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教学心得感想指向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所有人都知道,”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灾区”因为“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所以小学生没有很好的办法将这章内容融会贯通但是根据考试大纲,”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因此“图形与几何”一直都是师生努力的重点下面我围绕圆柱表面积教学,梳理了一下我的做法
一、丰富圆柱表象,沟通内在关联本单元公式多,怎样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公式呢?以圆柱表面积公式为例,S=27irh+27rr2,学生对于2mh理解不到位,就很容易出错我认为,要想使学生理解表面积计算公式,必须关联圆柱的特征,同样,后期圆柱的体积测量中计算体积的方法,公式推导也必须依据它的基本特征在非标准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或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依据圆柱的特征解决问题往往比运用标准的计算公式解决更有效,其灵活迁移的力量更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圆柱的特征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圆柱的表面积则是在它特征基础上生长出来的知识法国教育家卢梭曾提出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有用的原则不要想着节省时间,而是去“浪费”它让学生自行去发现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认识圆柱的起始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怎么选择侧面和底面围成一个圆柱,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操作探究,从而主动发现当侧面的边长等于圆的周长,才可以围成一个圆柱紧接着,我又设计了如下操作活动设计一个圆柱的平面展开图,并剪下来拼合验证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圆柱的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思考与设计,头脑中反复出现展开拼合的画面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推导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自然就顺畅,学生们会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真正理解公式的原理
二、体会维度转化,发展空间观念著名专家曹培英在《怎样提升培养空间观念的教学水平》一文中指出小学生形成、发展空间观念主要依靠“视”与“触”,亦即主要途径,手段是观察与操作即使到了高年级,当空间想象受阻时,提供操作材料、动手实验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在同学们展开,拼合圆柱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给你一个指定的长方形或圆形,想象一下通过运动,他们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随后,学生动手操作,用长方形通过旋转变出一个圆柱,通过操作与观察,得出两个红色的点旋转形成的轨迹就是两个圆的周长,上下两条宽旋转形成了两个底面,长旋转形成了侧面最后通过点、线、面体的变化,联系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得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高,宽就是圆柱的半底面半径那如何有一个圆变成圆柱呢?同学们讨论得出把大小相同的圆片叠在一起,或者把一个圆形从上向下平移都可以得到一个圆此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将圆平移成圆柱的动画通过平移和旋转,体会平面与立体之间的互相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运用知识数学学习必须通过解决问题去巩固和理解知识因此,巩固和应用十分重要但数学练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做某道题,而是要在训练的基础上拓展思维,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基于此,我设计了一组刷圆木的题,层层递进--给圆木涂油漆,求涂油漆的面积1如果是个圆木,整个表面积都涂2如果是木桩,只涂一个侧面和一个上面3如果是柱子时,只刷侧面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圆柱表面积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含义,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借助实践操作,促进思维发展圆柱的切割问题是高频考点,也是一大难点如何帮助学生们突破难点呢?利用双休假期,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动手实践作业找出生活中的圆柱切一切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让我意想不到,甘蔗、火腿、胡萝卜、离苣齐上阵,他们很快发现圆柱沿着不同方向切割会增加平面,通过实践操作更直观的认识到增加平面的具体情况图形与几何”一直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灾区”我们教师不应该只看到“图形与几何”的困难,而忽视了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并不是所有困难都无法解决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观察与想象相结合,操作与体验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帮助学生获得图形表象,建立几何概念,发展空间观念,完善认知结构在获得“图形与几何”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数学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