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2024年8-9月名校模拟文言文三文本阅读试题精选
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5,汉主又为诏敕太子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与丞相丛事,事之如父“汉主殂,太子禅即位,封丞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谈君臣之交者,竞日先主之于诸葛伐吴之举,诸葛公曰“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公之志能尽行于先主乎悲哉!公之大节苦心,不见谅于当时,而徒以志决身歼遗恨终古,宗泽咏杜甫之诗而悲惋以死,有以也夫!公之心,必欲存汉者也,必欲灭曹者也不交吴,则内掣于吴而北伐不振此心也,独子敬知之耳孙权尚可相谅,而先主之志异也夫先主亦始欲自强,终欲自王,雄心不戢,与关羽相得耳故其信公也,不如信羽先主不死,吴祸不息,祁山之军不得而出也迨猿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
①,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
②,而徒流于猿亭乎张良遇高帝而志伸,宗泽遇高宗
③而志沮;公也,子房也,汝霖
④也,怀深情而不易以告人,一也,而成败异公怀心而不能言,诚千秋之遗憾与!(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材料三公古令之盛轨也(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注】
①浊主幼主
②许、雒(lub)许昌、洛阳
③高宗指赵构
④汝霖即宗泽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及其举国A托孤于诸葛亮
⑧而心神无C贰诚君E臣之至F公G古今之盛H轨也C.“凡在众庶”的庶”指众民、百姓”,与《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意义用法不相同D.文中“况是万乘之主”“岂不以居万乘之尊”两句中的“万乘”,都是指“帝王帝位”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认为,君主的喜好会对群臣百姓产生影响梁武帝父子崇尚浮华,一心喜好佛教、道教,臣下也纷纷效仿,最终被侯景幽逼而死,国家破败,就是典型的例子B.唐太宗举隋炀帝捉萤火虫的例子,意在说明君主决不能讲出不妥当的话来,这样做的损害比百姓要大得多C.魏征认为如果君主言行有所亏失,就像古人所说的日食和月食那样,人人都能看见他这样说的目的是劝诫唐太宗,作为位居四海之尊的人君,更要谨言慎行D.魏征认为很多开国的帝王天子,始终违背初心,往往不能做到善始善终《论语》也说,知道并不难,难的是做出来,做出来也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善始善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4分)
(2)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4分)
14.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请结合三则文本简要分析他从历史兴替中汲取了哪些为君治国的智慧(5分)
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篇》)•材料二孔子疾道不行于中国,恚
①恨失意,故欲之九夷也或人难之曰:“夷狄之鄙陋无礼义,如之何?”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言以君子之道居而教之,何为陋乎?问之曰孔子欲之九夷者,何起乎?起道不行于中国,故欲之九夷夫中国且不行,安能行于夷狄?“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言夷狄之难,诸夏之易也不能行于易,能行于难乎?且孔子云“以君子居之者,何谓陋邪?”谓修君子之道自容乎?谓以君子之道教之也?如修君子之道苟自容,中国亦可,何必之夷狄?如以君子之道教之,夷狄安可教乎?禹入裸国,裸入衣出,衣服之制不通于夷狄也禹不能教裸国衣服,孔子何能使九夷为君子?或孔子实不欲往,患道不行,动发此言或人难之,孔子知其陋,然而犹曰“何陋之有”者,欲遂已然,距或人之谏也实不欲往,志动发言,是伪言也“君子于言无所苟矣”如知其陋,苟欲自遂,此子路对孔子以子羔也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刀子路曰“有社稷焉,有民人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刀子路知其不可,苟欲自遂,孔子恶之,比夫佞者孔子亦知其不可,苟应或人孔子、子路皆以佞也(节选自王充《论衡问孔篇》)材料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
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
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圆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前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注】
①恚愤恨,怨恨,怨情
②夷蔡夷为夷人(古代指少数民族)所居住地,蔡为流放罪人的所居之地
③上国这里指京城因王守仁自京官贬龙场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始予A至B无C室以止D居于丛E棘F之间G则郁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行,与《六国论》“刺客不行”和《陈情表》“九岁不行”中的“不行”意思都不相同B.安,指怎么,与苏轼《赤壁赋》中“而今安在哉”的“安”意思相同C.患,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的“患”意思不相同D.居,让……居住,使动用法,与《鸿门宴》“从百余骑”的“从”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充以禹为例,指出其入裸国虽暂时改变其风俗,终因文化差异巨大,无法从根本上教化夷狄,是为了证明孔子高于大禹之论B.孔子反对子路让子羔为费宰,子路明知自己不对,却还要勉强坚持以自圆其说,所以孔子说讨厌强词夺理的人C.王守仁虽然被贬至偏远的龙场,面对艰苦环境,他仍能保持乐观,在困境中寻得乐趣,甚至忘却了自己正身处夷地D.王守仁描写了自己在龙场生活条件的前后变化,强调了环境并非生存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于人的心态和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孔子疾道不行于中国,恚恨失意,故欲之九夷也(4分)
(2)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4分)
15.对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王充和王守仁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分)
