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地都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创新快,规范高效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始凸现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普遍起步较晚,但通过参照周边发达地区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各管委会均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机构垂直对口、机构人员臃肿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以优质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上,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因为发挥了体制创新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试验区”
(二)滚动发展好,稳步推进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设立伊始,就从市政建设、项目引进、资金运筹等方面提出构想和目标立足实际可能的条件,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基本做了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有效地保证了建区初期的有限财力的集中使用,为后期的滚动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开发热度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拉动作用渐成现实各地在发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进程中,绞尽脑汁,多管齐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等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全市的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四)区域分布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目前,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由市及县、区辐射到部分中心集镇,种类较多,从综合开发区到民营工业区,从专业园区到企业科技园区,各具特色,已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二、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近几年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由于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区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锚项目”
(二)政策多,无序竞争加剧全市范围内开发区、园区数量较多,“僧多粥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拿出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无外乎提供廉价土地、延长税收优惠期限,无序竞争不仅使国家税费流失,还造成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平等竞争
(三)资金少,园区建设速度慢我市各级政府财政基本都属“吃饭财政”,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虽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但前期投入普遍较少,加之开发区、工业园区起步之初,融资能力软弱,导致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园区投入不够,基本框架未能拉开,对外招商引资形象不好,很多外地投资商实地察看后信心不足,影响了开发区和园区招商引资效果
(四)政府好,部门权力难下放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创办伊始,当地党委政府都对管委会“高授权”,明确管委会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管委会各部门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相应的证书、审批权被政府有关部门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无谓的协调和游说中,管委会的职能无法落实,造成了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不顺管委会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形成不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三、关于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
(一)进一步做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1、要以推进工业化为重点,调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我市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中的初始阶段,继续推进工业化是我市“十五”期间首要任务,我市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一方面要按照调优、调高、调大、调强的要求,改造传统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支柱产业、拳头产品和优势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选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省级宣城、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充分发挥对母城的带动、辐射作用各类工业园区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发挥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2、要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新城区战略的实现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积极实施新城区战略,这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市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通过突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建设,努力打造新兴的工业城区,并探索工业旅游的路子,积极构筑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旅游景观通过完善城镇道路、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立服务体系,搞好社区建设,强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功能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和城镇管理,改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环境
3、要以推进我市经济一体化为重点,做大做强我市宣城、宁国、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以318国道为主线,突出建设好宣城、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努力把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宁国优势项目的”孵化器、”研发中心”其他县要因地制宜,建设一至二个具有特色、高起点规划、投资省、生态环境优、高效益的工业园区
4、要以促进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非国有制经济企业快速发展在我市宁国、广德已显现怎样把非国有经济企业引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让他们加快发展首先要切实搞好服务,依法保护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其次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攀大靠强,加快体制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做大做强,促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扩大规模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树立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作生命线的理念全市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开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加强与苏浙沪等地的沟通与联系,抓住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本输出的机遇,主动出击迎接辐射和转移同时,要立足本地资源和开发区已具备的产业基础优势,鼓励区内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以个引企,以大引大,同时鼓励大企业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2、按照产业化要求,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当今发展区域经济的“灵丹妙药,各地招商工作奇招迭出,创造了许多经验就我市目前招商引资工作的现状而言,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招商引资工作分得一杯羹,必须实行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带动招商引资当前要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行招商引资工作“公司化体制、职业化队伍、专业化招商、市场化运作”,即招商体制由政府推动转入公司化运作;招商队伍通过职业培训,树立职业精神,形成职业化的队伍;招商活动渐成体系,招商措施形成专业知识;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招商人员提供佣金和经费,在需求和市场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进一步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思路
