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最近译林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英国科普作家菲利普•鲍尔的《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作为一个科学家,鲍尔书中的视角显然更专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颜色是艺术家的一门通用语言,它甚至和音乐一样,会通过我们的感官深入我们的精神世界受到不同文明的历史传统、不同地域的动植物世界丰富性的影响,某种颜色从被认知被命名的那一刻起,就天然地带上了我们今天难以琢磨的经验、信仰等元素不过笔者更感兴趣的是从书中找寻中西方最早对于颜料合成〃的相同实践艺术家和我们的不同在于他需要两套颜色体系,要将眼中所看到的色彩世界通过调色板再现于画板画布之上,因而艺术史的长河无法脱离颜料的发明史颜料并非我们常以为的天然存在或调色板上的简单混合物人类最初使用的颜色,大都是以天然矿物为主比如云母、红朱砂、黑石墨、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绿,等等这些五颜六色的石块很容易从自然界取得,不需经过复杂的处理就可使用在一些几万年前的洞穴遗址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岩画,那时的人们就已经知道从很远的地方将矿物运来,将之粉碎、研磨然后用黏合剂搅拌后进行涂色,磨得越细,颜料的附着力、覆盖力、着色力就越好,穿越了时间的长河依然保存着当时的色泽朱砂被称为红色之王,其天然形式,比如矿物辰砂,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颜料中国利用朱砂作颜料已有悠久的历史,两河流域和埃及并不知朱砂,绘画中作为红色颜料的是氧化铁,主要来自赤铁矿到了中世纪,朱砂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之王,在文艺复兴时期更是无处不在,成为艺术的主要色调非天然颜料在古代并不多见,特别是蓝紫色,堪称稀罕迄今为止只有埃及蓝、中国紫和玛雅蓝被确认为是出现于工业社会以前的三种人造蓝紫色埃及蓝,著名的古埃及玻璃料或陶釉,后来发展为颜料,用于绘制古埃及壁画在中国,蓝色的矿物颜料主要来自石青近些年考古学家在中国的汉代彩绘陶俑及青铜器上发现与〃埃及蓝〃类似的〃汉紫〃,这种紫色颜料在自然界中还未发现之后又在秦兵马俑身上发现已经被大量使用,现在人们普遍将其称作〃中国紫〃20世纪
80、90年代开始,中外科学家开展了长达多年的研究与合作,并首次在兵马俑的彩绘中发现了人工合成的汉紫埃及蓝的成分主要是钙铜硅酸盐,汉紫的成分是银铜硅酸盐,没有太本质的区别硅酸铜银(汉紫)的制备条件较为苛刻,需要将青石绿、重晶石、硫酸钢、石英等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在1000度
(3)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以“,”两句,借助流云倦鸟的自然图景,生动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的历程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香,具有超越有形世界的特点,尤其是那淡淡的幽香,A,氤氤流荡,可以成为无影无形的境界气象的象征中国艺术家重视香,与他们所推崇的以神统形的美学观念有关《楚辞》里就有_B的传统.影响深远从艺术方法上说,它是一个以物比德的传统;从内在精神上说,它强调树立心灵芳香的人格风标;从美学观念来看,楚辞确立了内美和外美相融的美好世界屈原是一位以香为生命滋养的人,你看他“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爱香如命,“吾既滋兰以九田宛兮,又树蕙以百亩”香是他的乐土,是他的天国清初王士祯咏扬州瘦西湖曾有诗云“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这两句诗真把瘦西湖的神韵说活了造园家非常注意这香影的创造,香影是无形的,然而无形是为有形勾勒出一种精神气质瘦西湖四季清香馥郁,尤其是仲春季节,软风细卷,弱柳婆娑,湖中微光澹荡,岸边数不尽的微花细朵,浅斟慢酌,幽幽的香意,如淡淡的烟雾,氤氮在桥边、水上、细径旁,游人匆匆一过,就连衣服上都染上这异香这里很少有繁花艳卉的袭人,只有淡香幽影的缱绻不像我所见到的有些公园,春夏秋三季,几乎是花海,各种花,南腔北调,中姿西式,堆砌在一起,浓香扑鼻,众香混合,游人似乎经受不了这样的浓浓气息,倒有些昏昏欲睡了此不合所谓“花香不在多”的古训园林家镜,香是园之魂园林的叠山理水固然重要,但(甲),它往往是圆林的点景
①花香是氮破园林酶态空间的重要原因,
②苏州抽政园有〃雪香云鹅亭,,玉兰堂〃〃选香堂〃,
③叉有所调香洲香影廊尊景点,
④还是在香上做文章花的点缀,或黄或白或红,颇有讲究;戴灿若云染,或小若搬尘,布置很是傅当;有的欲露述藏,有的欲扬先抑,真能引起人无尽的遐思翰人有所谢“山气花香无着处,今朝来向画中听”的诗句(乙),真是奇妙,中国画中追求〃香〃,原是对超趣于形式之外的灵韵的追隶早在顾恺之时代,他就要造录〃目送归鸿〃的画外之香〃了北宋画院常常出诗题考那些入面院的考生,据俞成《费雪丛说》记载,当时出了“〃的考题,很多人画得很复杂主考官都不满意,其中有一名画者,只是画一群蝴蝶飞逐马后而已,最后得魁
18.请在文中第
一、二段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第五段提到的北宋画院考题应是哪一句?()A.春风得意马蹄疾B.马蹄踏遍春郊绿C.踏花归去马蹄香D.宝马雕车香满路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南腔北调”,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我们不断产生记忆,不断运用记忆,甚至不断有意无意地改造记忆那么,记忆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
1.A
2.C
3.B
4.
