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2012.
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考试方式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A4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分,比例占总成绩的考试时间为分钟10070%,90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o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每空分,共分)单项选择题道题,每题分)L
1152.52((名词解释题道题,每题分)简答题道题,每题分)
3.
554.310(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道题,分)5,120
二、复习范围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2010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第一章绪论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
1.1908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
2.实验法两种形式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
3.()和()之间的关系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
4.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5.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
2.P9-10答第二章社会化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
1.P27-30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2.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
3.角色和()角色.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二是().城43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初级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再社会C A.B.C.化继续社会化D.下列角色中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
1.父亲朋友外交官妻子A.B.C.D.)下列角色中属于开放性角色的是(
2.儿童期社会化被学者们称为(
3.初级社会化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再社会化A.B.C.D.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4.预期社会化再社会化初级社会化基本社会化C.D.A.B.警察朋友外交官法官A.B.C.D.初级社会化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再社会化A.B.C.D.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5.下列有关文化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6.文化具有普遍性文化具有共享性文化具有遗传性文化具有整合性A.B.C.D.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
4.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
5.心理状态规定性角色
3.答:第三章自我自我意识发生或形成的主要标志有(物-我分化)、(人-我分化)和有关(自我的词)的掌
1.握自我概念的内容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2.C理想自我实际自我心理自我应该自我A.B.C.D.自我美化个体以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解释有关自己的信息”以建立与提
3.升自尊,什么是自尊?影响自尊的因素有哪些?(见教材)4P61-63第四章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
1.性)的过程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种,即(行动者)、(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和(行
2.动产生的环境)(根据希金斯)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
3.Higgins,1987()与()(()()伍德)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与
4.Wood,1989()三种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自我、()自
5.我和()自我角色冲突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冲突和()冲突
6.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别人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
3.属于()C近因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宽大效应A.B.C.D,(根据维纳)的归因模型,下列属于稳定内因的是()
4.Weiner C运气.任务难度能力努力A.B C.D.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各种好的品质,这种
5.现象被称为()C宽大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A.B,C,D.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
6.征的()C选择性双向性整体性易出偏差性A.B.C.D,“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认知者的()会影响社会认知
7.D经验需要价值观念.情感状态A.B.C.D.社会认知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1程.归因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2的过程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
3.象社会认知具有哪些特征?
1.P74-75简述对应推论理论的基本内容
2.琼斯与戴维斯()JonesDavis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有()行为的社会合意度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如当一个人1做了不道德的事(如杀人),我们就可以从其行为推论出他/她是一个不道德(如残忍、无人性)的人()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某人从事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而非在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那2我们就会认为此人的行为与其内在的品质相对应.什么是刻板印象?它的利与弊是什么?3所谓的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使用刻板印象的好处就是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但刻板印象的使用也有弊端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二是它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第五章社会态度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构成
1.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服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2.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和(增加新的认知)
3.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对态度改变的
4.B影响权威性相似性吸引力可信赖性A.B.C,D,(社会判断理论认为,当一种新观点处于个体的)时,最有可能引起个体态度的改变