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5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0~14材料一三家㈤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乃舍之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日“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三家指原来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共同出兵消灭了智氏,周天子只好承认三家的诸侯地位自此,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材料二“汤得伊尹,以百里之地立为天子;桓公得管仲,立为五霸主,九合诸候,一匡天下;孝公得商君,地以广,兵以强故有忠臣者,外无敌国之患,内无乱臣之忧,长安于天下,而名垂后世,所谓忠臣也若夫豫让为智伯臣也,上不能说人主使之明法术度数之理以避祸难之患,下不能领御其众以安其国;及襄子之杀智伯也,豫让乃自黔鼻I],败其形容,以为智伯报襄子之仇是虽有残刑杀身以为人主之名而实无益于智*伯若秋毫之末此吾之所下也而世主以为忠而高之古有伯夷叔齐者,武王让以天下而弗受,二人饿死首阳之陵若此臣,不畏重诛,不利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此之谓无益之臣也吾所少而去也,而世主之所多而求也”(节选自《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十四》)•材料三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俚身全而主安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邦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Ho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节选自方孝孺《豫让论》)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是虽有残刑A杀身B以为人主之名C而实无益D于智伯E若秋毫之末F此吾之所G下也H而世主以为忠I而图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事,臣,以臣的身份事,侍奉与《鸿门宴》“吾得兄事之”相较,同,“事”“臣”与“兄”的用法相的意思相同B.愧,使羞愧;之,的与《六国论》“李牧连却之”相较,“愧”与“却”的用法不同,”之”的意思和用法不同C.黔,通京”,在脸上刺刻涂墨与《过秦论》“以愚黔首”的“黔”意思相同形容,描述与《与妻书》“不能以寸管形容之”的“形容”意思相同D.俾,使与《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的“俾”意思相同全,完整与《庖丁解牛》“未尝见全牛也”的“全”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豫让否定了朋友的说法,认为先归附赵襄子,得到信任后再行刺杀,这是对人主的不忠,而自己愿意做一个忠臣的典范B.《韩非子》认为,真正的忠臣应像伊尹管仲、商鞅那样;而伯夷叔齐那种为人主所推崇的高洁臣子反而要否定和摒弃C.方孝孺用没有受到国土礼遇的段规、任章、郑疵的例子与豫让作类比,意在证明豫让之“忠”有名无实,国土之礼受之有愧D.方孝孺认为,对于入主的荒暴无道,臣子应直言进谏,直到以死相谏,所以豫让本应把伏剑自杀的行动安排在死谏的时候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
(2)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14.对于被世俗公认为忠臣贤士的豫让,法家的《韩非子》和儒家的方孝孺都给予了否定的评价请综合文本中的相关论述,简要概括他们心中真正的忠臣国土应有的作为(3分)
九、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殛公焉,日“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日“群臣愿奉冯也”公日“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日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演公即位君子B“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商颂》日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谓乎!”(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有删改)材料二: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日“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帝曰“于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臣请见太后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曰“吾复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其义出于袁盎诸大臣所,怨望,使人来杀袁盎(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删改)材料三太史公曰《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襄公函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姜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删改)[注]襄公,即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因坚持“仁义”而战败,被众人唾弃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标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若以大夫A之灵B得保首领C以没D先君E若问F与夷G其将何H辞以对?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表达祈使语气,与《师说》“其可怪也欤”中的“其”意思不同B.争,争夺,与《过秦论》“争割地而赂秦”中的“争”意思不同C.美,赞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用法相同D.“褒之也”与《屈原列传》“王甚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穆公生病时召见孔父,打算将王位传给演公,认为如果不让位那就是丢掉道德,并且让自己的儿子到郑国去住B.太后在宴会上让景帝在驾崩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当即答应了后来在袁盎等大臣的劝说下又后悔了这个决定C.袁盎等大臣耐心引导规劝太后,使太后明白传位给梁王的危害,最后放弃自己的想法,并让梁王返回自己的封地D.《春秋》讥讽宋国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得到一些人的称赞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4分)
(2)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4分)
14.材料一中认为宋宣公传位给弟弟穆公是合于道义的,为什么《春秋》中却要讥讽宋宣公呢?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原因(4分)B.“莲生淤泥中”二句与“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相近,赞颂了洁身自好的美好人格