①突出“中国紫”的发明在“颜料合成”实践上具有典型性,彰显古代中国在工艺和化学方面的非凡功绩
②突出“中国紫”是中国独有的色料,激发中国读者对原著的阅读兴趣
5.
①表明人类最初使用的颜料主要来源于天然矿物这一事实
②凸显由天然矿物制成的颜料具有色泽明亮、不易褪色的特点
③暗含着由天然矿物加工而成的颜料与泥土在物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导语】这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颜料发明史的内容材料一主要介绍了菲利普・鲍尔的《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强调了颜料在艺术史中的重要性,并详细描述了中西方早期颜料合成的实践材料二则是鲍尔为中文版所写的序言,补充了中国颜料发明的独特故事,特别是汉紫的发现和意义两篇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方颜料发明的异同,展示了颜料在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读者对颜料历史的理解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B.〃朱砂自发现以来……由此朱砂成为红色之王,同时红色也成为艺术的主要色调”错,材料一说“到了中世纪,朱砂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之王,在文艺复兴时期更是无处不在,成为艺术的主要色调”,有“到了中世纪”和“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时间限制C.“近些年考古学家先后在中国汉代彩绘陶俑及青铜器、秦兵马俑上,发现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紫色颜料”错,材料一原文“近些年考古学家在中国的汉代彩绘陶俑及青铜器上发现与‘埃及蓝类似的‘汉紫这种紫色颜料在自然界中还未发现”,没有选项“先后”之说,而且是“还未发现”不是“不存在”D.再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配比”错,材料二第四段“中国古代的化学家们还发现,在制作这种蓝色色料时,可以把颜色调成紫色,两者化学成分相同,只是配比有别”,选项无中生有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这弥补了原著没有更多谈论西方以外的艺术的遗憾”错,材料二第六段“一直让我引以为憾的是,没能在书中更多地谈论西方世界以外的艺术,也许未来某天,我会决心一试在中国,颜料的发明有着迥异的故事”,可见是说“没能在书中更多地谈论西方世界以外的艺术”故选Co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选项内容指向颜色的意义、颜色的创新使用及对使用效果的评价,这与颜料发明无关ACD内容均与颜料有关,与颜色无关
6.D
7.C
8.
①“一成不变”指的是居麻一家辛勤劳作、认真生活的精神支撑着艰辛的游牧生活,使其继续下去
②“带走一切”指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带走了人们的健康、青春及财富
9.
①所谓“幸运”,是指“我”有幸遇到羊群进入冬窝子的情景,之后牧人开始定居,这种游牧的生活不再有了
②定居是牧、业的趋势,可以计牧民和世人一样平等牛活;但定居要承受牧场彻底离开羊群后,荒野失去活力,渐渐退化乃至沙化的代价,这又是不幸的
③“我”的所见所闻使“我”对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产生了深切的忧虑,所以“我不认为这是我的幸运【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对旧衣服的改造”错,对旧衣服的改造不是细节描写故选Do
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冻成了一截木头,,使用借喻修辞”错,这句使用的是拟物的修辞手法,将放牧归来被冻得麻木的居麻比拟成不能动的木头,从侧面衬托了天气的寒冷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①“无论被这水如何地冲刷,这个家似乎始终一成不变,稳固结实”是“一成不变”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这一句总括了上文中所描述的居麻一家的生活特点在句中“艰辛的游牧生活”是说,尽管游牧生活如此艰辛,居麻一家还是辛勤地劳作、认真地生活“一成不变”表明了艰辛的游牧生活在居麻一家辛勤劳作、认真生活的精神支撑之下,继续了下去
②“可我还是看到这水正在日夜不息地悄悄带走一切”在文中起到的是对下文的总括作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对人们的无情摧残在风沙的侵袭下,人们的健康逐渐消磨;在漫长的迁徙中,青春的活力悄然流逝;在不确定的未来面前,财富的积累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这些都被无情地带走,只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艰辛这“带走一切”,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带走了人们的健康、青春及财富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文章结尾之所以说“我不认为这是我的幸运”,是源于我有幸目睹了羊群涌入冬窝子首先,提及的“幸运”确实是指我有幸目睹了羊群涌入冬窝子的壮观景象,这是意味着牧民开始定居,这种游牧的生活不再有了随着牧人们选择定居,牧民将能像世人一般享受稳定和平等的生活,牧民们不再会有游牧的艰辛但在这份“幸运”背后,却隐藏着无法忽视的代价定居意味着牧场的迁移,那些曾经被羊群踏过的荒野,在失去生命的律动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开始退化,乃至沙化这种生态的变迁,如同时间的流沙,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我们的生存环境牧场彻底离开羊群后,荒野失去活力,渐渐退化乃至沙化的代价,这又是不幸的面对这样的现实,使我对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这种忧虑不仅源于对生态环境的担忧,更是对牧民生活方式的深切关怀因此,尽管我见证了那一刻的壮观与美丽,但我却无法将其称为“幸运”,因为这份“幸运”背后,隐藏着太多的不幸与无奈
10.ADG
11.B
12.D
13.1如今您处理国家政务,却亲自校对文书簿册,终日汗流狭背,岂不是太劳累了吗!2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接受献帝的衣带诏,从大义上讲可以追随,因此才依附于他
14.
