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学科高中语文教学课例《归去来兮辞并序》名称《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归隐之初的一篇述志的作品,细致地描绘了他对人生认识的转变过程以及回归田园的喜悦心情,集中地表达了陶渊明对黑暗官场的不满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显示了归隐的决心,抒发了“乐天安命”的思想情怀本文包括“辞”和“序”两部分序文集中地叙述了作者就职彭泽和辞官归田的原因作者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出任彭泽县令,由于身处官场,与其“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格教材格不入,而“深愧平生之志”拟等庄稼成熟再“敛裳宵逝”,分析适逢妹丧,“情在骏奔”,于是在官仅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职主体部分“辞”,抒写了作者辞官隐居的志愿和归田园后的心情感受1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段,写辞官归隐的决心23第二层为第、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4第三层为第段,抒发了作者“乐天安命”的人生感悟总之,本文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宣言书在写法上,作者善于运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韵悠长,淡远潇洒,寄托了他的追求和节操李格非指出《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正道出了本文天然淳朴的特点无怪乎欧阳修推赏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知识与能力
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能归纳“行”“引”“乘”“策”“审”“委”“怀”“而”“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特殊的句式;
3.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
1.遵循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则,鼓励学生自主质教学疑、答疑,掌握一些浅近的文言知识;目标
2.教师适当点拨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对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小结;
3.指导学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及人格操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对他同黑暗的社会不同流合污的精神给予肯定理解并评价作者的“隐居”思想,这种思想在二十一世纪是否还具有价值和现实意义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及其高中语文前四模块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引入问题,注意由语言之路径进入文学之奥妙学生学生对陶渊明有一定的人士基本能把握其诗文平淡自然的艺术特学习点,而对于他在文本中表露出来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道,超能力然物外的人格思想在课前预习阶段也能把握但对于陶渊明隐居的看法分析则有一定难度,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既要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又要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1.课前自主预习,疏通文意,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对文章进行初步鉴赏2教学.课内采用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教师讲析与讨论结合策略课堂分组探究把学生分为三组,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
(1)选择确定深入研究的课题重点文章的抒情手法
(2)与设文章平淡自然中见工致的语言风格
(3)计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3.明确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方法课件展示,小组代表总结教学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导入法导入语“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过程1600外千年,保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同学们,在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里有着桃之夭夭、山溪水满、鸡犬相闻、男女耕作的田园农村美景,也有淳朴热情的桃源民风,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一一桃花源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陶渊明,我们曾经在他的《饮酒》中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景象,也曾在《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归隐向往今天,让我们学习《归去来兮辞》继续感受他的隐士情怀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1问学生圈画出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如实词“来、胡、谏、觞、容膝、盘桓、遑遑、乘化”,虚词“而、以、兮”,汇报课前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预习成果明确胡何,为什么谏止,挽救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2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注释,学生归纳文章大意“请同学们概括本文大意试着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归纳”同桌自由交流,并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回答明确本文作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三)深入研读1:问默读全文,圈画关键词句,找出作者归隐的原因问学生“陶渊明身上有着浓厚的隐士标签,他为何要隐逸请找出相关词句进行赏析”明确序中“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第一段中“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2问在作者归隐的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以语文小组的分5组形式谈谈你们对主要原因的理解,分钟后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提示学生结合作者其他作品《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明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深愧平生之志”“既自以心为形役”为主要原因联系《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既自以心为形役”说明了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不愿被官场世俗之事劳神,喜欢躬耕于田园中,追求悠然恬然的田园诗意生活“深愧平生之志”抒发生平志愿是达则兼济天下,期待百姓远离压迫剥削的理想追求但因官场世俗黑暗,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坚定高尚的理想追求,只好归隐田园(板书本性爱自然、厌官场世俗、好田园之乐)3问从这些主要原因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读文,并举手发言明确本性爱自然,讨厌官场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土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板书高尚的理想志趣,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拓展延伸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受了其中厌恶官场黑暗,田园生活的隐土情怀,你能找出其他对于官场厌倦的诗人作品进行分享吗让学生课下进行搜集整理(比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是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保持高尚的理想情操)本篇课文着重让学生掌握作品,从重点字词入手,引导学生自主翻译,理解全文内容,通过合作探究来思考隐居选择的意义在教学中,课例加入类比学习,对比学习,从而是新旧知识相融汇,同时也可以对比性研究的学习,以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综述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