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营养与排泄护理患者营养与排泄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患者营养成分摄入与排泄的需要,预防和发现由于营养摄入与排泄障碍导致的相关并发症护理中,应遵循安全和标准预防的原则,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满足患者自理需求,协助诊断和治疗,避免或减轻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一,协助进食和饮水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2,评估患者饮食类型,吞咽功能,咀嚼能力,口腔疾患,营养状况,进食情况3,了解有无餐前,餐中用药,有无特殊治疗或检查
(二)操作要点1,协助患者洗手,对视力障碍,行动不便的患者,协助将食物,餐具等置于容易取放的位置,必要时协助进餐2,注意食物温度,软硬度3,进餐完毕,协助患者漱口,,整理用物及床单位4,观察进食中和进食后的反应,作好记录5,需要记录出入量的患者,记录进食和饮水时间,种类,食物含水量和饮水量等
(三)指导要点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饮食指导
(四)注意事项1,特殊饮食的患者,在进食前赢仔细查对2,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给予饮食指导3,患者进食和饮水延迟时,做好交接班二,肠内营养支持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合作程度
2、评估管饲通路情况、输注方式,有无误吸风险,
3、观察营养液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二)操作要点1,、核对患者,准备营养液,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
2、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3、输注前,检查并确认喂养管位置,抽吸并评估胃内残留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4、输注前后用约30ML温水冲洗喂养管
5、输注速度均匀
6、输注完毕包裹、固定喂养管
7、观察并记录输注量以及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8、病情允许输注后30分钟保持半卧位,避免搬动患者或可能引起误吸的操作
(三)指导要点1,携携带喂养管出院的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喂养管,输注营养液或特殊用药前后,应用温开水冲洗喂养管2,告知患者喂养管应定期更换
(四)注意事项1,营养液现配现用,粉剂应搅拌均匀,配制后的营养液放置在冰箱冷藏,24h内用完2,长期留置鼻胃管或鼻肠管者,每天用油膏涂拭鼻腔粘膜,轻轻转动鼻胃管或鼻肠管,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定期(或按照说明书)更换喂养管,对胃造口,空肠造口者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3、特殊用药前后用约30ml温水冲洗喂养管,药片或药丸经研碎、溶解后注入喂养管
4、避免空气入胃,引起胀气
5、注意放置恰当的管路标识三,肠外营养支持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营养状况2,评估输液通路情况、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状况
(二)操作要点1,核对患者,准备营养液2,输注时建议使用输液泵,在规定时间内匀速输完3,固定管道,避免过度牵拉4,巡视,观察患者输注过程中的反应5,记录营养液使用的时间,量,滴速及输注过程中的反应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输注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2,告知患者翻身,活动时保护管路及穿刺点局部清洁干燥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1,营养液配制后若暂时不输注,冰箱冷藏,输注前室温下复温后再输,保存时间不超过24h2,等渗或稍高渗溶液可经周围静脉输入,高渗溶液应从中心静脉输入,明确标示3,如果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参照第十二章进行导管维护4,不宜从营养液输入的管路输血采血四,排尿异常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了解患者治疗及用药情况2,了解患者饮水习惯、饮水量,评估排尿次数、量、伴随症状,观察尿液的性状、颜色、透明度等3,评估膀胱充盈度,有无腹痛、腹胀及会阴部皮肤情况;了解患者有无尿管、尿路造口等4,了解尿常规、血电解质检验结果等
(二)操作要点1,尿量异常的护理
(1)记录24h出入液量和尿比重,监测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变化,监测体重变化
(2)根据尿量异常的情况监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无脱水、休克、水肿、心力衰竭、高血钾或低血钾、高血钠或低血钠表现等
(3)遵医嘱补充水、电解质2,尿失禁的护理
(1)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
(2)及时清洁会阴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爽,必要时涂皮肤保护膜