①“谢之”,感谢是因为杨国页劝谏诸葛亮不要陷入琐碎事务而过于劳累
②“不能从”,不能听从是因为虽然诸葛亮知道不应亲自处理琐碎事务,但是主上非中兴之主,属下无分忧之人,只好亲力亲为【整体分析】两则材料通过杨颗谏言和王夫之的评论,展现了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时的困境与无奈杨蹴劝谏诸葛亮不要事必躬亲,强调分工的重要性;而王夫之则从历史背景和人事角度分析了诸葛亮不得不亲力亲为的原因,指出蜀国人才匮乏、刘备信任不足等问题两者共同揭示了诸葛亮虽有治国之才,但受制于环境和人事,难以施展抱负的现实
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诸葛亮无可奈何,只能亲自明察各类琐碎事务,因而妨害了远大宏伟的谋划和治理国家的大道,这难道是他甘愿如此吗?根据句意,“公不得已”句子结构完整,所以A处断开;“而”用在句子开头,承接后句,“于纤微”作“察察”的后置状语,单独成句,所以D处断开;“岂……乎”固定句式,翻译为“难道……吗,所以在G处断开故选ADGo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婢女烧饭/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开做饭B.错误劳,使……劳累,使动用法句意使自己的身体劳累侣,“以……为伴侣”,意动用法句意以鱼虾作伴侣,以麋鹿为朋友C.正确卑微;/如果没有句意起初,刘备地位卑微不为人知/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D.正确表被动;/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句意被曹操所役使/官吏代指焦仲卿再三嘱咐我故选B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但像钟繇、杜畿这样的人太少”错,原文是“亡有也”,即没有这类人故选Do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杨颛认为诸葛亮处理国家政务,却亲自校对文书簿册,终日汗流狭背,非常劳累,所以对诸葛亮进行劝谏,诸葛亮因此感谢他根据“公之言日‘宁静可以致远’则非好为烦苛以竞长而自敝者也”“上非再造之君,下无分猷之士,孤行其志焉耳”可知,诸葛亮并不是喜欢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以逞强,而使自己疲劳困乏,但是在上的君主不是能再造乾坤的君王,在下又没有能为自己分担谋略的人才,因此他只能孤独地为实现抱负而奋斗了参考译文材料一诸葛亮曾经亲自查对文书簿册,主簿杨顺径直入内,劝谏他说“治理国家自有体例,上司和下级的职责不能混淆请您允许我用治家打个比方:现在有一个人,命奴仆耕田,婢女烧饭,雄鸡报晓,狗叫防盗,以牛拉车,以马代步;家中事务无一旷废,要求的东西都可得到满足,悠闲自得高枕无忧,只是吃饭饮酒而已忽然有一天,他想对所有事务都亲力亲为,不再交付任务,结果劳损了自己的身体,陷身于琐碎事务之中,弄得体力疲惫,精神萎靡,最终一事无成难道是他的才智比不上奴婢和鸡狗吗?不是的,是因为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所以古人说’坐着讨论问题,作出决定的人是王公;执行命令,亲自去做事的人是士大夫因此,丙吉不过问路上死人的事情,却担心耕牛是因为时令节气失调而喘息;陈平不去了解国家的钱粮收入,而说‘自有具体负责的人知道,他们确实都懂得各司其职的道理如今您处理国家政务,却亲自校对文书薄册,终日汗流泱背,岂不是太劳累了吗!诸葛亮向他道谢等到杨颗去世,诸葛亮无声哭泣了三天材料二杨颛劝谏诸葛亮说〃治理国家自有体例,上司和下级的职责不能混淆〃这话说得真有道理啊!诸葛亮向他道谢,在他去世时深为悲哀,却不能听从他的意见,也必定是有缘故的诸葛亮说过〃心境平稳沉静,专心致志,才能高瞻远瞩,有所作为〃可见他并不是喜欢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以逞强,而使自己疲劳困乏的人起初,刘备地位卑微不为人知,虽然有英雄之姿,却没有袁绍、曹操那样的权势,他屡遭挫折,屡次奔逃,在荆州寄居,声望不高因而归附他的土人很少等到他分得了荆州一部,又占据了益州的时候,曹操的势力已经很强盛了,曹操又善于用人,能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土人争相归附他,蜀汉所能收罗的、为己所用的人才,只有江湘流域和巴蜀地区的土人罢了楚地的土人轻浮,蜀地的土人浮躁,虽然也有像费祎、蒋琬这样名动一时的人物,但能像钟繇、杜畿、崔琰、陈群、高柔、贾逵、陈矫这样出色的人才,却是没有的军队无人统率,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统率;民众无人治理,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治理;政治不平衡,只能由诸葛亮来使其平衡;财用不足,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理财富国;任用李严而李严却扰乱其法纪,任用马谡而马谡却因战败而使北伐不能成功;诸葛亮无可奈何,只能亲自明察各类琐碎事务,因而妨害了远大宏伟的谋划和治理国家的大道,这难道是他甘愿如此吗?想要在天下大有一番作为的人,必须下有人才辅佐而上有明君支持诸葛亮托身于刘备,并不是相信刘备可以成为少康、光武那样的中兴之主,只是耻于像荀底、郭嘉那样被曹操所役使,因为刘备刚刚接受献帝的秘密诏书,从大义上讲可以追随,因此才依附于他在上的君主不是能再造乾坤的君王,在下又没有能为自己分担谋略的人才,因此他只能孤独地为实现抱负而奋斗了假使庞统、法正没有突然去世,徐庶、崔州平并未与他离散,刘备能对他推心置腹,使得关羽的傲慢、李严的阴险,都不能阻挠他的事业,由他统率众多人才,使其各尽其用,诸葛亮又何必亲自处理各种琐碎事务呢?
15.C
16.
