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TIrt,,A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依次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诗经》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十三篇可分两大部分前九篇谈“小学”和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因此,《经典常谈》虽说不是“国学概论、但只要细读全书,在深入经典文本的同时,又可以获得系统的国学常识字(工具)——《《说文解字)第一》经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v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四书第七)史——《《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子——《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三、作品特点作者推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人门书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四、分篇简介《说文解字》第一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2.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籍文古文
3.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辞赋第十诗第十二
3.根据《经典常谈》遵循的“经、史、子、集”编排标准,以下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文第十三A.经《论语》十二章《孟子》三章《诗经》二首《周亚夫军细柳》B.史《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愚公移山》C.子《庄子》二则《醉翁亭记》D.集《出师表》《陋室铭》《石壕吏》
4.子瞻中学文学社将开展《朝花夕拾》的一个主“主题阅读”分享会,请你按照示例,重新拟定阐述题,选出相应篇目不少于三个,分类理由拟定主题篇目名称分类理由在百草园嬉戏,得到《山海经》的惊喜,对庙会的好奇,这些是童童年的《从百草园到三味年的“趣”;而与百草园离别,隐鼠被误踩,被要求背书而耽误看“趣”与书屋》《阿长与〈山戏,这些又是童年的“憾”“憾”海经〉》《五猖会》
3.C
4.示例拟定主题孩子的“爱”与“憎”篇目名称《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琐记》分类理由对阿长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表达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这是鲁迅的“爱”鲁迅父亲临死时,衍太太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父亲走的不安宁;鼓励小孩子吃冰;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表现了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人这是鲁迅的“憎”
4.书中每字都有说解,还标注读音
5.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周易》第二本章从《周易》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八卦说起,介绍了五行八卦和生活密切相关,八卦真正的由来筮法,解释八卦吉凶的辞为爻,卦爻的集合为《周易》,《周易》怎么成儒家经典的,《周易》怎么一步步登顶《六经》之首的,以及《周易》的民间发展所以在《周易第二》朱先生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对《周易》内容的介绍上,而是追溯了《周易》的起源,梳理的《周易》的发展,可以说跳出了《周易》,高屋建令瓦L卜官将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
6.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家学说盛行,儒家受两派影响,对《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借着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这种新解释的内容,便是所谓《易传》
7.后世传说八卦、重卦、《易传》的创作者都是圣人,《周易》的诸多经传也都出自圣人之手,使得《易经》成为儒家的传道书在汉代,成为《六经》之首《尚书》第三《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1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⑵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说出的写下的都可以叫作“辞”卜辞我们称为“辞”,《尚书》的大部分其实也是“辞”
