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节起始课的作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第二环节课中敏学,掌握新知第三环节课后应用,巩固新知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比较一小红小丽小红比小丽多2个引出“单位”,小强体会单位的重小明小强比小明少3颗要性比较二小朋友的身高差,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并揭示课题第二环节课中敏学,掌握新知这个环节我分四个层次进行展开
1.认识尺子尺子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重要工具首先我出示一把特殊的尺子(尺子上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尺子,看老师出示的尺子缺了什么,通过复原尺子,使学生更好的找出尺子的组成部分刻度线,数和单位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认识1厘米是本节课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学时首先明确告诉学生,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每相邻两个数(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长1厘米,这样学生对1厘米的长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通过
①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在刻度尺上(直尺、三角尺等)比划1厘米,有一个形象的直观感受,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②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棱长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慢慢抽出;
③直接比划1厘米的长;
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厘米的物体四个环节的操作,让学生的体验活动走向深刻,积累1厘米长度的量感经验,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学到这儿,我让学生回顾认识1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并尝试小结这个环节层层递进,既突出了重点,又逐步分散了难点,为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后续学习中做好铺垫
3.认识几厘米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1厘米那么刻度0刻度2是几厘米呢?引导学生认识〜到2个“1厘米”就是2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2厘米吗?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找一找4厘米、5厘米并反问刻度6到刻度10是几厘米?为什么?在层层追问中明白“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同时实现了知识的变迁,渗透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4.测量实物1量一量首先学生自主观察书本小刀图,判断其长度,并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归纳总结出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即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或线段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主要是想抓住课堂的生成,及时发现一些错误的量法,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比老师的直接讲授要更有价值接着,让学生应用探索出的测量方法,独立测量书本中出示的线段,和身边的任一物体,进一步加深正确测量方法的印象2画一画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第51页画一画内容,明确画特定长度的线段的方法,即一般从0画起,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和刚才测量的方法基本一致并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进行巩固教师要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第三环节课后应用,巩固新知为了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基础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2、3两题通过量、看、填写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初步渗透估测意识第二层次提高练习L估测1开展“火眼金睛”活动,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食指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并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子2利用身上的尺先估计自己中指的长、数学书封面短边的长,文具盒的长,再用尺子量一量,进一步巩固验证估测的能力这个环节,学生在反复的估测、实测中,逐步修正他们的估测策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长度观念
2.回顾学生比高矮的情形,用厘米表示他们相差的高度前后呼应,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断尺量小刀结合书本内容,我设计了一道思考题像这样一把断尺能测量小刀的长度吗?引导学生思考,这其实是测量方法的一个升华,虽然没有了0刻度,但我们通过“认几厘米的方法”也可以判断出小刀的长度设计本题旨在在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第三层次拓展练习厘米可以测量较短的物体或线段长度,如果测量学校操场的长,你觉得用厘米做单位合适吗?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在这节课结束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厘米的认识过程,并告诉学生,以后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继续认识其他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凸显了起始课的内在意义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及时回忆、总结本课知识,并进行自我评价认识厘米单位长度单位1厘米整节课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加强直观操作,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让认识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在后续学习中得到迁移生长,使数学学习变得更简约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快乐。