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部编版必修上册《登高》教案
8.2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L课时教师单位
一、教学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
8.2《登高》教案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背诵《登高》全诗;2分析诗的韵律、意象、表达手法;3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登高》的意境和哲理;2运用比较阅读法,分析《登高》与之前所学诗篇的异同;3结合历史文化背景,感悟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理解传统文化,尊重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4.教学重点1《登高》的韵律、意象、表达手法;2诗中的修辞手法
5.教学难点1对《登高》意境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登高》一诗的意象、表达手法及修辞技巧,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感知和鉴赏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增强历史与文化认同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发展批判性思维在小组合作探讨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的能力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背诵、讨论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基础和古文阅读能力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唐诗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能够识别常见的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初步的分析和评价诗歌的能力,但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审美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但部分学生在主动探究和批判性思维方面较为欠缺,这对深入学习《登高》一诗可能造成影响止匕外,学生在诗歌背诵和记忆方面存在差异,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在行为习惯上,学生普遍尊重教师,课堂纪律良好,但个别学生可能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总的来说,学生具备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本条件,教师应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主动探究为辅通过提问、解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登高》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设计具体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体验诗人的情感,增进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2)诗词鉴赏分组进行诗词鉴赏,每组挑选一首诗进行分析,分享心得,锻炼学生的表达和鉴赏能力;
(3)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总结课堂所学,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图片和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同时,结合板书进行重点知识点讲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目标引起学生对《登高》一诗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古诗词的欲望过程开场提问“你们听说过‘登高这个词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展示一些与登高相关的图片,如重阳节登高、登山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登高的传统意义和文化内涵简短介绍《登高》这首诗的背景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登高》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目标让学生了解《登高》的基本概念、韵律、意象和表达手法过程讲解《登高》这首诗的定义,介绍其韵律特点、意象和表达手法举例分析诗中的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对诗中关键词语的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登高》所表达的意境和哲理
3.《登高》案例分析(20分钟)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登高》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过程选择几个典型的《登高》案例进行分析,如诗中的名句、寓意等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登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登高》的意境和哲理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登高》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诗中的自然意象、诗人情感等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登高》的认识和理解过程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登高》的重要性和意义过程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登高》的基本概念、韵律、意象、案例分析等强调《登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古诗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登高》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知识点梳理《登高》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本节课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学习
1.诗歌背景-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及其创作特点;-《登高》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诗歌韵律-古代诗歌的常见韵律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登高》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偶等;-韵律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和意义
3.诗歌意象-诗歌中常见的自然意象,如山、水、风、云等;-《登高》中独特的意象运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象在塑造诗歌意境中的作用
4.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登高》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夸张;-修辞手法在增强诗歌表现力中的作用
5.诗歌主题-《登高》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对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人通过诗歌传达的情感态度,如壮志未酬、忧国忧民;-主题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6.文学鉴赏-诗歌的审美特征,如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登高》的文学价值,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诗歌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①诗歌背景-诗人杜甫-创作背景-文学地位
②诗歌韵律-五言绝句-平仄对偶-韵律作用
③诗歌意象-自然意象-独特运用-意境塑造
④修辞手法-夸张、比喻-诗句分析-表现力增强
⑤诗歌主题-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现实意义
⑥文学鉴赏-审美特征-艺术手法-欣赏评价板书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通过以上板书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登高》这首诗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八、课后作业L请结合《登高》一诗,分析其中运用的自然意象,并说明这些意象如何塑造了诗歌的意境答案不例在《登高》中,诗人运用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自然意象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落木象征着重阳节时节的自然更迭,长江的滚滚流水则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雄浑、悲壮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2.请举例说明《登高》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效果答案示例诗中的“百年多病独登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里的“百年”并非实指,而是通过夸张表达诗人晚年身体的衰弱和孤独的心境这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悲凉和孤独
3.请阐述《登高》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答案示例《登高》的主题思想体现在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生凋敝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壮志未酬、身世飘零的哀叹这一主题思想在现实意义中启示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
4.请比较《登高》与杜甫的另一首诗《春望》在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上的异同答案示例《登高》与《春望》在情感表达上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不同之处在于,《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悲痛和对未来的希望;而《登高》则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无边落木萧萧下”等诗句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在意境营造上,《春望》显得更加深沉、悲壮,而《登高》则展现了雄浑、开阔的意境
5.请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评价《登高》这首诗的艺术价值答案示例《登高》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先,诗歌的语言美表现在其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其次,意境美体现在诗人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营造出雄浑、悲壮的意境;最后,情感美表现在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境遇的感慨,使读者产生共鸣总体而言,《登高》是一首具有杜甫特色的优秀诗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崇高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