8.《尚书》内容1《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⑵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后人便用“誓”“诰”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也有记事的,这些辞有的是当代史官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追记当代史官也许根据亲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3《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诗经》第四《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计有“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共160篇,其中大部分为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宾宴享“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现存共40篇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诗经》根据所配乐曲的性质划分的三个种类合称《诗经》的“六义”三礼第五三礼——《礼记》《周礼》《仪礼》《礼记》内容“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所述的礼制有实施的,也有理想的《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发展《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汉代流传到现在的只有《大戴记》和《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春秋》三传第六《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三传》就是对《春秋》的解读,公羊、毂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左传》汉代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我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特点就是文笔好晋范宁评价《左传》,“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其文缓,其旨远”四书第七《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战国策》第八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战国策》文辞妙绝把策士铺陈的伟丽,叱咤的雄豪,都传达了出来,那些曲折微妙的声口,也丝丝入扣,千载如生《史记》《汉书》第九《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有八十万字诸子第十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土”“土”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土”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各学派代表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统于一尊诸子百家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养他说为人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心,能够推己及人,这所谓“直”“仁”“忠”“恕”;其他代表人孟子,名轲,邹人孟子说人性是善的人都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这便是仁义礼智等善端,只要能够加以扩充,便成善人这些善端,又总称为“不忍人之心”圣王本于“不忍人之心”,发为“不忍人之政”便是“仁政”、“王政”荀子,名况,赵人荀子说人性是恶的性是生之本然,里面不但没有善端,还有争夺放纵等恶端但是人有相当聪明才力,可以渐渐改善学好;积久了,习惯自然,再加上专一的工夫,可以到圣人的地步所以善是人为的墨家创始人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他们有主义他们虽以帮人打仗为生,却反对侵略的打仗;他们只帮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作道家老子和庄子老子相传姓李名耳,楚国隐土楚人是南方新兴的民族,受周文化的影响很少;他们往往有极新的思想庄子名周,宋国人,他的思想却接近楚人法家:韩非子他们中间有重势、重术、重法三派,而韩非子集其大成他本是韩国的贵族,学于荀子他采取荀学、老学和辩者的理论,创立他的一家言;他说势、术、法三者都是“帝王之具”,缺一不可势的表现是赏罚赏罚严,才可以推行法和术因为人性穷竟是恶的术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技巧综核名实是一个例君主能够兼用法、术、势,就可以一驭万,以静制动,无为而治有法家的学说,从实际政治出来,切于实用中国后来的政治,大部分是受法家的学说支配的阴阳家汉代所称的阴阳家便出于方士古代术数注意于所谓“天人之际”,以为天道人事互相影响战国末年有些人更将这种思想推行起来,并加以理论化,使它成为一贯的学说这就是阴阳家代表人物骆ZOU衍他研究“阴阳消息”,创为“五德终始”说“五德”就是五行之德五行是古代的信仰骆衍以为五行是五种天然势力,所谓“德”每一德,各有盛衰的循环在它当运的时候,天道人事,都受它支配等到它运尽而衰,为别一德所胜所克,别一德就继起当运辞赋第十一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后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作《三都赋》诗第十二从汉乐府写起,引出乐府诗,然后依次介绍汉献帝、魏晋交替时期五言诗的发展一一介绍晋代诗时着重介绍两位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一一齐武帝永明年间的“宫体”诗一一唐朝诗歌的发展,重点介绍李白、杜甫、韩愈一一唐晚期诗歌重点介绍杜牧、李商隐一一南宋诗重点介绍苏轼、黄庭坚,三大诗人杨万里、范大成、陆游诗的发展L乐府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这种种乐歌,后来称为“乐府诗”北宋郭茂倩收集汉乐府以下历代合乐的和不合乐的歌谣,作《乐府诗集》汉乐府以叙事为主,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直到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而成就最高的是《文选》所录的《古诗十九首》2,五言诗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氏父子在五言诗上下功夫但真正奠定五言诗基础的是魏代的阮籍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
