要保持无功利目的才能进入文学的审美世界“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个世道和别的世道没有本质的不同,不过是一个俗世罢了所以,他们始终与俗世保持距离,而把精神上的独立追求和自我完善视为_^之本在此意义上,他们的立场可以归结为自救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D,也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乱,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幺整查宣宜卷矍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校苑而且戴至到且前为止,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题直明皇上直运个之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20.请在材料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这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22.作为电视解说词,两段文字反复使用“我们”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文阅读II中杨长雄提到“穷不穷,赔不赔得起,讲的是一个情,人情之情,而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个理,事理之理我的意见是一个佣人已打破了主人的东西,主人不应当要她赔“有的读者认为花瓶的确是李嫂打破的,赔钱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都能以“穷”为理由免于赔偿,那要规则做什么?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规则和人胃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分,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鲁迅语)所谓“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是指读者抱有实际功利目的,致使无功利的“审美距离”消失,从而无法“欣赏”小说的美这些似乎说明,文学总是无功利的
⑥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因为,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背后又总是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功利考虑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地却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这一点可从文学作为作家和读者的社会性话语活动、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两方面看
⑦首先,作为作家或读者的社会性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这种功利性诚然不同于商人对森林财需的占有欲和科学家对森林科研价值的探究欲,但却显现为审美地掌握世界这一深层目的这就是说,功利性是深深地隐伏于无功利性内部的实际上,直接的无功利性正是为着达到间接的功利性朱熹要求诗人“虚静”,目的正是“虚静而明”,即无功利的超然态度有助于真正明了事物之理鲁迅要求读者不以宝玉或黛玉自居而是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也是为着使读者能审美地把握“红楼”世界的人生意义
⑧其次,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尤指文学活动中的“本文”方面),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郭沫若指出“我承认一切艺术,虽然貌似无用,然而有大用焉”这里的“貌似无用”,即指表面上的无功利性,而“有大用”,则指实质上的功利性文学的这种“大用”在于,它可以“唤醒社会.鼓舞革命”,即唤醒和鼓舞人民参与变革世界的实践鲁迅说得更明白文学“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也就是说,文学以其无功利性正是为着实现强烈的功利目的文学虽然直接地是无功利的或无目的的,但它由于在其话语结构中显示了现实社会关系的丰富与深刻变化,因而间接地也体现出掌握现实社会生活这一功利意图
⑨如此看来,文学一方面是无功利的,另一方面又是功利的确切她说,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节选自《文学理论教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的无功利性主要表现在进行文学活动的时候,作家和读者都没有直接实际的目的,他们都并不渴望直接得到现实利益B.文学家以“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一座森林,并深深地被这座森林外观的美景打动并获得审美体验,这是无功利的C.文学的无功利性背后往往存在着功利的因素,这种功利性是间接地、内在地隐伏在无功利的文学活动之中的D.文学的功利性显现为“审美地掌握世界”,这种功利性不同于商人的占有欲和科学家的研究欲,比这二者更隐蔽也更深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勃兰兑斯以一座森林作为观察对象的例子,展示三种不同的观察事物的方式,是为了说明文学的无功利性B.