①“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通过描绘潮水的涨落无休,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消磨,暗示了作者在动荡变迁的时代中,命运的无常和岁月的蹉总它
②“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以广阔的天地景象衬托出个人的渺小与无奈,其中蕴含着对历史兴衰、人世沧桑的深沉思索,表达了作者内心无尽的感慨和惆怅
③“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眼前的渺小青山和浩渺烟波,进一步烘托出作者的孤寂和迷茫,展现了他在时代巨变中的失落和迷茫
④“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椁浮到日华东”,看似是作者渴望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自由和光明,实则反映出他在困境中对理想的追寻和对未来的迷茫,这种复杂的情感正是由于他经历了世事沧桑所产生的【导语】《虞美人・浙江舟中作》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首词语言简洁明快,艺术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驾长风、乘木筏直抵仙境,流露出.…・・追寻光明自由的迫切心情”错误,“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椁浮到日华东”,词人想要借助长风、木筏,隐居世外,想要摆脱现实的困境,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自由,并非“直抵仙境,追寻光明自由的迫切心情”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意思是,国家的不幸往往成为诗人的幸运,因为在经历沧桑之后,诗句会更加工整、富有深意“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此句以潮水的涨落这一自然现象起笔,潮水不断地涨起又落下,永不停歇,给人一种时光流转、周而复始的感觉“断送行人老”将潮水的永恒与行人的衰老相对比,暗示了在时代的变迁中,个人的命运如同潮水前的行人般无法掌控,被时光不断消磨在宋末元初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作者作为宋室后裔入元为官,其内心深处对自身命运的无常有着深刻的感受这种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蹉昵的感慨,正是经历了国家兴亡、个人仕途起伏等沧桑变化后的自然流露“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长空广阔无垠,鸟儿自由飞翔,这幅景象极为宏大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以长空和飞鸟衬托出个人的渺小与无奈“消沉万古意无穷”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人世沧桑的深刻思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人生百态,作者经历了宋亡元兴,见证了太多的变化,心中自然充满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这种深沉的思索体现了作者在沧桑巨变后的内心世界,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融入其中,使词句充满了沧桑之感“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眼前只有几点青山,显得渺小,而烟波浩渺,无边无际这样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迷茫的氛围在时代的巨变中,作者感到自己如同这渺小的青山一般,被浩渺的烟波所包围,充满了失落和迷茫他曾经在官场中有所作为,但罢官南归后,面对未知的未来,心中充满了不安这种孤寂和迷茫正是由于他经历了世事沧桑所产生的,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使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迷茫之中“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椁浮到日华东”,从字面看,作者渴望借助长风,乘坐木筏到达太阳升起的东方,表现出一种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然而,在这看似洒脱的追求背后,实则反映出作者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寻他经历了官场的沉浮、国家的变迁,现实的困境让他渴望摆脱束缚,寻找新的希望和方向这种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理想的追寻,是作者在沧桑世事中内心复杂情感的体现他既对现实感到无奈,又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这种矛盾的情感使词句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1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青眼聊因美酒横晴窗细乳戏分茶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期功”“僮”“聊”“细乳”“岫”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8.(示例)A若有若无/似有若无B香草美人
19.
