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培养独立自由的终身阅读者一一我理解的语文新课标基础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1949——2022,国家因形式需要,先后实施了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本次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此次修订背景,回归原点的反思与追问我们到底需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国家层面的教育目的即立德树人《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特别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样,语文学科的定位就清晰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等问题的争论,也大致可以终结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温儒敏教授亦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方面是“以一带三”的,“一”是语言运用,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言运用的综合体现但“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种跨学科的融入、各种资源的引入、信息技术的发展等,会让语文学习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看个热闹”语文学习的初心不该变,应该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语文感受力的培养在课堂中是一种归“真”的存在读一读、品一品、写一写,让学生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一笔一世界、一字一乾坤”的汉语言不管“语文课改”如何变革,语文课程的性质始终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一一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一一也不会变,读书为语文学习第一要务,多读经典,读思结合
(二)身为语文老师,我喜欢读书,我相信“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热爱学生,我一直乐于做朱永新笔下那个充满理想,满怀诗意的老师“美丽语文,诗意课堂”是我一直向往和追寻的;我一直认为动人的篇章都是生命的吟咏;我希望我的课堂是自由、灵动而又满含着生命初始的气息……当然,最主要的是,我希望我所带的学生都爱读书、乐表达!善观察、勤思考!从教25年来,我一直立足语文,坚持语用为本,读书为要!我一直都不喜欢为了完成目标而设计简单的教学,我觉得语文学习应该是一脉相承而又相互交叉互助的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和学的核心,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是基础,但识字不应只是单纯的识字,它从一开始就是为阅读服务的,当然不能等到我们认识了一本书所有的字后再去阅读,识字和阅读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识字以后可以阅读;阅读中又能认识更多的生字犹记得多年前我在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在家里》(曾获“一师一优课”部优),除了引领学生读词识字,熟读课本中的短文,我更是拓展了与之相关的两首小诗和一个绘本故事两首小诗相对简单一一《小帮手》突出了勤劳,劳动的快乐;《敲门》是写另一种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个经典的绘本故事,小兔子和大兔子比“谁的爱更多”在这里我没有引导孩子仔细分析小诗和绘本的内容,只是通过生自读、师生互读、师范读,让孩子能初步领略文字的美丽、感悟阅读的美好!
(三)时光知味,岁月沉香;生活的本质是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我常常自省作为语文老师,我可曾在每个孩子的心里种下阅读和永远追寻真善美的种子?是的,经典诗句是天才创造的;但是,诗意却可以属于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灵魂!读书,可以让我们满怀诗意!在这条路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点亮阅读的心灯,让每个孩子成为读书的种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和书做朋友?在作业和读书之间选择,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无疑快乐“作业”百倍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持续地,不分时间、地点的爱上读书?想起曾有人说读书的苦与乐,也就在那一念之间,如果你生在一个不以成绩和名利挂帅,又没有什么压力的地方;如果你的程度很高,从不拖延积压;如果你能不计得失,完全为自己喜欢而读书;那么,即便学校枯燥的课本都可以是生动而可爱的是的,这亦是我所希望和追求的因而,在语文“课业”上为学生减压,我不会要求学生课后做几道题,当然也不会要求学生课后定要读多少课外书;我始终努力向课堂、在校时间要质量每日晨起进班读书15分钟周
一、
二、四自读语文课本内容以及童谣童诗(一二年级时)或现代诗美文(中高年级时);周
三、五背诵国学、诗词;每日中餐前、饭后的各一小段时间,是大家幸福的“自由读”时光,从一年级开始养成的良好习惯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说读书长大的上完美术、音乐、体育等课,老师留下的五分钟“自由支配”时间,也是同学们快乐的读书时光每次提前完成任务的“语文课”更是同学们宝贵的读书时光,那些先交了作业,再去图书架上选书的同学好酷,其他尚未完成者,当然只有奋笔疾书了!你会发现,作业做得越快,字反而写得越好,准确率也越高……每周三的国学课,我们由低年级单纯地背诵古诗词,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到中高年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诗词赏析”、“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大比拼”、“美文天地”……每周五的阅读课保留一贯的“每周一分享,每月一小结”宗旨,低年级,每次分享主要是提前定好分享人员,课上按部就班,定人定时分享,开始以老师介绍、引导提问居多;随着孩子们年龄增长,读书越来越多,中高年级的每次阅读分享课,大家争先恐后,踊跃分享,不再拘泥于举手上台,大家早已叫开了,一个接一个发表见解,许多人忍不住还要跟前后同桌私下交流一番,看他们一个个眉飞色舞,谈笑风生的样子,你就知道若真的喜欢读书,读到好书,你会觉得那是一种渗入骨髓的快乐和幸福还记得上届五年级上学期开学初我们分享了名著《三国演义》(暑假时孩子们已整体读过原著)的精彩情节,连续交流了三个星期,许多男生仍意犹未尽他们有的喜欢刘关张的情义,“义绝”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被朱俊铮同学讲得悬念迭起;但是,又有人指出不喜欢“哭刘备”;有的喜欢“智绝”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舌战群儒、三气周瑜……说起孔明的故事,他们如数家珍;有的喜欢司马懿,说《三国演义》里最聪明的其实是他……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读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思想不失偏颇,于国于家无损,让学生多保有一份真实可爱;只要阅读是快乐积极的,谁说一定要画什么“导读图”?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记下自己的阅读感悟抄录记诵;仿写精彩句子、段落、篇章;联系实际谈体会、写心得……但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书一一是要静心捧着读的;当我们的身边都是捧着书在读的孩子,又何须执拗于他一时收获知识有几许?