1、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资思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必须理清思路,盘活存量,搞活“预期”,首先取得各级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其明确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规模,取得金融信度,为贷款建设打下基础其次是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第三是盘活土地存量,采取bot等利用外资形式,筹资建设第四是争取国债指标搞建设
2、各级政府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新模式当前,我市工业园区的开发仍是由政府主导,政府专门设立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参与了从规划、征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等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由于地方财力所限,也承担了过多投资风险,给开发区和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可考虑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末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1、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管理权限从职能配备角度看,不能赋予开发区应有的行政权力,在招商的过程中,仍出现第三篇某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近来来,**开发区坚持把引导企业合理集聚与促进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企业集中连片发展,不但有效提高了生产要素综合利用率,而且增强了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能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人员收入明显增加到201*年底,全区建设工业园区4个,分别为建材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加工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26家,2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7.08亿元,工业增加值
1.6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
2.004亿元201*年上半年完成完成工业总产值
4.55亿元,同比增长
52.81%;增加值完成
0.94亿元,同比增长
23.91%,财政总收入完成
1.16亿元,
一、积极引导企业合理集聚我区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企业合理集聚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一是将改善投资环境作为促进企业合理集聚的重要措施结合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制定了《关于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实施方案》,实施软环境建设四大绿色行动,即加速机关职能转变行动,治理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行动,提高效能行动和强化优质服务行动,营造“亲商、安商和富商”的浓厚氛围等具体措施,为投资者创造安心、放心和称心的优良软环境每年都组织企业开展了评议政府部门的活动,为规范政府执法和服务行为起到了良好作用,杜绝了行政干预和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二是用好用活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园区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园区发展的扶持力度结合我区实际,贯彻落实了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提出“除执行国家西部大开发及省、州有关优惠政策外,还提出凡进区投资企业的各种规费,均按国家规定的下限收取,除国家、省和州有关规定的收费外,开发区不再收取任何费用,另外还设立财政贡献奖,根据实际纳税(地方所得部分)总额,按比例进行奖励,年缴纳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奖励10%;年缴纳101万元以上的奖励20%对于贡献率较大的进区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对于高科技项目,除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外,财政将给予一定的补助;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牵动力强的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更优惠的政策”三是努力提高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区积极改进和完善服务制度,大力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建立健全各种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市场信息、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开发区政务中心实行“特事特办”,建立“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等具体措施,给投资者创造了放心发展、安心生活的良好软环境,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开发区园区简介在开发区城市规划中心区范围内,根据发展现状、地理区位以及产业结构布局,规划了四个工业园区,分别是以水泥和新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园、以矿产冶炼为主的冶金工业园、以制药、食品为主的科技工业园和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加工工业园,同时,四个相对独立的工业园以及城市中心区又组合成整体的开发区中小企业发展创业基地,占地面积近14平方公里建材工业园区代表企业有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水泥领军企业在华投资项目)、南下水泥厂、兴渝建材有限公司、贵龙工贸有限公司、金刚建材有限公司等占地约3平方公里,我区充分抓住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先行的良好机遇,继续培育和扶持现有的支柱产业一一建材工业继续支持拉法基**水泥厂扩大生产,探索以水泥为龙头的建材产品延伸项目,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对现有建材生产企业加强管理、挖潜增效的基础上,考虑引进新的大型建材生产企业同时有选择、高起点的加快新型建材和建筑装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加大对建材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水泥生产规模达200万吨左右,相关及新型建材形成一定规模,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州及周边地区的建材生产基地冶金工业园代表企业有中联冶炼有限公司、永兴富镒渣厂、宏发铁合金有限公司、威龙化工有限公司、宏达金属综合回收公司(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占地约4平方公里,依托开发区周边县市能源、矿产结合的组合优势,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煤炭、黄金等资源综合开发及深加工转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煤气化、煤液化、煤焦化、黄金精炼、电石一乙族、合成氨及其下游化工产品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技术政策,调整优化发展高能耗产业,引导铁合金等高耗能产业逐步实现相对集中布局,努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工艺水平和精深加工水平,降低能耗和各种原材料消耗,使能耗、物耗和环保指标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力争年均引进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一户科技工业园(食品、制药)代表企业有吉仁堂中药饮片厂、飞龙雨实业有限公司、德良方药业有限公司、黄盛记食品有限公司(在建)、贞丰劲牛食品有限公司(在建)、丰峰食品有限公司(在建)等占地约3平方公里,根据我州民族医药蓬勃兴起以及中药资源富集的特点,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支持以特色民族制药为重点的药品、保健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注重中药材资源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和保健品,加快建设以民族药为主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建设gmp标准生产线,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现代药业,积极推进药业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引导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制药企业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发展肉制品、果品蔬菜、土特产、营养食品、饮料等六个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培育发展一批带动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骨干项目,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已签约7家黔西南知名食品企业,正在建设中)加工工业园代表企业有贵州燃二有限公司、黔西南希望饲料有限公司(全国民营企业老大希望集团投资项目、全省前4强饲料企业、全州最大饲料企业)、黔西南奥森木业有限公司(省内知名企业银燕集团投资项目)、维宇塑业有限公司、鸿利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宏图纸箱厂、金阳制衣有限公司等占地约3平方公里,依托贵州燃