①处的“原因”改为“因素”;
④处的“还”改为就”
20.甲花木的搭配尤其不可忽视乙到画中“听香”
21.C
22.(示例1)可以使用
①南腔北调本义是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掺杂着方言,也指说各地方言的人都有
②根据文中语境是指有些公园种花不经营意境,一味求多,来自东南西北的花杂糅在一起,就像不同地域的人口音杂乱因此用南腔北调合适(示例2)不合逻辑
①南腔北调本义是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掺杂着方言,也指说各地方言的人都有
②文中是指公园的花很多,种类繁杂,来自四面八方,南腔北调没有这个意思,应用的场景不对【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前文提到那淡淡的幽香,语境强调香气微弱细微的情状,故填“若有若无”或“似有若无”若有若无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似有若无指好象有又好象没有,形容不在乎,不在意B处,后文举例你看他“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爱香如命,“吾既滋兰以九碗兮,又树蕙以百亩”香是他的乐土,是他的天国,语境强调《楚辞》里就把香草和美人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的传统,故填“香草美人”香草美人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处,原因一词不合逻辑此句没有因果关系,需改“原因”为“因素
④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就是”用于确认或强调某一事实或情况的存在,“还是”表示选择或者保持某种状态此句需用“就是”才符合语境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做这类题要注意把握中心意思,找出关键性词语,根据上下文的有效信息,填写内容,做到语句通顺,语意连贯甲处,前一句是固然重要,承接语意后者应该是“也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瞻前顾后,根据段意,这个因素应该是“花木的搭配”,写成花草的搭配”也可以,故填“花木的搭配尤其不可忽视:乙处,根据引用的诗句“山气花香无着处,今朝来向画中听“,与后文的赞叹“真是奇妙”,以及后文“他就要造录目送归鸿的画外之‘香了可以推断,此处讲的是“到画中听香”
21.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从“只是画一群蝴蝶飞逐马后而已”文意可以推断这是要求考生画出香味来AB两项都没有提到香,故排除D项表明考题应有雕车,而夺魁的考生只画了马和蝴蝶,明显不符合,故排除故选Co
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先明确态度,再从修辞运用、句式特点、语序、语体风格、精妙用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等方面进行鉴赏可以使用
①先解释词义这个成语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在则用来形容说话口音不纯,夹杂着各地方言它反映了中国地域广阔,方言多样的特点南方和北方的语言差异,导致了“南腔”和“北调”的说法
②根据文中“几乎是花海,各种花,南腔北调,中姿西式,堆砌在一起……”语境是指有些公园种花不经营意境,这里强调了花卉种类的多样性和风格各异,既有来自南方的花卉,也有来自北方的,既有中式风格也有西式风格,这些花卉被大量种植和堆砌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视觉上的盛景,此处可理解为词语借用,因此用南腔北调合适不合逻辑
①先解释词义这个成语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在则用来形容说话口音不纯,夹杂着各地方言它反映了中国地域广阔,方言多样的特点南方和北方的语言差异,导致了“南腔”和“北调”的说法
②“春夏秋三季,几乎是花海,各种花,南腔北调,中姿西式,堆砌在一起,浓香扑鼻,众香混合,游人似乎经受不了这样的浓浓气息,倒有些昏昏欲睡了此不合所谓“花香不在多”的古训”暗示了过多的装饰和繁复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反而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或厌倦,这种描述是在提醒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时,应注意适度,过多的装饰可能会适得其反,此处说“花”作为装饰和点缀,有点繁杂,此不合所谓“花香不在多”的古训南腔北调没有这个意思,故用此词不合逻辑左右的高温下进行反应那时的手工业作坊对于高温的控制已有相当的经验,白陶和原始瓷也出现在这个时期,汉紫也许就是从原始瓷釉技术演变而来的,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被人们偶然发现并作为颜料使用作为古代颜料中极为珍贵的一种合成颜料,汉紫在秦兵马俑的彩绘使用中却较为普遍作者的这本书讲了太多西方艺术史的故事我们期待他的下一本书会是关于中国颜料发明的五彩缤纷的故事(摘编自闻白《〈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