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语文年级六年级学期秋季课题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L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运用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读懂句子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悟“知音”深情,感受艺术魅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读懂句子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悟“知音”深情,感受艺术魅力教学过程㈠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我们先来看单元篇章页
2.这节课,我们就先从几个词开启这段美妙的艺术之旅(出示词语)⑴一起来读读,有什么发现?(都和音乐有关)3•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和音乐有关⑴齐读课题⑵这里的琴,是古琴,又称七弦琴(出示图片)⑶理清“鼓”的意思理解课题㈡反复读文,疏通文意
1.任务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⑴指生读⑵正音(巍巍乎、少选之间、汤汤乎、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⑶一起读这几处2•读文言文呀,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来⑴任务二再读课文,试着标出停顿,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第3题的第
(2)小题⑵交流,指导齐读选项A和选项B⑶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导读⑷核对刚才划分的节奏,试着读一读3,读文言文,在“哉”“乎”这些词语后,可以试着拉长字音,声断气连,会更有韵味⑴听老师读;自己试着读⑵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⑶真好听,咱们一起读⑷核对全文节奏,练读⑸呈现不同形式的《伯牙绝弦》,读㈢梳理文脉,读懂“知音”
1.读着读着,我们都知道了文章的一个主人公是伯牙,另一个主人公是一一钟子期⑴你了解伯牙和锤子期吗?交流出示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理清“之二⑵《荀子.劝学》中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你对伯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吗?⑶出示伯牙和锤子期的资料⑷一个是宫廷琴师,一个是山野樵夫,地位迥然不同的两个人,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知音”的代名词⑸你怎样理解“知音”?请听学习伙伴的分享任务三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伯牙和子期是知音呢?画出相关句子
2.出示句子⑴读懂这两句话的意思了嘛?⑵从哪儿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①“方鼓琴”“少选之间”时间短,秒懂,真乃知音啊!
②“志在泰山一一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一一汤汤乎若流水”⑶是呀,伯牙弹得忘情、投入,钟子期也听得忘情、投入那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什么呢?⑷那么子期又会如何赞叹呢?
3.伯牙的琴声表现了那么多景物,为什么只写高山、流水?出示资料⑴看来,高山、流水就是伯牙的心志、情志那寄托了他怎样的志向?⑵琴声也懂,心声也懂这就是心意相通、心有灵犀的知音!⑶齐读这两个句子
4.我们经常说,“知音难觅”作为琴仙,也有这样的苦恼吗?(出示资料)⑴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如此难得的知音,伯牙会说什么呢?⑵出示《列子.汤问》中的相关资料
5.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中秋再相会无奈世事难料,夏去秋来,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得知^子期的死讯后,出示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⑴伯牙为何破琴绝弦?⑵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感受知音之情㈣拓展链接,文化传承
1.子期走了,伯牙也消逝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了但是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唤起了更多人对朋友、知己的向往(师引读)于是,当孟浩然历经了苦难,寄情于山水之间时,他在心里默默地说那个被称为诗仙的太白在饱尝人生悲苦之后说在王安石一心变法却得不到支持时,他感叹
2.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关于知音的名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高山流水遇知音,在人们寂寞孤寂时已经化作最温暖的慰藉《伯牙鼓琴》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语“高山流水”也就用来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㈤作业推荐阅读伯牙凭吊锤子期的一曲短歌读一读,试着理解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po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