二、希望饲料、维宇塑业、奥森木业等骨干企业,鼓励支持企业推进技术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力支持发展林木产品加工,支持高密度纤维板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措施地都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创新快,规范高效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始凸现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普遍起步较晚,但通过参照周边发达地区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各管委会均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机构垂直对口、机构人员臃肿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以优质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上,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因为发挥了体制创新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试验区”
(二)滚动发展好,稳步推进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设立伊始,就从市政建设、项目引进、资金运筹等方面提出构想和目标立足实际可能的条件,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基本做了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有效地保证了建区初期的有限财力的集中使用,为后期的滚动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开发热度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拉动作用渐成现实各地在发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进程中,绞尽脑汁,多管齐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等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全市的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确定重点发展产业,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按照代表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先进,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大,增长性强;产业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大;产业在gdp中比重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对全区经济有较大影响;产业具有资源优势,符合西部大开发产业支持重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基本标准,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食品、医药、高新技术、冶金等几个产业,支持企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政策措施如下
(一)加大财税、投融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调整工业内部投资结构,提高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比重,加大对重点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资金,不断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支持企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加速折旧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民族自治州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区重点发展产业、新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新产品,给予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二)以项目为载体,抓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根据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设一批对工业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有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重点发展建材、食品、医药、高新技术、冶金等几个产业
(三)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产品和技术换代升级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科技发展的规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建立技术咨询、服务、推广等中介组织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转换步伐建立鼓励高科技产品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风险投资基金,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进一步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扩大科技合作交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四)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特别是要加快资本、人才、劳动力、土地和房地产等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工业发展的服务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和科技市场体系积极发展投融资担保体系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市场立法执法力度,健全市场法规,建立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新秩序
(五)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方位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外资尤其是国外跨国公司参与我区企业的改组改造,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支持企业通过转让经营权、转让资产权益(tot)、出让股权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资,以国际通行的特许权经营(bot)、项目融资、股权投资、股权转让等形式吸引国外资金
(六)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为工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制定各种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和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加快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竞争的企业家队伍,加快培养具有较高技术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工人队伍,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流动,要以项目为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人才,重点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和管理人才,为我区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七)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投资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主要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管理经济,运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等引导企业适应市场要求,加快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精简政府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方式和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政府对经济的服务职能,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严格禁止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进行各种摊派,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产业集群及产业关联采取多种有效途径,积极引导、扶持产业集群发展