十、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5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是曰】管子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未者视之往古语曰“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非曰】《吕氏春秋》曰“夫人以食死者,欲禁天下之食,学矣;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矣;有以用兵丧甚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会”材料二【是曰】韩宣王谓接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简公两用田成、阔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力察者,又藉于外权群臣或内树其党,以擅主命;或外为势交,以裂其地,则王之国危矣”又曰“公孙衍为魏将,与魏相田编不善季文子为衍说魏王曰独不见夫服牛修骥
①乎不可百步今王以衍为可使将故用之也而听相之计是服牛骥之道牛马俱死而不成其功,则王之国伤矣愿王察之”【非曰】傅子曰“天地至神,不能同道而生万物;圣人至明,不能一检而治百姓故以异政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虽有相害之物,不伤乎治体矣水火之性,相灭也,善用之者,陈鼎釜乎其间,爨之者之,而能两尽其用,不相害也天下之物,为水火者多矣何忧乎相害何悲乎不尽其用也”材料三班固云“昔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诸家之术,蜂起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髻犹水火相灭,亦能相生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致而百虑”此之谓也(以上材料均节选自《正反经是非》)•【注】
①服牛修骥指牛和马共同拉一辆车,其中牛居中驾辕,马在车辕两旁拉车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今A王以衍为B可C使将D故用之也日而听相之F计Q是H服牛修骥之道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藉,指借助,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箱”意思相同B.相,指互相,与《孔雀东南飞》中“会不相从许”的“相”意思不相同C.驰,是传播、传扬的意思,与成语“风驰电架”中的“驰”意思不相同D.殊,指不同,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中的“殊”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管子认为,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既有助于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惑,也利于人们走出对未来的迷洗B.掺留认为,同时重用两人,不仅不能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反而会导致两人结党营私,危害国家安全C.傅子认为,天地不能用一个规则去孕育万物,圣人不能用一种方法去治理百姓,各种规则、方法同时使用不会伤害大局D.班固认为,君主的好恶不同是各种学说同时出现的重要原因,这些学说有时候看似水火不容,其实是能够相辅相成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4分)⑵故以异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老,圣人之治也(4分)
14.掺留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请简要概括(6分)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使……安定,使动用法,和《石钟山记》“而此独以钟名”的“名”用法不同B.从事,和《兰亭集序》“或取诸怀抱”的“怀抱”都属于古今异义词C制,制止,和《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制”意思相同D.固,本来,和《谏太宗十思疏》“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的“固”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笔下的刘备认为诸葛亮的才能远超曹丕,能够最终完成统一大业,所以才要求刘禅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诸葛亮,政事全都交给诸葛亮处理B.王夫之并不否认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情感,但是却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刘备在志向与策略制定上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诸葛亮的志向也无法得以完全实现C.诸葛亮考虑的是联合东吴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不以为然;而犹亭战败,刘备死去,诸葛亮面对的又是非常不利的局面,无奈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张良、宗泽和诸葛亮,三位历史人物虽处不同时代,但都心怀大志,而他们的成败也与他们所遇到的君主、各自所处的时代以及自身的际遇密切相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先主亦始欲自强,终欲自王,雄心不戢,与关羽相得耳(4分)⑵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犹亭乎?(4分)
14.三则材料都提及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但观点不尽相同请根据文本分别简要概括(5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节选自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商鞅用于秦,变法定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人富强,天子致昨于孝公,诸侯毕贺苏子曰此皆战国之游士邪说诡论,而司马迁暗于大道,取以为史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而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庶几其成功,此司马迁之罪也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徽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敦本力稽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夫尧、舜、禹、汤,世主之父师也;谏臣弼士,世主之药石也;恭敬慈俭,勤劳忧畏,世主之绳约也今使世主日临父师而亲药石,履绳约,非其所乐也故为商鞅之术者,必先鄙尧笑舜而陋禹也,曰“所谓贤主者,专以天下适己而已”此世主所以人人甘心而不悟也用商鞅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然而终不悟者,乐其言之美便,而忘其祸之惨烈也(节选自苏轼《论商鞅》)材料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众怒之不可犯,众怨之不可任,亦易喻矣商鞅之言,何为至今而不绝邪?