9.晋代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借古人及神仙抒写自己的怀抱,为后世所宗融化老、庄的文句,抽象说理,所以钟蝶说像“道德论这种诗千篇一律,没有“我”;但在这种影响下,却孕育了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个大诗人10宫体诗齐武帝永明年间(西元四八三一四九三),“声律说”大盛诗文都力求谐调,远于语言的自然这时的诗,一面讲究用典,一面讲究声律,不免侧重技巧的毛病到了梁简文帝,又加新变,专咏艳情,称为“宫体”,诗的境界更狭窄了这种形式与题材的新变,一直影响到唐初的诗这时候七言的乐歌渐渐发展11唐诗唐初七言乐歌渐渐发展,谐调也逐渐完备,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古体的五言诗也变了格调初唐时候,大体上还继续着南朝的风气,辗转在艳情的圈子里但是就在这时候,沈侄期、宋之问奠定了律诗的体制李白更撇开了排偶和谐调,作他的七言乐府但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晚唐诗向来推李商隐、杜牧为大家12宋诗宋代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只知道典故对偶,真成了诗玩意儿王禹储独学杜甫,开了新风气欧阳修、梅尧臣接着发现了韩愈,起始了宋诗的散文化南宋的三大诗家杨万里为人有气节;他的诗常常变格调范成大是个达官他是个自然诗人,清新中兼有拗峭陆游是个爱君爱国的诗人文第十三本章还是以时间为顺序,从辞到文,介绍了文的发展历程,由辞到文,其中包括卜辞、讼辞、春秋战国辩者的说辞、第一种私家著作《论文》、诸子百家之文、寓言、以《春秋左氏传》为代表的记事文、第一部由自己系统的史书《史记》、辞赋、佛典的翻译、群经的义疏、新体”古文“(散文)、语录、传奇、话本、八股文本章包含内容很多,但是条理清晰,繁而不乱,正如朱自清的学生汪曾祺,所说“朱先生把好几百年的纷纭混杂的文学现象捋出了一个头绪,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一通百通朱先生把一部文学史真正读通了”主要内容
1.辞春秋时期列国外交的言语称为“辞”或“命”,又合称为“命”或“辞令”记言记事的辞之外,还有讼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所以最重说辞他们的说辞铺张局势,最重辩
2.《论语》和诸子百家一一言文渐渐分离孔子开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从此也便有了第一种私家的著作《论语》诸子打大概多是弟子们及后学者所记,著作越来越多,流传也越来越广《墨子》大约也是弟子们所记《孟子》据说是孟子晚年和他的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编定的,可也是弟子们记言的体制由对话而发展为独白,便是“论”初期的论,言意浑括,《老子》可为代表;后来的《墨经》,《韩非子•储说》的经,《管子》的《经言》,都是这体制再进一步,便是恢张的论,《庄子•齐物论》等篇以及《荀子》《韩非子》、《管子》的一部分,都是的还有一种“寓言”,藉着神话或历史故事来抒论《庄子》多用神话,《韩非子》多用历史故事《庄子》有些神仙家言,《韩非子》是继承《庄子》的寓言而加以变化战国游土的说辞也好用譬喻譬喻成了风气;这开了后来辞赋的路这种记言是直接的对话由对话而发展为独白,便是“论”论是进步的体制,但还只以篇为单位,“书”的观念还没有直到《吕氏春秋》,才成了第一部有系统的书
3.记事文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左传》只是记事,《史记》进一步描写人
4.辞赋汉武帝时候,盛行辞赋“骈文”或“骈体”出于辞赋,句读整齐,对偶工丽
5.散文梁昭明太子在《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用典故、有对偶、谐声调的抒情作品叫作“文”后来出现两种新文体,佛典的翻译与群经的义疏不过没有人将这些当作“文”的“文”只用来称“沉思翰藻”的作品北周的苏绰是首先提倡复古,李谬等纷纷响应,唐初陈子昂提倡改革文体,韩愈继往开来倡导“古文运动”,宋代称为“散文”
6.语录和传奇唐代又有两种新文体发展一是语录,一是“传奇”,都是佛家的影响语录起于禅宗禅宗是革命的宗派,他们只说法而不著书他们大胆地将师父们的话参用当时的口语记下来后来称这种体制为语录传奇是有结构的小说从前只有杂录或琐记的小说,有结构的从传奇起头传奇记述艳情,也记述神怪;但将神怪人情化这里面描写的人生,并非全是设想,大抵还是以亲切的观察作底子这开了后来佳人才子和鬼狐仙侠等小说的先路
7.话本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后来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
8.八股文明代八股文盛行,清桐城派声名大振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胡适之先生提倡白话文,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畅行整本书阅读中,序言和目录可帮助我们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请根据以下两本书的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按要求完成小题《经典常谈》目录《朝花夕拾》目录《说文解字》第一《狗•猫•鼠》《周易》第二《阿长与〈山海经〉》《尚书》第三《二十四孝图》《诗经》第四《五猖会》“三礼”第五《无常》“春秋三传”第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四书”第七《父亲的病》《战国策》第八《琐记》《史记》《汉书》第九《藤野先生》诸子第十《范爱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