(一)积极推动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改善市场环境,消除不利于资源配置的各种障碍,促进生产要素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开发区现有基础设施,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
(二)大力提高协作水平要优化产业组织和企业组织系统,提高分工协作水平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不断将一些配套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不断拓展产业链条,构建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
(三)实现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优势互补要善于利用产业集群模式,突出工业园区的专业性、特色性,加强产业的精细化分工,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增强工业园区的集群功能同时,要利用工业园区的形式,弥补产业集群自发形成后的硬件设施建设、规划布局、整体形象等方面的不足,使产业集群的功能更加完善
(四)加快推进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融资难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集聚的地方,也是最需要资金扶持的地方要充分发挥现有担保机构作用,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搞好融资担保服务
(五)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建设在产业集群中建立行业协会,对协助政府实施行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建设,力争在规模较大、具备建会条件的产业集群中建立起行业协会建立必要的联系制度,经常沟通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实行有效指导,开展多方服务,推动国家各项政策和政府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六)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在资金安排上,把产业集群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建设纳入扶持的重点,往后还会加大支持力度技改项目贷款贴息等,也要积极做好工作,争取将产业集群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同时要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融资创造方便条件
(七)创新工作机制和领导机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发展合力一是要主动做好工作,将产业集群发展纳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二是加强协调工作力度,取得国土、发改、建设、科技、财政、商务、工商、环保等部门的支持,形成共识,协调联动,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结合开发区实际,适时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使之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相衔接,用产业集群规划指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五是确认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带动全区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大力引导惠农企业
二、三产业合理集聚按照“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做活做旺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合理开发,大力推进
二、三产业发展,拓展农民的非农就业渠道强化
二、三产业的指导与监督,确保二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我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大旅游特色产业同时,积极创建“农家乐示范村”,引导带动农民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促进旅游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业,以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飞龙雨、吉仁堂、奥森木业、鸿利肉联、绿化水果等产业特色、拉动力强的惠农企业发展,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五、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我区虽然在工业园区发展上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有一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园区建设前期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启动资金目前地方财政对园区建设和发展经费的支持力度有限银行部门也缺乏对园区发展的专项贷款支持二是园区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园区规划与城镇建设总体发展规划衔接不够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很好地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是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制约了园区发展我区可用地资源比较紧缺,用地指标受到严格控制,存在着工、农业用地之间矛盾,存在着土地征用难、使用审批时间长和征用费用高等问题四是在抓园区建设问题上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第四篇关于我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0月15-19日,由市委办(政研室)牵头组成的市工业园区调研组,对我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永安尼葛园、埔岭汽车工业园、永安贡川水东工业园、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金星加工区、清流龙翔工业园、明溪十里埠经济园、沙县金沙园、沙县金古工业区、将乐北郊工业园、将乐积善工业园、泰宁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和60多家入园企业、项目,通过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走访市直有关部门等形式,较为详实地了解了全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在这个基础上,分析研究形成情况报告
一、我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各级坚持把工业园区(集中区)作为实施项目带动、加快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基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园区数量稳步增加,规模效应逐步扩大,档次水平不断提升具体表现在
(一)抓规划,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各地立足区位实际和产业发展重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合理规划园区建设,明确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布局截止9月,全市规划面积达500亩以上的工业园区(集中区)共33个,总规划面积
22.04万亩
(二)抓配套,园区功能逐步完善各级高度重视园区开发建设,在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征用补偿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汽、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完善配套功能设施建设截止9月底,全市33个园区(集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
32.48亿元,开发总面积
5.54万亩,开发率(指已开发面积与规划面积的比率)为
25.1%,开发面积利用率(指投入生产使用的面积与开发面积的比率)为
67.7%;开发面积总投入强度为每亩
26.19万元
(三)抓项目,园区经济不断壮大各级围绕市“3+1”重点产业,结合当地资源秉赋和特色产业,突出园区功能定位,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一是入园企业不断增加截至9月末,全市33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共入驻各类工业企业667家,入驻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12.6亿元,每家企业平均投入1688万元;投产的企业有46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5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
23.9%二是区内规模工业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园区(集中区)内2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
124.17亿元,可比增长
58.8%,增长速度比全市高一倍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27.2%,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45.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
12.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收入
5.4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比重的
14.4%三是产业集聚效益明显在245家入园规模以上企业中,属“3+1”产业企业达125家,占入驻规模企业的51%;实现产值超10亿元的行业3个,分别是木材加工业产值
