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新蔡一高学年度高一上期十月份半月考2024-2025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二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在不同文化中,韵律都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便于沟通,二是便于记忆而“沟通”不仅仅是一个“雅俗共赏”的问题,也涉及诗人与诗人、诗人与读者之间如何建立一个公共的渠道,以便于在这个渠道中磨练某些精妙的技艺,传达种种微妙的体验的问题韵律的重心与其说是关于“如何写/评价一首好诗”,不如说是关于诗人与读者、诗人与诗人之间是如何“交流”的无论古今,有韵律或者韵律感强的作品从来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杰作(反之亦然),韵律更多是关于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者可以共享的,它在不同的诗人之间也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比较和传承的共同通道这个问题对于当代中国诗歌而言或许更为迫切,因为“韵”之离散的背后是诗歌“交流”的公共渠道的消失,这是自由诗面临的最本质的文体问题,而可诵读性与可记忆性的削弱只是这个大趋势的两个表征(摘编自李章斌《“韵”之离散关于当代中国诗歌韵律的一种观察》)材料二.中国当代诗效法国外诗歌的更多因国外诗歌注重诗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无韵也渐渐成了中国当代诗的主流,《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的诗歌,这个态势还会长久发展下去当代诗人,觉得再写有韵的东西,简直是一老土当下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相对个体化、多元化的社会,过去那种大一统的世界意识与言说形态已然崩散,与此几乎同时崩散的是语言中的“韵”(韵律意识和韵律密度)当代诗人多少有着一种反抗公共规则(包括韵律规则)的“集体无意识”,所以像“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整齐对称的诗句,他们不愿意去写,也不推崇在他们看来,诗歌重要的不是视觉上的整饬和听觉上的旋律感、节奏感,决定诗之能否为诗的重要依据是诗歌对生命深层世界提示和呈现的能量之强弱他们在写作时不仅不太倾向于取悦大众读者,甚至连一般的知识群体也不怎么顾及这也导致传统的阅读者,尤其受传统诗歌影响较深的阅读者越来越郁闷,对新诗深感不适,甚至不屑一顾了在他们眼里,形式产生内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大家,不也是在五言、七律、七绝和词牌的限制中成就了大名吗?当代诗歌虽无韵,但还有顿所谓弃韵而就顿,“顿”就是诗的节奏感,有“行顿”和“句顿”,有“匀顿”和“变顿”,有“大顿”和“小顿”,有“跨行”与“断行”,追求的也还是诗的一种旋律美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就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诗的本质是显示而非说教艾青说“假如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是诗;假如不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不是诗J诗之无韵,告诉我们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诗还可以写得不像诗近些年,主张口语入诗的“第三代诗”反传统、反意象、反崇高、反理想、反假激情,甚至诗歌形式也反其道而行,加剧了诗歌形式的混乱,纯美流畅的诗歌很难再见到了,可是我们反传统,反的应该是那些因袭的碍于发展的东西,绝不是偏激地反对一切(摘编自王霁良《对当代诗无韵的一点看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广为流传的诗句多使用便于记忆的韵律,但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却排斥这种写法,这导致当代诗可铭记性不强B.诗歌韵律的重心不仅是如何写好诗,而且是直接向读者传达公共性或可共享的东西,在创作者间建立比较和传承的通道C.无韵诗在国外诗歌中较为多见,也普遍存在于中国当代诗歌杂志中,受传统诗歌影响较深的读者对此不适应D.诗歌无韵化并非意味着完全放弃形式,作者认为,所谓弃韵就顿,体现的是在形式上对旋律美的追求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名句,表明了诗歌作品要成为杰作就必须运用韵律B.可诵读性和可记忆性的削弱,不是当代中国诗歌最需关注的,因为这只是诗歌“交流”公共渠道消失的表象C.当代的一些诗人,写作时不太倾向于取悦大众读者,甚至也不怎么顾及一般的知识群体D.根据艾青的观点诗歌的形式应具有自由性,诗之无韵告诉我们诗可以这样写,还可以写得不像诗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当代诗歌被边缘化”观点的一项是()(3分)A.每年岁末,诗社举办的年度诗会,参与者稀少,诗歌写作交流日益呈现出“圈子化”的倾向B.结合了声音和视觉艺术的现代数字媒介,几乎颠覆了传统的媒介,近年来诗歌刊物锐减C.“兼职诗人”现象较为普遍,诗人往往同时又是官员、教授、商人、歌手、报刊编辑等D.学校课本内当代诗歌很少,专门研究当代文学的教授们,对90年代以来的诗歌了解不多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当代中国诗歌缺少韵律的成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n(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休息王愿坚一个星期以前,将军带病来到了医院他很想找点工作做做,可这里啥事也没有……想了好久,才想到写稿子的事一年前,政治部约请他写一篇关于红军时期斗争生活的回忆录,可一直没有时间动笔“可是,写哪一段好呢?”他想到了任局长这位老战友,因为患着下肢麻痹,已经在这里休养好几个月了……“依我说,写我们那次休息倒挺有意思就是你踢了我两脚的那一次J“踢你?”将军觉得茫然了“嘿,看你,打了人还不认账1935年,在锁蛟岭,记得不?”他伸手摩掌着大腿,故意苦着脸说,“那两脚真够呛,就是这里!”好像那地方至今还在痛似的1935年、锁蛟岭,这熟悉的年代、熟悉的地名,把将军引进一个深深的回忆里……这天,秘密交通员送来命令要他们立即动身赶往武功山区,和大队会合命令像钢钉砸在铁板上似的必须在五天内到达!