无他,商鞅者,乍劳长逸之术也用此而谏争绝,桎梏脱,则虽目劳于刑名文籍之中,而耽酒嗜色、佚游骄乐,可晏享而不辍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孰谓秦之法密,能胜天下也?法愈密,吏权愈重;死刑愈繁,贿赂愈章涂饰以免罪罟,而天子之权,倒持于掾史设大辟于此,设薄刑于彼,细极于牛毛,而东西可以相窜见知故纵,蔓延相逮,而上下相倚以匿奸闰位之主,窃非分而寐寝不安,藉是以箝天下,而为天下之所箝,固其宜也受天命,正万邦,德足以威而无疚婢者,勿效尔为也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笥何也法定于一王狱吏无能移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吞舟漏网A而不敢B再触梁符C何也D法定于一E王F狱吏无能G移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倾,使……倾覆,与《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中的“斗”用法不相同B.微,没有,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意思相同C.“见疾于民”与《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中的“见”意思和用法不相同D.“喻”意为“明白”,与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中的“喻”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固认为,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更法令,改变土地制度,仍坚持以农业为根本,秦国实力得以增强B.苏轼认为,秦国富强得益于商鞅变法、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诸侯都来祝贺等说法,并不可信C.苏轼指出,圣君明主应师法尧、舜、禹、汤,察纳谏言,做到恭敬慈爱,节俭勤恳,忧心国事,懂得敬畏D.王夫之相信人性本善,众怒难犯,反对法律条文巨细靡遗,认为在法律执行过程中要宽严相济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而终不悟者,乐其言之美便,而忘其祸之惨烈也(4分)
(2)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4分)
14.苏轼认为,“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而世主独甘心焉”“学者耻言商鞅”和“世主独甘心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概括(5分)
三、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5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会父忧,有疾,使婢九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虞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遐参军,设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帮为亮立传,谓亮将咯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初,识周尝谓寿曰“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寿互此再致成辱,皆如周言后数岁,起为太子中应子,未升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节选自《晋书陈寿传》,有删改)•材料二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账数十万言,善屈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虞、杨修等为之羽翼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植尝来年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年令坐死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国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枚成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底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材料三陈寿将为《国志》,谓丁梁州曰“若可寻免千斛米见借,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米,遂以无传(晋・裴启(语林》)注《语林》是古小说集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司空张华爱其才A以寿B虽不远C嫌D原情E不至F贬废G举为孝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是说“像对待老师一样”,与《频说》“吾从而师之”的“师”州法不向B.当以《晋书》相付耳”与“执手相着泪眼”两句中的“相”意义不同C.“植既以才见异”与“若可寻见千斛冲见借”两句中的“见”意义相同D.国,是指诸侯的封地,与《非及》中“诸侯各及其国”的“国”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宦官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权,大臣们都违背自己的心意依附他,但陈寿不委曲求全,因此屡遭贬谪B.《晋书》评价陈寿“其为时所重如此”,是指夏侯湛撕毁了自己写的《魏书》和张华托书这两件事C.《晋书》认为陈寿客观记载了丁仪、丁虞诸葛亮和诸葛瞻的弱点与不足,议论他的人因此少了D.曹植能诗会文,丁仪、丁虞等人都来辅佐他,但是他饮酒无度,因此曹操取消了让他去救曹仁的命令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4分)⑵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情人?(4分)
14.《晋书》中记载的陈寿“索米作传的事例,被很多史学家认为是不合事实的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找到这样说的依据(3分)
四、
(一)文官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武帝立,广为未央卫尉,程不识为长乐卫尉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日“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成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材料二臣光日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即?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鲤不覆亡哉!