25.18亿元、占入园规上企业总产值
20.3%,纺织业
23.7亿元、占
19.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
18.11亿元、占
14.6%四是后续项目不断跟进如尼葛园新签约的总投资
2.16亿元的石狮飞鹰塑胶、总投资1亿元的晋江英山橡胶、总投资9000万元的瑞祥物流等五个项目,都是园区主导产业的拓展延伸和园区发展的必要配套,5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工业产值
30.36亿元
(四)抓机制,园区管理日益完善在推进园区(集中区)开发建设中,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园区开发机制,提升了园区运营质量和效率
二、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中,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地问题矛盾突出这是当前我市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是用地报批难根据国家现行的土地政策,园区用地需带项目批地,福建省政府还规定从201*年起所有工业用地都应按规定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10月9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发布最新版本《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取消协议出让方式,此规定对山区影响很大作为山区,山多耕地少,地势不如沿海地区平坦,开发园区实际上是开山造地,不存在卖地之嫌因山地未开发平整,项目建设周期长,客商不愿入驻;而用地未批又不便开发,造成土地平整与带项目批地相矛盾根据国土资发[201*)307号文规定,永安市工业用地出让最底价为
11.2万元/亩,且不能以各种形式给予补偿,如果按最底价出让,目前客商们难以接受同时在用地报批过程中,用地预审、规划调整、林地报批、用地审查等各项手续繁琐、周期长,影响建设进度二是应交税费偏高目前园区在开发过程中,应交的税费有林地植被恢复费6元/nV,新增用地有偿使用费14元/nV,耕地开垦费水田9元/疔、旱地6元/itf,耕地占用税水田6元/m\旱地4元/近,征地管理费
2.1%(约1元/肝)征用耕地每平方米税费达25-30元,每亩达16667-201*0元,税费偏高三是收储征用难度大全市现有的一些园区,在规划范围内有大面积的农保田和自然生态公益林,受用地指标限制,土地收储征收报批难度大;在实际征地中,相邻地块建设单位给予被征地单位和个人补偿标准不一,造成相互攀比、抬高补偿费用的现象,致使土地开发成本越来越高永安埔岭工业园一期规划建设用地4000亩除已征用部分外,还需征用永安国有林场林地约1600亩,林业部门提出19000元/亩,与村集体9000元/亩的补偿标准悬殊过大
2、用工矛盾日益凸显这是目前园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多数园区企业因用工问题开工不足、无法达产;有的企业不得不异地搬迂,如明溪赋鑫纺织有限公司因在永安用工不足搬到明溪,但到了明溪之后发现明溪情况更为严重,不得不实施技改由于我市多数工业园区地处郊区,且尚处于初级开发建设中,配套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滞后,入园企业员工吃、住、行不便,养老、就医及子女就学等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加上入园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强度大,而工资待遇不尽人意,致使企业招工难现象突出,企业之间甚至存在用工恶性竞争现象
3、开发资金筹措困难多数园区开发模式仍较单一,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建立,园区开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上级补助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园区发展需求如建宁翔飞工业集中区建设资金缺口4亿元;泰宁大洋坪工业区需建设资金
3.5亿元,今年急需资金11228万元;永安埔岭工业园今年需建设资金
1.75亿元,扣除三明、永安两级投入和开发行一期贷款6600万元,尚缺口
1.09亿元,明年缺口资
(四)区域分布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目前,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由市及县、区辐射到部分中心集镇,种类较多,从综合开发区到民营工业区,从专业园区到企业科技园区,各具特色,已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二、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近几年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由于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区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锚项目”
(二)政策多,无序竞争加剧全市范围内开发区、园区数量较多,“僧多粥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拿出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无外乎提供廉价土地、延长税收优惠期限,无序竞争不仅使国家税费流失,还造成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平等竞争
(三)资金少,园区建设速度慢我市各级政府财政基本都属“吃饭财政”,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虽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但前期投入普遍较少,加之开发区、工业园区起步之初,融资能力软弱,导致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园区投入不够,基本框架未能拉开,对外招商引资形象不好,很多外地投资商实地察看后信心不足,影响了开发区和园区招商引资效果金将达
2.8亿元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金星加工区离县城较远,推进以地生财、开发商品房方面受到了一定制约资金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全市园区的开发进程今年以来央行出台上调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和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等三项调控政策,入园企业融资也面临新的压力
4、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全市除了金沙园、尼葛园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建成企业服务中心、职工廉租房等设施外,大多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水、电、路、汽、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难题,企业办公楼、职工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均由业主自建,园区整体档次不高如供水方面,明溪十里埠经济区、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金星加工区为解决园区供水问题,需新建水库,但因水库报批程序繁琐,一时无法动工建设;供电方面,明溪要求将拟建于三元吉口的22万伏枢纽变改在明溪十里埠经济区,满足两园用电需求;将乐县要求将11万伏变电站尽快纳入市计划并开工建设,以确保明年上半年三农产业园首期生产用电需求
5、项目招商难度大受园区开发建设成本高、区位劣势影响,全市多数园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引进的项目规模小、档次低,占地面积大、税收少、产业关联度弱;有的园区产业规划定位明确,但招商中仍存在“饥不择食”现象,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配套;有的园区场地平整进度较快,但引进的项目寥寥无几,造成土地闲置全市入园企业属高新技术企业的也不多
6、管理体制亟待规范一是管理机构不明确虽然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工业园区管委会或园区办等专门机构,组建了工业园区开发建设领导班子,但目前市、县两级没有建立上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有的县(市、区)工业园区由政府派出机构管理,有的由经贸局协助管理;有的园区管委会还是临时机构,人员从不同单位借调,影响了园区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畅金沙园、三元荆东生物医药集中区、埔岭汽车园等市县两级联办的园区,普遍反映园区开发存在两级职责分工不明确、资金投入不平衡、建设管理不到位、激励机制不配套等问题三是布局亟待完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重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乡镇工业集中区存在多、小、散,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三、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调研实际,我们认为工业园区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针对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就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发展布局一是统筹规划根据全市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各县(市、区)实际,对全市各类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力求每个县(市、区)都能建成至少1个具有较高水平和产出能力的工业园区,每个园区着力抓好2—3个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加快集聚加强对全市园区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加强对产业发展相近的园区如明溪、三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布局的统一规划,促进资源共享二是有保有压针对目前我市部分乡镇基础条件差、区位劣势,建设工业集中区开发成本高、招商引资难现状,应采取“有保有压”措施,在确保重点园