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练案古诗文复合文本参照阅读65
一、(2023・湖北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分)材料一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祛
①,文公奔翟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窦,不得也及文公反国,披求见公日:“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日:“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或日:齐、晋绝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不忠之臣以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而明不可烛,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直饰君令而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死君复生,臣不愧,而后为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节选自《韩非子•难三》)材料二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日广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日:“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日:“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日:“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虚欠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日:“逢莫大之恩,幸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味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太宗闻而嘉叹之时有齐王元吉府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立合军拒战,及杀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王师不振,秦府护军尉尉迟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马号泣,拜辞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日:“义士也”命释之(节选自《贞观政要・忠义》)四
①祛:袖口,文中指衣袖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先出正确答案的标号()(3分)多假之国资固自©以为贤叵]而不戒回则虽无目后嗣目不亦回可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有,指有什么,与《曹刿论战》中“又何间焉”的“何问”,两者结构相同B.直,指只是,仅仅是,与《荀子・劝学》中“木直中绳”的直”字意思不同C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用来代指太子D.“太宗数之日”与“范增数目项王飞《鸿门宴》)两句中的“数”字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献公派寺人披到蒲城攻打文公,文公被寺人披斩断了衣袖,后来惠公登上君位后,又派寺人披去惠窦攻打文公,但是也没有抓获文公B.文公返回晋国后,寺人披来求见,文公先是拒绝召见寺人披,但考虑到自己下达的命令不能随意更改,文公还是召见了寺人披C.冯立为了感谢唐太宗的不杀之恩,在与突厥的战斗中英勇奋战,杀死了许多突厥兵,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受到了唐太宗的赞扬
①
18.材料一属于史传文,内容上以记叙人物事迹为主,采用详略结合、正侧面相结合等手法,使人物形象表现出全面、客观、真实、直观等特点
②材料二属于咏物诗,以描写事物为主,借助托物言志的手法,使人物形象表现出较为主观、片面、含蓄的特征参考译文材料一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都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能靠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地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这是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政,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遗憾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认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得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治事务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平庸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用于政治事务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急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王安石让他的同党吕惠卿承担日常事务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王安石性格倔强冈I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很久以后,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D.谢叔方担任齐王李元吉府上左车骑,在玄武门战斗中率府兵与冯立一同作战,直到看到李元吉被杀后,谢叔方才离开了军队逃走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⑵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5.为什么材料二把冯立的行为视作忠义请结合材料一“死君复生,臣不愧,而后为贞”的含意对此加以说明(3分)