(3)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男性患者可采用尿套,女性患者可采用尿垫、集尿器或留置尿管3,尿潴留的护理
(1)诱导排尿,如维持有利排尿的姿势、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按摩或叩击耻骨上区等,保护隐私
(2)留置导尿管定时开放,定期更换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尿管夹闭训练及盆底肌训练的意义和方法2,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
(四)注意事项1,留置尿管期间,注意尿道口清洁2,尿失禁时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五,排便异常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有无高血压、心脏病、肠道病变等2,了解患者排便习惯、次数、量,粪便颜色、性状,有无排便费力、便意不尽等3,了解患者饮食习惯、治疗和检查、用药情况
(二)操作要点1,便秘的护理
(1)指导患者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适当增加饮水量
(2)指导患者环形按摩腹部,鼓励适当运动
(3)指导患者每天训练定时排便
(4)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2,腹泻的护理
(1)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出入量等
(2)保持会阴部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评估肛周皮肤有无破溃、湿疹等,必要时涂皮肤保护剂
(3)合理饮食,协助患者餐前、便前、便后洗手
(4)遵医嘱给药,补充水、电解质等
(5)记录排便的次数和粪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3,大便失禁的护理
(1)评估大便失禁的原因,观察粪便的性状
(2)必要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出入量等
(3)做好会阴及肛周皮肤护理,评估肛周皮肤有无破溃、湿疹等,必要时涂皮肤保护剂
(4)合理膳食
(5)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和以往排便习惯,定时排便,进行肛门括约肌及盆底肌肉收缩训练
(三)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合理膳食2,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适当运动
(四)注意事项1,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缓泻药2,大便失禁、腹泻患者,应注意观察肛周皮肤情况3,腹泻者注意观察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六,导尿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耐受力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膀胱充盈度,会阴部皮肤黏膜状况,了解男性患者有无前列腺疾病等引起尿路梗阻的情况
(二)操作要点1,准备温度适宜、隐蔽的操作环境2,摆好体位,按照无菌原则清洁并消毒外阴及尿道口3,戴无菌手套,铺孔巾4,检查尿管气囊有无漏气,润滑尿管前端至气囊后4〜6cm(男性患者至气囊后20〜22cm)5,再次按无菌原则消毒尿道口6,插入尿道内4〜6cm(男性患者,提起阴经与腹壁呈60度角,插入约20〜22cm),见尿后再插入5〜7cm,夹闭尿管开口7,按照导尿管标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内缓慢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有阻力后,连接引流袋8,固定引流管及尿袋,尿袋的位置低于膀胱,尿管应有标识并注明置管日期9,安置患者,整理用物10,记录置管日期,尿液的量、性质、颜色等11,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做到
(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牵拉、堵塞等;
(2)应每日给予会阴擦洗;
(3)定期更换引流装置、更换尿管;
(4)拔管前采用间歇式夹闭引流管方式;
(5)拔管后注意观察小便自解情况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导尿的目的及配合方法2,告知患者防止尿管受压、脱出的注意事项3,告知患者离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1,导尿过程中,若尿管触及尿道口以外区域,应重新更换尿管2,膀胱过度膨胀且衰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宜超过1000ml3,男性患者包皮和冠状沟易藏污垢,导尿前要彻底清洁,导尿管插入前建议使用润滑止痛胶,插管遇阻力时切忌强行插入,必要时请专科医师插管七,灌肠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意识、自理情况、合作及耐受程度2,了解患者排便情况,评估肛门周围皮肤黏膜状况
(二)操作要点1,大量不保留灌肠
(1)核对医嘱及患者,注意操作环境隐蔽,室温适宜
(2)配置灌肠液,温度39〜41摄氏度,用止血钳夹闭排液管
(3)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防水布,屈膝
(4)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液面比肛门高40〜60cm