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对不具备开发条件强行上马,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差的乡镇工业集中区进行清理,避免盲目开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从长远看,国家将加大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和社会管理的财政支持如泰宁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应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积极引进旅游工艺产品加工等项目入园三是突出重点按照市县一体化和城市联盟产业规划要求,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重点扶持金沙园、尼葛园、埔岭汽车园、三元经济开发区、梅列经济开发区等铁路沿线园区建设,打造集聚效应显著、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带四是集约用地大力推进代建或租(购)标准化厂房工作,建设多层、通用厂房,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如根据不同行业设定最低投资强度或一年内最低投资总额等,对个别“盲目圈地、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项目,合理引导其退园,消除园区“开而不发”现象五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坚决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项目入园,大力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减少园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力求把每个园区都建设成为“生态型、园林化、循环式”的现代工业园区
2、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入园企业做大做强对于园区产业集聚和推进园区“以商招商”、“二次招商”有很大促进作用要进一步强化对入园企业的扶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加快发展产业配套方面立足本地资源和园区已具备的产业基础优势,鼓励区内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鼓励大企业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园区,以企引企,做大园区,做强产业企业上市方面,制定出台支持、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对符合或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入园企业,按照培育期、辅导期、成熟期进行分类指导和重点扶持,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如永安宝华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要求在财政增值税返还政策方面予以支持要素保障方面,优化煤、电、油、运资源配置,加强融资信贷担保服务,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重点骨干企业、项目集聚,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技术创新方面,通过建立园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服务站等,密切“校企合作”、“院企合作”,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强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信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探索建立以园区财政和各种金融或民间资金组成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优惠利率、贴息等方式,对创新型企业予以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理顺关系方面,积极帮助企业排除企业发展中的障碍如积极帮助永安汽车厂理顺股权结构问题
3、尽快理顺管理体制一是明确工业园区管理协调机构建议市政府成立三明市工业园区管委会,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市政府办、经贸委、发改委、国土资源局、外经局、城乡规划局等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全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作各园区实行开放式运行和封闭式管理,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明确园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管委会的机构、人员编制问题由市县协调解决,建立“小政府、强中介、小机构、大服务”的精简高效管理运作体系同时,将全市8个省级工业园区管委会升格为副处级政府派出机构,在园区内设立相应配套服务机构,直接办理县级政府部门涉及园区开发建设的有关事务二是协调争取部分园区升格为省级或市级工业园区我市部分县工业园区由于起步晚,没有赶上时机列入省级工业园区,在土地申报、相关优惠政策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建议市里积极协调帮助大田、明溪、清流、建宁四县申报省级工业园区,力争早日升格对部分县工业园区“一区多园”实行扩园建设,以省级工业园带动其他园区升格在目前列入省级园区有困难的情况下,建议市里出台相关规定,对这些园区进行考核评估,作为市级工业园区予以明确,以解决园区开发“户口”问题三是理顺市县联办园区体制对市县联办园区进一步加强市级领导,完善园区管理运作、投入机制和利益分成办法,从机构设置、班子配备、开发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强化市级职能,明确激励政策,促进园区加快建设四是加强考核管理把工业园区发展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研究制定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考核及管理办法,纳入市委、市政府专项目标管理
4、创新园区开发模式在总结推广“飞地办园”、“联合办园”、“园中园”、“股份园”等开发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外地先进开发模式从当前我市工业园区的开发模式看,总体是以政府为主导,参与从规划设计、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全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也承担了过多的投资风险可考虑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全过程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来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实现政府与开发企业“双赢”这一做法可拓展到跨地区、跨省份的发展“飞地工业”如尼葛园近日在酝酿洽谈由石狮帝牌服装公司整片开发1000亩的合作协议
5、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环境是最大的竞争力调研中有一种说法“用工环境领先一小步、城市竞争力领先一大步”投资环境是解决用工问题的主要出路,是园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要把工业园区作为今后的新城区、“经济特区”来规划建设,按照“合理规划、超前设计、提前建设、确保需求”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搞好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一是稳步推进配套功能设施建设园区内由业主自建办公楼、职工住宅、食堂等配套设施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吃、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要高位嫁接城市配套功能设施,逐步在园区内设立金融服务、商贸中心、职工住房、文教卫体、公共交通等设施以及治安机构,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培训体系,改善园区企业和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二是完善用工制度一方面,建立园区用工派遣制度,劳动部门在园区内设立劳务派遣中心,对入园企业所需员工,原则上由“中心”实行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派遣、统一调剂;另一方面,完善企业员工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园区企业员工社保、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力度,保费由劳务派遣中心统一代扣代缴,切实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使员工安心在园区企业生产生活三是加快土地征用开发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园区可预留15%的土地作为园区行政管理及生活设施的商业性开发;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认真搞好园区规划范围内生态公益林和农保田的调查摸底,做好生态公益林和农保田的置换,降低土地报批门槛和开发成本;积极协调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调整出台新的土地优惠出让政策;出台区域范围内工业用地统一补偿标准,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征用、拆迁和安置工作课题总指导程立双课题指导赵晓峰课题组成员黄少斌吴擢祥张连黄茂升陈朝先廖才添张炉明包莹第五篇开发区工业园区一季度工作汇报铁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201*年一季度工作情况的汇报市走廊办根据通知要求,现将园区201*年一季度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季度园区工作进展情况今年以来,铁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在开发区党委、管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之下,园区各项工作态势良好,项目引进建设提质扩量,产业集群发展日趋壮大,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日益突显,推进了我区新型工业化和经济工作发展,突出表现在