不一样的颜色故事》)材料二由于一些原因,我在中国却从未游历过西安,去看看秦始皇的陵墓和他的兵马俑它们毫无疑问是我一直想参观的我明白,那些纵横排列的陶土士兵,现在已无人得见其巅峰时期的辉煌昔日装扮它们的颜料,早已从表面纷纷剥落如我在本书正文中写到古希腊那些神庙和雕像时所说的,它们留给今人一种印象,似乎古代世界单调黯然事实并非如此在西安发掘出土的陶俑上,仍然黏附着一些色料碎片,从中能够看出这些雕像也曾色彩鲜明兵马俑身上的那些色料,有一些只有中国才有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化学工艺相当复杂,可用来制备多种药物及其他日常用品在古埃及,情况同样如此埃及人留下了一种极受推崇的颜色,今人径称为埃及蓝,它可能是制备玻璃时衍生出来的这是一种蓝色硅酸盐材料,其色调来自铜元素中国在秦汉两朝,以及时间更早的战国时期,并未使用埃及蓝,但中国也有属于自己的蓝色,今人称为汉代蓝,也称为中国蓝中国古代的化学家们还发现,在制作这种蓝色色料时,可以把颜色调成紫色,两者化学成分相同,只是配比有别这项创新很难得,毕竟在人类的整个〃颜料发明〃史上,紫色色料都很难制备;在西方,直到19世纪才有了好用、稳定的紫色色料更令人惊喜的是,中国紫包含两个铜原子,由一个化学键连接,从而成为人类已知最早的具有所谓〃金属一金属键〃的合成物质,这种单元对现代化学家来说极为重要我虽未亲见过兵马俑,多年前却在瑞士拜访过苏黎世大学的海因茨呗尔克教授,海因茨慷慨地送给我一块中国蓝的颜色样品,那是他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制成的写本篇序言的时候,这块样品就在我的面前海因茨曾写道〃从工艺和化学方面来看,中国蓝和中国紫的发明是一项非凡的功绩〃到这里,读者大概能够看出,为何我对《明亮的泥土》中文版的面世如此欣喜一直让我引以为憾的是,没能在书中更多地谈论西方世界以外的艺术,也许未来某天,我会决心一试在中国,颜料的发明有着迥异的故事我期待,也深信,《明亮的泥土》会在中国读者中引发广泛共鸣(摘编自菲利普•鲍尔《〈明亮的泥土〉中文版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颜色是艺术家的通用语言,能够深入人的精神世界,其使用受到地域、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B.朱砂自发现以来就在中外绘画中广泛使用,由此朱砂成为红色之王,同时红色也成为艺术的主要色调C.近些年考古学家先后在中国汉代彩绘陶俑及青铜器、秦兵马俑上,发现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紫色颜料D.汉紫这一紫色色料的制备,必须把多种物质混合并通过高温使其产生反应,再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配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篇书评,材料一没有面面俱到评述原著,而是围绕原著里中西方最早对于“颜料合成”的相同实践展开介绍B.材料一第8段在介绍汉紫的发明时,用了“也许”“就”“已经”“偶然”等词语,增强了表达的客观性和准确性C.作为一篇中文版的序言,材料二用较多笔墨写中国颜料的发明,这弥补了原著没有更多谈论西方以外的艺术的遗憾D.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行文过程中都采用了中外情况对举、相互关联的方法,这可以加深读者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3.下列材料,最不可能被鲍尔用到一部关于中国颜料发明的著作中的一项是()A.烟臭是敦煌莫高窟使用的颜色材料之一,它是从烟囱壁分离出来的烟团,将烟怠与胶融合,便生成墨这种颜料,由墨而出便是黑色B.赤红之色象征福贵,是传统牡丹画常用的颜色,明代画家徐渭画牡丹却不用此色,仅以泼墨为之,水墨润泽又浓淡得宜,富有生气C.蓝草的叶子含有一种色素,现代的科学名称叫“蓝成”,它在水浸的条件下逐步水解,染于织物上后,经日晒氧化就生成“蓝靛”D.铅白一般指碱式碳酸铅,又名铅粉、铅华,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早、记录最丰富、品种最多样的白色颜料,常用在中国古代绘画中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有关“中国紫”的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
5.鲍尔把一部有关颜料发明史的著作取名为“明亮的泥土”,书名含义丰富,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迅速消失的一切李娟为了让羊多吃一点,走远一些,居麻每次放羊总是天黑透了才回来等回到家,冻成了一截木头的居麻,一碗接一碗木然地喝茶,半天不吭声这一天,尤其地冷,哪怕紧傍着炉火,呼吸间仍是浓重的白气后来,这家伙大约缓过来了,突然俯身过来扯着我的外套袖子,开口道〃是新衣服吗?〃我说〃不,穿了五年了〃他便非常吃惊的样子,啧啧不已然后他又扯着自己身上半旧的军便装说这个嘛,两千,十年的!“一一我乍听之下,以为是两千年买的,穿了十年了连忙说〃哎呀,穿了十年还这么新啊?质量可真好!”他一愣,生气地说哪里的‘十年,三个月不到!〃原来,两千十年〃的意思是“2010年〃如果只是才穿了三个月的衣服,那看着未免也太旧了……他又指着嫂子的紫红色长大衣——我前两天刚为她奋力洗出来——说〃这个,才穿了一年,还是两百块钱的东西!〃我不吭声,我这件棉服才一百多块钱当时给嫂子洗大衣时,心里还想也不知穿了几十年了,脏成这样!