(5)将肛管与灌肠筒的排液管连接,润滑肛管,排除管道气体,将肛管缓缓插入肛门7〜10cm
(6)固定肛管,松开止血钳,观察液体流入及患者耐受情况;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当调整灌肠筒高度
(7)灌毕,夹闭并反折排液管,再将肛管拔出,擦净肛门
(8)嘱患者尽量于5〜10分钟后排便
(9)了解患者排便情况,安置患者,整理用物2,甘油灌肠
(1)核对医嘱及患者,准备环境和物品
(2)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靠近床沿,屈膝,臀部垫高
(3)打开甘油灌肠剂,挤出少许液体润滑管口,将灌肠剂管缓缓插入肛门7〜10cm
(4)固定灌肠剂轻轻挤压,观察液体流入及患者耐受情况
(5)灌毕,反折灌肠剂管口同时拔出,擦净肛门
(6)嘱患者尽量10分钟后排便
(7)安置患者,整理用物,记录排便情况3,保留灌肠
(1)核对医嘱及患者,嘱患者先排便,准备环境及灌肠药液,灌肠液量不宜超过200mlo
(2)根据病情和病变部位取合适卧位,臀部垫高约10cm,必要时准备便盆
(3)润滑并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至肛门的高度应小于30cm,缓慢注入药液
(4)药液注入完毕后,反折肛管并拔出,擦净肛门,嘱患者尽可能忍耐,药液保留20〜30分钟
(5)安置患者,整理用物
(6)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并记录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灌肠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四)注意事项1,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脏病等患者不宜灌肠;直肠、结肠和肛门等手术后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灌肠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超过500ml,液面不高于肝门30cm,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3,灌肠过程中发现患者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4,保留灌肠时,肛管宜细,插入宜深,速度宜慢,量宜少,防止气体进入肠道八,持续膀胱冲洗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病情、意识状态、自理及合作程度2,观察尿液性质、出血情况、排尿不适症状等3,注意患者反应,观察冲洗液出入量、颜色有无不适主诉
(二)操作要点1,遵医嘱准备冲洗液2,在留置无菌三腔导尿管后,排空膀胱3,将膀胱冲洗液悬挂在输液架上,液面高于床面约60cm,连接前对各个连接部进行消毒4,将冲洗管与冲洗液连接,三腔导管一头连接冲洗管,另一头连接尿袋夹闭尿袋,打开冲洗管,使溶液滴入膀胱,速度80〜100滴每分;待患者有尿意或滴入200〜300ml后,夹闭冲洗管,打开尿袋,排除冲洗液,遵医嘱如此反复进行5,冲洗完毕,取下冲洗管,消毒导尿管远端管口并与尿袋连接6,固定尿袋,位置低于膀胱7,安置患者,整理用物并记录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冲洗的目的及配合方法2,告知患者冲洗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四)注意事项1,根据患者反应及症状调整冲洗速度和冲洗液用量,必要时停止,并通知医生2,冲洗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及引流管是否通畅三,一般状态评估
(一)接作要点L患者剧烈活动后需导平静30地in后方可7进行生台体征检位(第十章)2判断患者意识状态可采用问诊.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思维、反应、情感、计算力及定向力等方面的情况3可通过外貌、皮肤、毛发,指甲、皮下脂肪.骨骼,肌肉发育、身高、体重等情况初步判断患者的营养状态4检查皮肤弹性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用食指和拇指将皮肤捏起,再放松时如果皮肤很快复原,表明皮肤的弹性很好;注意检查皮肤颜色有无发红、苍白、黄染、发结、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等,并观察异常部位及范围
5.压疮患者应记录压疮部位,范围及程度6检查水肿时用拇指压追小腿胫骨前、内外踝、足背及腰舐部.按压后在该处呈现凹陷即为凹陷性水肿7淋巴结的检查顺序为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并拢四指稍弯曲触诊检查,有肿大淋巴结,应注意其部位、大小、硬度有无压痛、粘连及窦道
(二)指导要点检查前告知患者操作目的、过程,取得合作
(三)注意事项1,检查过程中手法轻柔2,检查不同部位时注意正确转换体位体活动管理根据患者病情和舒适度的要求,协助采取主动体位或被动体位,以减轻身体不适和疼痛,预防并发症;遵医嘱为患者安置牵引体位或肢体制动,以达到不同治疗的目的一,卧位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2,了解诊断、治疗和护理要求,选择体位3,评估自主活动能力、卧位习惯(-)操作要点1,薄枕平卧位
(1)垫薄枕,头偏向一侧
(2)患者腰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取此卧位
(3)昏迷患者注意观察神志变化,澹妄、全麻尚未清醒患者,应预防发生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并按约束带使用原则护理
(4)做好呕吐患者的护理,防止窒息,保持舒适2,仰卧中凹位(休克卧位)
