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年苏门四学士是谁2024苏门四学士是谁苏门四学士指北宋后期在苏轼提携下而知名于时的四位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苏轼作为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享有盛誉,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宋史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同时也是苏轼最先将四人的名字并提,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1045-1105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之开山鼻祖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历官叶Q067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死与宜州贬所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摒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然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黄庭坚主张要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主张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论作诗文》)他创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也就是说写诗要善于化用前人词语、意境,推陈出新他的诗能熟练化用前人诗意加以翻新改造,化为己有如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夜发分宁寄杜涧叟》),实际是从欧阳修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别滁》)中稍加点窜翻出新意他用典繁密,尤喜用僻典,常常使人索解为难在语言上,他好用奇字,力撰硬语,又常常故意打破诗歌的平仄格律,颠倒句法,使用拗律、拗句,以求得生新瘦硬,奇峭苍劲的审美效果黄庭坚的理论与创作为江西诗派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书体的‘启发,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秦观),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Q049-1100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彳步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岁作《浮山堰赋》,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2024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秦观的成就主要在词的创作上,他是婉约派的大家,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他的词题材广泛,以传统的相思恋情为主,也有不少感慨身世之作其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通过一个别离场面把男女双方那种难舍难分、缠绵俳恻的感情表现得细致入微,在恋情的抒写中融合着对世情的感慨与悲酸《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雾霭迷漾中楼台隐失、津渡难寻寄寓着彷徨失路之感,在凄怆悲愁的叹息中写出了由政治失意所带来的悲凉感、孤独感秦观的词柔婉妍雅,善于在凄迷的景色烘托中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感伤情调与纤微感触表达得回肠荡气、一往情深,具有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他的词之所以倍受称赏的主要原因秦观的词风直接影响了后于他的周邦彦、李清照等,在婉约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有《淮海集》卷、《淮海词》(又名《淮40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建炎四年),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Q130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Q0531110元丰二年()进土,授漕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佑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1079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齐州,后因编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佑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宋史晁补之传》云晁补之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恚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从这几句简短的记载里,可知晁补之生长在土宦之家、书香门第其子晁公武(约公元年),人称昭德11051180先生,是宋代著名学者、目录学家、藏书家,所著《郡斋读书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藏书目录从弟晁咏之(生卒年不详),少有异才,深受苏轼赏识,著有文集卷,已佚其他,如从叔晁50端淑、从弟晁说之等,皆有文名晁补之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其诗善学韩愈、欧阳修,骨力道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的作品题材除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有的篇章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东皋寓居》、《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弦索(《满江红次韵吊汶阳李诚之待制》),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他的诗风与张耒接近,以乐府诗见长,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宋史艺文志》曾录有晁补之《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在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张耒(),字文潜,号柯山,淮阴(今属江苏)人自幼聪颖,年十三能为文,熙宁六1054-1114年()中进士,曾历官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迁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书丞、1073著作郎、史馆检讨,又升为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后谪监黄州酒税,徙复州徽宗即位,起为通判黄州,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崇宁初,因遭弹劾而贬为房州别驾,后居于陈州宛丘建炎初,赠集英殿修撰张耒的诗学自白居易、张籍一派,以平易浅显的语言反映民生疾苦,针硬社会现实由于他自己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特为关切百姓劳苦,如《劳歌》用对比手法描绘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输麦行》描写农家打场交租的情形,在《汆官粟有感》和《和晁应之悯农》中,一再发出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和力田竞岁犹无获的深沉叹息他的诗通俗晓畅,平易自然人生何用读书史,文字未补囊中阙(《惜别赠子中昆仲》),浮世十年多少事,风烟依旧别离愁(《寿阳楼下泊舟有感》),箫鼓儿童集,衣裳妇女矜(《腊日》),竹笼晨收果,茅庵夜守瓜(《夏日》)等,写来似乎毫不用力,脱口而出,却自有韵味在北宋后期的诗坛上,张耒以通俗浅易的诗风独树一帜,实际已开南宋杨万里、范成大的先河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