5.D接受区潜意识区拒绝区不明朗区A.B.C.D..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提出的6D(海德)凯尔曼()谢里夫()费斯廷格()A.Heder B.Kelman C.Sherif D.Festinger.态度个体对社会存在(某一特定的人、事、物)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且比较稳定的内7在心理状态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构成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8.认知失调论是费斯廷格于年提出来的1957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当在认知上产生失调状态时就会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愉快和不舒适的感觉体验,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感,从而驱使个体去减轻或消除失调状态,使认知互相协调一致()((通常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增加新认知123第六章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三个特点
1.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接近)、(相似)和(互补)
3.斯腾伯格认为:爱情体验具有(亲密)、(激情)与(承诺)三种成分
4.爱情三角理论由()提出的
5.C伯克威茨()李()斯腾伯格()鲁宾()A.Berkwitz B.Lee C.Sternberg D.Rubin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6.第七章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1.应用分析题
2.有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岁青年刘某为抓小偷被歹徒刺穿心肺,血流不止,在他身边有几十个围观的群众,却无一人18帮忙直到五六分钟后,才出现一好心男子,将刘某抱入诊所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答题要点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为旁观者效应,即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L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原因可能有(结合案例说明,只要合理即可)2)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1就会减小)对模糊情境的解释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2判断如,不知歹徒和刘某是什么关系,不知该管不该管)对利害得失的计算怕受到歹徒的伤害3第八章攻击行为攻击行为违背了社会主流规范,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状况及
1.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挫折一攻击理论)和(社会学习理
2.论)应用分析题3,试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释如下案例产生的原因一名岁的美国中学生震惊了校园他本是大家眼中的受气包,今天却拿着左轮手枪从厕所15走出来,一路走,一路打,还面带笑容迄今已有人死亡,人受伤213自称和少年枪手最要好的男生说“他平常喜欢看暴力电影”他曾听这孩子讲要枪杀人的事,但认为那是“说着玩儿的”,并未报告校方枪手的另一位朋友说那孩子平时不爱发脾气,甚至不会打死一只苍蝇,总是压抑自己,“我真搞不懂为什么这次他会这样”总统布什获悉深表哀痛答题思路此中学生的行为属有意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相关的理论解释有()挫折一攻击理论-------“他本是大家眼中的受气包”该中学生由于受到挫折引发了1攻击行为()社会学习理论一一“他平常喜欢看暴力电影”该中学生通过观看、模仿电影中的暴力2场面,学会了攻击行为()本能论一一“那孩子平时不爱发脾气,甚至不会打死一只苍蝇,总是压抑自己”该中3学生被压抑的本能通过攻击行为得到了释放第九章社会影响暗示可以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暗示)和自我暗示四种类型L“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一种()现象
2.C社会抑制社会促进社会惰化从众A.B.C.D.著名的阿希三垂线实验证明了()现象的存在
3.C模仿.暗示从众,服从A.B C.D个体受到外界压力,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叫做()
4.C顺从从众服从盲从A.B.C.D.(服从和从众虽然都是社会影响下的产物,都是因为压力而导致的行为,但两者有诸多不同首先,压力来源不同服从的压力来源于外界的规范或权威的命令,从众的压力实际来源于个体的内心,从众是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其次,发生方式不同服从是被迫发生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从众是自发的,外界并没有强迫或命令个体必须如何做最后,造成的后果不同不服从往往会使个体受到惩罚,而不从众只会引起个体内心的不安和失衡当然,人的行为是复杂的,很多时候服从和从众相互交织,并不能截然分开(顺从)也叫依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的要求做的倾向,即接受他compliance人请求,使他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顺从和从众的区别在于顺从是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做出的,而从众并没有他人的直接请求,从众来自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顺从和服从的区别在于顺从来自他人的请求,是非强制性的,而服从来自他人的命令,带有某种强制的特征;命令者与服从者之间往往存在规定性的社会角色联系,如老师与学生、上级与下级,而请求者和顺从者之间并没有规定性的社会角色关系的束缚,各种人际交往之中都可以产生顺从行为因此,顺从是一种比服从更为普遍的社会影响方式)(米尔格拉姆)的经典电击实验证明了()行为的普遍存在
5.Milgram D模仿.暗示从众,服从A.B C.D社会促进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这
6.种刺激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会促进活动的完成,我们称其为“社会促进”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往往比单独时
7.偏少,不如独立完成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为社会懈,同、O去个性化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
8.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服从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与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9外界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一他人和规范简述从众的定义以及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1,P212,P215-216简述去个性化的定义以及影响去个性化的主要因素
2.P226-228第十章群体心理领导方式又称领导风格,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时所采纳的行为方式和所表现的行为特征
1.勒温等人把群体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
2.群体规范有哪些功能?
3.P238应用分析题
4.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群体内的各个成员间可能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很多事实表明,不良的竞争常常会两败俱伤,相互合作常会产生双赢的局面请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及您自己的经验来阐述()影响群体成员竞争与合作的因素有哪些?1P240-241()怎样做更有利于群体成员间合作的形成?2P240-241答题注意事项各位同学以上给出的部分复习题的答案请大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争取理解大家要注意我们考试的题不可能和辅导的完全一样,而是会有一些变化,包括题干和选项的变化等等,请大家认真看好题干和选项,再做回答应用分析题要联系学过的理论知识展开分析,答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