(1)抬高头胸部10〜20度,抬高下肢20度〜30度
(2)保持呼吸道畅通,按休克患者观察要点护理3,头低足高位
(1)仰卧,头偏向一侧,枕头横立于床头,床尾抬高15〜30cm
(2)观察患者耐受情况,颅内高压患者禁用此体位4,侧卧位
(1)侧卧,两臂曲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
(2)必要时在两膝之间、后背和胸、腹前各放置软枕5,仰卧位
(1)仰卧,两臂曲肘放于头部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髅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
(2)气管切开、颈部伤、呼吸困难者不宜采取此体位
6.半坐卧位
(1)仰卧,床头支架或靠背架抬高30度〜60度,下体屈曲
(2)放平时,先放平下肢,后放床头7,端坐卧位
(1)坐起,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患者伏桌休息;必要时可使用软枕、靠背架等支持物辅助坐姿
(2)防止坠床,必要时加床档,做好背部保暖8,屈膝仰卧位
(1)仰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注意保暖,保护隐私,保证患者安全,必要时加床档9,膝胸卧位
(1)跪卧,两腿稍分开,胸及膝部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应注意保暖和遮盖
(2)女患者在胸部下放一软枕,注意保护膝盖皮肤;心、肾疾病的孕妇禁用此体位10,截石位
(1)仰卧,两腿分开放在支腿架上,臀部齐床边,两手放在胸前或身体两侧
(2)臀下垫治疗巾,支腿架上放软垫
(3)注意保暖,减少暴露时间,保护患者隐私
(三)指导要点1,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采用不同体位,更换体位时保护各种管路的方法2,告知患者调整体位的意义和方法,注意适时调整和更换体位,如局部感觉不适,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四)注意事项1,注意各种体位承重处的皮肤情况,预防压疮2,注意各种体位的舒适度,及时调整3,注意各种体位的安全,必要时使用床档和约束物二,制动护理制动是让患者身体的某一部分处于不动的状态制动可以控制肿胀和炎症,避免再损伤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病情、身体状况、肌肉和关节活动情况了解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制动原因3,评估患者自理能力、非制动部位的活动能力、制动部位及其皮肤情况等
(二)操作要点1,头部制动
(1)采用多种方法(头部固定器、支架、沙袋等)或手法(双手或双膝)使患者头部处于固定不动的状态
(2)观察受压处皮肤情况
(3)头部制动睡眠时,可在颈部两侧放置沙袋
(4)新生儿可采用凹式枕头部制动,2岁以上患者可使用头部固定器,并可与颈椎和头部固定装置一起使用,不宜与真空夹板一起使用2,肢体制动
(1)暴露患者腕部或踝部,用棉垫或保护垫包裹腕部或踝部,将保护带或加压带等将腕或踝固定于床缘两侧
(2)根据制动目的和制动部位选择合适的制动工具3,躯干制动
(1)选择合适的方法固定患者躯干,如筒式约束带、大单、支具等
(2)搬动时勿使伤处移位、扭曲、震动4,全身制动
(1)遵医嘱使用约束物,紧紧包裹躯干及四肢,必要时用约束带
(2)约束时松紧适宜,手腕及足踝等骨突处,用棉垫保护;约束胸、腹部时,保持其正常的呼吸功能
(3)制动时维持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位
(4)美15min观察1次约束肢体的末梢循环情况,约2h解开约束带放松1次,并协助翻身、局部皮肤护理及全关节运动5,石膏固定
(1)石膏固定后注意观察患肢末梢的温度、皮肤颜色及活动情况,评估患者是否肿胀,观察其表面的渗血情况
(2)四肢石膏固定,抬高患肢;宽人字石膏用软枕垫起腰凹,悬空臀部
(3)石膏未干前,不可在石膏上覆盖毛毯;保持石膏清洁,避免水、分泌物、排泄物等刺激皮肤
(4)防止石膏断裂,尽量避免搬动在石膏未干前搬动患者,须用手掌拖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石膏干固后有脆性,采用滚动法翻身,勿对关节处适时成角应力
(5)保持石膏末端暴露的指(趾)及指(趾)甲的清洁、保暖6,夹板固定
(1)选择合适的夹板长度、宽度及固定方式
(2)两块夹板置于患肢的内外侧,并跨越上下两关节,夹板下加垫并用绷带或布带固定
(3)观察患肢血供情况、夹板固定松紧度及疼痛等;可抬高患肢,使其略高于心脏平面7,牵引
(1)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
(2)下肢牵引抬高床尾,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
(3)小儿行双腿悬吊牵弓I时,注意皮牵引是否向牵引方向移动
(4)邓乐普(Dunlop)牵引治疗肱骨踝上骨折时,牵引时要屈肘45度,肩部离床
(5)枕颔带牵引时,颈部两侧放置沙袋制动,避免颈部无意识的摆动,颔下垫小毛巾,经常观察颔下、耳廓及枕后皮肤情况,防止压疮;颈下垫小软枕,减轻不适感
(6)股骨颈骨骨折、转子间骨折时摆正骨盆,患肢外展,足部置中立位,可穿丁子鞋,防止外旋
(7)骨牵引者,每天消毒针孔处
(8)牵引须保持一定的牵引力,持续牵引并保持牵引有效
(9)对于下肢牵引的患者,注意防止压迫腓总神经,根据病情,每天主动或被动做足背伸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跟腱挛缩