却不知道,这衣服那才是第一次下水洗出来的那水,跟巧克力浆似的!清第一遍的水像老抽一样,清第二遍的水跟酱油一样估计第三遍才能清出生抽来但当时已经洗了两个多钟头这边,居麻还在愤愤地发牢骚一年一件,衣服没有了,两百块!两双鞋子没有了,一百块!里面的,外面的,上面的,下面的,你的,我的!全都没有了,算下来多少钱?!天天放羊,早早地出去,晚晚地回来,结果这个样子!〃我不知如何安慰想分享几招保护衣服的方法,刚开口又想起这几招只适用于定居的生活——较轻松的、稳定的生活但又怎能说大家不爱惜物品呢?衣物总是补了又补,鞋子没有一双不曾打过补丁穿坏的衣服就剪开,拼补成大块布料,缝成结实的大包搬家时使用,或给骆驼做外套或裁成条儿,编成结实的绳子……,总之,一件衣服被淘汰后还要在这个家中存在很长时间,才一点点消散连一只喝过饮料后的塑料瓶也舍不得扔掉,不辞辛苦带进了冬窝子,装了这个又装那个一次盛了牛奶后,夜里上冻了,倒不出来加玛就把瓶子放在铁炉边烘烤一不留神火烧得太大,瓶子烤瘪了,整个儿深深凹成了〃c〃形但仍然不扔,换成装葵花籽油尽管如此节省,一切还是在迅速流经这个家庭,像水一样无论被这水如何地冲刷,这个家似乎始终一成不变,稳固结实可我还是看到这水正在日夜不息地悄悄带走一切长年的艰辛劳动,令居麻和嫂子一身病痛,有时痛得路都走不成于是两人整天把阿司匹林和去痛片当饭吃,一天四五遍,一次两片据说已经连着吃了五六年T!服下阿司匹林或去痛片不到半小时,疼痛立刻消减,令大家很满意几乎每一家牧民都大量备有这些便宜药,很让人揪心……有一天居麻突然鼻血流个不停我想以个人的经验帮他止血,可他不干,说头疼得很,血流出来就不痛了于是,每到血稍稍止住,他就用力揭鼻子,强迫其继续再流……看得人心惊肉跳我觉得肯定与服药过量有关他也承认,昨晚膝盖疼得厉害,便起来一气吞了四粒去痛片我痛心疾首地说“再别吃了!那东西不好!〃他说对,去痛片不好还是阿司匹林好〃我连忙说阿司匹林也不好!〃他说豁切〃再懒得理我坐在床沿上,垂着头,继续有气无力地流鼻血除了沉重的生活压力,威胁健康的还有不当的生活习惯我看到女人们总是一洗完头,就把湿头发紧紧地编成辫子盘起来,再出去到冰天雪地里干活而且还总是湿着头发睡觉每天晚上,嫂子结束一天的劳动后,就哼哼唧唧爬到花毡上让我给她按摩尤其是小腿处,我用脚尖轻轻一踩她就痛得叫出声来居麻因腿疼而一痛一痛地爬上床躺倒时,大家都悄悄地不吭声,稍微说点啥都会惹他心烦连十五岁的扎达也天天嚷嚷着这痛那痛还咳嗽个不停,咳声很浑浊加玛虽然没有疼痛,但其实也不健康她和嫂子一样,指甲凹凸不平,扭曲得厉害没办法,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多少蔬菜,还都不是什么新鲜的蔬菜,更别提水果了我发现,牧业上的孩子,小的时候总是显得比实际年龄小;一旦长大了,又总显得比实际年龄大如此缓慢的成长,如此迅速的衰老前来收购牲畜的老板对我发牢骚你看你们城里人,四十多岁还和我们二十多的人一样!你们这些天天坐在房子里干活的人,哪会有什么病呢?……我无话可说无论如何,生命需要保障,世人都需要平等地受用现代生活一定要定居,羊群一定要停下来不只是牧人,连大地也受不了了——羊多草少、超载过牧的状况令脆弱的环境正在迅速恶化但是,草畜平衡,这是牧业生产的一个基本道理,也是牧人们自觉恪守的古老准则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什么导致失控?……想来想去,大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最先失控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在餐桌上吃半份羊肉剩半份羊肉的贪婪又狂妄的人总之接下来,一定得把羊群拦截在南下的途中,使之停留在乌伦古河一带一定得承受彻底离开羊群后,荒野失去活力,渐渐退化乃至沙化的代价……无可避免羊的数量继续理直气壮地增长,世人更加理所当然地浪费不知再怎样说下去……总是有人说,今年是羊群进入冬窝子的最后一年那么,这些定居前最后的情景正好让我遇见……我不认为这是我的幸运(节选自《冬牧场》,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穿了五年的棉服还很新,而居麻才穿了三个月的军便装已经半旧了,侧面描写出牧民在冬牧场生活的环境恶劣B.牧业上的孩子成长缓慢,衰老迅速,是因为当地环境恶劣,资源匮乏,再加上劳苦的游牧生活方式,生命健康得不到保障C.作者亲身经历游牧生活,收集原生态素材,以在场者的姿态状写冬牧场情景,以质朴又生动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D.作者描写冬牧场时,使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如对旧衣服的改造和居麻流鼻血的描写,将牧民的日常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
7.下列对本文语言锤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锤炼语言,要推敲词语写居麻吃去痛片,使用了“吞”字,表现居麻吃药的迫切,令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居麻的疼痛B.锤炼语言,要灵活运用句式居麻针对衣服发的牢骚,使用了多组整句,表达了居麻对钱不经用的愤愤之情C.锤炼语言,要巧用修辞写居麻放牧回来”冻成了一截木头”,使用借喻修辞,表现天气的寒冷与放牧的不易D.锤炼语言,要让语言有情趣叙述“我”为嫂子洗脏衣服时,接连使用了“老抽,“,酱油,,“生抽,,等词语,充满了趣味
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说“一成不变”,又说“带走一切”,对此你作何理解?
