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课《灯下漫笔》教案8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L课时教师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8课《灯下漫笔》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中职一年级
3.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8周,星期二,第『2节(共90分钟)
4.教学时数2课时(45分钟/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鲁迅《灯下漫笔》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增强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了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探讨
4.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写作练习,锻炼清晰、准确、有逻辑地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文学常识,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能够阅读并理解鲁迅的文学作品他们熟悉基本的阅读技巧,如归纳、总结和推断等,并能运用到课文学习中
2.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尤其是对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评价能力,但在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和运用文学理论方面尚需提高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部分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而另一部分则更倾向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鲁迅笔下的社会批判和讽刺手法理解不够深入,对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不足,以及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可能存在逻辑不清、论据不足等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给予更多指导和支持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提前预习《灯下漫笔》课文,并准备好课本及相应的学习笔记
2.辅助材料搜集与《灯下漫笔》相关的背景资料,包括鲁迅的生平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帮助理解课文
3.教室布置在教室内设置小组讨论区域,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设置一个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课堂成果
4.多媒体资源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如鲁迅生平纪录片片段,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讲解和分析,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首先,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然后正式进入今天的课程
1.导入(5分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了解了他是如何通过狂人的视角来批判旧社会的陋习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另一篇杂文《灯下漫笔》,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在灯下进行思考,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剖析的
2.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8课,自行阅读《灯下漫笔》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占・
八、、•-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鲁迅先生在文中批判了哪些社会现象?-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阅读结束后,我将邀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他们的阅读心得
3.课文主旨内容探究(20分钟)
(1)鲁迅先生在文中是如何批判奴性思维的?
(2)国民性中的哪些问题被鲁迅先生揭示出来?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奴性”和“国民性”问题的看法我们将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课文重点难点解析(25分钟)
(1)解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鲁迅先生在文中运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如反语、夸张等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讽刺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2)剖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奴隶”、“国民性”等,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解读课文中的难句挑选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课堂实践与拓展(20分钟)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实践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社会现象,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个简短的汇报,内容包括-选取的社会现象;-对该现象的分析和批判;-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避免或改进这种现象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最后,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奴性”和“国民性”的思考;-预习下一课《纪念刘和珍君》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够从鲁迅先生的教诲中汲取智慧,不断成长下课!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鲁迅的其他杂文作品,如《热风》、《华盖集》等,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鲁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和独到见解-与鲁迅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作品,如胡适、陈独秀等人的文章,了解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不同声音和思想-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资料,包括历史书籍、学术论文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研究鲁迅生平的书籍和资料,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及其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
2.拓展建议-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鲁迅的其他杂文作品,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取新文化运动中的某一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邀请专家或学者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撰写心得体会或小论文,探讨鲁迅作品中提出的社会问题在当代的体现和反思-利用图书馆资源,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培养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创设文学社团或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交流阅读鲁迅作品的感悟,分享研究心得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观点,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注意观察学生的听课反应,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深度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能够围绕课文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展示时能够清晰表达观点,逻辑性强,反映出良好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小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随堂测试-设计随堂测试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旨在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鲁迅先生讽刺手法、关键词语和难句的理解-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学生的知识盲点,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和巩固
4.课后作业与思考-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情况,以及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教师认真批改并给予反馈
5.教师评价与反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测试成绩和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搭建师生沟通平台,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课后作业L请结合课文《灯下漫笔》,分析鲁迅先生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讽刺和批判“奴性”思维示例答案鲁迅在文中通过讲述自己在路上遇到的一件事情,即一个孩子因为偷窃被捉住,而围观的群众却拍手称快,以此来讽刺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奴性”思维他指出,这种思维使人们对于弱者的遭遇缺乏同情,甚至以他人的痛苦为乐
2.请谈谈你对鲁迅先生在文中提到的“国民性”问题的理解示例答案鲁迅先生认为,国民性问题是中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之一在文中,他通过批判“奴性”思维等现象,揭示了国民性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独立思考、盲从权威等这些问题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请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一个难句,并解释其含义示例答案例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意味着所谓的“路”并非天然存在,而是人们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出来的鲁迅先生借此表达了改革社会的信念,鼓励人们勇于开拓和创新
4.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在你的写作中有何借鉴意义示例答案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如反语、夸张等,对于我在写作中表达观点和批判现象有很大帮助例如,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我可以运用反语手法,以夸张的形式揭示问题的严重性,使读者产生共鸣
5.请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一个你熟悉的社会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示例答案以“网络暴力”为例,鲁迅先生在文中批判了人们对弱者的冷漠和嘲讽在网络世界中,这种现象同样严重,许多人躲在屏幕背后,对他人进行攻击和谩骂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减少网络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