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1.1《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此时,虽然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但满汉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仅展现了汉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还巧妙地融入了满族文化的特色,如服饰、饮食、礼仪等方面的描写,使得作品更具时代感和地域特色他通过“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叙事方式,将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使得整部作品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同时丁他还运用了象征、隐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深度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以及内心感受融入到作品中,使得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曹雪芹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社会环境,涉及到了社会、家庭、文学、哲学、宗教等多个领域,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描写这些家族的繁荣与衰败,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曹雪芹在书中多次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原则,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反思在创作过程中,他不仅汲取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还通过深刻的思考和精湛的技艺,将这些素材和灵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这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的经典之作他借鉴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文学传统,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同时,他也通过对这些传统元素的再创造和再加工,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和意义在清代社会,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往往被束缚在家庭和婚姻中,无法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众多,且各具特色,曹雪芹通过她们的命运和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同时也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曹雪芹通过对这些女性角色的深入刻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同时也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这种女性主义视角的运用,不仅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也为后世的女性主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本支持《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浓缩的二十四史《红楼梦》是通过“四大家族”的由盛到衰,展现的是整个封建社会和意识形态的总体毁灭在《红楼梦》展示的世界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封建社会的历史趋势,而且会提高对历史感性的认识《红楼梦》的伟大还在于她融会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精华在曹雪芹创造的艺术境界里,可以发现新的哲学、文化,即曹雪芹的哲学、《红楼梦》独特的文化作者介绍
1.2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之子(一说曹之子,约生于1724年)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绮、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
(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一一《红楼梦》
(1)早年生活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度过了锦衣纨绮、富贵风流的生活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2)家族衰败雍正五年(1727年)末至六年(1728年)初,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生活陷入困顿
(3)创作《红楼梦》在经历家族衰败后,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这部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4)多才多艺曹雪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这些兴趣和爱好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素材
(5)晚年生活曹雪芹晚年生活更加艰难,举家食粥,更为艰难为生活所迫,他妻死子亡,最终在穷困潦倒中去世然而,他的不朽巨著《红楼梦》却流传千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曹雪芹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为我们创作出了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明珠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感受人性的美好和悲剧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经历,学习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勇气知识点整体脉络以及情节梳理2整体脉络
2.1全书可以分为五大段落