二、(2022・浙江宁波高三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1题(23分)材料一沧浪亭记[宋]苏舜钦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螟,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琦,••号“沧浪
①”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锚铢利害相磨及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有删改)园|
①沧浪:其名取意于屈原《渔父》所载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精神材料二沧浪亭记[明]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日: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士,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锣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新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有删改)材料三沧浪曲[宋]张方平五湖波浪涵秋空,风烟萧索愁溶溶棹扁舟兮长迈,当年则有越相之范公乌喙
①不仁固可恨,文种痴躅亦已庸功大不赏威震主,不去必诛今古同周霍中曾殆如线,踪韩竟不保其终谁能持此沧浪曲,寄入三湘棹唱中邺)乌喙:形容人之嘴尖因史载越王勾践乌喙,后世遂以乌喙指代勾践
6.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锚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锚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C.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锚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锚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徘徊,在文中指来回地走,与《孔雀东南飞并序》“徘徊庭树下”中的“徘徊”含义不同
8.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C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D.夫差,姬姓,吴氏,姑苏(今江苏苏州)人,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吴王阖闾之子
8.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舜钦因罪被削职为民,流寓吴中文章叙写“高爽虚辟”宜居之由,“思得”“不可得”而终于“得之”的过程土居褊狭不能出气,这与其说是生理上的感觉,不如说是愤懑和抑郁的心理上的感觉B.苏文中,孙承祐的池馆遗址,环境优美而僻静,深受作者喜爱第二段写景,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真切地写出了被自然环境深深吸引的情态而对具体筑亭之事,仅以“构亭北旖”一语带过;至于为何取名“沧浪”,则始终未予说明,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C归文中,大云庵四面环水,原是苏舜钦建造沧浪亭的遗址文瑛认为以前苏舜钦写的《沧浪亭记》,主要描述沧浪亭的优美景色这次请求归有光写一篇《沧浪亭记》,来介绍一下重修沧浪亭的缘由D.归文中写到,从沧浪亭变迁到大云庵,又从大云庵复构沧浪亭,朝代有兴衰,人事有变迁,或传之千古,或过眼云烟归有光认为名胜古迹的兴废存亡和人有莫大关系通篇文字清新质朴,自然之风扑面而来9,下列对材料三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起笔写景,意境雄浑壮阔第二句一个“愁”字,直抒胸臆,看着眼前的萧索秋景,一股复杂的愁绪涌上心头B.“棹扁舟兮长迈,当年则有越相之范公”,诗人泛舟湖上,自然而然联想到春秋名相范蠡范蠡曾助越王勾践复国;灭吴后,范蠡毅然辞官,乘舟飘隐而去诗人借此典寄托对功成身退的渴望与希冀C.“乌喙不仁固可恨,文种跳蹦亦已庸”,写的是越王勾践诛杀谋臣文种的史事文种和范蠡一起为勾践灭吴立下赫赫功劳,功成后他不听范蠡劝告,留恋权势,最后被勾践赐死一个“固”字,点明文种的下场纯粹是他咎由自取D.“周霍中曾殆如线丁调霍”是指春秋周公旦和西汉霍光两人俱因功高震主,为人不容前者心怀恐惧,避祸辞官;后者受帝王忌惮,为后来全家族灭埋下祸根诗人借此二典,委婉地表达对“鸟尽弓藏”的政治现象的感慨与不满
10.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⑵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渐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11.屈原笔下的“沧浪”,在中国文学史上已然成为经典古代文人经常借此一抒己怀材料中的三位作者想借“沧浪”意象,分别抒发自己怎样的怀抱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三、(2023・山东临沂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2〜18题(26分)材料一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日:“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日:“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日:“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安石性强枝,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讪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傲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①[宋]王安石一迳
②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
③学凤凰邺)本诗写于作者年轻时代
②迳:同“径,
③伶伦:相传为黄帝时人,乐器的发明者,能用笙演奏凤凰的声音
