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3班)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元代的在野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尽管后人总爱把它的源头追溯到苏轼、米芾等人,南宋大概也确有一些已经失传的不同于院体画的文人画,但它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潮流出现在绘画艺术上,似仍应从元——并且是元四家算起“文人画”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元文人画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中国绘画中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本是作为表达人的精神面貌的人物画的标准,从此,倒反而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艺苑卮言》说,“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把“形模”放在非常次要地位倪云林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这样一种美学指导思想,是宋画主流所没有的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圣本身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自原始陶器纹饰、青铜礼器和金文小篆以来,线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在人物画中有所谓“铁线描“苑菜描”“曹衣出水”“带当风”……都是说的线条的美,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正是这种高度发达了的线条美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它表现了一种净化了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这本身也正是一种净化了的“有意味的形式”任何逼真的摄影所以不能替代绘画,其实正在于后者有笔墨本身的审美意义在元代名画家名书家赵孟^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画师、书家兼诗人,一身三任焉,自兹成为对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基本要求和理想与此相辅而行,从元画大兴的另一中国画的独有现象,是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根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绐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乙)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届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0.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丹凤”与“三角”,“柳叶”与“吊梢”看似很不和谐;在语序上,“丹凤“柳叶在前,“三角”“吊梢”在后,绝非无意为之请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作者这样调遣词语的好处
21.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一段路,都会留下印记但路可回头看,不可回头走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接配合画面,相互补充和结合这是唐、宋和外国都少有和不可能有的宋人开始了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影响对画面的欣赏元人则大不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了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是使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呼应,更重要的一面,是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述的含义,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材料二中国传统山水画一直深受老庄哲学及禅宗哲学的影响,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中使人的情感与性灵尽情显露,因此山水画作的“情与境成为山水画品格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唐代王昌龄在诗论杂著《诗格》中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山水画从五代至宋元时期便开始接触到“意境”的问题,五代时期荆浩在《笔法记》中说“可忘笔墨,而有真景”,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中有“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之语,这可视为山水画论意境说的发端至“元四家”黄公望、倪云林、王蒙、吴镇,意境说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画都明显地流露出了主观意象的表达,他们所创造的那种空间境象的真实更多地具备了“意造”的成分,有意识地以意造境,物象与思想达到了高度统一,使意境得以充分表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表现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象几十个峰峦,数十棵树木,笔墨苍健清润,雅洁淡逸王蒙的《具区林屋图》用笔老辣朴质,树石杂生,波光粼粼,给人以置身世外的感觉认我、去冬尢支”七坂值更京正,仪卡不人分,片建,根”色德唐玄小街皆・八闾收小《富春山居图》局部图明清时期山水画的意境仍趋于主观明代形成了以禅喻画的理论观点,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上也有了一定的禅意清代的石涛大力提倡”笔墨当随时代”,使意境的表现具有了多样性,对近、现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RXA*Mi~*X4K*••*l-J.aAM-4♦•»5f.|.**♦£46441:;A4*tc:aR4^.»l1K*:g*J«历代文人、画家对“意境”的含义作了很多较为精辟的论述,如评价唐代王维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北宋郭熙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四可”之境,清代笆重光的“实景、真景、神景意境论等近现代的理解更是多元,李可染说“意境”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和诗的境界从以上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意境的实质就是一幅山水画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能引人入胜、情景交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意境营造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课题和最高追求,画家心中的“情”决定着创作的过程和结果,更决定着“境’的显现移情于物、托物抒情,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摘编自王保安《山水画的“情与“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代的文人画不注重审美客体的形似与写实,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气韵生动”这一人物画标准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B.