(三)指导要点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约束物的原因及目的,去的理解与合作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改变牵引装置、不得去除石膏内棉和夹板,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四)注意事项1,根据不同的制动方法,观察患者局部和全身的情况2,协助患者采用舒适体位,减轻疼痛;每2〜3h协助翻身一次,观察皮肤受压情况3,观察局部皮肤的完整性、血液循环情况三,体位转换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病情、意识状态、皮肤情况,活动耐力及配合程度2,评估自理能力,有无导管、牵引、夹板固定,身体有无移动障碍3,评估患者体位是否舒适;了解肢体和各关节是否处于合理的位置4,翻身或体位改变后,检查各导管是否扭曲、受压、牵拉
(二)操作要点1,协助患者翻身
(1)检查并确认病床处于固定状态
(2)妥善安置各种管路,翻身后检查管路是否通畅,根据需要为患者扣背
(3)检查并安置患者肢体、使各关节处于合理位置
(4)轴线翻身时:保持整个脊椎平直,翻身角度不可超过60度,有颈椎损伤时,勿扭曲或旋转患者的头部、保护颈部
(5)记录翻身时间2,协助患者体位转换
(1)卧位到坐位的转换,长期卧床患者注意循序渐进,先半坐卧位,再延长时间逐步改为坐位
(2)协助患者从床尾移向床头时,根据患者病情放平床头,将枕头横立于床头,向床头移动患者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及家属体位转换的目的、过程及配合方法2,告知患者及家属体位转换时和转换后的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1,注意各种体位转换间的患者安全,保护管路2,注意体位转换后患者的舒适;观察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体位维持时间3,协助患者体位转换时,不可拖拉,注意节力4,被动体位患者翻身后,应使用辅助用具支撑体位保持稳定,确保肢体和关节处于功能位5,注意各种体位受压处的皮肤情况,做好预防压疮的护理6,颅内手术后,不可剧烈翻转头部,应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7,颈椎或颅骨牵引患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8,石膏固定和伤口较大患者翻身后应使用软垫支撑,防止局部受压四,轮椅与平车使用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意识状态、活动耐力及合作程度2,评估自理能力、治疗以及各种管路情况等
(二)操作要点1,轮椅
(1)患者与轮椅间的移动1》使用前,检查轮椅性能,从床上向轮椅移动时,在床尾处备轮椅,轮椅应放在患者健侧,固定轮椅护士协助患者下床、转身,坐入轮椅后,放好足踏板;2》从轮椅向床上移动时,推轮椅至床尾,轮椅朝向床头,并固定轮椅护土协助患者站起、转身、坐至床边,选择正确卧位;3》从轮椅向坐便器移动时,轮椅斜放,使患者的健侧靠近坐便器,固定轮椅协助患者足部离开足踏板,健侧手按到轮椅的扶手上,护士协助其站立、转身,坐在坐便器上;4》从坐便器上转移到轮椅上时,按从轮椅向坐便器移动的程序反向进行
(2)轮椅的使用1》患者坐不稳或轮椅下斜坡时,用束腰带保护患者;2》下坡时,倒转轮椅,使轮椅缓慢下行,患者头及背部应向后靠;3》如有下肢水刖J溃疡或关节疼痛,可将足踏板抬起,并垫软枕2,平车
(1)患者与平车间的移动1》能在床上配合移动者采用挪动法;儿童或体重较轻者可采用一人搬运法;不能自行活动或体重较重者采用2〜3人搬运法;病情危重或颈、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4人以上搬运法;2》使用前,检查平车性能,清洁平车;3》借助搬运器具进行搬运;4》挪动时,将平车推至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固定平车,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协助患者移动到平车上,注意安全和保暖;5》搬运时,应先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平车,一人或以上人员将患者搬运至平车上,注意安全和保暖;6》拉起护栏
(2)平车的使用1》头部置于平车的大轮端;2》推车时小轮在前,车速适宜,拉起护栏,护士站于患者头侧,上下坡时应使患者头部在高处一端;3》在运送过程中保证输液和引流的通畅特殊引流管可先行夹闭,防止牵拉脱出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在使用轮椅或平车时的安全要点以及配合方法2,告知患者感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四)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先检查轮椅和平车,保证完好无损方可使用;轮椅、平车放置位置合理,移动前应先固定2,轮椅、平车使用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确保安全3,保护患者安全、舒适,注意保暖,骨折患者应固定好骨折部位再搬运4,遵循节力原则,速度适宜5,搬运过程中,妥善安置各种管路,避免牵拉皮肤、伤口、造口护理皮肤、伤口、造口患者的护理内容包括准确评估皮肤、伤口、造□状况,为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会去除危险因素,预防相关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其愈合一,压疮预防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附录1至附录3),包括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排泄情况及合作程度等2,评估患者压疮易患部位
(二)操作要点1,根据病情使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患者2,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