但是,他们一离开根据地,就被敌人盯上了和敌人纠缠是不行的,他们只得钻进山林,兼程前进最难耐的还是困倦一连三四个日夜没有合眼,战士们像喝醉了酒,东摇西摆地走;稍微一停步,队伍里就响起了鼾声第四天,走上一道崖边时,一个战士因为睡得太沉,一失脚,掉下山沟去了他不得不组织了一次阻击战,又伤了两个同志,才堵住敌人,派人下到山沟里,把这个战士找到,但他已经牺牲了……“在那些日子里,我们不但有战斗的英雄,也有累死的烈士呢!“想着,将军不由得激动起来,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材料,而且有充分的信心能具体地写下来但是,当时为什么决定休息的?什么时候打过人?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想着,他不由得说出了声,“我干吗打你嘛?”“嘿,不就是为了睡那二指嘛!”噢,对了,这都是睡那二指的过那天下午,他们抬着战友的尸体,在树林里一阵疾走,暂时甩开了敌人,他们挖开碎石,把战友埋葬了当一切安排好,他喊了一声“快走哇!”但是走出几步以后,却发现队伍没有跟上来——刚才子弹在头上噬噬地飞着,他们还可以拼死战斗,这会儿一停下来,疲困却更强烈地袭击了整个队伍,人们有的已经睡熟了这里面就有副支队长任丕祥他吃力地扶住一棵小杉树,焦躁地喊道“老范,给我半个班吧!我去给大家争取点时间睡一睡!”“不!”他和任丕祥一样焦躁可为了睡觉而打仗,这不成;而且前面还有七八十里路呢“要不,就让大家稍微打个盹,只睡……睡二指就行……”任丕祥的话越说越低,眼睛合上了,腿像被抽掉了骨头,身子沿着树干慢慢地滑下来,蓦地,咕咚一声栽倒在地上,脸被石尖扎破了,殷红的血一滴滴地落到草梢上口里还在喃喃着“稍微……二指……”他睡得那么香,长长地打着鼾,脸上泛起满足的笑容他的心一阵紧缩任丕祥是数得着的硬汉子,他都撑不住了,那……就在这一刹那,他大声地喊道“休息!”事情已经过去了二十三年,将军却仍然能够回忆起当时复杂的心情谁知道敌人什么时候到来?这每一分钟的睡眠是要用同志们的血来换哪!他应该为这一百多人,为明天的战斗负责,可是……想着,他不由得瞥了任局长一眼这会儿,他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文件,不时地在文件上批写着什么后来发生的一切都清晰地记起来了他抽出一根枪探条,来到一个高高的山包上,把探条笔直地插进土里一条影子斜斜地映在地面上他伸出两指头按住地面,在阴影转移的方向二指远处画一条细线,凭经验,这是半个多钟头这时,他才觉得眼皮是那么沉重“就是困死也不能睡着了呀!“他找来了一节竹筒,接了一筒泉水,含上口水,朝天一喷,冷水像小雨似的洒下来,人清醒些了可不久,眼前又变得云遮雾罩了就在这时,感觉有一簇黑点在晃动,他蓦地一惊,揉了揉眼睛,这才看清远处出现了一群人的影子回头望了望那根枪探条,影子距离他画的线还有一指多“狗东西,来得这样快!”他咒骂着,一面端起竹筒,撩起水湿着眼睛,一面向睡觉的同志们跑去他焦急地来到任丕祥身边,使劲晃着他的肩膀他哼了声,翻了个身,咂咂嘴巴又睡着了没有时间磨蹭了,他抬起脚向着任丕祥的腿上了两下,把手里的一筒水猛地泼到他的脸上冷不丁打一个寒战,任丕祥醒来了“老任,赶快想办法把同志们弄醒,向苏家墟转移!”说完,他带着三个战士,迎着敌人跑去当他向敌人打出了第一枪以后,好大一会儿,他才看见队伍喷上背后那一道山岭……一阵急骤的电话铃声,把他从紧张的回忆里拉回来任局长正伸手抓着电话听筒“喂,噢,王部长,我是任丕祥……”将军望着任局长那兴奋的神情这一瞬间,想把这件事情写下来的愿望强烈地激动着他他做了个要走的表示,便离开了庭院在走出大门的时候,他还听见任局长在大声地吵着“……啥都不缺,就是缺点事干,给点工作!工作……回到宿舍,将军扭亮了台灯,拿出了纸,端端正正地写上了两个字休息随即头也不抬地写下去“我们常说永不休息这话并不确切人是需要休息的但这事对于战士说来,却有他们自己的方式!……”一九五八年十月(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局长是将军红军时期的老战友,对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所以将军写回忆录就想到找他帮忙B.任局长建议写踢了他两脚的那件事,又做着苦脸,表明他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对将军有些不满但还是能够理解C.将军记不起什么时候踢过人,主要是时间太久远让他的记忆有些模糊,并且当时情况紧急,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此D.在任局长的帮助下,将军回忆起事件的详细过程,其中“睡二指”的情节让将军做出写“休息”这个材料的决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从将军想找点事做写起,现在清闲的休养生活与过去紧张的战斗生活形成对比,突出将军无事可做的失落
8.“命令像钢钉砸在铁板上似的”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突出命令的严肃、有力,为后文紧张的急行军做了铺垫C.本文详细描写任丕祥的睡态,以点带面,凸显了整个行军队伍的疲惫状态,这促使将军决心让战士们“睡二指”D.本文以将军视角记述了一次战略转移的艰难过程,中间穿插了将军的心理活动,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身临其境
8.王愿坚的小说虽写的是残酷艰苦的战争,但也充满了人情味请简要分析本文蕴含的“人情味”(4分)
9.本文
二、古诗文在写将军的回忆时,几次插入了对现实中任局长的描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本,回答10/4题世祖文皇帝黄初元年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
①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是时太子在邺,军中骚动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以为事不可秘,乃发丧或言宜诸城守,悉用谯、沛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厉声日“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乃止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日“不可J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日“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凶*问至邺,太子号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谏日“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太子良久乃止,日“卿言是也”时群臣初闻王薨,相聚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日“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邪?”乃罢群臣,备禁卫,治丧事孚,懿之弟也群臣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尚书陈矫日“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也”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王位,大赦后•♦改元延康(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有删改)【注】