线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从原始陶器纹饰到青铜礼器纹饰,从中国人物画中的“铁线描”吴带当风”到中国的书法艺术,都体现了线条的美C.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了意境的概念,可见他是提出山水画论意境说的第一人;随后五代至宋元时期,荆浩、郭熙等也触及了山水画的意境问题D.“情”和“境”是评价中国传统山水画品格的重要标准,是构成意境的要素,意境营造是山水画创作的最高追求,移情于物、托物抒情,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丰富,可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等,文人画即山水画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是人物画,元代画家王蒙的《具区林屋图》则为山水画B.元代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了在野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因此,宋代苏轼表兄文与可在洋州任上所画的《赏笛谷偃竹》,应该不属于文人画C.“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籀”为籀文,是一种汉字形体,“八法”即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的用笔法则;赵孟^借此阐述了书画相通的观点D.中国画有画上题字作诗的现象,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相互补充和结合古人评价唐代王维的画是“画中有诗”,只是为了说明这样一种现象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先分析了中国文人画的确立时间,接着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对元代文人画特点的论述,每个特点的分析均以宋画为参照,于对比论证中得出结论B.材料二先提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评价标准,再阐述意境说的发展历程,后列举文人、画家的观点来说明“意境”的含义及实质,最后以意境的营造作结C.材料一引用《艺苑卮言》中的话语,论证了元代文人画强调主观的意兴心绪而不注重“形模”的特点,以“元四家”之一倪云林之语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D.材料一阐明“文人画”确立时间,“大概”“似”等词,推测之中反见严谨;材料二论及意境说的进一步发展时,用“明显”“更多”与之呼应,逻辑严密
4.根据材料一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的理解
5.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在一次大型画展上,某博物馆展出了这幅价值连城的名画请你根据材料
一、材料二的观点,以该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份向观众作推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草原上的日出[英]多丽丝•莱辛早晨四点半,分秒不差,他骄傲地按下将要响起的闹铃男孩迅速起身穿衣,为了不吵醒父母,他只能赤脚出门了现在可还是夜里啊星星还在眨眼,树在身后静伫他试图寻找天亮的迹象,可现在什么都没有他在落满树叶的黑色小道上疾行……第一只鸟在他脚边醒了过来,接着一群鸟冲向天空,尖叫着宣布新一天的开始突然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激情他跳到那片天空下,发出狂野的、意义不明的喊叫,然后像头野兽似的狂奔起来,疯了一般全不似之前那样谨慎正在清醒的疯狂中忘我地歌唱生命的愉悦和青春的奢华他觉得自己将来的生命是一件伟大而神奇的东西,这东西完全是他自己的血液在脑中升腾,他大声说道“只要我愿意,我能改变世界上发生的一切”突然,好像传来一种陌生的回声!他侧耳倾听,迷惑不已,因为那不是他自己的声音他狂乱地四下张望,接着低头看去地上黑压压的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它们对他视而不见,急匆匆地向挣扎着的什么东西奔去,好像亮闪闪的黑水在草中流淌着之后,他屏住呼吸怜悯和惊惧攫住了他,只见一只野兽倒在地上并停止了尖叫此时此刻,他只听见一只鸟儿在鸣唱,以及行色匆匆的蚂蚁的沙沙声他抬头冲那只不住扭动、时而抽搐的黑色东西望去它比刚才安静了从那团微微扭动的东西尚能模糊看出是只小鹿他突然想到他可以开枪射击,让它结束痛苦于是,他举起枪然而,他又缓缓地放下了枪那只鹿再不可能有什么感觉了,它的挣扎是神经的机械反射但使他放下枪的并不仅仅是这个,而是一种在脑海里逐渐膨胀的愤怒、痛苦和抗拒感如果我没来,它也会这样死去我干吗要干涉呢?类似这样的事情灌木丛中随处可见随时都在发生活着的东西在极度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过程我阻止不了,我也无法阻止我无能为力此时,他脚下的蚂蚁们嘴里衔着粉红色的肉片正浩浩荡荡地返回他的鼻子闻到了新鲜鹿肉的酸味他极力控制着空胃徒劳地抽搐,然后提醒自己这些蚂蚁也需要吃东西!那东西已经小了现在,它看上去已经难以辨别他不晓得时间已经过去了多久,随后看见那个黑影渐渐变小,些许白色从中显露出来,在阳光中闪闪发亮是的,是太阳刚刚升起来了,它照耀在岩石上唉,整个事情不可能超过几分钟他跨步前行,信步踩碎了几只蚂蚁,直至他站到那具骨架前它已经被剔净了肉除了白骨上粉红色的碎肉块,仿佛它已经在那里躺了好多年骨头四周,蚂蚁嘴里衔着肉,渐渐稀少那个男孩朝它们——又大又黑又丑的蚂蚁们望去其中有几只站住,正用闪亮的小眼睛盯住他看“滚!”他冷酷地对那些蚂蚁说,“我不喜欢你们!不管怎么样,都不喜欢滚吧!”说完,他想像着那些蚂蚁转身离去的情景他在那些骨头边弯下腰,触摸头卢页上的孔穴那是眼睛所在的地方,他想到了鹿那水汪汪的黑眼睛,觉得这一切难以置信那天早上,也许一小时前这只小生灵还骄傲又自由地走在灌木丛中,感受着皮肤上的凉意,就像他自己感受到的那样,感到兴奋它自豪地踩着大地,轻轻地甩动着漂亮的白尾巴,嗅着清晨寒冷的空气它像国王和统治者们那样行走,自由漫步在这片灌木丛中每片草叶为它而生长,闪亮纯净的河水供它饮用但是,接着——发生了什么事呢?谁会想到这样一只箭步如飞的动物会被一群蚂蚁困住呢?(选自《现当代英国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男孩在清晨的草原上飞奔、喊叫,无拘无束,此刻他眼里尽是大自然的美好,加剧了他自以为“无所不能”的幻想B.小男孩最终放弃了以“开枪”来帮助小鹿“结束痛苦”的想法,仅是“愤怒、痛苦和抗拒感”这一系列主观情绪使然C小鹿垂死挣扎暗示着小男孩内心的天真自负与现实的残酷无情之间的矛盾冲突,只能给他带来心灵成长上的痛苦和恐惧D.草原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一幕,展现了大自然的残酷无情,深刻揭示了人类应该与自然斗争,征服自然的道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草原是主人公生活与成长的背景,作者通过对外部典型环境的烘托渲染,使小男孩性格得以逐步发展和完善B.作者将小鹿行走的姿态形容成“国王和统治者们、突出了小鹿作为一个鲜活生命体的自豪骄傲C.小说以两个问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回味和想象的空间,同时可以引发读者关于生命哲理的思考D.本文辞藻华丽、用词精美,语言生动活泼,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灵活运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8.小说在叙述人称的变化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9.“草原上的日出”有丰富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汆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
