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看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考点知识点总结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们的解释也相当灵活常用虚词例释
1.但
①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等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②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可译为但是〃不过只是〃等例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2.而
①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A.
②连词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饮少辄醉,而年又,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表示转折,相当C.于却但是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表示顺)D.承,相当于〃然后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表)E.修饰,相当于地例默而识之(《论语述而》表并列,相当于并不是......而只是......〃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3A.,,.耳语气词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陈涉世家》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驴》)4A.何
①疑问代词代事物,可译为什么〃例子何恃而往(《为学》旧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C.柳先生传》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A..乎
①语气词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B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C说》.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
②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例牡丹之爰,宜乎众矣(《爰莲说》)A.
③介词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例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B(《醉翁亭记》.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例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6.或
①代词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时间等的一部分,可译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A.
②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也许大概〃)B或许〃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表示时间,可译为偶尔有时〃例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7.乃
①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A.
②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相承,可译为就〃于是〃等例陈涉乃)B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发生、出现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却等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8A..其
①代词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你〃他〃我的〃自己)B.的〃等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代具体的事物例屠自后断其股(《狼》)旨示代词,可译为这那等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副词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或者不译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句中第一个“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编者注)
9.且
①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出现是暂时的,可译为姑且暂)B时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出现,可译为〃将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尚且〃等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10A..虽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我之死,有子)B存焉(《愚公移山》.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11A..遂副词表示结果,可译为〃终于〃结果竟然等例寻向)B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随即等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12A..也
①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可译为啊〃〃)B.呀〃,或不译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吗,或不译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C(《陈涉世家》.表示祈使、命令、劝阻语气,可译为〃啊〃呀吧〃等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语气助词,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可译为啊呀等,或不译例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黄生借书说》)13A..已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可译为已已经〃等B.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与“而〃组成固定词组,表示后一个动作行为与前一个动作行为相隔不久,可译为不久〃例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14A..以
①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B于例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表示工具、手段、方式,)可译为用〃拿等例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C.表示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为在于从等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隆中对》)A To
②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出)B师表》.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才〃因而〃等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15A..矣语气词表示已然,可译为〃了〃例不可,吾既已言矣)B.(《公输》表示肯定语气,可译为了〃,也可不译例温故而知新,)C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了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16A..于介词表示时间,可译为〃在到......时〃等例于时冰()B皮始解,波色乍明《满井游记》.表示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
2、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3、间():参与
4、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5、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
7、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对回答
9、彳扁通遍遍及,普遍
10、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
11、加:虚报
12、信:实情130:、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
14、福赐福,保佑
15、狱:案件
16、虽:即使
17、察明察
18、情:(以)实情判断
19、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0、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1、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2、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3、鼓击鼓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24、败绩大败
25、驰:驱车追赶
26、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27、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28、逐追赶、追击
29、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30、故原因,缘故
31、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32、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作,振作
33、再第二次
34、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5、测推测,估计
36、伏埋伏
37、靡倒下初三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颜回好学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日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注释】
①蚤同早〃
②鲁哀公鲁国国君【启发与借鉴】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I,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恸
②对
③亡
2、翻译
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三)仁爱参考答案14颜回好学
1.
2.
①①极悲伤
②回答
③同无学生更加亲近(我)
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爰好学习的?
(三)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