①曹操突然病逝洛阳,而太子曹丕远在邺城曹操病逝前,急召爱子曹彰前往洛阳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君王晏[A]驾[B]天下[Q恃殿下[D]为命[E]当[F]上[G]为宗庙[H]下[I]为万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对之流涕”与“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两句中“或”字含义不同B.海内,古代指四海之内,即天下之意;文中指全国,“平海内”即统一全国C.绶,古代用来系官印或系勋章等东西的丝带,并用不同的颜色标志身份及等级D.社稷,“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古代指五谷之神,后人用“社稷”来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操知人善任,爱惜人才,奖惩分明,执法严明,生活俭朴,不崇尚富丽奢华B.魏王去世,大臣们想先保守秘密,暂不公布丧事,谏议大夫贾逵对此执反对态度C.青州兵擅自离队,大家认为应加以制止,贾逵不但不反对还要求给青州兵提供粮食D.鄢陵侯曹彰预谋反叛,询问魏王的印玺在何处,贾逵则认为曹彰不应该询问此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或者课本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4.徐宣坚持不换城池守将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太原早秋
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②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
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
②“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C.颈联从前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D.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
16.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两句是“,
(2)《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
(3)古代诗人经常在作品中用猿的叫声来烘托凄清、孤寂的氛围,唐诗中这样的例子就有不少,如“,____________________O第n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8・19小题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
①,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
②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的精彩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橹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
③”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一生执着于一项事业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坚守初心的专注、追求卓越的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大力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20-22小题2023年夏季,全国各地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极端高温,其根源在于
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23》显示,2011—2020年全球地表温度比1850—1900年升高了
1.1℃,全球温升的最佳估计值会在2021—2040年内达至U
1.5℃o全球变暖会导致如洪水、干旱、高温、台风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增加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
②欧盟哥白尼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
3.1毫米地球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保护环境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走的路在日常生活中最好的应对方式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
③,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21.简述语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3分)
22.请你为推广低碳生活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词,要求通俗简明,不超过15个字(2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闻一多在《红烛》一诗中却写道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J”读了以上材料,你对“耕耘”“收获”有何感悟或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感悟或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