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a雌酎甫做懒懈意识摘要杜甫历经盛唐、中唐两个时代,尝遍了战乱之苦和漂泊之痛他的一生分别经历了早年漫游时期、长安十年求仕时期、安史之乱中的颠沛辗转时期以及晚年漂泊西南时期漂泊意识是杜甫后期诗歌一条重要的情感主线文章将从诗人的漂泊行踪、漂泊意识的语词表达、对漂泊苦难的直接面对以及强烈的现实生存关怀等方面进行论述,由此反映诗人浓烈的漂泊意识和真实的生命情怀关键词杜甫;后期诗歌;漂泊意识
一、杜甫晚年行踪概论(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冬,诗人杜甫开始了暮年“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五(首》其一)的流浪生活上元元年760)春,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筑了草堂,暂时有了一个栖身之所762年四月,唐玄宗、唐肃宗相继驾崩,宦官李辅国专权,唐王朝的政治面临各种内忧外患,岌岌可危是年七月,吐蕃大举入侵,一度攻陷长安,杜甫不得不逃到(梓州一带,直到叛乱平息才得以重回草堂广德二年764)春,杜甫的好友严武重返成都,任剑南节度使,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短暂的官场生涯并未给杜甫带来(愉快,他难以忍受年轻同僚的嘲笑与排斥,数月后,辞官离开幕府重回草堂永泰元年765)四月,年仅四十岁的严武突然病逝,杜甫的生活失去了依靠,于五月率家人乘舟东下,离开了成都九月,杜甫一家抵达云安,因病在这里滞留了半年后又迁往夔州,在都督柏茂琳的照料下暂时安定下来由于诗人屡遭变故,四处辗转,饱受摧残,漂泊意识与日俱增,写下了大量优秀诗篇,《蜀相》《遣兴》《岁暮》《登高》《登楼》《武侯庙》《八阵图》《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旅夜抒怀》等都是该时期的作品(大历三年768)正月,诗人由于不堪贫病折磨,不得不又离开夔州,本想北归洛阳,但因兵乱所阻,只得在江陵住了半年后来移居公安数月,于年底到达岳阳,《岁晏行》这首沉痛的诗歌就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诗人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更是孤独无依、栖身无所,于岳阳、衡州、耒阳之间疲惫(地转徙漂泊大历五年770)年冬,贫病交加的诗人伏在湘江之上的一叶扁舟中,写下了生平的绝笔之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深入剖析杜甫在西南漂泊十一年的生涯,能够深切感受诗人晚年颠沛流离的人生苦旅在那个战乱频发、友人凋零、故乡遥远、归途迷茫、贫病无依、白首无成的时代,这位历经沧桑的老诗人,以其诗作向读者展示了在乱世中漂泊的孤独而痛苦的灵魂
二、杜诗漂泊意识的语词表达
(一)“漂泊”“漂泊”这个词在诗人杜甫笔下频繁出现,例如“漂泊到如今”(《春日江村五首》其一)、“漂泊难相过”(《得舍弟消息》)、“漂泊犹杯酒”(《又呈窦使君》)、“漂泊损红颜”(《草阁》)、“此身漂泊苦西东”(《清明二首》其一)、“暮年漂泊恨”(《水宿遣兴呈群公》)、“漂泊南庭老”(《舟中》)等“漂泊”一词道尽了爵人长期漂泊生涯的悲辛,诉说了诗人流落饥寒、终身不用的悲哀,以及漂泊生涯中身不由己的惶惑与无奈
(二)“飘”杜诗中有不少带“飘”的词句,它们共同传达出了诗人的飘飘无根之痛、飘零转徙之苦、飘荡乱离之愁
1.“飘飘”如“飘飘适东周,来往若崩波”(《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飘飘愧老妻”(《自闽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其一)、“飘飘客子蓬”(《奉汉中王手扎报韦侍御萧尊师亡》、“飘飘愧此生”(《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抒怀》)等诗人在感叹自己漂泊身世的同时,也隐隐传达了对亲人、对家国未尽职责的愧作与无奈
2.“飘零”“飘零”一词也流露出诗人客居他乡、归期渺茫、知交凋零的苦痛如“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漂零已是沧浪客”(《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萤火》)、“飘零仍百里”(《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飘零任转蓬”(《巴岭答杜二见忆》)等
3.“飘荡”诗人用“飘荡”一词,述尽了他漂浮动荡生活的悲凄,如“漂荡随高风”(《遣兴三首》其二)、“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羌村三首》其一)、“生理飘荡拙,有心迟暮违”(《登舟将适汉阳》)等
(三)“自”“自”字在杜甫后期诗歌中的频繁出现,足以证明诗人自我体验之深而由于诗人后期都是在漂泊流离中度过的,因而“自”的反复出现,更强化了诗人的漂泊意识“穷荒益自卑,漂泊欲谁诉(《雨》),对流落到穷荒之境的诗人而言,无人可依、无人可诉的感觉无不加深了他的漂泊感和凄楚感不管是处境还是精神,诗人与外界都是完全隔绝的,只能独自神伤“吾徒自漂泊,世事各艰难”(《宴王使君宅题二首》其一)更是道出了人世之苍凉、漂泊之孤苦“挂病送君发,自怜犹不归”(《赠韦赞善别》),送友人归而自己却不得归,抱病、思归的痛楚与此形成的矛盾如拉锯般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诗人心头,只能在异乡孤独地自怜、自哀“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南征》),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老来无用的悲哀充斥着诗人的内心,他不仅“苦”,而且只能“自苦”,因为“人事音书漫寂寥,“自苦”一词传达出诗人沉痛悲凉的人生况味
(四)“孤”“孤”的字面意义与“自”是直接相关的,它也是杜甫笔下经常使用的字眼与“自”的经常单独使用不同的是,“孤”字在诗人笔下往往承载一定的意象,由于这些意象在杜诗中经常出现,因而它们也渐渐地成了诗人漂泊游荡的灵魂的载体例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秋风二首》其二)、“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孤雁》)、“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宿江边阁》)等,其中的“孤舟(帆)”“孤雁”“孤月”等意象,无不寄托了诗人浪迹天涯的孤苦无依与怀乡归乡的热切愿望