二、读写结合,一半阅读,一半写作表达“读写失衡”,这是一直困扰许多一线语文教师的问题学生读了不少书,有些孩子甚而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可提笔作文,依然是干涩寡味,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语文学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语文课的时间我们都干什么了?曾经的我也很茫然,同一个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花了一节课、两节课甚而多节课,我讲了N遍,会的学生在听第一遍时已学会了,不会的学生讲N遍他也许依然懵懂我想我是不是占用学生太多时间而于学生本无益?学习本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怎可急于求成?阅读课里增加表达的时间,让孩子实实在在地读,实实在在地写,讨论交流怎么写!多年来,我和孩子一起这样坚持走下去,我告诉每一届的娃儿我不在乎分数,你们也不用害怕考试;学习成绩只是副产品,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充实快乐才是正道!略举一例,饶有情趣的课堂小练笔还记得和学生一起读冯骥才《花的勇气》一文时,同学们读到“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一句时,这句诗意和哲理兼具的美句顿时让我怦然心动,我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这句话,然后试着仿写一一诗意和哲理二者要求至少选其一同学们的表现让我吃惊,他们说得停不下来,我让他们按座位四大组分成四组依次上黑板写下自己最满意的一句,他们写满了整整四块黑板,一节课结束了,还有不少的同学仍然跃跃欲试,大家都抢着要表达……请看看我用书本喂养的孩子说出的“锦心睿语”吧没有诗句的时代是无聊的没有书籍的家,宛如没有星星的夜空,是黑暗的没有智慧和知识的人是可怜的没有感情的阅读是乏味的没有挫折的成长是软弱的没有勇气的人生是空白的没有书本的时间是痛苦的没有童年的人生是悲哀的没有磨炼的意志是薄弱的没有法律的社会是混乱的没有情感的大脑是无趣的没有爱的地球是冰冷的没有爱的世界是苍白的阅读是一种旅程,好书如好友,好书如良师好书如美好的信使,永远给予我们许许多多的温暖、关切、鼓励和神往……2023年9月,我迎来了新一届学子一一乐知101班的娃儿,开学初,我们最先开始共读《中国经典童谣》,每天都读,读书和我们吃假一样自然;读着读着,孩子们会仿写童谣了;11月,我引领他们读完《蚯蚓的日记》,娃儿们都说,连蚯蚓都写日记,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写呢?于是孩子们也开始记日记了;就连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我们依然坚持每天共读一本书;坚持记录有新鲜感的词句;坚持每天记日记或仿写(尽量在读完后当堂开写,一般同学能在15分钟完成书面表达);寒假,孩子们坚持每日阅读打卡(他们早已习惯成自然),我们还如约开启了“每日背诵一首古诗”打卡活动;听他们家长说,就在过年热闹有趣的活动中,他们还不忘说着“今天又有了极好的日记素材”;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人说“言为心声,语为心境”;别说孩子小,再小的生命他也有感知我们读书,我们快乐!寒假,继读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感慨良多,他说苏轼总坚持一个信念生命,只能存在于自由生活之中有人曾这样说,要问三千年来活得最精彩、最诗意的人,非苏轼莫属其实,我们学语文最终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像苏轼那样成全自己的精彩人生、诗意人生林语堂在他写的《苏东坡传》里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世间不可无一而难能有二的苏轼是一位真正的终身阅读者,他读的书实在太多了,他读的书实在太熟了,用他自己的诗来形容,这才叫“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我们的语文,能培养更多同东坡居士一样,独立自由的终身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