12.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13.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古代臣下向君王或下级向上级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B.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c.参知政事仲国古代官职名,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D.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14.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自幼聪颖,才华受到敬佩凡他读过的书,看一次就能终生不忘写文章时下笔如飞,看似不经意,看过的人都叹服他的文章精妙B.王安石议论高奇,立志改变风气上书皇帝,指出当今天下因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而致财力不足、风俗日坏,希望能够革除弊端C.王安石不慕官位,受读书人赞誉朝廷曾多次下达委派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都被他辞谢了,为此士大夫们称赞他,遗憾不能结识他D.王安石矢志不渝,强力推行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即使面对百官的责难,也执意不肯改变,为此他把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都解除了官职
15.把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后安石当国淇所注措次抵皆祖此书
(2)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16.下列对材料二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总体描绘了一径翠竹的姿态——郁郁葱葱,浓荫四座,竹影悠长,竹韵清幽;给人们带来了神清气爽之感B.颔联重点描写竹子的枝干状态——直且瘦,生来如此,老更刚,自许如此;表达了人们对竹子中正、刚硬的气节的喜爱C.颈联总写竹子的内质特点——运用对比,虽与野草同雨露,但终能与松柏经冰霜;表达了对竹子傲霜凌寒品质的赞美D.尾联卒章显志,言简意赅,写对待竹根的态度及其用途——请君爱惜竹根,拿它制成乐器,向伶伦学习演奏凤凰之音
17.材料二中的诗咏竹言志,表达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18.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一说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其所采用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3分)答案与解析练案古诗文复合文本参照阅读
651.答案BEG解析句意:还较多地提供给他们活动的条件,自以为他们是有德才的而不加以戒备,那么即使丧失了政权而没有了后代继承人,不也是应该的吗“多假之资”,“假”为谓语,之资为双宾语,动宾结构,省略主语,句意完整,单独成句,B处断开;“自以为贤而不戒”,“而”连接前后两句,主语相同,中间不断开,E处断开;“不亦可乎”「不……乎”是固定句式,单独成句,G处断开
2.A解析A项,错误“何有”属于宾语前置,“有何”“何间”,不属于宾语前置,“何”是副词,何必
3.B解析B项,“但考虑到自己下达的命令不能随意更改”说法错误,应是晋文公接受了寺人披的辩解,然后召见了他
4.1现在您登上了君位,难道就没有像蒲人、翟人那样的敌人了吗况且齐桓公也丢弃管仲射中自己带钩的深仇而任命他当自己的相国2现在惠公早上死去而他晚上就去侍奉文公,寺人披的没有二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5.冯立在隐太子死后率兵进攻玄武门,与秦王李世民的军队苦战,杀死屯营将军敬君弘,无愧于隐太子,因此说冯立是忠义的参考译文材料一晋文公外逃,献公派寺人披到蒲城攻打他,寺人披斩断了他的衣袖,文公逃跑到翟晋惠公登上君位后,又派寺人披去惠窦攻打文公,没有抓获文公等到文公后来返回晋国,寺人披来求见文公传话说:“蒲城之战,献公命令你一夜赶到,你却马上就赶到;惠窦之战,惠公命令你三夜赶到,你却一夜就赶到了,怎么这样快呀”寺人披回答说:“对于君主的命令,不能三心二意除掉君主憎恨的人,我只怕不能胜任您当时是君主憎恨的蒲人、翟人,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您登上了君位,难道就没有像蒲人、翟人那样的敌人了吗?况且齐桓公也丢弃管仲射中自己带钩的深仇而任命他当自己的相国”文公于是召见了他有人说:齐国、晋国的宗庙断绝祭祀,不也是应该的吗?齐桓公能利用管仲的功劳而忘记他射中自己带钩的怨仇,晋文公能听从寺人披的话而不追究他斩断自己袖子的罪行,这表明桓公、文公能够宽容这两个人他们后代的君主,明智比不上桓公和文公;后代的臣子,贤能比不上管仲和寺人披不忠诚的臣子来侍奉不明智的君主,君主如果不察觉,就会遭到燕将公孙操、子罕、田常这一类的残杀;君主如果察觉了,奸臣们就会用管仲、寺人披的例子来为自己开脱君主如果不惩处他们而自以为有桓公、文公的德行,这是以仇人为臣而自己的明智又不能洞察他们的阴谋,还较多地提供给他们活动的条件,自以为他们是有德才的而不加以戒备,那么即使丧失了政权而没有了后代继承人,不也是应该的吗?况且寺人披的话,只是花言巧语地说执行君主的命令而没有二心的,那就是忠于君主君主死而复生,活着的臣子在他面前不感到惭愧,然后才能算是思贞现在惠公早上死去而他晚上就去侍奉文公,寺人披的没有二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材料二冯立在武德年间担任东宫率,很受隐太子李建成的宠遇隐太子被杀的时候,其左右部下大多逃散,冯立叹息说:“怎能在太子生前受其恩宠,而在其死后逃避危难呢!”于是率领士兵攻打玄武门,艰苦奋战,杀死屯营将军敬君弘然后对他的部下说:“总算可以稍微报答太子了”于是解散军队逃到山野乡村不久,冯立回朝请罪太宗责问他说:“你先前率兵来攻战,杀伤我许多兵将,你凭什么可以免死”冯立哭着回答说:“我出仕侍奉主人,希望能以死报效,作战的那一天,就什么也不顾忌了”因此悲哀得难以自制,太宗勉慰他,任命他做了左屯卫中郎将冯立对他的亲信们说:“得到皇上莫大的恩惠,幸而免我一死,一定要以死来报答“过了不久,突厥进犯到渭河便桥,冯立率领数百骑兵与敌军在咸阳大战,杀伤和俘获了很多敌人,所向披靡,太宗听说后,对他大加称赞(玄武门事变时,)还有齐王李元吉府中左车骑谢叔方率领齐王府兵与冯立合军抗拒,当他们杀了敬君弘、中郎将吕衡后,秦王军的士气不振,秦王府护军尉尉迟敬德就手持李元吉的首级给他们看,谢叔方下马号哭,拜辞遁逃第二天,谢叔方前来自首,太宗说:“真是个义士!”命令释放了他