(五)“客’“客”字义与“主”相对,道出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浪子身份在他笔下,反映羁旅客愁的诗句比比皆是,例如“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岁暮》)、“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江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客愁殊未已,他夕始相鲜”(《江边星月二首》其二)、“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江汉》)等叶落而不能归根,只能在秋风中凄苦地飘零诗人想念故园而不得回归,只能在异乡孤独地辗转因而诗人用他饱蘸血泪的如椽大笔,道尽了他的家国之思、漂泊之痛天地茫茫,乡音杳杳;生为客子,死为游魂这位凄苦无助的老诗人,最终留给了历史一个孤独而崇高的背影此外,杜诗还经常用“残生”“羁旅”“游子”“浮生”等词语,传达出他深重浓烈的漂泊意识
三、漂泊意识中直面苦难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杜甫的漂泊意识是时刻存在、如影随形的,因而他的痛苦也是深广有力的那么,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漂泊的苦难人生呢?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儒家思想一直都是知识分子追求和恪守的精神准则和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它以仁义为核心,推崇士的人格理想,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圭臬,强调积极入世、直面现实的人生态度毫无疑问,作为儒者的诗人正是以直面苦难、承担苦难的态度去正视人生、摆渡人生的杜甫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注定是以行走的姿态出现在神州大地上的漂泊的步履紧贴大地,含泪的目光凝望苍生在飘零流离的旅途上,他背负着对国家、对人民命运的强烈责任感,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热忱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深处无限深广的忧愤“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恨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悲交织形成的痛苦、煎熬、忧虑、无望,无时无刻不撞击着诗人的内心时代和环境造就了他的痛苦,而他也坚定地选择直面痛苦、承担痛苦他忍受着政治失意的落寞,“圣朝无弃物,衰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客亭》);品尝着亲友离弃的孤苦,“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疾独存”(《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体会着贫病交加的悲凄,“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赤谷》);咀嚼着故园难归的失落,“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他以他敏锐的笔触和心灵,执着地关注苍生,清醒地审视痛苦从某种意义上说,漂泊于诗人而言是种宿命时代与生活环境迫使他离乡背井、不断流离辗转但于诗人自己而言,他却能直面漂泊苦难,从心灵上对这种漂泊生活持一种默认、自适的态度,沉浸在自己对漂泊的慨叹、感伤中漂泊中失落的是自身的生存家园,而漂泊本身却无形中成为他的精神归宿
四、漂泊意识中强烈的现实生存关怀对诗人而言,他的漂泊是被动的、无奈的他从未想过自己的晚年会在漂泊中度过他一生的梦想便是“致君尧舜上”,致力为朝廷效命;他在家中更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忆幼子》《得家书》等都真切地写出了对家人的关怀和眷恋然而,突如其来的战乱把诗人抛向了艰辛的漂泊之旅,从此不得不四处为家在漂泊过程中,他一心想着北归,然而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却使得他的行踪越来越飘忽不定,疾病、灾荒的困扰更使得他不得不投靠友人,而中途几位友人的逝去又使得他失去了依靠,只得继续辗转,直到在漂泊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在这样的被动漂泊中,诗人却表现出了极为主动的现实生存关怀避乱奔走也好,投靠友人也罢,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从杜甫的多次卜居和卜居愿望中,可以明显地感受诗人的这种生存渴望例如,杜甫暂居成都草堂时,要么种桃,因为它“高秋总馈贫人食”(《题桃树》);要么种梢木,“饱闻梢木三年大”(《凭何十一少府觅植木栽》);要么咏桅子,因为它不仅“于色身有用”,而且“红取风霜实”(《江头五咏》)在这样兵荒马乱的时代,在经历了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有可能丧失殆尽的威胁之后,诗人杜甫能有这样的生存关怀实属难能可贵他不只有生存关怀和渴望,更是把这种渴望化作切切实实的生存努力,投身到一次次的日常劳动中去四处奔走的漂泊生涯不仅没有消磨他的生存希望,反而让他一次又一次积极地面对生活、享受生活,让他对现实人生渐渐有了留恋与温情也正因为如此,看似平常琐碎的日常生活在杜甫的漂泊生涯里却有了一种全新的意义,成为诗人化解苦痛、穿越贫困的动因漫长艰苦的漂泊生涯里,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伟大诗人的生存努力而从这份生存努力中可以感受诗人生命的韧劲,这也是他晚年漂泊之旅上能够穿越贫困与苦痛的生存之本也正是凭着他这种强烈的生存关怀和对生命的热爱,他才能将不幸、贫困、痛苦转化为创作的动力,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这便是他晚年虽贫病交加却创作颇丰的王要原因
五、结语“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这位历经战乱、饥寒老病的漂泊者,通过独有的语词,传达了漂泊之路上无尽的凄苦与悲辛他直面漂泊中的苦难,以强烈的现实生存关怀,唱出了深沉而动人的精神悲歌这是将生命送上祭坛的庄严,是封建时代的文人对自身命运的伟大超越诗人晚年的漂泊不仅是他多难人生的一个侧影,更是一代土人孤独而崇高的精神写照他们无须再找归宿,神州即归宿,历史即归宿他们坚韧而高远的生命情怀早已穿越时空,成为每彳固人心中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