9.文章结尾为何说“我不认为这是我的幸运”?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颛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
①,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高谢之及颛卒,亮垂泣三日(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二》)材料二杨颛之谏诸葛公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大哉言矣!公谢之,其没也哀之,而不能从,亦必有故矣公之言曰〃宁静可以致远〃则非好为烦苛以竞长而自敝者也先主之初微矣,虽有英雄之姿,而无袁、曹之权藉,屡挫屡奔,而客处于荆州,望不隆而士之归之也寡及其分荆据益,曹氏之势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尽其才,人争归之,蜀所得收罗以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轻,蜀之士躁,虽若费祎、蒋琬之誉动当时、而能如钟繇、杜畿、崔琰、陈群、高柔、贾逵、陈矫者,亡有也军不治而唯公治之,民不理而唯公理之,政不平而唯公平之,财不足而唯公足之;任李严而严乱其纪,任马谡而谖败其功;公不得已而察察于纤微以为谟大猷之累岂得已乎?夫大有为于天下者,必下有人而上有君而公之托身先主也,非信先主之可为少康
②、光武也,耻与荀或、郭嘉见役于曹氏,以先主方授衣带之诏
③,义所可从而依之也上非再造之君,下无分猷之士,孤行其志焉耳向令庞统、法正不即于滥亡,徐庶、崔州平未成乖散,先主推心置腹,使关羽之傲、李严之险,无得间焉,领袖群才,各效其用,公亦何用此营营为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注】
①丙吉、陈平西汉丞相,都不亲理细务
②少康夏代中兴之主
③衣带之诏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不得已A而B察察C于纤微D以为轩谟E大猷F之累G岂得已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爨,煮饭、做饭,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爨”意思相同B.劳,使……劳累,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侣”用法相同C.微,卑微,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思不同D.“见役于曹氏”中的“见”与《孔雀东南飞》“府吏见丁宁”的“见”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颛认为,凡事亲力亲为的人,把自己弄得神形疲惫,不是因为才智比不上奴婢和鸡狗,而是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B.诸葛亮认为,心境平稳沉静,专心致志,才能高瞻远瞩,可见他并不是喜欢以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来逞强,使自己疲劳困乏的人C.刘备分得荆州、占据益州的时候,曹操的势力已经很强盛了,再加上曹操知人善任能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士人争相投奔他D.江湘和巴蜀的士人都有缺点,虽有像费祎、蒋琬等名人,但像钟繇、杜畿这样的人太少,以致蜀国在政治、财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
(2)以先主方授衣带之诏,义所可从而依之也
14.对于杨颛的谏言,诸葛亮为何“谢之”但又“不能从”?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浙江舟中作赵孟^
①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椁浮到日华
②东【注】
①赵孟)慎字子昂,宋太祖十一世孙,书法家、画家、诗人,被称“元人冠冕”宋末以父荫补官,入元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本词应作于其罢官南归后
②日华太阳的光华,词中指太阳
15.下列对这首词作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舟行江上,词人感慨潮涨潮落何时才能终结,与“春花秋月何时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8.“消沉”二句从人生的慨叹转入对历史的观照,易代之悲、兴亡之感令词人思绪万千C.词人渴望驾长风、乘木筏直抵仙境,流露出不甘沉沦堕落,追寻光明自由的迫切心情D.这首词既以绿水青山、行舟飞鸟相映成趣,末又以“日华”反照全词,淡雅中见浓丽
16.清代赵翼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家史访谈中,爷爷回忆自己幼年境况之时,用了《陈情表》中的“,来形容外面没有可以依靠的亲戚、家里也无人照看门户的艰难情形
(2)古人常用“酒”或“茶”寄托情感,表达人生感慨,黄庭坚和陆游分别在《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中用“和“”来以酒或茶寄情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