(节选自《资治通签汉纪九》)•材料三正义之立,在军为纪律,理军而废纪律者败广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而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由其治军不用纪律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军之纪律虽百夫之军,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中严约束者也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士诚乐死之矣,然其纪律之不戒也,亦所以取败也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选自北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A BC DE FG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肆、解释为“恣肆、放纵”、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意思不同B.鲜、解释为“很少”,与成语“屡见不鲜”意思不同C.率,解释为“率领”,与《过秦论》中“率疲弊之卒”中“率”意义用法相同D.无以,解释为“没有用来……办法”,与《荀子劝学》中“无以至千里”中的“无以”意思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广治军非常简易、军中警戒松弛、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使得士兵感到安乐便利,更乐于追随他B.程不识对李广的治军之策颇为不屑,而对自己的治军之策却很自信,因为军纪严明、使敌人不敢来犯C.司马光认为,李广的治军之策与他的将才相匹配,他人很难效法,而程不识的治军之策相比之下更值得学习D.何去非认为,严肃军纪、部队在防守时能不被侵犯,进攻时能听从指挥,可见他更认同程不识的策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4分)⑵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4分)
14.对于李广简易治军的弊端、司马光与何去非各持什么观点?(3分)
五、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5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桓公曰“轻重有数乎?”管子对曰“轻重无数物发而应之,闻声而乘之故为国不能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桓公曰“何谓来天下之财?”管子对曰“昔者桀
①之时,女乐三万人,端森晨乐,闻于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伊尹以薄
②之游女工文绣篡组,一纯
③得粟百钟于桀之国夫桀之国者,天子之国也,桀无天下忧饰妇女钟鼓之乐故伊尹得其粟而夺之流此之谓来天下之财“桓公曰“何谓致天下之民?5,管子对曰“请使州有一掌,里有积五品
④民无以与正籍者,予之长假;死而不葬者,予之长度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此之谓致天下之民故圣人善用非其有,使非其人动言摇辞,万民可得而亲桓公曰“善”(节选自《管子轻重》)•材料二故待农而食之,虞
⑤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三宋子曰“人群分而物异产,来往懋迁以成宇宙若各居而老死,何藉有群类哉?人有贵而必出,行畏周行;物有贱而必须,坐穷负贩四海之内,南资舟而北资车梯航万国,能使帝京元气充然何其始造舟车者不食尸祝之报
⑥也?浮海长年,视万顷波如平地,此与列子所谓御泠风
⑦者无异传所称奚仲
⑧之流,倘所谓神人者非耶?”(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舟车》)【注】
①桀夏朝末代君主
②薄即亳,商朝自汤至仲丁十位君主在位期间的都邑
③纯音t,量词,匹
④品指积谷之地窖
⑤虞虞人,即猎人
⑥尸祝之报后代祭祀纪念以报答
⑦列子所谓御泠风《庄子逍遥游》•日“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御泠风,即驾风而行
⑧奚仲古代传说中的始造车者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桀无天下A忧B饰妇女C钟鼓D之乐E故伊尹得其F粟而夺之G流H此之I谓来天下J之财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招引、引来,与《过秦论》中“以致天下之土”的“致”意思相同B.乐,以……为乐,意动用法,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眄庭柯以怡颜”的“怡”用法相同C.“乃用范蠡计然”与《师说》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用法不同D.何藉,凭借什么“莫之能御也”中之能御”表示可以抵御他,两者结构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孟子》的对话体特点相近,管仲提出治理国家的轻重之策并没有固定的方式,统治者应当根据物资的动向和接收到的消息灵活应对B.管仲建议桓公重视民生,允许那些纳不起税的百姓能长时间地休息,同时给那些无力安葬死者的人家一定的帮助,这样能让万民归顺、亲近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通过历史实例来证明其经济思想,强调对经济规律的顺应和利用,都显示出中国古人在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大智慧D.材料三体现了《天工开物》对工艺科技尤其是交通工具的重视,宋应星认为发明车与船的人也可以被称作“神人”,理应得到后人的纪念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圣人善用非其有,使非其人
(2)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1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古人在发展经济方面特别重视哪些因素
六、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百寮皆终日谈论苦空
①,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梁武帝及简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
②所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紫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节选自《贞观政要■慎所好》,有删改)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
③,谈何容易?凡在众鹿,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萤火,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事乎?”魏征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选自《贞观政要,慎言语》,有删改)材料三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选自《贞观政要论慎终》,有删改)•[注]
①苦空佛教语,谓人世间一切皆空,凡事俱空
②万纽于谨北宋名将
③枢机比喻事物的关键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孝元帝在于江陵A为万纽于谨B所围C帝犹讲《老子》D不辍E百寮F皆戎服以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文中指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的庙号,本文中的孝元帝、隋炀帝、梁武帝都是以谥号相称B.“君举必书,言存左史”的“举”与《孔雀东南飞》的“莫令事不举”的“举”意义用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