(一)总体经济稳速增长,发展态势良好一季度开发区工业经济运行呈现高位运行、稳速增长的态势一季度开发区工业园区投产企业已达到240户(其中,开发区园区198户;专用车基地42户);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
135.3亿元(其中,开发区工业园区
60.8;专用车基地
74.5),同比增长26%,产品产销率达到97%;实现工业增加值
35.2亿元,同比增长
36.6%;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2769万元,同比增长35%;工业用电量达到289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工业固投完成
42.5亿元,同比增长29%,实施技改项目35个,投入技改资金
5.6亿元,同比增长15%
(二)集聚效应显现,项目引进势头强劲年初以来,我区分别派出20余支招商小分队奔赴全国各地,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山东、长春、哈尔滨等重点招商区域进行派驻招商,并将招商的目标锁定在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能够改变开发区乃至于铁岭市经济架构的重点企业上经过努力,成功洽谈了中铁集团路桥机械、神马客车、思怡改装车、申龙客车、住友新型分离材料、航天万源橡胶密封件、新野专用车等三十余个大项目截止3月末,我们共新引进引进项目23个其中,已签约项目6个;准备签约项目15个;有两个项目已经实现投产
(三)集群发展已成规模,示范作用显著目前,作为专用车产业集群牵动龙头和主要载体的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规划面积已达55平方公里三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0亿元,现已完成了7平方公里起步区和
16.8平方公里拓展区的建设其中,工业用地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在项目招商方面,专用车基地已引进了以世界500强企业中航工业集团、际华集团,中国500强企业华晨集团、庞大集团、中欧集团、曙光集团、同捷集团为代表的专用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150个其中开工项目70个,投产项目30个201*年,专用车基地共销售车辆
6.1万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75亿元专用车生产基地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完善、配套齐全、服务良好、环境优美的高标准产业基地专用车产业集群也先后获得了“辽宁十大经济名片”、“辽宁省首批十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等称号
(四)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日趋完善,作用日益凸显一是规划建设了东北机动车交易市场项目该项目包括专用车博览中心、二手车交易中心、汽车名品4s城、机动车检测中心、机动车维修美容中心、机动车交易服务中心目前,专用车博览中心、机动车汽车检测中心已投入使用,并以此为主会场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铁岭)专用车博览会;23家4s店已有17家开工建设,9家投入运营,明年将全部投入运营同时,以此为基础,总投资50亿元的7s汽车广场项目已挂牌并投入运营二是规划建设了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项目目前,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办公楼已经建成,并与中科院沈阳分院、中国兵器集团北方车辆研究所、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同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汽车学院人机工程试验室等12家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今年新引进了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入驻,香港客商投资建设的辽宁恩美汽车检测、试车场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年可投入使用可为生产基地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试验、试制、检测、专业培训、技术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三是规划建设了腰堡新城商务生活配套区目前,腰堡新城商务生活配套区已建成,金融服务中心已建成,4家银行已入驻并开始办理业务;职业教育基地已开始在铁岭新城区职业教育学院招收汽车专业学员
二、下步工作安排为保证开发区工业园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实现落地项目投产达效新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双百工程”和企业倍增计划,巩固壮大现有投产企业,加大服务力度,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四)政府好,部门权力难下放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创办伊始,当地党委政府都对管委会“高授权”,明确管委会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管委会各部门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相应的证书、审批权被政府有关部门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无谓的协调和游说中,管委会的职能无法落实,造成了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不顺管委会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形成不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三、关于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
(一)进一步做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1、要以推进工业化为重点,调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我市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中的初始阶段,继续推进工业化是我市“十五”期间首要任务,我市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一方面要按照调优、调高、调大、调强的要求,改造传统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支柱产业、拳头产品和优势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选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省级宣城、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充分发挥对母城的带动、辐射作用各类工业园区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发挥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2、要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新城区战略的实现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积极实施新城区战略,这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市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织扩大企业销售量对重点企业尤其是“双百工程”企业,通过调度包保服务秘书和定期走访企业方式等多种方式,实行企业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
(二)高层推进,实现重特大项目招商新突破抓好扩大产业集群工作要在招商过程中,一方面对重特大整车项目实行精确定位,点对点高层推进,动用省、市主要领导资源优势,力争实现重特大整车项目招商的新突破重点是加大对汽车、工程机械制造和专用车行业龙头企业,如一汽、二汽、广汽、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玉柴、吉利、奇瑞、雷沃等大集团、大企业的招商力度,力争引进投资超50亿元的项目或整车项目及不需要资质的工程机械制造项目,丰富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三)做好服务、调度、推进工作,促进大项目的投产达效一是通过完善项目服务和调度机制,对签约项目要重点帮助解决好土地、环评、供电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对在建项目要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重点推进同捷超级平台、中航特种车辆、超越房车、乾丰特种车等签约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早日实现竣工投产,力争到6月末专用车投产项目到达35个;三是加快黄海专用车、际华专用车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尽快投产达效,