康德的话表明了无功利性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原则,但是他却忽视了审美活动中的功利性元素,不是完全正确的C.朱熹认为,只有保持“虚静”之心,学诗者才能做出好诗,读者也需保持无功利目的才能进入文学审美世界D.鲁迅的话表明,如果读者在阅读时抱有实际功利目的,导致无功利的“审美距离”消失,就无法欣赏小说之美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依据支持“文学是无功利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1923年,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出版,这部小说集有力地鞭挞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B.1925年,刚回到祖国的诗人闻一多有感于自己亲眼目睹的种种现象,愤然写下了具有独特美学风格的现代诗《死水》C.1927年7月的一个夜晚,朱自清怀着淡淡的愁绪走出家门,来到清华园荷塘,被荷香月色吸引,写下散文名篇《荷塘月色》D.诗人、散文家朱湘在《致戴望舒的信》中写到“《雨巷》在音节上完美无疵,比起唐人的长短句来,实在毫无逊色”
4.请简述材料
⑥一
⑨段的论述思路
5.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简要分析它是如何体现材料第
⑨段的观点的1924年6月,作家卡夫卡在弥留之际,写信给自己的好友布洛德,要求他毁掉自己的所有作品但布洛德却在卡夫卡去世后整理并陆续出版了他的作品卡夫卡的作品大量采用了荒诞变形的形象和直觉象征的手法,表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他也因此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大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三块钱国币丁西林〔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一个旧式的四合院里,这里住着房东吴太太和她的佣人李嫂,以及两个学生租客杨长雄和成众开幕时,李嫂在整理擦拭,杨长雄和成众坐在窗外下棋“啪”,李嫂打破了一只花瓶)吴太太呀!我的宝贝花瓶!李嫂(诚惶诚恐)太太,真对不起,我一不小心……吴太太不小心!不小心就完事了,你赔我的花瓶,三块钱国币杨长雄太太,何必呢?一只花瓶,没必要让她赔吴太太什么没必要?三块钱国币,一分都不能少李嫂我没钱吴太太没钱?让我搜搜(搜李嫂身,找出三毛钱)才三毛钱,剩下的呢?李嫂太太,我真是穷人吴太太穷人,穷人,这年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打破了我的东西,不赔!还有旁人帮忙,说不应该赔我倒要听听这是什么道理吴太太(走进屋去,一会儿走出,手里拿着另一只花瓶)看,就是和这个一对儿的花瓶五年前我花了六块钱买下的照原价赔我三块钱,可算是十二分的客气了成众老兄,你也太不够意思了!连将军都不说一声!哎,老杨,我和你赌一个彩头好不好?这盘棋,如果你赢了,我出三块钱,如果我赢了,你出三块钱送给李嫂让她还债,怎么样?杨长雄这不是债,我也没有钱
②给,三块钱——国币!吴太太(事出意外,一时想不出适合环境的言辞抢了纸币,握在手里,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这……成众(危险风暴渡过,得到了这一场恶斗的结论)和棋(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剧以李嫂打碎主人的花瓶开始,但打破花瓶只是事件的引子,而“戏”的精彩之处体现在吴太太和杨长雄之间围绕李嫂是否应该赔钱的交锋上B.句
①“你是阔人,三块钱不在乎,我是一个穷光蛋”是杨长雄讽刺成众的激愤之语,只是表达了对成众的不满,因为成众要杨长雄下棋赌个三块钱的输赢C.句
②“国币”前的破折号既表示声音的延长又表示解释说明,同时“国币”和叹号也表示了杨长雄对当时物价飞涨的抗议,以及对吴太太的嘲弄讽刺D.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开,呈现了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主仆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与刻薄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独幕剧,本剧出场人物不多,但形象鲜明生动,情节单纯且高度集中,结构精巧B.舞台说明常大词小用,比如“进攻”被迫抗战”,使冲突更加激烈,人物更加形象C.采用充满智趣诙谐的语言,和《茶馆》的风格一致,是“带泪的幽默”,都蕴含着严肃悲哀D.作者擅长以小见大,通过一件小事反映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揭示不同阶级人物的不同心态
8.成众始终都没有参与冲突,也未能决定冲突的发展趋势,但这个形象也有其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丁西林作品的结尾往往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请简要分析文本最后一句“和棋”的艺术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明皇帝,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日“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日“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乃异间者之言乎?”