①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日“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材料二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Z\Z\Z\Z\/\ZSZ^Z\Z\Z\ZS/\ZZ\Z\ZZS/\Z^/\Z\Z^/\ZSZSZ\/XZ\/\/^^Z\ZSZtaZ\/SZ\Z\/SZ\Z\Z\ZS/\Z\/S/\Z\Z\/\Z^Z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
②而察青黄,区冶
③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威获不疑钝利发齿形容,伯乐不能以必
④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莺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注]
①埃墨烟灰
②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的锡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火色
③区冶区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
④必判断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而世主之听眩乎A仲尼B为悦C其言D因任E其身F则焉得G无失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给予,与《五石之瓠》“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中的“与”含义不同B.其,代词,与《论语十二章》“其恕乎”中的“其”用法不相同C.顾,回头看,泛指看,与成语“三顾茅庐”中的“顾”含义不同D.涂,通“途”,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生活贫困,面对鲁君的赏赐做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孔子对其所言大加赞赏,认为他可以保全名节B.孔子信任颜回,子贡告诉孔子颜回偷吃米饭后,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证实了自己的判断C.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能言善辩的孟卯与马服造成的D.材料二运用比喻说理,通过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形象地阐释了识人之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
(2)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
14.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有何用意?
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阮郎归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①注
①归一说“栖”
15.下列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明时序,仲春时节正是一年春光最美的时候,人们会在此时结伴游园、踏青B.上片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马长嘶,青梅结子,柳如眉,蝴蝶翩飞,好一幅春光图C.下片写暮色来临,花上露重欲滴,春草如烟;望人家重帷深下,词人顿觉困乏欲睡,百无聊赖D.全词文辞兼美,清秀典雅,读后余音袅袅,代表了欧阳修词作中清新、深婉的一面
16.前人论此词,认为结尾句“画堂双燕归”将女主人公踏青时的心情“略予点泄”,对此应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历代帝王中有好开局的很多,然而“这并非因为创业易而守业难,而是因为其人一旦得志“”,最终导致民心背离
(2)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诗句是“,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作者考虑到司马光对自己的看重与厚待,不应该马虎回复书信的两句是“,”
(4)李白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写两地相隔,难以相从,而托月寄情,可随君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5)李白《将进酒》表现诗人对富贵生活的蔑视,同时又展现诗人在穷愁中狂放不羁的两句是“,O”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读,适合一个人欣赏品味;而诵,则可以使诗在公众场合传播诗的可诵性降低了,也就影响诗的大众化使诗加强可诵性,也是诗歌走出个人小天地,走向大众的重要途径要朗诵好一首诗,朗诵者不仅需要对诗作本身有深入的把握,还需要有准确的声调、优美的音色的掌控朗诵者不能进入诗的境界,
②,朗诵势必会停留在诗的表层,浅尝辄止,不能使诗深入听众的心朗诵好一首诗,
(3)o朗诵者对诗歌意象剖析得越深,体验也就越深,传达出来才更动人心弦朗诵是表演艺术,需要具有一定的声音技巧和表情动作如对诗歌意象不了解,那么你就可能用错声、表错情,甚至会南辕北辙比如诵读欧阳修的《阮郎归》中的诗句“花露重2草烟低,人家帘幕垂”,就要注意花露、草烟、帘幕意象的力均是下指的,情感是沉重的诵读这几句诗声调应降低,目光要下垂,手势也是向下的,这样才能传达出诗中的沉重情怀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诵读方式不同的一项是()A.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B.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C.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整本书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维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嘤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