(四)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园区创新工作新突破一是参照先进园区管理模式,通过公司化运作、推进园区及专用车基地走入资本市场,实现管理和运营模式创新,促进园区发展有序进行,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创新平台建设,打造集研发、销售、金融、维修、配件、交易、汽车文化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智慧平台,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三是推动入驻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加快开发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切实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形成集团化运营五是迎难而上,实现瓶颈破解工作新突破一是加大融资力度,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资金保障能力,确保招商政策兑现和刚性支出;二是加大资质并购力度,争取国家工信部支持,尽快完成资质验收,获得生产资质,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销售,为生产基地产生经营性税收;三是加大服务力度,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拓展市场空间铁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二一四年四月十四日部分通过突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建设,努力打造新兴的工业城区,并探索工业旅游的路子,积极构筑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旅游景观通过完善城镇道路、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立服务体系,搞好社区建设,强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功能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和城镇管理,改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环境
3、要以推进我市经济一体化为重点,做大做强我市宣城、宁国、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以318国道为主线,突出建设好宣城、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努力把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宁国优势项目的”孵化器、研发中心其他县要因地制宜,建设一至二个具有特色、高起点规划、投资省、生态环境优、高效益的工业园区
4、要以促进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非国有制经济企业快速发展在我市宁国、广德已显现怎样把非国有经济企业引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让他们加快发展首先要切实搞好服务,依法保护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其次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攀大靠强,加快体制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做大做强,促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扩大规模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树立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作“生命线”的理念全市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开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加强与苏浙沪等地的沟通与联系,抓住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本输出的机遇,主动出击迎接辐射和转移同时,要立足本地资源和开发区已具备的产业基础优势,鼓励区内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以个引企,以大引大,同时鼓励大企业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2、按照产业化要求,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当今发展区域经济的“灵丹妙药,各地招商工作奇招迭出,创造了许多经验就我市目前招商引资工作的现状而言,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招商引资工作分得一杯羹,必须实行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带动招商引资当前要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行招商引资工作“公司化体制、职业化队伍、专业化招商、市场化运作”,即招商体制由政府推动转入公司化运作;招商队伍通过职业培训,树立职业精神,形成职业化的队伍;招商活动渐成体系,招商措施形成专业知识;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招商人员提供佣金和经费,在需求和市场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进一步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思路
1、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资思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必须理清思路,盘活存量,搞活“预期”,首先取得各级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其明确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规模,取得金融信度,为贷款建设打下基础其次是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第三是盘活土地存量,采取bot等利用外资形式,筹资建设第四是争取国债指标搞建设
2、各级政府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新模式当前,我市工业园区的开发仍是由政府主导,政府专门设立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参与了从规划、征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等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由于地方财力所限,也承担了过多投资风险,给开发区和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可考虑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士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末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1、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管理权限从职能配备角度看,不能赋予开发区应有的行政权力,在招商的过程中,仍出现多个环节,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协调,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明确规定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落实为在开发区内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建议省政府在出台有关政策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市县政府在哪些方面给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市县级管理权限,以便开发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2、建立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统一的运行机制为克服开发区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不相统一的矛盾,做到管事与管人相统一,使开发区管委会更好地做好开发区的社区管理以及计生、创建、防洪等工作,必须要将开发区座落的办事处、乡镇划归开发区管理,实行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相统一,这样才能使开发区真正实现开放式运行与封闭式管理
3、建立统
一、协调的监管机制市有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支持、帮助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开发区管委会要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开(
4、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开发区管委会需发放的各类证书,由市有关职能部门向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提供足够文本,由省直有关部门发放的各项证书,市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帮助开发区管委会申报取得开发区纪工委、监察室负责开发区内的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工作(含对垂直机构的派出机构),对发现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按照有关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处分规定,追究部门领导、直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总之,在开发区管理体制上,一方面要理顺开发区管理,机构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开发区内部运行机制,强化新机制坚持“小政府、强中介、小机构、高效率、大服务”的精简高效的管理运作体系,走宏观导向和微观服务相结合,“一站式”服务与全过程服务相结合,努力实现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改革创新之路第二篇关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作的调研报告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是宣城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为当地政府的热切期盼的亮点,但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母城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决策以来,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被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