6.C解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与“观听无邪则道以明”结构对称,是并列关系,应在“观”前断句排除A、D两项“磨戛”的意思是“计较”,是一个词,不可断开,排除B项
7.A解析A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来回地走”的意思
8.B解析B项,“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分析错误“沧浪”一名从《楚辞・渔父》而来,借指于污世中自成高洁之态亭名已有寄托之意,所以不是“一大败笔”
9.C解析C项,“点明文种的下场纯粹是他咎由自取”分析错误这两句的意思是:勾践杀害功臣固然可恨,然而文种不知道及时隐退也导致他招致祸患因此此处应是君臣两方面的原因造成文种的悲剧结局
10.
(1)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到排遣
(2)由此看来,土人想要千载传名,而不像冰块(或水流)那样全部消失,是有其原因的
11.苏舜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借此宽怀归有光:时移世易,物是人非,借此感慨张方平:功大不赏,用行舍藏,借此泄愤(结合材料符合题意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沧浪亭记[宋]苏舜钦我因获罪而被削职为民,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南游,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散发热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能找到有一天,我经过吴中的官立学校响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在水边杂花修竹之间寻到一条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有五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都是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祐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前面是竹后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洒脱地忘记了回去(有时)举起酒杯放声歌唱,(有时)坐着仰天长啸,人迹罕至,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得到了休息,心灵得到了净化,看到的、听到的没有邪恶,那么人生的道理也就明白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动荡不安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阻隔,不是太庸俗了吗!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到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会沉溺,认为理所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削职为民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材料二沧浪亭记[明]归有光僧人文瑛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您就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我说:从前吴越国存在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小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祐,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到吴越被宋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苏子美最初在园中造了沧浪亭,最后僧人居住在这里这沧浪亭就成了大云庵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这大云庵又变成沧浪亭了历史在变迁,朝代、都市在改易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太伯、虞仲建立的国家,阖闾、夫差争夺的对象,子胥、文种、范蠡筹划的事业,如今都已消失殆尽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如此,钱锣趁天下动乱,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他的子孙姻戚,趁着这机会,奢侈僭越,广建宫馆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沧浪亭,却被僧人如此钦重由此看来,土人想要千载传名,而不像冰块或水流那样全部消失,是有其原因的文瑛好读书,喜欢诗,跟我们读书人交游,我们称他为沧浪僧
12.A解析“在位之人才既不足”句意完整,“在位之人才”作主语,“不足”作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中,“能”是能愿动词,不能独立作谓语,需与“以……为……”共同作谓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
13.A解析A项,书,作为文体可以指书信,如《答司马谏议书》;也可以指臣下对君王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谏逐客书》
14.D解析D项,”都解除了官职”扩大范围原文是“几尽”,即几乎全部,选项中为“都”,扩大了范围
15.1后来王安石掌管国政,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2很久以后,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
16.D解析D项,“写对待竹根的态度及其用途——请君爱惜竹根,拿它制成乐器,向伶伦学习演奏凤凰之音”错误尾联写“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表现的主旨是向世人表明自己是一个具有竹子气节和品质的人才,渴望被赏识任用
①
17.诗人以竹自况,赞美竹子中正、刚硬的气节和傲霜凌寒的品质
②展现诗人年轻时的壮志豪情,渴望得到珍惜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