一、作品的第一回至第五回,是全书的“序幕”第一回中写了“无材补天”的石头的故事,写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还写了甄士隐和贾雨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那个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作者明确地发表了自己对小说创作的主张,这或者正是全书的纲领《红楼梦》,正是作者的小说创作主张的实践第二回写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在结构上是极其重要的安排作者要给我们讲述的这个贾府,人物多,头绪多,难以说清,而冷子兴的介绍,正可使读者在“进入”这个贾府之前,对它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再一一细写这样,在第三回里,则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全书主要人物的出场即通过林黛玉来到贾府,写了贾母、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王夫人、邢夫人、王熙风和贾宝玉等人物陆续出场到第四回,作者又把笔锋一转,写了薛家的故事这既是写《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薛宝钗的出场,更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故事广泛地描写了社会的黑暗,为贾府日后发生的事提供了社会背景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与全书第一回中出现的有关“石头”和“灵河岸边”的神话联系起来,并通过贾宝玉看到的“判词”,听到的“仙曲”,预示了《红楼梦》中众多女性的命运,即所谓“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
二、第六回至第十八回为第二大段从第六回开始,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红楼梦》的故事这一大段的主要内容是秦可卿之死和贾元春省亲这两大事件,都发生在全书开卷不久,以惊人的豪华排场来表现当时的贾府正处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珠宝乾坤、玻璃世界”的兴盛时期秦可卿,作为一个孙媳妇,其丧事居然可以如此隆重,如此奢华,而且在出殡时竟然有北静王亲来路祭,并对贾政、宝玉父子大加奖誉这都充分显示了贾府的显要地位而元春省亲,则更直接说明了贾府乃是封建社会中最有权势的皇亲国戚之家
三、第十九回至第五十四回为第三大段这一大段,是在秦可卿之死和元妃省亲之后,即在极力渲染了贾府的奢华富贵之后,从四个侧面来展示贾府的生活画卷
1、以贾母为首的贾府的主人们,穷奢极欲,“福深还祷福”清虚观打醮,两宴大观园,宝钗、风姐过生日等豪华享乐的情节都安排在这一大段之中他们想尽了人间一切享乐的法子,尽情地享乐,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情趣而得到满足大观园中,一大群贵族小姐加上“富贵闲人”贾宝玉,今日赏花,明日赋诗这是高雅的享乐;呆霸王薛蟠,又有薛蟠式的享乐而这一大段中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正是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写出了大观园这个贵族的天堂刘姥姥客观上成为贾府奢华生活的见证人
2、但是,就在这一派温柔富贵的气氛中,却发生了“叔嫂逢五鬼”(第二十五回)、“变生不测风姐泼醋”(第四十四回)的情节,这却是耐人寻味的第二十三回,写宝玉、黛玉等遵元妃谕搬进了大观园,这里的确成了“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到了第二十五回,先写贾环故意烫伤宝玉,接着写赵姨娘请马道婆“作法”,几乎害死了宝玉和风姐这虽然是一场迷信的闹剧,但却反映出贾府内部的你死我活的矛盾第四十三回至四十四回,正写风姐春风得意过生日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贾琏与鲍二家的私通的轩然大波总之,在一派温柔富贵的气氛之中,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灾难”,打破了盛世的假象
3、在这一大段中,比较集中地安排了宝玉与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故事,写出了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如第十九回,通过袭人之口写宝玉不仅自己不爱读圣贤之书,而且把“凡读书上进的人”都叫作“禄蠹”,认为那些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第二十回又写宝玉有个呆主意在心里,“他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第三十六回写宝玉十分反感宝钗等人对他的劝诫,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秀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同时,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也大部分集中在这一大段之中,既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纯洁、执著的爱情,更表现了他们受到的压力和痛苦的折磨而宝玉、黛玉的叛逆思想与贾府中正统思想的矛盾,也正是在这一大段中形成激烈的对抗,第三十三回的“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就是集中的表现
4、晴雯的不可辱以及鸳鸯抗婚等情节,也是这一大段中的重要侧面既写出了这些女孩子的纯洁优美,更写出了她们的刚烈和抗争而第五十三回所写的乌进孝进租,一方面可以看出贾府奢侈生活的巨大耗费,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贾府实已人不敷出整个第三大段就是由以上四个侧面交错结构而成的在第二大段的基础上,把表面上的、整体上的繁华富贵与已见端倪的衰败趋势、种种矛盾冲突紧紧结合在一起,真实地展现了这个贵族之家的生活画卷
四、第五十五回至第七十八回为第四大段第五十五回,是这一大段的开端,也是全书的一个转折点读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此后的贾府,已经走上了无可挽救的衰败之路在第二回书中,冷子兴说贾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但从五十五回开始,贾府不仅“内囊”已经尽上来了,而且“外面的架子”也有些支撑不住了这一大段,是通过以下七个层次顺序展开的
1、第五十五回一开始,就写道“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便小月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谁知风姐禀赋气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养,平生争强斗智,心力更亏,故虽系小月,竟着实亏虚下来0”凤姐病倒,在贾府可不是小事接着又写王夫人有许多“吊贺迎送”之事,“应酬不暇”于是府中群龙无首,引出了“探春理家”探春是一位有男子气概的小姐,接替风姐“理家”,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她的庶出的地位,府中上下的重重矛盾,造成了探春的困境,如其生母赵姨娘就首先出来与她为难,所以,探春理家虽有些小改良,但也不能改变贾府衰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