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命运的感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以菊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红楼梦》第回写到大观园众少女的菊花诗创作竞赛,林黛玉技压群芳,她的《咏菊》38《问菊》《菊梦》包揽三甲在大观园历次创作竞赛”里,这个纪录是空前绝后的说这三首菊花诗是林黛玉艺术水平最高的作品,当不为过《咏菊》一诗,已有先声夺人之威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禽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题为《咏菊》,却通篇未见菊,只见绕篱欹石的诗人我,将自身与菊花风骨上的相契用一种浑然的方式点出颈联两句,可看作《红楼梦》叙述者在卷首自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点化最后一句提及陶令,却不是李商隐略带感伤的轻描淡写,而是千古高风说到今的豪壮与大气《问菊》一诗傲气更盛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留: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知晓秋情”的只有菊花颔联两句是《红楼梦》中名句,人们喜欢用它来概括林黛玉清高孤傲的性格这一句包含了对菊花孤独性格的慰藉和体贴谁能同冷傲的你作伴,一样是开花,何必这么迟?颈联进一步关切询问,圃露庭霜、鸿归蛋病,你如何捱过寂寞,有谁抚慰你的相思?尾联认同菊花孤高的品性,相信自己就是它举世无双的知音李商隐和林黛玉都写菊花的清高寂寞,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李商隐的抒情是内向的,认为菊花在寂寞中有悲苦和怨恨,迫切地想改变这种处境;而林黛玉的抒情却舒张大气,认为菊花以寂寞为代价的高洁是可贵的,她对这种寂寞始终抱以肯定和欣赏的态度,并没有恼恨和焦躁这正好可以反映李商隐和林黛玉诗风的不同——李商隐的愁绪往往迂回婉转,在悲伤际遇里纠结;而林黛玉却喜欢将愁绪舒展放大、反复渲染《红楼梦》第回说,香菱跟林黛玉学诗以后,满嘴里念叨的.都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49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李商隐的“隐僻”对于自学诗歌、社会阅历甚浅的大观园少女来说,确实有相当大的阅读难度要求她们领悟、欣赏诗中意蕴,未免太过苛求,林黛玉也概莫能外林黛玉不愿像李商隐那样在惘然”中体验审美愉悦,宁愿以自我欣赏的态度直面惨淡未来而且她极少从自己的爱情中取材,第回在宝玉送来的手帕上题诗是唯一的一次这固然缘于正统教34育熏陶下的少女羞于在诗中表述怀春之情”,但鉴于林黛玉偏于大气的诗境,也可知她并不屑于在爱情上耗费笔墨林黛玉和李商隐审美趣味与性格差异不小,林黛玉欣赏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原诗应为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她悲伤缱绻之时,也曾对李商隐的哀愁产生心灵的认同与契合但这种契合与感性的“喜欢并不一定吻合我们读李商隐诗,为他的感伤所吸引,但容易沉湎于愁绪,难于排遣升华这或许也是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诗的另一个原因所在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