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儿临床治疗观察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以高血糖反应为主要特征,而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但是首发症状酮症酸中毒在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现象,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1];该院为了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首次症状中毒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效果,将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次选取该院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男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女性患者二1010;年龄112岁,平均年龄〜(
7.12+
1.21)岁对照组男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女性患者二119;年龄213岁,平均年龄(
7.15±
2.24)岁40〜例患者均符合首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家属同意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分别在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方法一旦确诊后对其建立静脉通道,纠正酸中毒,给予扩充血容量、水电解质等常规治疗,必要时可对其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在第一个小时内以25mL/kg的速度为其输入生理盐水,并根据患者的血纳溶度水平给予持续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200mL生理盐水
0.9%+胰岛素
0.1U/(kg/h),并每间隔2h对患者测量一次尿糖、血糖,同时记录患者血糖降低速度,若患者的降低血糖速度在
3.
55.5mmol/L〜左右,应维持原来注射速度,若是降低血糖速度低于
3.5mmol/L,则停止滴注胰岛素,改为皮下持续注射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实验室指标(K+、Na+、CL-、Ca2+、尿素氮、pH、血碳酸氢根、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进行观察和评价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经治疗后临床表现消失,血糖水平恢复正常范围,不影响日常生活;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缓解,血糖水平能逐渐改善;无效经治疗后临床表现无改善,血糖水平逐渐上升;(显效+有效)/单组例数X
100.00%
1.4统计方法全文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土s)表示,行t检验;P
0.05);具体见表33讨论酮症酸中毒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同时也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一般见于I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出现局部感染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可促使疾病进一步发展,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可伴有多尿、多食、消瘦等临床表现[2-3];除此之外,患者呼气时可出现腐烂水果味以及呼吸中枢兴奋,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呼吸衰竭以及消化系统症状等,若患者的出现呼吸深大现象,应警惕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是因为继发细胞内大量流失镁和钾,从而引起胃肠迟缓性麻痹,此现象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临床上一般采用胰岛素对其进行治疗,此治疗手段是目前最平稳、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糖液补充以及血糖下降速度,以免引起并发症,如低血糖等,从而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率在临床上比较低,此现象与医生认识不足具有密切相关联系,若是患者一旦发生神志障碍、精神差、脱水、深快呼吸、多饮、多食、多尿等现象,应警惕酮症酸中毒现象的发生;其治疗原则是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注射,但是由于部分家属严重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误以为降糖药物可以代替胰岛素治疗,从而引起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为此在临床上应重视患儿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现象发生[4];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患儿进食后注射胰岛素改为餐前皮下注射;
②为避免血糖水平反跳,可对患者选择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35U);
③合理应用抗生素〜综上所述,在临床上抢救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关键在于尽早诊断,从而及时对其进行补液、扩容等基础治疗,并合理应用胰岛素;除此之外,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