对日“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建兴初,拜东中郎将,镇广陵元帝为晋王,立为晋王太子及帝即尊号,立为皇太子性至孝,有文武才略,钦贤爱客,雅好文辞当时名臣,自王导、庾亮、温崎、桓彝、阮放等,咸见亲待尝论圣人真假之意,导等不能屈又习武艺,善抚将士于时东朝济济,远近属心焉及王敦之乱,六军败绩,帝欲帅将士决战,升车将出中庶子温州固谏,抽剑斩鞅,乃止敦素以帝神武明略,朝野之所钦信,欲诬以不孝而废焉大会百官而问温崎日“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崎对日“钩深致远,盖非浅局所量以礼观之,可称为孝矣“众皆以为信然,敦谋遂止秋七月壬申朔,敦遣其兄含及钱凤、周抚、邓岳等水陆五万,至于南岸温崎移屯水北,烧朱雀桁,以挫其锋帝躬率六军,出次南皇堂至癸酉夜,募壮士,遣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左卫参军陈嵩、钟寅等甲卒千人渡水,掩其未毕平旦战于越城大破之斩其前锋将何康王敦愤惋而死(节选自《晋书•帝纪六》)材料二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查态,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对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平旦A战B于C越城D大破E之F斩其前锋G将H何康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与“为”搭配,表被动,与《兰亭集序》“录其所述”中“所”的用法不同B.谓,指以为,认为,与《项脊轩志》“妪每谓余曰冲“谓”的词义不同C.屈,指说服,使对方认同,与《离骚》“屈心而抑志兮”中屈”的词义相同D.癸酉,干支的纪日法,与《石钟山记》“六月丁丑”中“丁丑”的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明帝年幼聪慧,对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远与近”的问题,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且能自圆其说B.晋明帝兴趣广泛,且以德服人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文臣武将,都被晋明帝亲善相待,所以朝中群臣无论远近都与明帝亲近C.晋明帝行事躬亲,通晓军事在与王敦势力的作战中,能够运用计谋,攻其不备,取得作战的胜利,也导致王敦的忧愤而终D.李密在表书中陈情充分既融理于事,又融理于情以祖母病重的现状,祖孙二人的经历,充分诠释了“尽孝道”的必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王敦之乱,六军败绩,帝欲帅将士决战,升车将出
(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4.请结合材料一,分别从记人和记事两方面,分析晋朝是如何凸显孝治”思想的
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梅坡(南宋)徐凯
①浅水低坡几树苔,冷光摇动玉尘埃横斜直似安排得,古怪多应折损来洁白要须侵夜看,飘零却是被春催闲来立断
②清风影,一片飞香落酒杯【注】
①徐凯,浙江永嘉人,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仰幕(离骚》中“香草寓志”的笔法,也多在诗歌中习之
②立断,站立许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整体关照,勾勒景象,呈现出梅花生长的环境以及外在的姿态几树梅花在清风与月色相伴下,摇曳生姿,皓白无暇B.颔联聚焦梅树的枝条将“横斜”与“古怪”的不同姿态形成对比,突出了人为因素对梅树枝条的影响,寓情于景,韵味悠长C.颈联转笔对梅花的描写花瓣的洁白在月光映照下更纯粹,而春季的到来,让梅花凋零谢落,美景难再,爱憎之意,油然而生D.整首诗以“梅”为咏抒的对象,以“梅”为布局的线索,紧扣诗题展开落笔思路,展现了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笔法
16.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中“落”字的艺术效果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两句,以动物比喻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古蜀国历史悠久,与世隔绝的两句是3杜甫《蜀相》中“”直切题意,不疑而问,增强了语势;“则对此做出了回答,指出所找之处在那繁密的林木中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些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拯救天下为己任,他们的反应又因性情和观念的差异而有区别宗教和道德型的人主要表现为愤怒,视这个世道为末世,对之发出正义的谴责乃至神圣的诅咒,欲以此惊醒世人、寻回盛世,或者——审判世人,以先知的口吻预言某种末日审判理智型的人主要表现为忧虑,视这个世道为乱世,试图规划出某种救世方案,以重建精神生活的秩序,恢复或营造他们心目中的治世而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则没有太直接的救世抱负,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活动他们对于作为一种社会现实的平庸化过程同样反感,但似乎不像前一类人那样有
①他们的反应主要不是愤怒或忧虑,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淡漠和蔑视,如山岳般俯瞰世间百态如大地般凝望人间冷暖在这样的人看来,末世论或乱世论都是
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